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710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docx

届高中语文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

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

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故事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本文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

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

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

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kai)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

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

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

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

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阅读课文。

 

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四、分析课文第一节。

1.重点字词

(1)实词求木之长者长: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浚:

疏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义:

恩德和道义

将崇极天之峻崇:

推崇

永保无疆之休休:

美好

情不能胜其欲胜:

克服

(2)词类活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

使动用法使……稳固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流的长远

(3)句式

虽……(犹)………而况………乎:

虽然……尚且……何况是 ……呢

定语后置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4)句内停顿

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重点语句翻译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

臣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

c/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2.研读探讨

(1)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

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主旨句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

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

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五.分析课文第2段:

 

1、重点字词

承天景命景: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

深切地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

能够

董之以严刑董:

督责

震之以威怒震:

威吓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苟:

苟且心:

在心里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深慎:

深切警惕

2.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3、重点语句翻译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

因为(陛下)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

即使(陛下)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民,用神威吓唬他们,最终(人民)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陛下)的仁慈。

4、研读探讨

(1)、为什么会出现人民“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况?

 

答:

因为“凡百元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为什么君王会出现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答:

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为自承天命,而有恃无恐,“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人,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不多,此人之常情。

 

(3)、作者反复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积其德义”,因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无疆之休”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须如此。

如果“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小结: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

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

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

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三段

研读第3段 

(1)重点字词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忽:

忽视

将有作作:

兴建

思谦冲以自牧冲:

谦虚牧:

约束、修养

则思慎始而敬终敬:

虑壅蔽壅蔽:

被堵塞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

排斥

宏此九德宏:

扩大

简能而任之简:

选择

可以尽豫游之乐豫:

巡游

不言而化化:

教化

亏无为之大道亏:

毁坏、减损

则思知止以安人安:

使………安宁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下:

居于………之下

乐盘游乐:

以………为乐

忧懈怠忧:

以………为忧

(2)重点语句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心谦虚下来并采纳下面的意见。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

2、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3、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答: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4、君王要怎样做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

 

答: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若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

 

答:

要“十思”、宏“九德”。

 

6、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几戒?

 

答:

五戒:

一戒贪心奢侈,二戒骄傲自满,三戒放纵懈怠,四戒壅蔽谗邪,五戒谬赏滥刑。

 

7、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

因为治理百姓时,虽然“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8、作者为了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点?

 

答:

言词恳切而情感真挚,处处为对方的江山着想;运用比喻而深入浅出,时时把握对方心理;骈散结合而句式整齐,既有语势又简明扼要。

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

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9、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

可以概括为“五戒”:

“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

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三、“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

“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

”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

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

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四、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五、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

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

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与翻译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大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因为)在深深忧患当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傲慢地对待别人。

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的国家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会使骨肉亲属也能成为陌路之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威风吓唬他们,最终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会感恩,表面上恭顺而内心里不服。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民众;(他们就象水一样)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再重视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地位高高在上而且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容纳百川;喜爱游乐打猎,就要想到放开一面为限度;担心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被蒙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的意见;担心有说坏话的人,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奸恶的人;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偏爱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

为何一定要劳神费思,代替下臣行使职事,牢损耳目,有背无为而治的道理呢?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振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古:

树根;今: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古:

大;今:

景象

3.慎始而敬终

古:

谨慎;今:

尊敬

4.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古:

虚;今:

冲击

5.虽董之以严刑

古:

监督;今:

董事

6.居域中之大

古:

处在;今:

居住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

路人;今:

走路

8.人君当神器之重

古:

专指帝位;今:

神奇的器具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2)思无以怒以滥刑:

用刑。

2.形容词作动词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视。

3.容词作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要的位置。

2)居域中之大:

重大的地位。

3)简能而任之:

才能的人。

4)择善而从之:

正确的意见。

5)则思正身以黜恶:

邪恶的人。

6)居安思危:

安宁的时候;危急的时候。

7)惧谗邪: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8)将有作: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

4.使动用法

1)欲流之远者:

使……流得远。

2)思国之安者:

使……安定。

3)则思止以安人:

使……安。

4)思虚心以纳下:

使……谦虚。

5)思正身以黜恶:

使……端正。

6)必固其根本:

使……牢固。

7)宏兹九德:

使……光大。

(四)一词多义

1、居

1)居域中之大:

担负

2)居安思危:

处在……的情况中

2、长

1)臣闻求木之长者:

生长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生长

3)塞远而流长也:

与“短”反义

3、固(多时为虚词但此时为实词)

1)固其根本:

使……牢固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牢固

4、善

1)择善而从之:

正确的意见

2)善始者实繁:

5、下

1)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2)必竭诚以待下:

在下位的人

3)则思虚心以纳下:

在下位的人

6、危

1)居安思危:

危难的时候

2)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7、诚

1)诚能见可欲:

如果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心

3)必竭诚以待下:

诚心

8、能

1)诚能见可欲:

能够

2)简能而任之:

有才能的人(名词)

9、思

1)则思……(等句):

考虑

2)总此十思:

要思考的东西

二.文言虚词

1、盖

1)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盖在殷忧

2、以

1)用、行:

戒奢以俭

2)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3)用:

振之以威怒

4)用来:

则思知足以自戒

则思知止以安人

则思三驱以为度

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正身以黜恶

5)而: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因为: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7)连词,不翻译:

则纵情以傲物

3、则

1)就:

则纵情以傲物

2)那么: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则思……

4、之

1)主谓间:

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2)同“的”: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代百司之职役哉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3)代词:

a)代指“天下”: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b)代指“臣民”: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c)代指“有才能的人”:

简能而任之

d)代指“善者”:

择善而从之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倒装句

1)则纵情以傲物:

则以傲物纵情

2)董之以严刑:

以严刑董之

3)振之以威怒:

以威怒振之

4)则思知足以自戒:

则思知足以戒自

5)则思谦冲而自牧:

则思谦冲而牧自

3.省略句

1)盖(陛下)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2)虽(陛下)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其)苟免(严刑)而不怀仁,(百姓)貌恭而心不服。

3)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之力量也)。

4)(水)载舟(水)覆舟,(斯)所宜深慎。

5)诚(陛下)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6)(陛下)垂拱而治。

7)(陛下)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4.被动句

1)文武并(被)用,垂拱而治。

2)虑(被)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四.难句翻译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

臣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

因为(陛下)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5.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

即使(陛下)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民,用神威吓唬《“振”通“震,威吓”》他们,最终(人民)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陛下)的仁慈。

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心谦虚下来并采纳下面的意见。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