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385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免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送石处士①序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

有荐石先生者。

公曰:

“先生何如?

”曰:

“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

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

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②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大夫曰:

“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

”从事曰:

“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

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

晨则毕至,张上东门③外,酒三行,且起。

有执爵而言者曰:

“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为先生别。

”又酌而祝曰:

“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

遂以为先生寿。

”又酌而祝曰:

“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又祝曰:

“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先生起拜祝辞曰:

“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选自《古文观止》)

注:

①石处士:

古代称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知识分子为处士。

这里指洛阳人石洪。

德高望重,颇具才略。

②王良、造父:

古代驾车的能手。

③上东门:

洛阳城北门。

8.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士为国,不私于家私:

谋私利

B.撰书词,具马币币:

礼物

C.宵则沐浴,戒行李行李:

出使的官吏

D.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图:

谋取

9.下面句子中全是对石处士的赞扬或勉励之辞的一组是

①能以义取人②能以道自任③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

④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⑤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③B.③④C.②⑤D.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用比喻来表现石处士议论和识见的高明。

如用黄河奔腾东流比喻他雄辩滔

滔;用驾轻就熟来比喻他对所议论之事了如指掌,万无一失;用烛照、数计、龟

卜比喻他料事准确无误。

B.乌公考虑石先生一向无求于人,怕他不肯出来任职。

从事说石先生仁爱而且勇敢,

如果凭借大义去聘请他,他会答应。

于是乌公亲自到石处士的住处,可见他对求

贤士极为重视。

C.石处士虽爱隐逸山林、布衣蔬食的生活,但大敌当前,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河阳

军节度使乌公的委任。

D.这篇序赞扬了石先生的为人和为仕之道,也赞扬了乌先生以义取人,并表示了对他

们的希望,但写法上与一般不同,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5分)

译文:

(2)先生起拜祝辞曰:

“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吏道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

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

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

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

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

曰:

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稽:

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牧:

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

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

繁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1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3分)

译文: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3分)

译文: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

(4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

甫冠,举明经。

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

“日角珠廷,非庸人相。

明经碌碌,非子所宜。

”乃更举进士高第。

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

  穆宗即位,荒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愬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

珏与宇文鼎同进曰:

“光颜、愬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

”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

盐铁使王播增茶税十之五以佐用度。

珏上疏谓:

“榷①率本济军兴,而税茶自贞元以来有之。

方天下无事,忽厚敛以伤国体,一不可。

茗为人饮,与盐粟同资,若重税之,售必高,其敝先及贫下,二不可。

山泽之产无定数,程斤论税,以售多为利,若价腾踊,则市者稀,其税几何?

三不可。

陛下初即位,诏惩聚敛,今反增茶赋,必失人心。

”帝不纳。

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

珏以数谏不得留,出为下邽令。

帝尝自谓:

“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

”珏曰:

“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恃安而忽,则疾生。

天下当无事,思所阙,祸乱可至哉?

  始,庄恪太子薨,帝意属陈王。

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议所当立,珏曰:

“帝既命陈王矣!

”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

珏曰:

“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

”时潞州刘从谏献大马,沧州刘约献白鹰,珏请却之以示四方。

迁门下侍郎,为文宗山陵使。

终以议所立,贬江西观察使,再贬昭州刺史。

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

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

卒,年六十九,谥曰贞穆。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

①榷,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虽置其言置:

放弃。

B.程斤论税程:

衡量。

C.临天下十四年临:

面对。

D.思所阙阙:

欠缺。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更举进士高第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山泽之产无定数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珏以数谏不得留斧斤以时入山林

D.如恃安而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珏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闻名,成年后得人指点,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穆宗即位后,沉湎于酒色,李珏和宇文鼎因皇帝要大宴群臣而一同进谏。

B.盐铁使王播增收茶税,李珏上疏劝阻,认为增加茶税会失去人心,但没有被采纳;后来因为多次进谏阻止在禁中造百尺楼而被贬出京城。

C.李珏关心国家的长治久安,当皇帝为天下太平而流露出满足的情绪时,进言劝说皇帝要居安思危,以避免祸乱的发生。

D.在河阳节度使任上,李珏废除征收额外的和拖欠的赋税一百多万,当他被召回朝廷任吏部尚书离开时,府库中的积蓄比当初增加了十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

(5分)

⑵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

(5分)

一、8.C(行李,与现代汉语相同)9.C(①③④均是在说乌公)

10.B(“亲自去”错,应是派使者去)

11.

(1)石先生仁义并且勇敢,如果凭仁义敦请他并对他坚决委以重任(5分。

“以”、“请”、“强”、“焉”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石先生起身拜谢回复道:

“怎敢不日夜敬忠职守来做到遵从你们的祝愿和规劝!

”(5分。

“拜”“蚤”“以”“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二、8.C(“不肖”:

“不成才”、“不正派”)

9.C(“而”,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A项的“若”一是“像”,一是表“如果”。

B项的“之”一是结构助词,“的”;一是动词,“到……去”。

D项的“所以”一是表示手段,……的凭借;一是表示原因,……的原因。

10.A(无中生有。

11.⑴译文:

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

(“愈”、“为”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⑵译文:

(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

(“竭”1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1分,语句通顺1分。

⑶译文:

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

(“货殖”、“搂”各1分,反问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

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

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

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

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有才有德的人又不愿意做官。

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惟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

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严密防范不得不周到,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这样,以后的大小官吏遍布天下。

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

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

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常常混入官吏的行列,就像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

天下人并非特别愚蠢,哪会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

(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

(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

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

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

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

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

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

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

说:

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

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三、8.C(临:

统治。

9.A(于是、就。

B项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这。

C项前者是介词,因;后者是介词,按照。

D项前者是连词,表修饰;后者是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10.B(李珏被贬出京城是因为反对增加茶税。

11.(10分)⑴(5分)正值深秋戍守边疆,如果向他们询问计谋,托付边疆大事,召他们回朝是可以的,怎么能把吃喝的欢乐看作重要事情呢?

(每句1分。

⑵(5分)正在这时,宫中营建百尺高楼,土木费用成千上万,所以王播赶快增征茶税,暗中合乎了皇帝的愿望。

(每句1分。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鉴赏题(共19题,题分合计28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牛)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

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

"并忘之。

"上曰:

"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

"愈称其质直。

大业之世,委遇称隆。

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

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

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

"叔射杀牛矣。

"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

"作脯。

"坐定,其妻又曰:

"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

"弘曰:

"已知之矣。

"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其宽和如此。

(节选自《隋书》卷四九)

(1)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讷于言而敏于行讷:

语言迟钝

B.传语小辩辩:

有口才

C.直答云直:

直接

D.读书不辍辍:

停止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车服卑俭讷于言而敏于行

②上尝令其宣敕愈称其质直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车服卑俭卑俭:

俭朴

B.上尝令其宣敕宣敕:

宣布君主的诏谕

C.好酒而酗好酒:

好的酒

D.大是异事异事:

奇怪的事情

(4)下列句子中的"谢"字与"退还拜谢"中的"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下面对牛弘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B.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牛弘的"大愚"是其"大智"的体现,大愚能体现出他的品质。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纪纲传(节选)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

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王与语,说之。

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

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

纲觇帝旨,广布枚尉,日摘②臣民阴事。

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

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

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

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

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

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

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

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

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

"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瑛如其言,无敢纠者。

纲喜曰:

"是无能难我矣。

"遂谋不轨。

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

即日碟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

(节选自《明史》)

注:

①燕王:

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

②摘(tì):

揭发。

③乘舆:

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

④挝(zhuā):

击,敲打。

⑤碟(zhé):

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1)对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辟诡黠便:

义同《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便",读pián,能说会道

B.深文诬诋文:

义同成语"文过饰非"的"文",文饰、掩饰

C.载入私第,弗予直直:

义同《卖炭翁》中"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通"值",钱,价钱

D.命优童奏乐奉觞奉:

义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奉盆缶秦王"的"奉",进献

(2)下列各句中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纲叩马请自效

B.令典亲军

C.籍故晋王、吴王

D.得王冠服服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王与语,说之北与寇往来其间

B.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皆以美于徐公

C.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我故射不中朱亥故不复谢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用以刻画权奸纪纲形象的一组是

①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②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③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④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⑤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着力刻画的是权奸纪纲的形象。

他因为能说会道、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受到燕王宠爱,从而平步青云。

B.纪纲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党羽,诬陷异己,诱取财产;假传诏令,勒取官盐;私造武器,图谋不轨。

C.一次在皇宫内遇见他所嫉恨的都督薛禄,击打薛的头,以至把薛打得脑袋裂开而身亡。

D.纪纲犯下了种种罪行,终于落得个被依法治罪,家属也受到惩治的可悲下场。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

高祖父众,众父兴,皆为名儒。

时华歆为豫章太守,浑乃渡江投歆。

太祖①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下蔡长、邵陵令。

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

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丢子之法。

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

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②。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③。

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

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

太祖益嘉之,复入为丞相掾。

文帝即位,为侍御史,加驸马都尉,迁阳平、沛郡二太守。

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

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堨,开稻田。

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

"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

"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

一冬间皆成。

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

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④,榆皆成藩,五果丰实。

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

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

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节选自《三国志·郑浑传》)

注:

①太祖,指曹操。

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明帝,指魏明帝曹睿。

②左冯(pínɡ)翊:

官名,三国时临晋(今陕西大荔)太守。

③京兆尹:

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

④五果:

核果、肤果、壳果、桧果、角果。

这里泛指果树。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闻其笃行笃:

忠厚

B.重丢子之法重:

重要

C.其治放此放:

仿效

D.榆皆成藩藩:

行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浑乃渡江投歆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明帝闻之②此丰民之本也

C.①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堨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①由是民安于农②觉今是而昨非

(3)下列句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陂堨,开稻田陂堨:

陂塘和堤坝

B.后稍丰给,无不举赡   举赡:

生养子女

C.比年大收        比年:

连年

D.浑清素在公       清素:

清静朴实

(4)郑浑在太守任上,做了许多安民利民的事,全都表现他这些事的是

①课耕桑②明禁令③兴陂(堨)④树榆果⑤重丢子之法⑥制移居之法

A.①③④⑥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针对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都不思生产,也不愿生养子女的严重情况,郑浑在"重丢子之法"的同时,"课使耕桑",扭转了局势,受到百姓的由衷爱戴。

B.郑浑在京兆尹任上,为新聚百姓制定居住之法,让众、单为伍,信、老为邻;又使其勤耕作,发奸人。

由是盗贼止息,民安于农。

C.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入倍常。

等到曹操的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本文主要选写郑浑一生几件事,通过对他的言行的具体记叙,既表现了他治理有方的杰出政绩,也表现了他"清素在公"的优秀品质,他因此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

幼从梁武帝。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润,去涡阳四十里。

韦放曰:

"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庆之曰:

"魏人远来,皆已疲倦,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

"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

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

庆之杖节军门,曰:

"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魏人犄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

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

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

众军乘胜前顿城父。

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武帝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颢北还。

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

自铚县进,遂至睢阳。

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垒以拒。

庆之自旦至申,攻陷其三,大千乃降。

时魏济阴王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次考城。

庆之攻陷其城。

禽晖业,仍趣大梁。

颢进庆之徐州刺史、武都郡王,仍率众而西。

(《南史·陈庆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涡阳四十里去:

前往,去到

B.九城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