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50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docx

重力式桥台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准备

2.1施工场地准备

2.2施工主要设备准备

2.3施工主要材料用量

三、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成员

3.2施工工人配备

3.3施工顺序

3.4施工进度安排

四、施工方法

4.1桥台施工程序:

4.2施工准备:

4.3基坑开挖:

4.4定位放线及垫层:

4.5钢筋加工

4.7桥台台身模板

4.7浇筑混凝土

4.8单项技术措施

4.9支座安装

五、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及措施

5.1质量管理

5.2质量控制

5.3质量管理措施

六.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6.1安全管理

6.2安全管理措施

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罗江县县城南部,天台湖段,下游距108国道跨安平大桥约550m,上游与安平廊桥(闸桥)约300m。

下部结构施工中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数量共计2座;刚性扩大基础,其中0号桥台基础底面放置在中密卵石或稍密卵石层中,9号桥台基础底面放置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

基底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不低于300Kpa。

两座桥台的钢筋型号和钢筋用量见下表:

桥台编号

钢筋用量

0#桥台

9#桥台

前墙

5870Kg

5160.3

侧墙

2818

2461

台帽

1405.2

1405.2

挡块

175.1

175.1

垫石

57

57

总计

HRB335:

10248.6,HPB235:

76.7

HRB335:

9181.9,HPB235:

76.7

二、施工准备

2.1施工场地准备

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杂物,场地面积满足桥台放样面积要求。

同时施工用水、动力电源已到位。

2.2施工主要设备准备

2.2.1承台基础开挖采用一台履带式挖掘机。

2.2.2作好混凝土的供应工作。

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设备为罐车,暂定为6辆。

2.2.3桥台台身混凝土输送采用泵送入模;桥台台身混凝土采用滑槽入模;采用泵车一辆,滑槽3个;

混凝土的振捣设备为插入式振捣器,现场共准备7套振捣设备,其中有2套备用。

2.3施工主要材料用量

钢筋总用量(kg)

19583.9

C25混凝土总用量(m3)

1549.2

C15混凝土

30.8

三、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成员

项目经理:

王在洪

技术负责人:

郭淑荣

质检负责人:

邓祥维

施工员:

牛茂刚

安全员:

何德林

3.2施工工人配备

桥台施工由钢筋工和模板工(木工)、混凝土工和壮工等组成,共计人员59人;各工种劳动力人数详见下表:

序号

部门

所需人数

1

钢筋工

16

2

模板工

8

3

混凝土工

12

4

电工

3

5

机械工

10

4

壮工

10

5

合计

59

3.3施工顺序

浇筑完垫层混凝土后,绑扎承台钢筋、支模、浇注混凝土及养护,待承台混凝土满足强度要求(5Mpa,浇筑完成48h)后,进行桥台台身的钢筋绑扎、支模、混凝土浇注、养护。

3.4施工进度安排

本工程桥台计划从2011年2月28日开始进行施工;根据施工总计划安排,至5月15日桥台施工完毕。

四、施工方法

桥台垫层基础施工前应检查该基坑断面尺寸,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设计、地勘和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4.1桥台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基坑开挖、清理→定位放线→垫层混凝土→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养护→凿毛→桥台台身钢筋绑扎→桥台台身支模→桥台台身浇筑混凝土→桥台台身养护→桥台附属结构施工。

4.2施工准备:

基坑施工完成后,将施工区域内的场地平整加固,并形成施工便道。

4.3基坑开挖:

基坑使用反铲挖掘机开挖,人工修整,在开挖前按测量中心线放出开挖边线及基底界线,根据现场土质和桥台的实际埋深确定开挖基坑的边坡,边坡坡度确定为1:

0.3,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基底高程

20

每座

5

水准仪

2

轴线位置

50

4

经纬仪

3

基坑尺寸

不小于上述规定

4

量尺

4.4定位放线及垫层:

0号桥台

9号桥台

4.4.1测定桥台的中心桩,每个桥台各设一组十字控制桩,用以控制纵轴和横轴。

施工中各种桩位控制点都应标注清楚,编号,涂上各色油漆,醒目牢固。

测定桥台的横、纵轴中心线,并埋设不少于两个控制桩保留至施工结束。

4.4.2基底验收合格后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

垫层混凝土抹平养护。

待垫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大于5Mpa),放出承台边缘线(弹墨线),在适当位置预埋钢筋头,以便下一步支撑模板加固之用。

调整桩顶钢筋,作好喇叭口。

4.5钢筋加工

4.5.1钢筋绑扎前,作好测量工作,正确放样,在下层混凝土上用墨线弹出结构尺寸。

钢筋必须使用有出厂质量证书,并且复试合格的产品,钢筋表面油渍、油漆、鳞漆、泥浆等污物清除干净,平直无局部弯折,有损伤、锈蚀严重剔除不用。

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需调直,在调直机上调直时注意不得使钢筋受损伤。

4.5.2钢筋加工:

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防止差错。

下料后必须挂牌注明所用部位、型号、级别并分别堆放。

加工成型的钢筋,钢筋直径、钢号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曲,对弯曲的钢筋要调直后使用。

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其冷拉率控制在:

Ⅰ级钢筋≤2%;Ⅱ级钢筋≤1%。

钢筋无裂纹,断伤和刻痕。

钢筋的弯制和未端的弯钩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4.5.3预埋桥台台身钢筋的位置准确,牢固、不偏位,锚固钢筋满足35d锚固长度。

钢筋安装时使用特制的钢筋支架支撑,支架支撑在下层钢筋上,不得直接支设在模板上,安装好的钢筋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使钢筋位置在灌注混凝土时不致变动。

钢筋制作绑扎严格按图纸和规范JTJ041-2000和DBJ01-46-2001要求进行。

4.7浇筑混凝土

4.7.1浇筑混凝土前要清除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模板如有缝隙,要填塞严密。

4.7.2到达现场后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16-18cm之间,桥台承台C25混凝土采用溜槽入模浇筑;桥台台身C25混凝土采用泵车入模浇筑。

4.7.3运送混凝土须与施工进度相适应,以保证从搅拌混凝土到灌注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4.7.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层浇筑厚度30cm,逐层浇筑并始终保持由一侧向另一侧方向浇筑,且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捣棒,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

了解情况对每一处振捣部位振捣到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平坦泛浆。

4.7.5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进行不间断,电力保障工作应做到万无一失。

4.7.6在浇筑过程中或灌注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4.7.7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外露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

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4.7.8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要认真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4.7.9混凝土在浇筑完成收浆后,应尽快对裸露部位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污染和损伤混凝土表面。

模板拆除前应保持模板的湿润。

应采取控温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得超过25℃。

侧模须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养护24h后方可拆除。

4.8单项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要点:

桥台施工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的商品混凝土采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浇注在一天中气温较最低时进行,混

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为了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施工时,每层浇注厚度严格控制在30CM以内,并严格控制浇筑速度。

浇注完成后要适时养生,保温保湿。

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为防止混凝土开裂,一定要加强覆盖养生,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

4.9支座安装

支座安装前应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及有关技术性能的说明,合格后使用。

在已定位的支座位置,打扫干净,适当凿毛,用环氧树脂砂浆将支座固定在下支座垫石(55×85×3)上,并使其顶面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五、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及措施

5.1质量管理

5.1.1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主任工程师中间控制,工长负责的三级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体系图

 

5.1.2质量管理程序

质量管理程序框架图

 

5.2质量控制

5.2.1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C25)。

检查数量:

每桥台2组。

检验方法:

检查试件试验报告。

5.2.2桥台混凝土不得有大于0.25mm的裂缝。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用读数放大镜观测。

5.2.3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台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DBJ01-12-2004):

现浇混凝土桥台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断面尺寸,长、宽

±15

每个基础

4

用钢尺量,长、宽个计2点

2

基础厚度

0,+10

2

用钢尺量

3

顶面高程

±10

4

用水准仪测量四角

4

轴线位移

≤15

4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计2点

5

预埋件位置

≤10

每件

1

经纬仪和钢尺测量,每件量最大偏差值

5.2.4桥台表面无缺棱掉角、蜂窝麻面。

检验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5.3质量管理措施

本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为此,在组织上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中实行工序管理,把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工作都做扎实。

严格把关,当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把质量隐患纠正或处理在萌芽状态中。

1.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2.为了使质量保证措施,能够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建立公司、施工单位、生产班组三级质量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

2.质量管理机构职责如下:

施工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和主任工程师为主的质管领导小组,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领导和管理,对整个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

班组长,认真执行质检标准,按规程作业,对工序质量负责。

主任工程师负责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并通过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管理,以贯彻执行各种技术标准,达到确保质量之目的。

开工前

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交底,使每个施工人员对工程的总

体要求明确,对岗位的职责、岗位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有深刻的了解,使

人人都有很强的质量意识。

实行值班工长跟班负责制。

当班工长的职责是以安全质量为中心的生产调度,协调各工序的生产衔接,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国家规范、规程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

制止违章作业。

每道工序须经他们检查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交接班时,实行交接班质量验收制。

质检员负责对各道工序的检查。

负责原始资料搜集整理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中的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准确、齐全、及时,严禁涂改、损坏、丢失、资料中的停息,要及时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