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406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docx

衡水高考语文原创优质模拟试题1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已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

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

如果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出现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这样。

关于个人不死的无聊臆想之所以普遍产生,不是因为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因为人们在普遍愚昧的情况下不知道对已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死后该怎么办。

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

随着各种宗教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神越来越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后,通过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几乎可以说是蒸馏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

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的问题:

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

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而创世说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繁杂和荒唐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是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

(摘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部哲学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B.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在中世纪觉醒后才十分清楚地提出的。

C.由于对自然界的本原的不同认识,哲学家分成了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两大阵营。

D.恩格斯观点中,可以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意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入手,展开论证。

B.文章讨论了个人不死的臆想产生的原因,并认为也是由于这一原因产生了神。

C.文章在论证中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界的本原,从而引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D文章通过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中两大阵营根本对立的原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如在人死时灵魂离开了肉体却继续活着,那就不能设想灵魂还会死亡,灵魂不死的观念就产生了。

B.一切宗教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亦是如此。

C.一个人是德国唯心论哲学代表人物,那么他断定精神是自然界本原,但认为创世说非常繁杂和荒唐。

D.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但是自然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车轮轧过麦子

陈柳金

在架子之间来回找寻,十几个木架子,摆满款式各异的坛坛罐罐。

我想起大冬天在围龙屋斑驳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唏嘘起这霜冻,连地里的油白菜都挂了冰条,好一阵沉默之后,呼出白气呵一下微疼的指头,猛地打开了话匣子,说书人一样唠叨着前尘旧事、家长里短和田间稼穑。

一拃宽的阳光正好照在这群壑纵横的脸上。

这里却没有阳光,也许这些坛坛罐罐是拒绝阳光的吧,簇拥在一排排木架子之上往幽暗处延伸。

我没有感到阴森之气,而是在似醒未醒的晨雾里,隐约看见山谷与田垄间摇曳着草木的欢欣,那里一定有稷谷、花生、豌豆、玉米、红薯、香芋、山药的影子。

我耸了耸鼻翼,循着熟悉的气味往前走,时隔多年,我依然能辨认出它们的气息。

在啁啾鸟唱和盛大蛙鸣中,我看见了母亲的影子,她在那块浮着泥油的田里弓腰播撒带芽的谷种。

汗水濡湿了母亲的鬓发和衣衫。

她看见我时,很惊愕。

是的,母亲至少有六年没见过她的儿子了,恍若隔离在个世费里,只能将思念托付给断断续续的梦。

管理员啪地拧亮灯,天花板上的五六盏大瓦数灯泡洒落橙黄色亮光,一定刺到了母亲的眼睛。

我逆着光往前走,每一步都很深沉,母亲被罩在神奇的光晕里,我的视网膜疼痛来,一股温暖面滞湿的液体喷满眼眼母亲轮廓分明的验庞瞬间变得模糊。

我使劲揉眼,生的母亲从视域中消失。

终于、母亲笑了,豌豆花一样放出的笑意我用力抱紧她,说,阿嬷,带你回家!

那些谷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动情眉眼间挂着的不知是泪水还是露珠。

一阵风吹来,田垄上响起塞塞率的声响,晨光帮我翻译出一句句自然之语。

我听出来了稷谷、花生、豌豆们到底是与母亲有深感情的,它们舍不得她。

而母亲,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她要在约定的时间回家!

一支鼓乐队吹奏唢呐,击响鼓钹,热热闹闹地从我们身边走过。

跟在后面的那群人穿着浅红色上衣有低眼的哭声传来,更多的人却表情如常,还有几个人脸带微笑。

我奇异地想起了婚礼,传统习俗有哭嫁的仪式。

记得母亲在我小时候曾唱过几首哭嫁歌仍能默念其中的几句:

一滴泪儿落在枕头上/薄身穿上新衣裳/打起灯笼找嫁妆坐在门口眼泪不住淌/他有几头牛和羊他有几个打谷场/我不稀罕只要我的娘/心里话儿对谁讲/半夜起身冰凉凉/水里丢个月亮白晃晃/哎呀我的天呀/哎呀我的娘……

……

母亲的骨灰坛一放就是六年,这六年时间母亲是何等的孤独。

要是还在这个世上,她已经在田地里至少播撒了六次种子这些年,阁楼木棚上的种子坛也枯等了六年,它们渐次变成一只只空坛子。

父亲也老了,他再没有能力下地耕种,我们兄妹仁忙着各目的事,田地只能在鸟鸣蝉唱中荒芜。

七月,我们在村里选了一块向阳的墓地。

母亲,终于可以回家了。

那晚,我开着车从三百公里外的珠三角回家,在老家的高速路上,孩子看见前方飘浮着星星点点的亮光,很是好奇。

我告诉她那是萤火虫、孩子非常兴奋,毕竟从来没有看过真实的萤火虫。

我还告诉孩子萤火虫喜欢啃食南瓜苗,你祖母用鸡蛋壳熏烤,萤火虫最怕这味道,远远闻到就飞走了。

孩子当然见过她的祖母,但再过几年,祖母的印象便会越发模,就像很多城里的孩子不认识萤火虫一样。

进村的水泥路面,晒着金黄的稻谷,没有预留车行道。

我不知多久没看过这奇异的乡村景致,这大概在偏的乡下才能看到。

小时候没地方晒谷,干脆把尼龙纸摊在路面,谷子均匀地撒开,直到晒干时再收拢起来。

我不忍把车从稻谷上开过去,但入宫时辰很紧,这是绝对不能延误的。

我只得往前开,在快要轧上稻谷时、车突然熄了火无论如何都打不着。

一定是母亲不愿意我把车从稻谷上开过去,我跪在母亲面前,抱起坛子奔跑着跨过沟渠田垄,把母亲送进墓穴,如同把一粒种子到工地里,耳畔传来深深浅浅的鸟唱和蛙鸣……(有删减)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散文开头写母亲像说书人一样唠叨着家长里短,阳光照在母亲脸上,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引出了下文对现在幽暗而不阴森的环境描写。

B.母亲与作者隔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作者只能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梦到母亲,在梦中他用力抱紧母亲,说出亲切的方言:

阿嬷,带伲回家。

C.鼓乐队走过去,跟在后面的那群人更多的人表情如常,还有几个人脸带微笑,反映了这群人的冷漠,讽刺了当今社会普遍流行的形式主义。

D.车快要轧上稻谷时的突然熄火被作者认为一定是母亲不愿意他把车从稻谷上开过去,直接表现了封建迷信对作者的影响之深,毒害之严重。

5.《车轮轧过麦子》中被删减的一段有:

“即使日子再拧巴,母亲也会像一尾健忘的金鱼忽略掉一些不愉快,而在耕作上,她却挺直筋骨,撑起日子的脊梁。

”请简要分析这一段文字的作用。

(5分)

6.理解文中三处划线句子中“回家”一词的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上,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领会“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的到来,是长期奋斗的结果。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

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摘自《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我有一个朋友在欧洲,最近他也想开个公众号写东西,过了好久还没开始写。

我就好奇问他,他说家里的网络太慢了,下个word都要好久好久,公众号排版一次都要排崩溃,都是网速闹的。

他无比怀念在国内便捷快速的网络环境。

这跟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反差太大了。

国内的新模式发展太快了,这两天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都开始刷屏了。

刚好这两天看到个新词,新四大发明: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

这个新四大发明,据说是在中国的老外评出来的,他们现在回国,没了这几个宝贝,都觉得生活很不方便。

我问这个朋友怎么看新四大发明的提法,他说,太认同了。

还有国内的网红,视频直播,微信,美图秀秀,他觉得都是国内很牛的领导世界的产品。

他都觉得,现在在欧洲呆久了,都有OUT的感觉,想做点什么事情,都要靠国内。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

……但如果时光机真的被发明出来的话,那样的未来也一定是令人恐惧的吧,因为如果现在的一切都能被修改,那么此刻也就失去了意义……技术革新催生了匿名人胆大的“键盘侠”、骂不绝口的高端玩家,也污名了“公共知识分子”……一个为“倒退主义”提供口实的突出情况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反而比前人读得更少、看得更少、听得更少……

(摘编自萌芽杂志惊奇组《新四大发明考》)

材料四:

首先,我们讲人工智能在语音方面的突破,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上面最近都取得了非常瞩目的结果。

2016年10月份由微软美国研究院发布的一个语音识别的最新结果实现了错误率为5.9%的新突破,这是第一次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跟人类似的语音识别的错误率。

其次,在图像方面,人工智能也有很多长足的进步,比如图像识别的ImageNet比赛,用计算机去识别数据集中1000个类别的图像。

在2015年,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技术——ResNet,获得了2015年ImageNet的冠军,错误率是3.5%,而人的错误率大概是5.1%。

所以可看出在特定领域、特定类别下,其实计算机在图像识别上的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的水平。

2016年我们微软亚洲研究院再接再励,在比图像识别更难的一个任务——物体分割上面取得了冠军。

除了语音和图像以外,其实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上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左边这张图描述了各大公司都在不断地提高各自语音机器翻译的水准和技术,右边这张图展示的是去年12月微软发布了MicrosoftTranslator的一个新功能,它支持50多种语言,可以实现多个人多种语言的实时翻译,比如大家每个人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只要拿着手机用这个APP我们就可以互相交流。

你说一句话或者输入文字,对方听到/看到的就是他的母语。

(摘自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工智能达到了什么程度》)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必然是长期奋斗的结果。

B.从新四大发明可以看出,中国的科技水平目前在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C.人工智能在语音方面、图像方面、自然语言上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这对自然科学、经济、社会都会有影响。

D.科技在少部分层面对人类有好处,但其也有不好的一面,因此一些人提出了倒退主义,指出人类文明在倒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拓展,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经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透过高铁的窗看到几千里的山河如受到惊吓般后退,与骑上自行车行驶在乡间的小道上清风拂面,前者和后者相比之下,后者更令人心驰神往。

C.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生产率的逐渐提高,大部分人类将会以出生率逐渐下降的方式被自然淘汰,而人工智能只不过是其中的最后一棒。

D.现在的中国正在科技大爆发,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科技成果输出在以远快于经济成长速度的速度成长,在最新科技发展上中国是全球核心力量。

E.共享单车的受欢迎,是公众对共享经济的拥抱和选择,是中国人对通行便利性提高的自然需求,它解决了交通站点到具体地点的“最后一公里”。

9.汉语盘点2017中,“新时代”、“新四大发明”、“人工智能”入围五大候选国内词,结合材料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说一说你对这三个词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文盛,字道茂,彭城人也。

世仕魏为将。

父庆之,天监初,率千余人自北归款,未至道卒。

文盛仍统其众,稍立功绩,高祖甚优宠之。

大同末,以为持节、督宁州刺史。

先是州在僻远所管群蛮不识教义贪欲财贿劫篡相寻前后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抚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风俗遂改。

太清二年,闻国难,乃召募得数万人来赴。

世祖嘉之,以为持节、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督梁、南秦、沙、东益、巴、北巴六州诸军事、仁威将军、秦州刺史,授以东讨之略。

于是文盛督众军东下,至武昌,遇侯景将任约,遂与相持。

久之,世祖又命护军将军尹悦、平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等会之,并受文盛节度。

击任约于贝矶,约大败,退保西阳。

文盛进据芦洲,又与相持。

侯景闻之,乃率大众西上援约,至西阳。

文盛不敢战。

诸将咸曰:

“景水军轻进,又甚饥疲,可因此击之,必大捷。

”文盛不许。

文盛妻石氏,先在建邺,至是,景载以还之。

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

杜幼安、守簉等乃率所领独进,与景战,大破之,获其舟舰以归。

会景密遣骑从间道袭陷郢州,军中凶惧,遂大溃。

文盛奔还荆州,世祖仍以为城北面都督。

又聚赃污甚多,世祖大怒,下令责之,数其十罪,除其官爵。

文盛既失兵权,私怀怨望,世祖闻之,乃以下狱。

时任约被擒,与文盛同禁。

文盛谓约曰:

“汝何不早降,令我至此。

”约曰:

“门外不见卿马迹,使我何遽得降”文盛无以答,遂死狱中。

(节选自《梁书·徐文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州在僻远/所管群蛮不识教义/贪欲财贿/劫篡相寻/前后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抚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风俗遂改/

B.先是/州在僻远/所管群蛮不识教义/贪欲财贿/劫篡相寻/前后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抚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风俗遂改/

C.先是/州在僻远/所管群蛮不识教义/贪欲财贿/劫篡相寻/前后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抚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风俗/遂改/

D.先是州在僻远/所管群蛮不识教义/贪欲财贿/劫篡相寻/前后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抚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风俗/遂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仕,是指世代做官,仕,即做官,这里可以翻译为“他家世代在魏做官,担任将领”。

B.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指官职名,在文中取后一种解释。

C.节度,官名,三国时吴孙权始置,初为掌管军粮,至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即节度使。

D.除,在文中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还有:

拜、陟、擢、赏、迁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盛立下功劳,深得高祖宠爱。

徐文盛继续统领手下的一千余人马,渐渐立下了许多功劳,高祖对他很是优待宠爱。

大同末年,高祖授任徐文盛为持节、督宁州刺史。

B.文盛心忧国家,忠义得到嘉奖。

徐文盛听说国家发生祸乱,于是招募将士,他率领数万人赶来救援,世祖嘉赏他的忠义,授任他许多官职,把向东进讨的方略交付他。

C.文盛能屈能伸,面对强敌避战。

徐文盛等人在贝矶大败任约,又进军占据芦洲,与任约相持。

侯景听到消息,就率大军顺流西进援救任约,也达西阳,文盛不敢出战。

D.文盛贪赃枉法,深为财物所累。

徐文盛逃回荆州,世祖于是命他为城北面都督。

徐文盛又贪脏纳贿,暴敛财物,世祖十分生气,下令惩处徐文盛,列举他的十条罪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景水军轻进,又甚饥疲,可因此击之,必大捷。

(2)会景密遣骑从间道袭陷郢州,军中凶惧,遂大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过比干墓聂夷中

佞是福身本,忠作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腐骨不为土,应作石木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前两句表面上写奸佞才能有福,忠臣只能惨死,实际上是讽刺统治者的亲奸佞远闲人。

B.虎毒尚且不食子,但是人却没有这种骨肉的恩情,比干是纣王的叔叔,却被纣王挖心而死。

C.日光不能照入黄土之下,黄土之下埋葬着比干以及千万直言忠臣的冤死之魂,实令人叹惋。

D.作者感叹比干的身体即使腐烂也不应该作黄土,应该作为石木的根,表达了诗人对其称颂。

E.作者经过比干墓,虚写比干其人其事,再加上描写实景,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格得以提升。

15.中国诗歌以含蓄美见闻,诗歌常常都有“话外之音”,请简要分析概括作者通过这几句诗所要表达的话外之音。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紧承开头写茅草乱飞的情景。

(2)《赤壁赋》中写苏子与客到赤壁后不久的月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据悉,在当天地铁作恶后,该男子又尾随另一女子,不仅强行拥吻还上下其手。

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工会的善意之举也存在易遭诟病之处——拿着企业的赞助借花献佛,难避瓜田李下的嫌疑。

④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的作品。

⑤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⑥无论是“三人成虎”还是“以讹传讹”,自古至今,谣言的传播速度总是令人咂舌不已。

A.①③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新加坡《海峡时报》11日报道,这是英拉逃离泰国后第三次被发现出现在公共场合。

去年12月底和今年1月初,英拉两次被爆出现在英国伦敦。

B.但在这背后,却是“全民游戏时代,孩子沉迷引担忧”,那么,游戏产业是洪水猛兽吗游戏公司该做些什么如何告别野蛮生长,以及“跪着发展”

C.传统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是基于区域规划的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的,指的是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理论,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

D.沿着崎岖山路走访,习近平主席一一走访贫困户,并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座谈交流,结合当地特点给村民们支招致富路。

19.下列各诗句中,所描绘的景物中流露出的情感最相似的两句是(3分)

①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

②绿桑非苑树,青草是宫莎。

③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④荒谷啸山鬼,深林啼子规。

⑤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⑥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

⑦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⑧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

A.⑦⑧B.①⑤

C.③④D.②⑥

20.请简要赏析下面给出的现代诗歌。

(5分)

《眨眼》(顾城):

在那错误的年代/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我坚信/我目不转睛/彩虹/在喷泉中游动/温柔地顾盼行人/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团蛇影/时钟/在教堂里栖息/沉静地嗑着时辰/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口深井/红花/在银幕上绽开/兴奋地迎接春风/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片血腥/为了坚信/我双目圆睁

21.在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问题作答,不少于80字。

(6分)

(1)文学类:

让你最心酸的一瞬间是什么

(2)实用类:

如何去看待中西结合的月饼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课标修订重点,古诗文背诵篇目从原来的64篇增至72篇。

对此有人表示:

事是好事,但这样72篇的量,会不会太大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背背古诗就能行了吗

请从个体成长的角度,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立场,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CBD4D7-8DAE(多选题只答对一项给2分)10-12BDC14CE17-19BAA

1.CA项,原文表述为“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选项中删去定语,表述有误;B项,原文表述为“只是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并不是中世纪觉醒提出的,表意不清且有误;C项,与原文表述相符合;D项,原文表述中“除此之外”“别的”被删去,表述有误。

2.B原文表述为“由于十分相似的原因,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并非由于这一原因,文中也没讨论这一原因,只是指出这一原因,B项表述不正确。

3.D根据原文可知,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D项表述不正确。

4.DA项,表述基本正确;B项,表述基本正确;C项,“反映了这群人的冷漠,讽刺了当今社会普遍流行的形式主义”表述并不完全正确,作者并没有过分的讽刺,但是这也是对这一文段的一种理解方式,相比D项,不能作为正确选项;D项,“直接表现了封建迷信对作者的影响之深,毒害之严重”纯属无中生有,于文无据,题目要求选出最不恰当的一项,故选择D项。

5.①表现了母亲乐观向上、热爱劳动的性格特点,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