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667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docx

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名词解释:

时间代表人物共同主张共同诗歌特点地位

唐代文学分期:

初唐(约100年,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盛唐(约50年,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

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王昌龄、孟浩然等

中唐(70年,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开成元年836):

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刘禹锡等

晚唐(约70年,文宗开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陈陶等

唐诗的成就:

(数量、题材、风格、艺术形式更完善、抒情性强)

1.作家、作品数量非常大(唐代诗人有2200多位;《全唐诗》收录了48900余首,又搜补唐代逸诗6000多首,今人能读到的唐诗总计约55000多首)。

2.题材内容方面广泛,包含社会现象、人生感情,远远突破了魏晋南北朝诗歌;

3.风格多样化,艺术形式更加完善(各种形式体裁完备,不管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格式成熟,作品众多),抒情性强,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结合。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为什么在唐代取得最高成就,外部6个,内部1个):

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是前提和物质基础;

2.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这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3.南北文化交流;

4.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和行卷之风盛行;

5.政治开明,思想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提供了良好创作环境;

6.除文学外的其他文化领域都很繁荣,书法、绘画、音乐等都得到了发展,对唐代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7.还取决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是文学发展至此的必然结果。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

1.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上层统治集团,将文学从宫廷、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使唐代文学繁荣;

2.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

3.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

4.“行卷”、“纳卷”、“温卷”对文学创作有影响。

初唐四杰: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杨、卢、骆),是高宗、武后时期与宫廷诗人相对立的下层文士创作群体。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在诗歌题材内容方面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创作包括咏史诗、咏物诗、山水诗和送别诗等;在诗风方面,创作气势雄壮,意境宏博,显出唐诗的独特魅力;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上官体”:

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为主,内容空泛,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仪本人总结提出了“诗有六对”、“诗有八对”之说。

唐代宫廷文人主要成就:

发展了声律学,使律诗走向定型。

文章四友:

指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苏味道、李峤、崔融、杜审言。

他们的诗歌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部分作品中却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对近体诗格律创作做出了一定实践。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长于五言律诗,诗作被誉为“初唐五律之冠”,《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后人誉为“初唐五律第一”。

沈宋:

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

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以律诗见长。

沈佺期的七言《古意》,宋之问的五言《度大庾岭》是初唐律诗的代表作。

他们主要成就在于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

陈子昂的地位与评价:

1.陈子昂,字伯玉,后世称为“陈拾遗”,代表作:

古体《感遇诗》三十八首;

2.比初唐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文风,为唐代诗文革新指明方向,为确立盛唐之音起到重要作用;

3.他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倡导“风骨”(强调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情感的慷慨激越、语言的清爽刚健、风格的苍凉悲壮的艺术特征)、“兴寄”(近于“比兴”,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为唐代诗文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

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力主革除浮华文风,提倡务实精神,主张以“中和之音”来写诗,对唐代务实文风的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代表,在诗歌题材与内容方面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创作包括咏史诗、咏物诗、山水诗和送别诗等;在诗风方面,创作气势雄壮,意境宏博,显出唐诗的独特魅力;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第三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提倡“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倡导“风骨”、“兴寄”,为唐代诗文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

吴中四士:

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有如下特点:

1.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2.全诗以月亮为线索,以幽远、静谧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深邃阔远的艺术境界;

3.表现了对年华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

4.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5.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6.这首诗是初唐到盛唐过渡时期最重要的篇章,在体制、内容方面还未脱离初唐诗,但在意境方面已经开启了盛唐诗。

山水田园诗派:

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继承了魏晋南北朝(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成就,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恬静雅淡,自然天成而神韵悠长,自然山水的天然物态与诗人意态浑然融合,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裴迪、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长于五古、五律,风格清旷冲淡、语言平淡朴素,时见孤寂、凄清,擅长白描)为首,因此后世又称“山水田园诗派”为“王孟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思想方面:

佛、道的兴盛,知识分子之间隐逸之风盛行,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

2.政治经济上:

初唐至盛唐数百年来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繁荣,奠定了悠闲生活的物质与社会基础。

如何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王维诗作将诗情、画意、音乐美、禅趣四者高度结合;

2.将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山水景物形象契合交融,抓住景物特征,在物境中见心境;

3.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捕捉自然光色、声响和动态;

4.以禅入诗(静、无为,王维的《辛夷坞》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无我),以独特的禅宗审美眼光看自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空灵美;

5.语言洗练优美,意境深幽静谧,风格幽闲古淡。

边塞诗派:

是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多七言歌行。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和进取精神,或有征人思妇的思乡之情,或有厌战怨征之感。

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字少伯,七绝圣手)、王之涣等,以高适(字达夫)、岑参(世称岑嘉州)、为首,故后人也称“边塞诗派”为“高岑诗派”。

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1.盛唐边塞战事频繁;

2.政治制度重视边功;

3.受诗歌传统和时代风气的影响。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共同点:

1.题材上均以边塞诗著称;

2.风格都有豪迈雄壮的特点;

3.体裁上均以七言歌行见长。

不同点:

高诗豪放悲壮,岑诗壮丽雄奇。

1.内容

高:

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战争,具思想性和批判性。

(主理)

岑:

以诗人的激情讴歌胜利,赞颂英勇的战士、奇丽的风土人情。

2.风格

高:

以描写战争残酷为主调,豪放悲壮。

岑:

以歌颂战士勇敢、边地奇景为主调,壮丽雄奇。

3.抒情方式

高:

多夹叙夹议,或直抒胸臆,直白粗放。

岑:

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细腻委婉。

4.语言

高:

尚质朴,不追求奇字丽句,醇厚自然。

岑:

尚奇巧,刻意求新求奇,新奇俊逸。

5.形式

高:

句式严整,对仗工稳。

岑:

句式错综,奔放自由。

6.创作手法

高:

多写实手法,浑朴质实,现实主义。

岑:

长于抒情想象,瑰奇峭拔,浪漫主义。

思想价值上,高胜于岑;

艺术手法上,岑长于高。

盛唐边塞诗与传统的边塞诗的异同:

继承了……开拓了边塞诗的题材内容与艺术技法

京城诗人群:

主要分为三个层级:

帝王及皇族宗室、朝廷重臣与台阁文人、长期居于长安的中下层文士。

前两类诗人以宫廷诗见长,诗作主要内容虽多歌功颂德、称扬太平,但诗歌充满了明朗乐观之气,语言也趋于质朴,显示了盛唐气象。

后一类诗人则更多自由创作,内容上与宫廷诗一样展现了帝京开阔包容的文化精神,突破了宫廷诗的局限,更关注广阔自然山水和多样社会风情,艺术技巧上汲取了宫廷诗的精致典雅,但又不刻意雕琢,尽显自然之美。

京城诗人群以诗抒怀,借诗交游,在情感表现和艺术风貌上都鲜明地体现了具有时代特质的京城诗风,展现出恢宏博大的盛唐气度。

京城诗风是时代精神的写照,它使盛唐的贬谪文学充满了从容气度与洒脱情怀,还影响了地方诗人的创作,同时地方诗人的创作也反过来对京城诗人群体的创作产生影响。

盛唐气象:

盛唐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繁荣,诗歌创作也进入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歌或渗透着一种乐观自信、自由浪漫的精神,或展现了诗人关心现实、追求理想的志趣,体现出盛世昂扬的精神风貌。

盛唐诗歌寓艺术技巧于自然浑成的境界,既多兴象,又具风骨,情景交融,意兴灵动,韵味深长。

这种豪迈雄壮、高亢奔放、明朗乐观的风格,所体现的正是“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谪仙人”、“诗仙”。

个性:

信道求仙、仗义轻财、藐视权贵、热爱自由。

因此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1.表现自我(自己的感受、理想、情感、遭遇),如《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2.表现自然与社会(各地胜景民情),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歌颂真挚的情感(友情、乡情等),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赠汪伦》等。

李白诗歌艺术特色:

1.高度个性化,充满强烈的主观情感,自我形象突出;

2.写作手法方面,想象丰富奇特,多比喻、夸张手法,借助梦境、神话、传说等(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语言方面,诗歌语言清新明快,不受格律限制,不雕琢字句,一切归于自然,符合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

4.风格丰富多样,主要风格是雄奇飘逸;

5.诗歌体裁主要有古体诗(如七言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包括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题乐府(如《蜀道难》、《行路难》、《天马歌》等)、绝句、律诗,形式自由灵活,宜表现丰富内容和错综情感。

诗体选择体现了个性,与诗人豪迈不羁的性格相联系。

其中,李白的“古题乐府”诗约149首,不止于发挥古意,还善于创新,借古题另立新意,如《天马歌》本辞是赞叹天马的神奇,而李白则是哀伤天马的被遗弃,以寄寓自己的胸怀,主旨与本义相去甚远;《远别离》既传达了娥皇、女英二妃和舜帝生离死别的悲哀,又通过“舜野死”“君失臣”表现出李白对唐王朝前途的担忧。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1、具有奋进精神;

2、具有高大的人格;

3、热爱生活;

4、“多元一体”的思想,将自身人格和时代精神等巧妙融为一体,影响了后来韩愈、李贺等诗人的创作。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诗“诗史”的性质:

1 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面貌(如《兵车行》中“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反映人民无力维持生计的艰难困苦,《无家别》中“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2 忧心时局、关心黎庶是杜诗“诗史”特质的另一表现,如《丽人行》、《洗兵马》等;

3 杜甫诗歌创作,尤其是叙事性较强的五七言古诗,多以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百态为对象,使诗歌情感在具体事件的铺陈过程中自然流露,体现出浓郁的史诗特点(如“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 杜甫在咏物诗、抒发闲情逸趣的诗歌中,也常融入身世飘零、忧国忧民之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性特征,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等;

5 杜甫诗歌的“诗史”特征,标志着杜诗的写实手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杜甫诗的主要内容

1.描写战争,全面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国家命运,表达对国家的关心(忧国)(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北征》等);

2.反映民生疾苦,刻画战争、兵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痛苦(忧民)(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3.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行径和极端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批判)(如《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4.歌颂祖国的山川、艺术,如《望岳》、《登岳阳楼》等;

5.咏物、咏史、亲情、友情等其他,如《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诗的艺术成就

1.“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诗给人的总体感受;

“沉郁”偏向于内容方面,这是由杜甫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仁者之心决定的;

“顿挫”主要是指杜诗的句式、节奏、音节等给人的感受;

2.善于对现实生活做出艺术概括,如《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中阶级矛盾、《石壕吏》中的家庭遭遇;

3.善用细节表现重大主题,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如《望岳》写泰山由远而近,《北征》写自己探亲回家一路的所见所感;

4.善于锤炼语言、句式;

5.各体皆擅,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杜甫都能够运用自如。

但杜甫对律诗,尤其是七律贡献很大:

①内容拓宽:

杜甫之前的七律诗大多用来歌功颂德,多应酬之作,而杜甫不仅用七律来赠答酬唱、描绘自然风景,还用七律来感叹时事,表现政治内容,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艺术风格拓展:

杜甫以前的七律风格秀丽典雅,杜甫则创造出慷慨激昂、沉郁顿挫的风格,将七律创作推向了高潮。

杜甫的影响:

1.在艺术上和人格上都深深影响了后人,江西诗派的祖师爷,文天祥的集杜诗;

2.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

3.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开始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对晚唐李商隐、宋人产生很大影响;

4.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

5.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

“大历十才子”:

指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的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十才子之冠)、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诗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题材内容上,诗作或寄情趣山水,或写日常琐事、羁旅愁思,抒发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之风。

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工于白描写景,技巧细腻雕琢,追求清雅闲淡,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中唐大历时期诗歌的特色(诗歌、发展流变情况):

中唐大历时期的代表人物韦应物、刘长卿(韦、刘主要是山水田园)、“大历十才子”、李益(主要是边塞)等大多生于开元盛世,又都经历了“安史之乱”。

1 受到盛唐精神感染和艺术熏陶,表现出对盛唐气象的继承,如边塞诗中也流露出英雄豪情和爱国精神;

2 仍然关注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

3 时代由盛转衰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强烈失落,热切进仕欲望变为避世隐逸情怀,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成为诗坛的主要倾向;

4 题材内容上,诗作或寄情趣山水,或写日常琐事、羁旅愁思,抒发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之风;

5 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工于白描写景,技巧细腻雕琢,追求清雅闲淡,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韦应物的诗歌特点:

韦应物作为大历、贞元间诗坛上一位重要诗人,诗歌内容有对开元、天宝盛世的怀念(如《与村老对饮》,有感慨时事,同情百姓疾苦(如《寄诸弟》),有反映友情的,有悼亡诗、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滁州西涧》)。

韦诗的创作倾向是向往隐逸宁静,追求冲和平淡。

诗歌气貌高古,语言简淡,风格清雅。

但他学陶渊明,在语言上清新朴素,但对田园缺乏亲切感,不够亲切自然;

学王维,没有王对自然的亲和,似带有无可奈何的成分。

诗坛三元:

中唐元和、南朝宋元嘉、北宋元祐

唐宋三元:

开元(李杜)、元和(元白)、元祐(苏黄)

韩孟诗派:

中唐贞元、元和至长庆时期以诗人韩愈、孟郊为中心所形成的诗派,代表人物为韩愈、孟郊、张籍、李贺,诗歌创作在艺术上体现出尚奇尚怪、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美学追求,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对后世诗人,尤其是宋代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共同特点,主张“不平则鸣”(①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②强调抒发内心的不平情感),“笔补造化”(①发挥创造性的诗思②自树立,不因循,大胆创新),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的风格。

理解韩孟诗派“以奇为美”的审美和创作倾向:

韩孟诗派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具有“奇崛险怪”的风格。

(1)采用过去不常用的内容,甚至是世俗、丑陋之事入诗,出奇制胜;

(2)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

(3)注重造语炼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将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

韩愈诗歌创作“诗文合一”:

韩愈诗歌创作强调以文为诗,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对后世诗人,尤其是宋代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具体体现在

1、以散文章法结构全篇,如韩愈的《山石》;

2、大量使用散文句法,如韩愈的《南山诗》连用了51个“或”字;

3、以议论入诗。

李贺诗歌特点:

(1)奇异乃至荒诞的想象

(2)冷艳凄迷的意象

①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

②极力描绘渲染物象的色彩和情态

③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

新乐府:

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1)自创新题,用新题,即事名篇;

2)重在讽谕,对现实的批判性很强;写时事。

3)艺术手法上,主题专一鲜明,语言切直不含蓄。

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白居易诗歌主张:

①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内容;

②阐发诗歌的特性;

③主张诗歌形式为内容服务。

但过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功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诗歌的艺术性,有一定消极影响。

元稹诗歌主张:

①诗歌应该关注现实;

②重视继承《诗经》、《离骚》以来的诗歌传统。

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答:

《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

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

这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

既有讽刺,又有同情。

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

因而《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误国的批判,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

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

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

(1)刘:

性格倔强刚毅,善化哀婉之音为慷慨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

柳:

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作品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

(3)刘诗昂扬外扩,柳诗沉重内敛;

刘诗气雄,柳诗骨峭;

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无题诗:

是李商隐的创造,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

这类诗词旨隐约,意蕴丰厚,往往难以确解。

杜牧咏史怀古诗特点

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

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

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

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李商隐无题诗特点

(1)善于捕捉并精心选择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

这些意象一方面呈现出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大都蕴含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

(2)意境朦胧迷离。

这是因为李商隐诗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丰富复杂,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传达的,因而只能用比兴象征手法加以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

(3)结构迂回曲折、回环往复。

李商隐诗着重吟咏的是情绪,往往从不同角度叠加重复,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的方式;

(4)多用典故。

古文:

古文之名,始见于司马迁,指汉时先秦文字。

古文作为文体,始于韩愈,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而言的。

骈体文:

骈文:

指讲究对偶、声韵、辞藻华丽、多用典故的文体,又称之为骈俪文或四六文。

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到后来,弊端也随之而生,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

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

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古文运动”有哪些基本主张?

(1)主张“文道合一”,即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一方面“文以明道”,强调文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

(2)主张文体革新。

既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博采前人遗产,又强调创新。

指出学习古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反对模仿因袭,主张“词必己出”。

(3)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

韩愈散文创作取得哪些艺术成就?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

感情充沛、风格豪迈、笔锋犀利、气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气势和充沛的逻辑力量,是韩愈散文的基本风格。

而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风格。

(1)论说文气势磅礴、纵横开合,论证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