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476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小学

(三)年组(下)学期

 

进度表

周次

内容

1

《官军收河南河北》《问刘十九》

2

《大林寺桃花》《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

《望月怀远》《黄鹤楼》

4

《夜上受降城闻笛》《浪淘沙词九首》

5

《西塞山怀古》

6

《枫桥夜泊》

7

《楚江怀古》《章台夜思》

8

《观猎》《乡村四月》

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观书有感》

10

《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晚景》

11

《梅花》《墨梅》

12

《对酒》

13

《论语》

14

《三字经》

15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6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官军收河南河北》《问刘十九》

(1)周

活动

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简介作者杜甫。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分组学习,体会入境。

1、学生分小组读古诗。

2、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古诗。

2、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互相交流。

4、学生自由体会诵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五、介绍作者白居易,同样方法学习古诗《问刘十九》。

六、课堂总结。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大林寺桃花》《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周

活动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

板书。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练的同学有多少?

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古诗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引导男女生比赛读。

6、总结:

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在练习着读。

四、分组学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五、选择其中你喜欢的一首诵读给大家听。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望月怀远》《黄鹤楼》

第(3)周

活动

目标

1、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导入新课

1、背诵《静夜思》,说说诗意。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望月怀远》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张九龄,教师加以补充

三、讲解新课

1、读——自学质疑

2、看——观察图景

3、思——读议释疑

4、诵——反复吟诵,感情升华

四、拓展延伸

为古诗配图,感受诗意美。

六、用同样方法学习古诗《黄鹤楼》。

七、同桌比赛读古诗。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夜上受降城闻笛》《浪淘沙词九首》

第(4)周

活动

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方法:

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浪淘沙词九首》

九、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西塞山怀古》

第(5)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3、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4、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一、导语: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板书:

西塞山怀古)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

让学生根据教材介绍来了解作者。

三、品读古诗。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2、结合书下注释深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把握苍劲悲凉感情基调。

3、展示西塞山风光图片几张。

四、教师范读古诗。

五、学生多种方式诵读古诗。

六、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古诗。

2、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互相交流。

4、学生自由体会诵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七、课堂总结。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枫桥夜泊》

第(6)周

活动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一、导入课题  

  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2. 读诗题,理解诗题。

  

3. 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二、初感诗句    

1. 自由读古诗。

  

  谁第一个给大家读一读。

  

2.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  

  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你感觉到了什么?

    我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谁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还有什么感觉吗?

你能读读吗?

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四、细体诗境  

1. 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再读读。

 

2. 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板书:

愁)他愁些什么?

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

哪个字?

  

3. 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五、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现在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这首诗所描绘的秋景在你们眼里,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似乎很美。

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

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

  

  让我们成为小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寒冷的秋夜吧?

描述:

在一个月色朦胧的秋夜。

诗人乘坐的小船停泊在枫桥边……(语调低沉)  

  此时此刻,张继,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背诵此诗。

)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楚江怀古》《章台夜思》

第(7)周

活动

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楚江怀古》和《章台夜思》。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下面请大家看作者简介来了解作者。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2、介绍地真具体。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

好现在你们准备一下,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

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唐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

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

教师夸奖:

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

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

今天,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

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

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潜、润、重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润字中感受到什么?

个人思考。

3、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五、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观猎》《乡村四月》

第(8)周

活动

目标

一、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诵读品悟,学以致用。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一、学习《观猎》。

1.出示古诗《观猎》,师范读。

2.简介作者。

3.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简单理解诗意。

4.集体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5.多种方式诵读古诗并试背诵。

二、学习《乡村四月》。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

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

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

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

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

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

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

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观书有感》

第(9)周

活动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观书有感》。

2、读懂这两首诗的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读书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二、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

“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

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象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4、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六、说一说你知道那些读书名言?

自主学习《观书有感》。

 

七、总结 

 1、指名朗读两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晚景》

第(10)周

活动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背诵古诗,简介诗人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七、学习《三衢道中》。

(一)、出示古诗,师范读。

(二)、小组学习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简单理解诗意。

(三)、集体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这首诗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1)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2)试背诵。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梅花》《墨梅》

第(11)周

活动

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

3.在诗画的感染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梅花》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着重区分冬季景色与别的季节有什么不同,引出梅花。

  2、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梅花?

你还了解梅花的哪些知识?

(用多媒体出示梅花图,让学生观察颜色、花瓣。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画面。

  4、导入新课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出示多媒体,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注意停顿和重音。

  4、请学生组成4人小组合作学习,按照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书上的梅花图,相互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

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巩固深化。

1、读读板书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品格。

2、了解了梅花的品格后,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激动、崇敬、敬佩等)

3、听音乐,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4、集体感情朗诵古诗。

5、在古乐曲的伴奏下,一起欣赏老师收集的梅花图片,进一步感受梅花傲霜斗雪,顽强不屈的品格。

6、师生合作背诵古诗《梅花》。

四、总结。

1、师小结: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2、集体背诵《梅花》。

《墨梅》

自主学习《墨梅》。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对酒》

第(12)周

活动

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简介作者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这“首鉴湖女侠”秋瑾的七绝《对酒》,是很多中学生都会背的,全诗是: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

其实中国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

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

“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

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

”(《满江红》)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

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

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她宣称: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满江红》)她说: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鹧鸪天》)

二、教师范读诗文。

三、生自由读文。

四、指名读问,开火车读文,

五、多种方式体会古诗含义。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熟读成诵。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论语》

第(13)周

活动

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板书:

  政治上:

主张仁义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教育上: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三、反复诵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

(1)听清字词读音;

(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

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板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

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

  4、提问10人,随便讲自己对哪一则的理解。

讲出大概意思就行,只讲求理解,不追求准确翻译。

  就完成背诵、默写。

  五、总结归纳

  六、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2、制作一份手抄报,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三字经》

第(14)周

活动

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三字经、爱上经诵读的情感。

 

一、介绍《三字经》

师:

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