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573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5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docx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成果修改

提高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

 

申报单位:

中交二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小组名称:

中交二航五公司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一、工程概况.............................................1

二、小组简介..............................................3

三、选题理由..............................................4

四、现状调查..............................................5

五、确定目标..............................................6

六、原因分析..............................................7

七、要因确认..............................................9

八、制定对策..............................................14

九、组织实施..............................................15

十、效果检查..............................................20

十一、巩固措施............................................23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24

十三、附件................................................25

 

一、工程概况

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清凉山隧道隧道起讫里程为DgK56+156~DgK68+709,全长12553m。

隧道为双线隧道。

铁路设计为客运专线时速250km/h,采用电力牵引,轨道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全隧采用复合式衬砌。

一工区管段内负责清凉山隧道进口及1#斜井施工,本次二衬砼外观质量课题活动地点定于清凉山隧道进口工点。

该工点施工段落起讫里程为DgK56+156-DgK58+591,施工长度2435m,其中Ⅲ级围岩1280米,Ⅳ级围岩710米,Ⅴ级围岩445米。

二次衬砌施工见示意图1.

图1二次衬砌施工示意图

 

二衬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2二衬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小组简介

项目部二衬砼外观QC小组于2013年6月15日成立。

小组成员10人,组长、副组长有丰富施工实践经验、技术扎实、管理能力强。

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积极学习相关隧道二衬砼浇筑施工技术,熟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情况见表1。

QC小组成员表表表1:

小组名称

二衬砼外观QC小组

课题名称

提高隧道二衬砼外观质量

小组类型

现场型

组长

王俊

小组成立时间

2013年6月

小组注册时间

2013年6月15日

活动日期

2014年1月3日~2014年2月26日

小组注册号

EHW13—23

小组成员

10人

QC教育时间

34小时

序号

姓名

年龄

文化程度

所在部门

小组分工

1

张勇

35

本科

项目副经理

指导顾问(统筹组织)

2

王俊

31

在职研究生

一工区

组长(统筹协调)

3

罗德

36

本科

一工区

副组长(技术指导)

4

琚元元

29

本科

一工区

组员(技术管理)

5

张青松

31

本科

一工区

组员(质量管理)

6

周洋

26

本科

一工区

组员(技术管理)

7

任耀辉

25

专科

一工区

组员(技术管理)

8

乔烽

31

本科

项目安质部

组员(质量管理)

9

张蕾

28

大专

项目安质部

组员(收集、整理资料)

10

纪鹏

24

中专

项目安质部

组员(质量管理)

制表人:

张青松制图时间:

2013年6月15日

 

3、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2014年1月3日~2014年1月5日,小组对清凉山隧道进口已施做的二衬进行情况调查,收集了二衬砼浇筑外观质量的相关资料,并召开了专题会议,整理汇总表2。

二衬砼外观质量不合格类型调查表表2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点

合格点

不合格点

不合格频率(%)

累计频率(%)

1

色差(色斑)

194

125

64

46.7

46.6

2

蜂窝、麻面

194

158

35

25.5

72.2

3

平整度

194

169

26

19

91.2

4

裂缝

194

187

12

8.8

100

合计

776

639

137

综合合格率=639/776=82.3%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1月5日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绘制缺陷排列饼分图,如图2。

图2二衬砼外观质量缺陷排列饼分图

制图人:

张青松制图时间:

2014年1月5日

从二衬砼外观质量缺陷列饼分图可知:

色差(色斑)、平整度两项问题发生的频率最高,占累计百分率的72.5%,是影响二衬砼外观质量主要因素。

色差、色斑主要缺陷蜂窝、麻面

 

图3二衬砼外观质量主要缺陷图

五、确定目标

由现状调查表可知,二衬砼外观质量合格率82.3%,“色差(色斑)”、“蜂窝、麻面”两个主要问题占累计频率的72.2%,如能解决该两项问题的90%,将使二衬砼外观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4%以上,分析计算如下:

82.3%+(1-82.3%)×72.2%×90%=94%。

因此经小组讨论决定本次QC小组活动目标定为:

二衬砼一次浇筑外观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3%以上。

图4活动目标柱状图

制图人:

张青松制图时间:

2014年1月5日

六、原因分析

小组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对嵌岩桩成孔质量展开了讨论分析,并绘出了关联图:

 

图5砼外观质量影响因素关联图

制图人:

张青松制图时间:

2014年1月5日

七、要因确认

由二衬砼外观质量关联图一共找到了9个末端因素,并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3。

要因确认计划表表3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计划完成时间

1

工人操作水平低、质量意识差

考核工人技术知识

现场调查

考核通过率100%。

张青松乔烽周洋

2014年1月6日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

查看1#拌合站搅拌记录

现场验证

采用搅拌车运输方式,C35混凝土在25℃以下搅拌时间不应低于90min。

王俊罗德

2014年1月6日

3

1#拌合站计量不准确

查看计量系统记录

现场验证

除集料累计计量误差不应超过±2%,其他原材料为±1%。

罗德周洋

2014年1月6日

4

配合比选用不合理

查看配合比中骨料级配

现场验证

宜选用中砂及连续级配碎石。

琚元元张蕾

2014年1月6日

5

同一结构未使用统一批号及厂家水泥

查看水泥采购厂家

现场验证

同一结构使用同一厂家及同一批号水泥

张青松纪鹏

2014年1月6日

6

模板脱模剂涂抹不均

检查砼浇筑前模板面

现场验证

脱模剂涂抹均匀,无死角,无二次污染。

周洋

张青松

2014年1月7日

7

模板缝隙未堵严实而水泥浆流失

检查砼浇筑前模板安装

现场验证

模板缝隙封堵严实、不漏浆。

张青松任耀辉

2014年1月7日

8

下料未使用辅助工具而落距过大

检查砼浇筑过程是否使用溜槽工具

现场验证

下料落距不超过2米。

罗德周洋

2014年1月7日

9

振捣出现欠振、漏振、过振

检查现场工人振捣

现场验证

砼振捣不得出现欠振、漏振、过振。

琚元元张青松

2014年1月7日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1月6日

根据要因确认计划表所列的9个末端因素进行逐项调查及论证分析。

要因确认一

末端因素:

工人操作水平低、质量意识差

标准:

考核通过率100%。

实测:

2014年1月8日,张青松对二衬作业班组工人就二衬砼浇筑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考核,具体情况见表4。

二衬班组作业人员岗位技能摸底考核统计表表4

项目

模板安装班(共14人)

钢筋加工班(共24人)

混凝土灌注班(共16人)

掌握岗位技能

11

18

12

考核通过率

72%

75%

75%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1月8日

经统计,进场施工人员岗位技能考核通过率平均为74%,小组成员张青松对施工人员询问了解情况,发现超过10%的作业班组人员之前未进行过二衬砼的施工,缺乏隧道二衬砼浇筑有限作业空间的施工经验,班组人员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二衬砼浇筑外观质量。

结论:

是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二

末端因素: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

标准:

采用搅拌车运输方式,C35混凝土在25℃以下搅拌时间不应低于90min。

实测:

2014年1月8日,王俊、罗德对1#拌合站于2014年1月7浇筑的浇筑的二衬混凝土搅拌记录进行了调查。

二衬砼浇筑搅拌时间统计表表5

搅拌盘数

进料时间

出料时间

搅拌时间(秒)

第1盘

09:

10:

31

09:

12:

12

101

第2盘

09:

14:

02

09:

15:

34

92

第3盘

09:

16:

12

09:

17:

44

92

第4盘

09:

18:

16

09:

19:

52

96

第5盘

09:

21:

02

09:

22:

42

100

第6盘

09:

24:

08

09:

25:

42

94

第7盘

09:

26:

31

09:

28:

02

91

第8盘

09:

29:

16

09:

30:

52

96

第9盘

09:

31:

42

09:

33:

14

92

第10盘

09:

34:

22

09:

36:

01

99

第11盘

09:

38:

02

09:

39:

40

98

第12盘

09:

40:

25

09:

41:

56

91

制表人:

罗德制表时间:

2014年1月8日

由统计表可知,1#拌合站的每盘混凝土搅拌时间均符合要求,对以往的1#拌合站混凝土搅拌时间也进行了抽查,发现搅拌时间均符合要求。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三

末端因素:

1#拌合站计量不准确

标准:

除集料累计计量误差不应超过±2%,其他原材料为±1%。

实测:

2014年1月8日,罗德、周洋对1#拌合站的计量系统进行现场检查,对计量报警系统进行试用,对计量系统校验台帐进行查阅。

其检查情况见表6。

1#拌合站计量系统检查情况表表6

浇筑日期

集料计量误差

水泥计量误差

外加剂计量误差

水计量误差

2013.12.2

-1.2%

-0.2%

-0.4%

-0.3%

2013.12.5

-1.6%

0.8%

0.1%

0.1%

2013.12.9

1.1%

-0.5%

0.2%

0.1%

2013.12.14

-1.4%

-1.0%

-0.7%

0.6%

2013.12.17

-0.6%

0.2%

0.4%

-0.9%

2013.12.23

0.8%

1.0%

0.3%

0.7%

2013.12.27

-1.3%

0.5%

-0.3%

0.8%

2014.1.3

1.2%

0.1%

-0.2%

-0.8%

2014.1.7

-1.1%

-0.3%

0.7%

0.6%

制表人:

周洋制表时间:

2014年1月8日

由检查结果可知,拌合站计量系统未出现异常,符合要求。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四

末端因素:

配合比选用不合理

标准:

宜选用中砂及连续级配碎石。

实测:

2014年1月8日,琚元元、周洋对试验室关于二衬砼浇筑配合比进行查阅,其检查情况发现试验室理论配合比已按照报审程序批复并投入使用,施工配合比中选用了中砂及连续级配碎石,检查结果显示二衬砼浇筑配合比选用符合要求。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五

末端因素:

同一结构未使用统一批号及厂家水泥

标准:

同一结构使用同一厂家及同一批号水泥

实测:

2014年1月8日,张青松、纪鹏对1#拌合站使用的水泥进行查看,并对物资原材料进场台帐进行查阅,发现1#拌合站所使用水泥均为尧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台帐上反应的生产批次、合格证明等手续均完善,检查结果是1#拌合站所使用水泥满足要求。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六

末端因素:

模板脱模剂涂抹不均

标准:

脱模剂涂抹均匀,无死角,无二次污染。

实测:

2014年1月10日,周洋、张青松对施工现场已安装就位的二衬模板台车进行模板脱模剂涂抹的检查。

在检查中发现,脱模剂涂抹均匀,无死角,无二次污染。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七

末端因素:

模板缝隙未堵严实而水泥浆流失

标准:

模板缝隙封堵严实、不漏浆。

实测:

2014年1月10日,张青松、任耀辉对已按照就位的二衬模板台车的模板拼缝进行查验。

详见表7。

模板拼缝检查表表7

检查项目

检查点

合格点数

不合格点数

合格率(%)

模板间拼缝

10

10

0

100

检查窗接缝

10

9

1

90

边墙脚接缝

10

9

1

90

端头模拼缝

10

8

2

80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1月10日

根据检查表反应情况来看,模板缝隙基本满足要求,针对端头模板的缝隙在灌注砂浆进行模板缝隙检验的时候进行了封堵,在砼浇筑前已解决模板缝隙问题。

结论:

非要因

要因确认八

末端因素:

下料未使用辅助工具而落距过大

标准:

下料落距不超过2米。

实测:

2014年1月11日,罗德、周洋对正在浇筑的二衬下料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施工现场没有使用辅助工具进行下料,而是接管道至台车检查窗口直接卸料,由于工人闲麻烦,溜槽未使用,闲置在现场,只有少数下料口使用了串筒下料,通过对工人的询问了解,在以往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很少使用辅助工具卸料。

在施工过程中,周洋对各个下料点进行落距测量,详见表8。

下料点检查表表8

下料窗口号

落距测量(m)

使用辅助工具

有无离析现象

2#

1.9

3#

1.9

5#

3.2

6#

3.2

8#

5

串筒

制表人:

周洋制表时间:

2014年1月11日

通过检查表可以发现由于下料落距大,造成砂浆与骨料分离,形成离析,对砼浇筑外观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结论:

是要因

要因确认九

末端因素:

振捣出现欠振、漏振、过振

标准:

砼浇筑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欠振、漏振、过振的情况。

实测:

2014年1月11日-1月19日,琚元元、张青松对砼浇筑过程中工人振捣情况进行检查,统计结果详见表9。

混凝土振捣作业过程检查情况表表9

检查项目

检查次数

合格次数

不合格次数

合格率(%)

漏振

130

103

6

79

欠振

130

102

8

78.5

过振

130

101

4

77.7

插入深度

130

106

3

81.5

移动距离

130

118

1

90.7

提棒速度

130

106

3

81.5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1月19日

根据检查结果显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的操作规范合格率偏低,是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主要原因。

结论:

是要因

通过对9个末端因素逐一确认,我们确定了以下3个因素为影响二衬砼外观质量合格率的主要原因。

 

砼振捣出现欠、漏、过振

下料落距过大

工人素质低

 

图6主要原因确定示意图

八、制定对策

针对影响二衬砼外观质量的3个要因,小组成员积极研究对策、制定目标,采取措施,专人负责,见表10。

 

九、实施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找到了影响嵌岩桩成孔合格率的原因,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相应对策。

QC小组成员根据分工,积极开展活动,

1、2014年1月15日,由小组成员张青松负责建立详细施工人员档案制度和考核制度,任何操作工人进场必须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简历、班组教育、技术培训情况、奖惩情况。

2、2014年1月16日,小组成员周洋负责对二衬砼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熟练掌握各自负责工序的专业技能,培训后对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作业。

3、2014年1月17日,组织技术人员、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二衬砼施工技术交流。

安全、技术三级教育交底落实到各人,签订了二衬砼浇筑外观质量保证协议书,在思想、行动上予以高度重视。

以上措施实施后,由罗德、周洋、张青松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评价,结果见表11。

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考核评价表表11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模板安装班组

钢筋加工班组

混凝土灌注班组

考核人数14人

考核人数24人

考核人数16人

班组教育

全员进行了三级教育且合格

合格14人

合格率100%

合格24人

合格率100%

合格16人

合格率100%

技能考核

熟练二衬砼的施工工艺

合格14人

合格率100%

合格24人

合格率100%

合格16人

合格率100%

质量考核

掌握二衬砼外观质量控制要点。

合格14人

合格率100%

合格24人

合格率100%

合格16人

合格率100%

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全员签订

合格14人

合格率100%

合格24人

合格率100%

合格16人

合格率100%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1月17日

 

1、2014年1月17日,由QC小组成员会议制定二衬施工砼浇筑辅助下料方案,根据方案对溜槽、串筒等工具进行购置。

 

QC小组会议讨论制定二衬砼下料方案

 

 

图5台车上溜槽布置示意图

2、2014年1月18日,小组成员周洋负责对二衬砼浇筑溜槽方案想现场作业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培训,使各操作工人均能掌握溜槽施工工序要求。

3、2014年1月19日,在二衬砼浇筑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张青松、周洋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确保每个下料点均有溜槽进行下料,对下料落距超过1.5米处采用串筒连接下料。

 

溜槽下料施工过程照片

以上措施落实以后,由小组成员罗德、任耀辉对现场砼浇筑各个下料点进行检查,离析现象出现率为0。

 

 

 

1、2014年1月17日,由小组成员张青松对振捣工人进行振捣操作要点培训、讲解;

2、2014年1月18日,由小组成员周洋挑选施工现场振捣作业水平高的作业工人进行现场示范,并指导其他工人作业。

3、2014年1月18日,由小组成员任耀辉对每个振捣工人针对一板二衬浇筑长度分配作业段职责。

 

现场振捣作业工人分段负责自己责任段落内的振捣作业

4、浇筑完成后每个振捣工人作业段的外观质量效果进行对比,对表现良好的进行奖励,对表现差很多的进行处罚。

2014年1月19日—2014年2月26日期间,二衬浇筑砼过程中对振捣工人负责段落施工效果比较奖罚单见表12。

 

QC活动期间振捣工人作业操作奖罚统计表表12

施工日期

罚款金额

奖励金额

奖罚人次

2014.1.19

220

100

罚2人、奖1人

2014.2.19

100

100

罚1人、奖1人

2014.2.22

100

100

罚1人、奖1人

2014.2.26

0

200

奖1人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1月26日

根据奖惩记录显示该奖惩制度对振捣作业工人作业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5、加强现场监督,当班技术人员在砼浇筑过程中旁站监督振捣作业,对不规范操作振捣作业进行现场纠正、指导。

2014年2月26日,二衬现场砼浇筑振捣作业检查情况详细见表13

混凝土振捣作业过程检查情况统计表表13

检查项目

检查次数

合格次数

不合格次数

合格率(%)

漏振

140

140

0

100

欠振

140

136

4

97

过振

140

136

4

97

插入深度

140

138

2

98.6

移动距离

140

140

0

100

提棒速度

140

138

2

98.6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2月26日

 

 

十、效果检查

2014年1月28日,QC小组成员对QC活动期间的二衬施工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其结果如下表14。

二衬砼外观不合格类型调查表表14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点

合格点

不合格点

不合格频率(%)

累计频率(%)

1

色差(色斑)

115

108

7

30.4

34.5

2

蜂窝、麻面

115

111

4

17.4

47.8

3

平整度

115

109

6

26.1

73.9

4

裂缝

115

109

6

26.1

100

合计

460

437

23

综合合格率=437/460=95%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2月26日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绘制缺陷排列饼分图,如图6。

图7成孔缺陷排列饼分图

(1)质量情况:

从表14、图6我们可以看出,措施实施后,二衬砼外观质量不合格率得到有效的控制,综合合格率达到预期目标。

 

QC活动前后二衬砼外观质量调查表表15

序号

检查项目

活动前不合格率%

活动后不合格率%

1

色差、色斑

33

6.1

2

蜂窝、麻面

18

3.5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2月26日

 

 

图8QC前后二衬砼外观质量不合格率对比图

制图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2月26日

 

QC活动前后二衬外观质量合格率调查表表16

序号

检查项目

活动前不合格率%

活动后不合格率%

1

综合合格率

82.3

95

制表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2月26日

 

图9QC活动前后二衬砼外观质量合格率对比图

制图人:

张青松制表时间:

2014年2月26日

2、经济效益:

通过QC活动,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隧道二衬外观质量大有改观,大大地减少了因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修补和返工现象,节约修补和返工费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通过QC小组活动,对二衬外观质量缺陷进行分析,从而使各种不利因素得到了解决,使隧道二衬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