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347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四课时.docx

2声律与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四课时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一课时

课时编号:

004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从宏观上大致了解盛唐诗歌的主要特点,加深对所谓“盛唐气象”的理解。

2、领会张九龄诗作意境雄浑阔大的特质。

体会颈联的画面和情感。

3、理解把握李颀《送魏万之京》内容及对远行之人的关切嘱望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作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并理解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作中的雄浑博大气象。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简说盛唐诗歌

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二、研读张九龄诗作《望月怀远》

1、反复诵读诗作,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全诗通过写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情,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描绘了对远行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2、说说诗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解析说明:

着重寻找抒情主人公“望”月立足点的变化,来体会其对“远”人反复不止的思念。

同时,以此领会诗作处处紧扣诗题的写法。

(也可据此描摹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赏析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体会其情感及境界的阔大。

解析说明:

重点落在“明月”就是诗人,“明月”就是远人。

更重要的还在于,明月升起,普天同望,月即人,月成了思念的纽带,也成了共同思念的对象。

这样浩瀚的大海,皎洁的月色,群体的相望,便构成了情感和意境的雄浑阔大。

(这是盛唐气象的一点体现)

三、研读李颀诗作《送魏万之京》

1、简介李颀:

见教参P21,重点突出其送别诗的成就。

2、反复读诗作,理清诗作中时间上的先后顺叙。

并体会诗作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解析:

朝唱离歌,昨霜渡河,客中过山听雁再到渐近长安而闻砧声,正是时间和行程的结合。

又伴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的送行之时的牵挂关切之情

3、首联和颔联写出了季节的特征即离别的环境,请作简要分析。

要求:

找出词语,点明环境特点,说明表达的情感。

参考: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环境特点,借以传达诗人送别的关切之意和伤感之情。

4、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明确: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不要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的最常见做法)

总结:

从两首诗的地点转换看,文章篇制不论大小,都要注意思路与线索清晰严谨。

 

教后反思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二课时

课时编号:

005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把握孟浩然诗作《与诸子登岘山》的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

2、领会王维诗作《山居秋暝》中意境的空灵明净以及诗作传达出的隐逸情怀。

3、理解把握王维诗作《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孟诗《与诸子登岘山》的情感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王维《山居秋暝》一诗意境体会。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孟浩然40岁时,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放归襄阳。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二、研读《与诸子登岘山》  并简单翻译。

1、读诗作,看尾联,结合其生平及注释

,理解诗人落泪的原因。

明确:

关键在自己与先贤对比,感慨自己韶光飞逝,却无事功。

2、赏析尾联中炼字“尚”字的好处。

教参P24。

便于形成对比,使自己的感慨水到渠成。

3、分析理解诗作表达情感的手法。

请作具体说明。

借景抒情和化用典故。

4、赏析颈联写景文字,说说其作用。

目的是详细解说上一问的借景抒情手法。

(什么景,什么特点,对抒情的作用)

登山远望,景象寒凉萧条,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三、研讨王维诗《山居秋暝》

1、简介王维及其诗的特点:

王维晚年笃志信佛,退朝之余,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他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是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名。

苏轼评其诗“诗中有画”。

2、学生反复读背《山居秋暝》

3、既称“诗中有画”那么从绘画角度看,诗的前三联可以形成哪几幅画面。

明确:

可以想象出:

秋山明月图、明月松色图、石流清泉图、浣女归喧图、舟下莲动图。

追问:

读完诗这些画面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4、试着对画面进行分类,怎样进行划分呢?

(也可利用教材P13第四题)

明确:

两大类,旨在让学生领会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及其作用。

可以引领学生领会这里的画面描绘突出的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

5、翻译尾联,体会诗人在景物描绘基础上表达的思想情感。

明确:

任凭山中春天的花草凋谢,王孙也还可以留在山中。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

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重点赏析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解析:

引导学生调整语序,说说诗人如此炼句的妙处。

可参见教参P24。

总结:

突出此诗中借景传情及动静、视听结合的手法。

 

教后反思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三课时

课时编号:

006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燕歌行》思想内容上有哪几点。

2、体会诗作中所蕴含的沉痛之情。

3、理解诗作中所描写的塞外风光及其特点以及诗作手法之妙。

教学重点

《燕歌行》的思想内容;塞外风光的特点及写景手法。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燕歌行》的思想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以前面所学的田园诗作《山居秋暝》引出田园诗派,进而点出高適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引入本诗教学。

二、总体简介边塞诗

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

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内容主要是:

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

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研读诗作

1、通读全诗,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作大意,理清诗作所写事件的过程:

出师、战败、被围、死斗。

2、强调字词读音:

A瀚海 B旌旆 C扌从 金伐鼓 D逶迤 E腓

F玉箸 G蓟北 

3、对照注解及参考资料,解决诗句的翻译问题。

并划出疑难,便于交流。

4、学生读注释

中的此诗原序并翻译。

然后介绍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思考:

再次细读诗作,互相讨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或感慨?

并引诗句加以说明。

明确:

表达了对戍边士卒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他们离家远戍之苦的同情之心;对某些将军腐败无能的愤慨之情。

(诗句例证略)

四、深入研读

1、出师时的恩遇和行军时的状态如何?

以此分析汉家将帅的形象。

明确关键:

将帅们金鼓震天而行,一副大摇大摆的姿态,不可一世,自鸣得意的形象。

这样与下文军情形成鲜明的反衬,从而为抨击挞伐张本。

2、分析第二层

A.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

B.简析本层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帐下犹歌舞。

表明: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矛盾重重,暗示必败原因.对比强烈,表现诗人强烈的愤慨。

3、第三层时空角度各有所写,分别是什么?

时间角度:

日夜不宁的征战生活。

空间角度:

飘零孤独两地相思生活。

4、第四层诗人赞美的是什么?

批判的是什么?

总结:

结合【品读与探讨1】P16总结诗作沉痛的情感。

 

教后反思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四课时

课时编号:

007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诗的特点。

2、领会《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思想内容及语言风格特点。

3、把握诗作中环境描写的手法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领会思想内容;分析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前面所学的《燕歌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之作。

与高適齐名并称是岑参。

他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川行》、《轮台歌》。

岑参在诗作多歌颂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

风格峭拔。

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二、研读诗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学生诵读诗作。

提名学生概述诗歌思想内容。

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点拨引导:

写了一件什么事?

怎么写的?

歌颂了什么?

教师明确:

这首诗通过对封常清出征的描绘,热情歌颂了唐军将士在反击侵略、保卫国家的战斗中不畏艰险、挺身赴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2、学生具体研读诗作。

A、找出出征原因的诗句,并作翻译,从而理解这次战争的性质。

“匈奴草黄马正肥……汉家大将西出师”。

是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汉将出师的情形怎样,翻译相应诗句。

说说描写的角度和作用。

点拨:

“将军夜不解甲、军队夜行刀兵轻碰”描写

的是什么?

而后面的“风”“雪”“冰”等属于哪个方面的?

教师明确:

行动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这样正面与侧面结合,写出了将士不畏艰险、豪迈坚强的精神面貌。

引导学生想象:

为何说“戈相拨”,体现了军队什么特征来?

要点是结合上文的飞沙走石。

从而明确是表现了军队纪律严明。

3、学生找出诗中其他环境描写的文字,反复诵读说说全诗中所呈现的环境的特点、所用的修辞手法,达到的效果。

学生讨论后明确:

天寒地冻,飞沙走石的艰难凶险环境。

对唐军将士的形象起到了有力的烘托。

4、诗人于末句说要“伫献捷”,表明了什么,分析诗人能伫献捷的原因。

明确:

有了前文环境描写的烘托以及行军状态的正面描绘、再有虏骑胆慑的设想,伫献捷就成了满怀的自信和胜利的必然。

总结:

突出诗作主题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表现形象的手法。

 

教后反思

建议了解出征原因之后可从尾句引入其他问题的分析,提问“诗人为何信心满满地‘伫献捷’”,从而分析环境、分析行军,点明形象、完成主题的探讨。

最后再集中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

《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导学案

一.知识积累。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和内容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一.读《望月怀远》,思考以下问题。

1.说说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诗歌是如何围绕“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2.赏析首联,体会其情感及境界的阔大。

二.读《送魏万之京》,思考以下问题。

1.本诗叙了什么事?

写了哪些景?

抒了什么情?

体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首联和颔联写出的季节特征即离别的环境,请简要分析。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导学案

一.走近作者。

王维和孟浩然均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世称“王孟”。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的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王维多才多艺,精诗文、书画、音乐,其诗清新秀雅,兼善各体,诗歌常冶禅理、诗情、画笔为一炉。

苏轼曾这样评价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读《与诸子登岘山》,思考问题。

1.读尾联,思考诗人落泪的原因。

 

2.赏析尾联“尚”字的好处。

 

3.分析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手法。

结合诗歌作具体说明。

 

三.读《山居秋暝》,思考问题。

1.从绘画的角度,概括前三联描绘的画面。

说说这些画面给你带来的总体感受。

 

2.从写景的角度上,给画面进行简单分类,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3.翻译尾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燕歌行》导学案

一.知识积累。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

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

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

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研读诗作,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通读全诗,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作大意,理清诗作所写事件的过程:

出师、战败、被围、死斗。

3.写出你认为生疏的字词及读音,并强化记忆。

 

3.出师时的恩遇和行军时的状态如何?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4.哪些诗句描写了环境?

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帐下犹歌舞”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有何作用?

 

2.最后四句,诗人赞美了谁,又批判了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导学案

一.走近作者。

岑参与高適齐名,同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

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川行》、《轮台歌》。

岑参在诗作多歌颂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

风格峭拔。

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二.研读诗作,思考问题。

1.概述诗歌思想内容。

思考:

写了一件什么事?

怎么写的?

歌颂了什么?

 

2.写出出征原因的诗句,并作翻译,从而理解这次战争的性质。

 

3.汉将出师的情形怎样,翻译相应诗句。

说说描写的角度和作用。

 

4.学生找出诗中环境描写的文字,反复诵读说说全诗中所呈现的环境的特点、所用的修辞手法,达到的效果。

 

3.诗人于末句说要“伫献捷”,表明了什么,分析诗人能伫献捷的原因。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巩固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蹉跎(jié)逶迤(yí)百草俱腓(féi)

B.苑囿(yuàn)单于(shàn)星斗满天(dǒu)

C.浣纱(huàn)边塞(sāi)传檄天下(xī)

D.伫立(zhù)戍边(shù)御苑砧声(zhēn)

2.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他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B.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適和岑参。

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其边塞诗成就最高。

C.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D.《燕歌行》一诗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主旨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希望将军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戒骄戒躁,关心爱护士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

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D.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二.名句填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3.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

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三.诗歌鉴赏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描写出作者身处何境?

“寒灯”二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将下面的4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

有效信息不能减少,字数可增减。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风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分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