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640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docx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

九年级中考世界现代史背诵提纲

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起义领导者:

列宁

起义信号: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起义胜利:

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反扑,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影响:

初期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为获得战争胜利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后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内容:

实行粮食税;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自由贸易。

特点(实质)(新在哪里?

):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意义:

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4、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十月革命(191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新经济政策(1921)—成立“苏联”(1922)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1、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苏联实现工业化。

2、社会主义工业化:

措施:

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主要问题:

重点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

(3)严重弊端:

在政治上,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等。

在经济上: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以斯大林模式为例谈谈你对“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理解

“萧何”:

斯大林模式。

成也萧何:

斯大林模式开始和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使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

败也萧何:

这一模式存在弊端,逐渐僵化;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5、从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合理性:

时代背景:

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实践效果: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成为世界强国。

经济实力大增,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资基础;

6、苏联建设的启示与教训:

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②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保证各行业平衡和谐发展。

④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确立的?

写出其实质。

一战后形成:

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凡尔赛体系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

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2、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导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1919年

①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分赃和称霸世界,处置德国。

②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内容主要包括: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最能体现分脏性质)

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4)德国应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

③影响:

A、重建了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构成凡尔赛体系。

B、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3、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1922年

①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1922年,美、英、法、中等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③《九国公约》影响:

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④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华盛顿体系。

4、影响:

(1)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2)这个体系内部存在着矛盾,不可能真正持久维持世界和平。

5、“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两个大国是指:

美国与日本

6、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

《九国公约》签订后,“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为什么?

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打破了日本在一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1、《美国的悲剧》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作者:

德莱塞。

内容:

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

2、经济危机:

时间:

1929年——1933年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

爆发:

首先在美国的金融业爆发

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激化。

3、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的措施: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时间:

1933年,目的:

救治经济危机。

核心和基础:

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劳资关系)

内容:

(1)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2)恢复工业,加强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3)调整农业;(4)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

(5)进行社会救济。

特点:

政府干预经济

影响:

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局限: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启示?

(从背景、目的、过程、结果、影响等方面比较)

相同:

①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②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

⑤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境)。

⑥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

启示:

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5、“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含义是:

政府干预经济。

6、罗斯福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

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

品质:

敢于直面困难、无所畏惧、自信、坦率、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意思相近即可。

活动:

在美国经济危机之时上任,在任期间实行新政,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后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力量。

二战中他又领导了世界人民发法西斯斗争。

7、罗斯福说:

“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广大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和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

体现:

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8、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9、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美国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19世纪中期:

南北分裂——通过战争(南北战争),镇压叛乱,维护统一。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法西斯侵略威胁——组成世界发法西斯联盟,协同行动,打败法西斯。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第6课邪恶的轴心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改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1、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1)德国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A、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

B、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水晶之夜)

(2)意大利法西斯罪行:

侵略埃塞俄比亚,伙国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揭露德意法西斯暴行的作品: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格尔尼卡》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1937年,日军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遇害者达30万人。

(2)日本在华实行细菌战、化学战计划的主要部队是731部队,基地设在哈尔滨。

2、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在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勾结形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战争的阴云日益逼近各国人民。

3、面对法西斯的暴行,英国、法国等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绥靖政策后果:

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慕尼黑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出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慕尼黑会议:

时间: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

内容:

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

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影响: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的实质: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纵容法西斯侵略。

影响:

助长法西斯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列举德日法西斯的“邪恶”表现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建立纳粹集中营。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

第7课疯狂的战车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1、二战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

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②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国家对外疯狂的侵略扩张。

③德日对旧的世界体系的制裁或压制不满。

二战性质: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二战的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二战的扩大:

1941年6月22日,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

4、规模达到最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虎、虎、虎”),太平洋战争爆发。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美国对日宣战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

第8课正义的胜利

●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1、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联合国家宣言》

时间: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内容:

签字各国保证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

标志: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最终形成。

意义:

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战的转战——斯大林格勒会战:

1942~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这次战役是苏德战场,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3、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贡献。

是二战的主战场,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4、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时间:

1944.6.6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霸王计划)。

作用: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使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

5、雅尔塔会议

目的: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时间: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

1)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2)战后成立联合国;

3)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作用:

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攻克柏林战役:

时间:

1945年4月底苏军对柏林开始最后攻坚战,4月30日,苏军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在苏军攻势下,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7、法西斯投降

意大利:

1943年9月宣布投降,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

德国: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

日本: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二战以轴心国的失败而结束。

7、二战胜利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势力,使和平与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3)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8、二战的性质:

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①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启示:

团结起来力量大,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正义必然战胜邪恶。

10、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共同特点:

残酷性、破坏性。

(与之意思相近即可)。

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11、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作用等。

12、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普法战争,使德国崛起,参与争夺世界霸权;一战两大集团较量,争夺霸权及全球利益,战后形成凡尔赛体系;二战中德国法西斯疯狂进攻,妄图称霸欧洲和世界。

13、二战期间各国人民合作抗击法西斯表现

《联合国家宣言》、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写出美苏“冷战”主要表现;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美苏冷战的形成

背景:

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

含义:

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表现: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经济:

1947年,马歇尔提出的“马歇尔计划”。

(也叫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冷战结束。

2、杜鲁门主义

提出:

1947.杜鲁门

内容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

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与繁荣。

实质: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影响: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是美苏之间“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它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美国开始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3、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标志: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影响:

(1)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

(2)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二战后美国又怎样占据了国际市场?

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市场。

5、美苏“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原因

争夺全球化的主导权和世界霸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6、冷战时期中国“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的对策

对策:

外交: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经济:

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急于改变经济落后面貌;试图纠正左倾错误;实现石油自给,建成武汉和包头钢铁基地。

7、苏联人民庆祝对德作战胜利之时,乔治·凯南却说“战争才刚刚开始”。

根据有关史实说明此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强大,在资本主义世界独占鳌头;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美国认为苏联是其实现霸权主义的严重障碍。

行动:

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军事集团;发动了朝鲜战争、侵越战争等等。

8、二战后西欧依附美国的原因

战后,西欧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得不依靠美国的援助;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便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2011年课标删除)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2011年课标删除)

原因:

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特点:

1)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投资加大,跨国公司增多。

2)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3)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并成为美国支柱产业。

2、好莱坞:

电影梦工厂(2011年课标删除)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

1、赫鲁晓夫的改革

背景:

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

时间:

20世纪50一60年代突破口:

农业。

内容:

经济改革①、农业方面:

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②、工业方面也实行了“手术”。

政治改革①、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的个人迷信。

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评价:

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

2、“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积极:

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不足: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与美国争霸,影响了经济建设。

3、改革启示:

①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

②要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科学论证,稳步前进;

③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匈牙利改革:

时间:

1968年。

领导人:

卡达尔。

内容:

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政治上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5、为什么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而卡达尔改革却取得巨大的成就?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卡达尔改革能取得成效的原因是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是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第13课挑战“两极”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欧洲的联合目的:

发展经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抗衡美国。

2、欧洲的联合过程:

①1952年成立了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④1991年底,12个成员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⑤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英国除外)。

3.欧洲的联合作用:

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格局上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方面,促进了各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二战后日本发展情况:

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5、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

美国经济上扶持(外因);战后进行民主改革;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实行“贸易立国”战略;注意保持政策一贯性和连续性。

6、日本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7、法国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含义。

它对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

含义:

法国与欧洲部分国家联合(或欧洲国家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或成立欧共体)。

启示:

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应结束对抗,加强互信,合作共赢。

8、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

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因素:

欧洲国家遭受战争的创伤,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下降;美苏冷战,欧洲国家需要寻求自身的安全。

举措:

加强经济、政治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

或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欧盟)。

9、20世纪70年代初美、西欧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变化:

西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

影响:

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10、日本、西欧实力的增强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和世界政治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美日关系的发展变化,简要谈一谈你的看法。

影响:

牵制了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看法: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必需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等符合题意即可。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1、亚洲:

1947年,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尼赫鲁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2、非洲独立年:

1960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崩溃。

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4、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999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斗争,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5、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