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3305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docx

九下文言文篇目及练习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及诗歌

注:

首先用铅笔把每篇文言文划出停顿,并把通假字古今义一字多义活用字完成。

最后整理出译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刿曰:

“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作品注释

  

(1)十年: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师,军队。

伐,兴兵攻打。

“伐”用于诸侯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

我,指鲁国,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史官,故文中称鲁国为“我”。

  (3)公:

指鲁庄公,姓姬名同。

《左传》称鲁国国君只用一个“公”字。

  (4)曹刿(guì):

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

《左传疏》说就是《史记·刺客列传》里的曹沫。

请见:

请求谒见。

  (5)乡人:

同乡的人,指曹刿所在地的野的贵族。

乡,行政区域。

春秋时国都及其近郊设乡,不同于现在的“乡村”。

  (6)肉食者:

指作官的,即当权者。

春秋时公膳中位居大夫以上者才得食肉。

谋:

谋画,考虑。

之:

代词,指准备应战的事。

  (7)又何间(jiàn)焉:

(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焉,语气助词,表疑问。

  (8)鄙(bǐ):

鄙陋。

指目光短浅,缺少见识。

  (9)乃入见:

于是就入朝谒见(庄公)。

乃,副词,于是,于是就。

  (10)何以战:

凭什么条件作战?

“何以战”等于“以何战”。

何,疑问代词,什么。

这里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以,介词,用,靠,凭借。

  (11)衣食所安:

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

所,特别的指示代词,与“安”组成所字词组,表示“所……的东西”。

安,养。

  (12)弗:

不。

专:

独自占有。

  (13)必以分人:

是“必以(之)分人”的省略,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里所说的人,是庄公左右的近臣,不是指广大平民。

  (14)对曰:

“回答说。

指在下位者回答在上位者。

  (15)小惠未遍:

小恩小惠还没有遍及于人民。

  (16)民弗从也:

人民不会跟从(你去死战)。

从,跟从。

  (17)牺牲玉帛(bó):

古代祭祀用的物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

玉,宝玉。

帛,丝织品。

  (18)弗敢加也:

(祷告时)不敢虚夸。

即不敢以少报多,以小报大,以恶为美。

加,虚夸,谎报。

  (19)必以信:

一定用诚实的态度(对待鬼神)。

信,诚信,指语言真实。

  (20)小信未孚(fú):

小的诚实还不能取得神的信任。

孚,为人所信服。

  (21)福:

动词,赐福,保佑。

  (22)小大之狱: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

狱,诉讼案件。

  (23)察:

明察,判断清楚。

  (24)必以情:

一定按照情理(去判断)。

  (25)忠之属也:

(这是)尽心办事的一类事情。

这句判断句主语“此”省略,“忠之属也”是判断句谓语。

忠,尽心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26)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可,助动词,可以。

以,介词,其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代“忠”。

  (27)战则请从: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则,连词,就。

请,请你允许我。

  (28)公与之乘(chéng):

鲁庄公跟曹刿共乘一辆战车。

与,介词,同,跟。

乘,动词,乘兵车。

  (29)长勺:

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30)鼓之:

击鼓进军。

古代以击鼓为进军的号令。

鼓,动词,擂鼓进攻。

之,助词。

  (31)未可:

还不可以。

  (32)三鼓:

擂了三次鼓,就是三次发动进攻。

三,表动量的数词。

古文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直接放在动词前,中间不加量词。

  (33)败绩:

大败,溃不成军。

  (34)驰之:

驱车追赶齐军。

驰,使劲赶马,特指驱车进击。

先秦时,“驰”是人的行为;到了后代,才指马的动作。

之,代词,指齐军。

  (35)下视其辙:

下车看齐军战车的轮迹。

辙,车轮滚过地面轧出的痕迹。

  (36)登轼(shì)而望之:

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

轼,古代车前供乘车者手扶的横木。

  (37)遂:

副词,就。

逐:

追赶。

  (38)既克:

已经战胜(齐军)了。

既,表示某件事情已经完成。

克,战胜。

  (39)问其故:

问曹刿这样指挥的原因。

故,缘故,原因。

  (40)夫: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下文要发议论。

下面“夫大国,难测也”的“夫”,同此。

  (41)勇气也:

(靠的是)勇气。

  (42)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起士气。

作,振作,激起。

  (43)再而衰:

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

再,第二次,其后省略动词“鼓”,下文“三而竭”同此。

而,相当于“则”。

  (44)竭:

尽。

  (45)彼竭我盈:

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

彼,代词,指齐军方面。

盈,充沛,饱满。

  (46)故:

所以。

  (47)难测:

难以摸到真实情况。

测,推测,估计。

  (48)伏:

埋伏。

(49):

旗靡(mǐ):

旗帜倒了下去,靡:

倒下。

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牺牲>玉帛

  7.弗敢<加>也

  8.必以<信>

  9.小大之<狱>

  10.必以<情>

  11.<忠>之属也

  12.忠之<属>也

  13.<可以>一战

  14.神弗<福>也

  15.<再>而衰)

一词多义

  1.故:

(公问其故)。

  (故逐之)。

  2.(民弗从)。

  (战则请从)。

  3.其(其乡人曰)。

  (吾视其辙乱)。

  4.以(何以战)。

  (必以信)。

  5.请: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6.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7.安:

(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9.间: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安得广厦千万间)。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与外人间隔)。

  (奉命于危难之间)。

  (时时而间进)。

通假字

  小惠未徧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3.忠之属也:

  4.公与之乘:

  5.下视其辙:

  6.齐师败绩:

文言句式

  1.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可以一战: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

  4.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5.战于长勺:

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

整理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zujì)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重点实词

  地:

土地。

方:

方圆。

  修:

长,这里指身高。

尺:

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昳丽:

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

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

照镜子。

孰:

通“熟”,仔细。

 

  之:

指城北徐公。

若:

如。

  旦日:

明日。

弗如远甚:

远不如。

弗:

不。

  寝:

躺着 美我:

以我为美,认为我美。

 

  者:

……的原因私:

动词,偏爱。

  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宫妇:

宫里的妃子。

左右:

亲信。

  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的人)。

 蔽:

蒙蔽。

  面刺:

当面指责。

谤讥于市朝:

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

 

  闻: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意动用法。

诚:

确实。

  以:

以为,认为。

 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

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时时:

不时,有时候。

 间进:

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

  期年:

满一年。

期,一周年。

 

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通假字 孰: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窥镜  

  3.今齐地方千里  

  4.能面刺寡人之过  

  5. 谤讥于市朝  

  6.臣之妻私臣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邹忌修八尺有余  

  9.明日徐公来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

(语句可调整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语句可调整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3,省略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与坐谈,

  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1]

整理译文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

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注释

  1.熊掌:

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

同时获得。

得:

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

取:

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取:

求取义:

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

甚:

超过;于:

比。

  5.苟得:

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

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7.患:

祸患,灾难。

  8.辟:

通“避”,躲避。

下文同义。

  9.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

……的办法。

  11.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

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

不单,不仅。

独:

只,仅仅。

  15.是:

这、这样。

  16.勿丧:

不丢掉。

丧:

丧失,丢失。

  17.箪:

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

可译为“竹篮”。

  18.豆:

古代盛饭用的器具。

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

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

尔:

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呼:

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

用脚踢;与:

给。

  21.不屑:

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

则,连词,这里表假设。

“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何加:

有什么益处。

加:

增加。

  25.为:

为了。

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6.奉:

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得我:

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现在。

为,为了。

为(第二个),接受。

  30.已:

停止,放弃。

  31.本心:

天性,天良。

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

  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故不为苟得也

得道多助

  5.为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得之则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7.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9.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10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2.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得之则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13.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通假字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相为身死而不受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故患有所不辟

古今异义

  1.可以古:

今:

  2.是古:

 今:

  3.豆古:

今:

  4.钟古:

今:

  5.加 古:

 今:

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整理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作品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标题是编者加的。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8)任:

责任,使命。

  (9)是:

这样的。

  (10)也:

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11)苦其心志:

使他的思想痛苦。

心志,思想。

  (12)劳其筋骨:

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3)饿其体肤:

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4)空乏:

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5)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做事不顺。

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拂,违背。

乱,扰乱。

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6)所以:

用这些来…… 

  (17)动心忍性:

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动,惊动,震撼。

忍,坚韧。

  (18)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通“增”,增加。

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曾益:

增加。

 

  (19)恒过:

常常犯错误。

恒,常。

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20)困于心:

内心困苦。

困,被难住。

于,被。

  (21)衡于虑:

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2)而后作:

然后才能奋起。

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23)征于色:

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

色,脸色。

  (24)发于声:

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喻,明白,了解。

  (26)入则无法家拂(通“弼”)士:

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入:

里面,此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bì),通“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

出:

在外面,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生于忧患:

忧患使人谋求生存。

死于安乐:

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整理译文: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ceng)不能损魁(kuí)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hèdan)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huì)!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注解

  1.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方七百里,就是四周各七百里。

古代计算面积,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把不规则的边长变成正方形,再计算它的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北河南为阴,山南河北为阳。

  7.且——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3.汝——你。

这里是复数“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汉阴,汉水南岸。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20.君——称呼“您”。

  21.损:

——削减。

22.曾(céng)——连...也…,连…都…。

  23.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24.丘——土堆。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