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案高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126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6.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教案高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书法教案高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书法教案高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书法教案高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书法教案高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法教案高级.docx

《书法教案高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教案高级.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法教案高级.docx

书法教案高级

学情分析

虽说提高班学生对书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基本都只是停留在写字的基础上,书法的学习和写字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书法各书体的异同,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同时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形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使书法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需要从上到下各部门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组织制度上抓好落实,在师资和教学资源配置上满足书法教育的需要。

只有全社会特别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书法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书法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分析、练习、创作相结合的综合课,立足于让学生从多角度地认识书法,打破只是写字的思维模式,通过耳濡目染,欣赏图片过程中,了解书法的发展、变化,感受贯穿中华文化血脉以及其中流淌着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纸、墨、笔、砚”在中华文化中,已经不是简单的书写工具,“书法”也不是单纯读书人、艺术家的专利,事实上,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通晓的词组是检索中华文化的关键词。

三、教学目标

以欣赏、观察与分析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进行尝试性的练习,寻找结论和方法。

提供平台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方向地去获得有关书法艺术的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书法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会欣赏欣赏书法的用笔美、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趣味美、简的美、繁的美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怎样才能更美;然后,用美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追求美、创设美的欲望。

引导学生追求个性化的东西,学着去欣赏、接纳别人心目中的美的同时,推崇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创新潜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取长补短来滋长心目中的美。

四、采取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自己的性格和喜爱挑选字帖去练,但所选碑帖要有范围,必需是传世佳作。

(二)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并能灵活运用。

(三)从直观的感受开始。

借助多媒体指导广泛地欣赏古今名人碑帖或书法作品。

不同风格的书法,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

如有的作品苍老、古拙;有的丰腴、滋润;有的庄重、严谨;有的风流,妩媚;有的温柔、含蓄;有的威武、雄壮;有的秀逸、清纤;有的险劲、挺拔等等。

(四)多夸奖少批评,尊重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夸奖少批评似乎已成为一条公认的教学方法。

对于那些初入书法之门而尚未掌握学书之法的学生来说这一方法更显得格外重要。

经常夸奖学生可以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书法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就容易产生兴趣,带着兴趣学习书法接受理解和消化力自然就快,书写水平提高也就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无疑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一味的夸奖也会有个负面作用,它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飘飘然的骄傲心理,所以我们一定把握好夸奖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适当的“泼点冷水”也未尝不可。

但是言语不要过重,以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五、授课内容

一《张迁碑》(三课时)

1、《张迁碑》简介

2、《张迁碑》风格特点

3、《张长迁碑》的结字特点

4、《张迁碑》笔法

二、魏碑书法赏析(二课时)

1、魏碑书风简介

2、魏碑赏析

三、书法的品式(五课时)

1、手卷

2、横批

3、书体的演变(附)

4、中堂

5、对联

6、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附)

7、屏条

8、扇面

9、天下三大行书(附)

10、斗方

11、条幅

12、碑与帖(附)

13、册页

14、牌匾

四、书法传统创作(一课时)

1、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2用印的忌讳

5、常用落款用词(一课时)

1、称谓

2、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3、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4、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

六、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五课时)

1、圣教序简介

2、《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由来

3、《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主要特点

4、圣教序学习方法

六、备课教师:

术科组刘亚莉刘彦宏

第一课

教学内容:

浑雄沉穆巧拙相生《张迁碑》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张迁碑》的历史背景文化,并能对张迁碑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教学重难点:

《张迁碑》独特的结体不可与常见字形比拟,笔法虽简,但笔画质感的表达绝非三五月之功。

1、张迁碑简介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一八六年)二月。

碑原在山东东平,现存山东泰安岱庙。

此碑高二百七十公分,宽一百十五公分。

碑阳、碑阴都刻文,碑阳十五行,每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

碑额『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似篆若隶,风格与正文不同,却似乎又有某种联系。

在汉碑中,这样的碑额似不多见。

其布列颇特殊,上下紧密,甚至参差并连在一起,但行距分明。

用笔既有篆书的圆转,又多隶书的方折,极其灵动飘逸;结构宽扁,不拘一格,自然而成;线质劲敛,艰涩中有柔婉;线形屈曲,极具动感,而又不显突兀。

这种风格,即使在秦时带篆意的隶书中亦极少见。

秦隶常遗有篆之古意,却多规律性,

二、《张迁碑》风格特点

《张迁碑》审美价值的被肯定,足以证明人们审美眼力的不凡。

这件乍看上去,粗陋不堪、全无笔法,却以其独到的魅力,为世人所钟爱,在于其不同于一般汉隶的独特品格。

而构成其独特品格的要素,笔者以为大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张迁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气象沉厚。

但这种沉厚的气象与西汉的《五凤刻石》或后来东晋的《好大王碑》之类又有不同。

《五风刻石》浑穆,在其线条圆融粗实而漫漶; 《好大王碑》浑厚,在其线条圆而内劲:

而《张迁碑》的浑穆,则是在方劲沉着的基础上又经风化而变得苍涩浩茫,使其更具重量感和凝聚力。

窃以为,只有后世的《爨宝子碑》,其沉穆之气可与之相匹。

而两汉其他一些隶书碑刻,诸如《西狭颂》、《乙瑛碑》等名碑,虽也质厚,但与《张迁碑》相比,感觉到底不同。

  《张迁碑》沉厚的质感,首先是其方折徐行的运笔方法造成的。

除了横画的『雁尾』,撇、捺尾部间用圆笔收敛外,其余笔画无论起收大多使用方笔。

其线条运行虽起伏不大,但擒敛中又有波磔,往往数道横画,粗细、走向、提按的节律都有不同,在含敛之中有活泼生动的感觉,因此重而不死。

其二是线条粗实, 一般的隶书,往往横细竖粗,但《张迁碑》的横竖撇捺,没有分明的粗细要求,变化不存在规律性,似乎是随手写(刻)出,至于何处应粗,何处应细,没有作过事先的预想。

三、《张迁碑》笔法

《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

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

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

初看此碑似有笨拙之感然细细咀嚼,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的在巧拙之妙。

特别是碑阴之字,似不经意,但其意态上的雄健高古之气尤为明显。

下面将具体从用笔和结体上阐述《张迁碑》高古、朴拙的风格特点。

1、《张迁砷》的用笔特点《张迁砷》用笔以方为主,然它的方中寓圆之趣,又是其他汉碑所不及的。

其行笔涩劲,富于篆意而又不失灵动。

2、点的用笔方法姜夔《续书谱》中说:

“一点者,欲其与画相应;两点者,欲自相应;三点者,必一点起、一点带、一点应;四点者,一点起,两点带、一点应。

”《张迁碑》中的点,除映带自然、顾盼生姿外,还有方严峻利、圆融浑厚之美,其形态或卷屈、或平伸,或翘首、或俯视,可谓极尽变化。

3.顶点。

在《张迁碑》中,顶点各有不同。

有鸟瞰世界之感,呼之欲出;《张迁砷》顶点的用笔有方有圆,而以方笔居多;有正有侧,而以侧居多。

用方笔者,其下多以圆笔辅之;而用圆笔者.其下必以方

4.横两点、《张迁碑》中的横两点有几种类型。

①相向型。

此类较多,左右两点在大小、方圆、映带等方面各有不同

②相背型。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在竖的两侧或在横下,虽相背斜立,但亦能蓄势凝练,亦有遥相呼应之感,且有方圆的变化

③同向型。

两点基木同向出锋,但笔断意连,高低有别。

5、横的用笔方法《张迁碑》中横的处理,很富于变化。

起笔有方圆、轻重之别,收笔有回锋、出锋之变,行笔有的平稳安详,有的轻盈活泼,横势有平有斜。

6、竖的用笔方法《张迁碑》中的竖,起笔有方圆的变化,方多圆少,中锋涩进行宅,有提按的灵动变化,竖势有直侧的变化。

7、撇的用笔方法撇在《张迁碑》中有方圆、长短、曲直和平斜的变化,回锋收笔。

8、捺的用笔方法《张迁碑》中的捺有大小、平斜、曲直、方圆之分,起笔多逆锋蓄势,有方有圆,行笔涩进,收笔用力,出锋劲逸,有时含蓄凝重。

9、折的用笔方法《张迁碑》中的折画,多数为方势直转,用笔斩钉截铁,雄强有力。

四、《张长迁碑》的结字特点

《张迁碑》的结体变化丰富,平中寓险,似欹反正。

展玩全碑,洋洋洒洒数百字,平正者极少:

或上密重而下疏轻,似重心不稳而以雄强之笔力、巧妙之笔画化险为夷;或左右敛放自如、高低错落有致;或斜正相生,稳中求变,险象环生……现就不同结构重点举例加以简述。

1、独体字。

独体字的笔画往往较少,但长短、方圆、粗细、斜正等变化丰富,无板滞感有活泼气,是《张迁碑》的特点。

2、上下结构。

《张迁碑》中上下结构的字,或上下疏密有别,收放有度,或通过横、竖势的变化以求古拙中的灵动。

3、左右结构。

《张迁碑》中左右结构的宇,其明显表现是:

敛放自如,参差错落,奇正相生。

4、包围结构。

包围式结构的处理,在《张迁碑》中,除外框的变化以外,其被包围的内容亦灵动多姿、疏密有致。

总结

《张迁碑》是汉碑中的名品,它的用笔、结体的变化,给后世的隶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外在的朴茂浑厚的特点,固然是由于用笔,结休所决定的,但同时掺入的圆和之笔,使雄强的力势之中不失圆润,而其变化多姿的外在特征又是牢牢地建立在平实稳健基础之上的,即险绝中寓平正和稳健。

再者其采用篆书笔意,刚柔相济,故使学隶者不宜直接人手,只有具一定的汉碑的基础后,才可涉猎此碑。

在学习中,如能对其用笔、结体的变化规律加以认真领悟,必将收获丰厚。

相信朝临暮读之后,读者对此碑定会“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教后反思:

临习时宜细致观察体会,认识这些变化,再付诸笔墨。

其实任何一个笔画,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其长短、粗细,正侧、方圆应随字势而巧妙变化,万不能干篇一律。

只有在此基础上认真体味汉碑,才能享受其无穷变化的奥妙之趣。

 

第二课

教学内容:

魏碑书法赏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本科为书法赏析课,通过对北魏时刻的观察了解,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种进行临习

魏碑书法是指我国历史上以北魏为主包括整个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碑刻新书体,其中碑版墓志、塔铭造像题记、摩崖石刻数以千万计,遗迹甚为丰富。

它不仅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又是我们学习魏碑书法的楷模范本。

就其风格而言,大约可分为三种:

有率真古拙,呈现朴素浑穆一路的;又有端庄雄伟、茂美雄强一路的;还有工稳细致、飘逸恬静一路的。

康有为先生在他的论著《广艺舟双辑》中对此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评价。

南海先生盛赞南北朝碑刻书法有十美,曰:

“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结构天成,血肉丰满。

”纵观魏碑书法,深感南海先生的赞誉实为不谬。

魏碑书法在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当它以朴茂雄强的面目初现之时,即不同于东晋王羲之圆媚润甜的书风,尤以洛阳龙门石刻的穷乡女儿造像为代表,表现出大朴不雕、朴素率真的民间气息。

魏碑书法是汉魏晋隶向唐楷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如若说好便好在它的不成熟,即在过渡阶段所呈现出的天真烂漫。

它极富变化而争奇门艳,或隶尉浓厚或楷意绵绵,无常态定势,欲独树一帜,正如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赞:

“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

《元略墓志》(全称“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志铭”。

志文正书,共三十四行,行三十三字。

北魏建义元年(五二八年)刻,一九一九年在河南洛阳安驾沟出土。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

此碑刻于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十月,出土地无考,原石又早已亡佚,现存乃清何子贞旧藏拓本传世。

《张猛龙清颂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

《始平公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

付:

北魏著名石刻名称

前秦广武将军碑前秦邓太尉碑北魏太武帝东巡碑

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沙丘城造像记(北齐河清三年造像记)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崔敬邕墓志

崔鸿墓志崔混墓志樊可憘造像吊比干碑高湛墓志高道悦墓志刁遵墓志晖福寺碑李璧墓志李瞻墓志刘根等造像穆亮墓志穆亮妻尉太妃墓志牛景悦造石浮图记丘哲墓志石门铭司马绍墓志(司马元兴墓志)马鸣寺碑泰山经石峪姚伯多造像

元怀墓志元晖墓志本元倪墓志元桢墓志元略墓志元苌墓志元显儁墓志元简墓志元瑛墓志元昉墓志

云峰山刻石—论经书诗张黑女墓志元景造像记张猛龙碑

龙门二十品——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郑长猷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牛橛造像记马振拜造像题记解伯达造像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造像记贺兰汗造像记惠感造像记高树造像记太妃侯造像记法生造像

元祐造像记元燮造像慈香造像记

郑文公碑中岳嵩灵庙碑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书法的品式

1、手卷(长卷)

手卷是书画横幅中比较长的,因为不便于悬挂,只便于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又因为“手卷”比较长,所以被人们称为“长卷”。

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以是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

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隶、篆都有的;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法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

手卷的尺寸比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长的能达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从南宋开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将近三十厘米,现在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

2、横批

横批是书画横幅的另一种品式,始于宋代。

横批与手卷的区别在于:

横批比较短,手卷却很长;横批可以悬挂观赏,手卷不能悬挂。

横批分为两类:

一类用于悬挂在对联的上端或门额、窗顶上,放在对联上端的横批,文字内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照应。

这类横批一般只限四个字,尺寸不要长,放在对联之间,有中堂的上方的横批,长度不应该超过对联和中堂的宽度之和;门额、窗顶上的横批长度不要超过门窗的宽度。

横批的高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

还有一类横批是用于挂在书房或其它厅室的侧面墙上的,一般都挂在比较向阳的一面。

这一类横批字数可多可少,长度以不超过墙面宽度的二分之一为宜,高度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

现在的建筑每层住房都不很高,作为室内装饰的这一类横批用途很广。

宋米芾《蜀素帖》局部

3、书体的演变(附)

 

甲骨文(商周早期)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上,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这片甲骨上记载了商王祭祀、乘车狩猎等活动,所刻的文字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金文

与甲骨文几乎同时兴起的书体是金文,因铸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

在商周,一个人如果为王朝策立了功勋,君王就大量地予以赏赐。

立功的人常常要铸造青铜器,并铸刻上自己的功勋,以显耀于后世。

这些记录功勋的文字流传到现在,也成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小篆

又称秦篆——它的笔画首尾匀圆,结构对称;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隶书

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

在书体演变过程中,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草书同时演变,大概在魏晋时期均已出现了。

 

 

 

甲骨文金文

(小篆)秦李斯《峄山碑》(隶书)东汉《曹全碑》

草书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魏晋陆机《平复帖》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东晋王羲之《孔侍中帖》唐代摹搨墨迹

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也没有行草的连绵,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北魏《杨大眼造像记》

 

4、中堂

中堂,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立轴字幅。

一般用于悬挂在厅堂正面墙居中的位置上。

中堂这种品式的产生和应用,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它是由“帧画”演化过来的,虽然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但作为书画品式的名称,是直到明代才有的。

中堂的文字,文体可以是诗、词、歌、赋、一般散文等,字体则真、行、草、隶、篆等都可,风格当然也可以是多样的,但要求端庄、肃穆、宽博、高雅。

由于中堂是比较大型的字幅,它画心的尺寸,一般宽度不少于二尺;宽与高之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高大于宽的;二是高、宽相等,即正方形的;三是高略小于宽的。

 

5、对联

对联是左右两条立幅相对称的一种书法品式,这种品式来源于过去的“桃符”,桃符是指我国古代人们在新年的时候挂在大门两侧的桃木板子,上面画上神像,据史料记载,第一幅正式写成的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品式是由诗词演变而来的,联语的字数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甚至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书写对联可以使用各种字体,但是寿联、挽联等通常要求庄严、工整,宜使用真书、行楷或隶书。

上联和下联的尺寸要完全相同,宽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高度一般为宽度的四倍以上。

字数少的短联通常只写一行,字数多的长联可写成两行或者更多行;上联和下联的行与列要绝对一致,各行列的字数要对应相等。

两行以上的比较长的对联在写法上有两种安排,一种是上联从右向左写,下联从左向右写,这叫“门”字形。

另一种是上下联都从右向左写,这叫“羽”字形。

通常的写法是“门”字形。

如果悬挂对联,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6、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附)

时代

代表性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秦朝

李斯

篆书

《会稽刻石》

务实质朴

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

汉朝

史游

草书

《急就章》

纵任奔逸

草书之先河

崔瑗

草书

《草书势》

工巧

张芝

草书

《草书贴》

一笔而成

蔡琰

隶书

《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自然

三国

钟繇

楷书

《宣示表》

高古淳朴

据传是小楷的创始人

皇象

篆、隶、草

《急就章》

简约工整

西晋

陆机

行草

《平复帖》

刚劲质朴

西晋太康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与潘安在文坛并称“潘江陆海”

索靖

章草

《月仪帖》

简便

卫瓘

隶书、章草

《顿首州民帖》

秀美流便

东晋

王羲之

行书

《兰亭集序》

平和自然

书圣

王献之

行草

《淳化阁帖》

妍媚流便

卫夫人

隶书

《名姬帖》、《卫氏和南帖》

清秀平和

王羲之之师

南北朝

羊欣

隶书

《暮春帖》

洒落旷达

萧思话

行书

《宋征西将军》

连绵倔强

隋唐

丁道护

真书

《启法兴国寺碑》

溢妍华致

智永

草书

《真草千字文》

骨气深稳

王羲之之七世孙,禅师

唐朝

欧阳询

欧体、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

险劲

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

隶书

《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

瘦硬挺劲

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

行书、草书

《孔子庙堂碑》

清丽刚健

初唐四大家

薛稷

隶书、行书

《升仙太子碑》

雄健劲挺

初唐四大家

张旭

草书

《古诗四帖》

奔放豪逸

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

剑舞并称“三绝”

颜真卿

颜体、行书

《祭侄文稿》

雄秀端庄

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怀素

草书

《自叙帖》、《苦笋帖》

圆劲有力

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柳公权

柳书、楷书

《神策军碑》、《玄秘塔碑》

劲媚

和颜真卿并称:

“颜筋柳骨”。

五代

杨凝式

行书、楷书

《韭花帖》

奔放奇逸

宋朝

苏轼

行书、楷书

《赤壁赋》《石钟山记》

丰腴跌宕

宋代四大书家

黄庭坚

篆、隶、楷、

行、草

《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

纵横拗崛

宋代四大书家

米芾

行书、草书

《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

俊迈豪放

宋代四大书家

蔡襄

楷书、行书

《宋蔡忠惠文集》、《荔枝谱》

浑厚端庄

宋代四大书家

金代

王庭筠

行书

《幽竹枯槎图题词》

苍老醇厚

元朝

赵孟頫

赵体、楷、行

《赤壁赋》

秀逸

鲜于枢

行草

《大字诗赞》

纵肆

明朝

董其昌

颜体、赵体

《路马湖记》

拙中带秀

“华亭派”的代表

文征明

行书、楷书

《醉翁亭记》、《琵琶行》

温润秀劲

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

徐渭

草书

《题墨葡萄诗》

用笔狼藉

王铎

行草

《嘉兴作诗轴》

张弛有度

包世臣

草书

《临书谱》

饱满纵逸

清朝

吴昌硕

楷书

《临石鼓文》

遒润峻险

张裕钊

行草

《濂亭文集》

刚柔俊逸

赵之谦

颜体

《二金蝶堂印谱》

宽博自然

近代

齐白石

白石书体

《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

苍劲

毛泽东

狂草

《沁园春》

豪迈苍凉

当代

沈鹏

隶书、楷书

《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三馀诗词选》

气势恢宏

格调高逸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欧阳中石

行书

《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

《中石夜读词钞》

清新高雅

俊朗飘逸古朴华美

 

7、屏条

屏条,简称屏,是书画的又一种立幅品式,也叫“一堂”,就是一整套的意思。

屏条这种品式在宋朝较为流行,到了明清就更加盛行了。

屏条通常悬挂在厅堂的正面或侧面墙上,也可以顺序等分地分别挂在中堂的两侧。

因此,组成屏条的数目,应当是成双的,而且最少由四条组成,多的由十二条组成,如宋朝黄庭坚所写的《幽桐赋》行草屏条。

从文字内容来说,屏条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组成屏条的各条是可以独立成幅的,其内容可以相互有关联,也可以相互没有什么关联,甚至可以不是一位书家所书,也不限于一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