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648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3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14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汉刘向认为:

“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

A.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B.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

C.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D.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

25.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

有人说:

该请宰相参加。

霍光说:

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26.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

这反映了

A.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

C.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D.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

27.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

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

事实上,广东全省每年需从广西、湖南等地输入稻谷400万石左右,至少一半是供应珠江三角洲的。

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28.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认为: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事实上起着准宗教的功能。

皇帝无权阅读史官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故帝王将相惧怕史官。

这种情况说明了

A.历代帝王十分重视以史为鉴B.后世评说对帝王将相的制约

C.传统人伦思想制约帝王行为D.帝王将相功过由史官来决定

29.1840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主席奠克-维卡在致荚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

“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适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

”材料反映出

A.清政府的政策损害了大英帝国尊严B.英国通过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

C.中英之间的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D.工业革命使英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

30.1905年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

今所编各课,其用意则与旧史稍殊,其注意之处约有数端,如历代政体之异同、种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纲,社会进化之阶级、学术进退之大势。

”材料所反映该教科书的意义是

A.采用新旧史学结合的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历史B.显示出“增其新而变其旧”

C.内容涉及广泛,彰显传统史学的价值D.注重文明史,标示了它的文化意义

31.建国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中发现,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8.69%的农

户租种别人土地。

1953年出卖土地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29%,比1952年增加了550%,出卖的土地数量占土地总量的0.22%,比1952年增加506.93%。

这些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缓慢B.说明建国后土地改革成效有限

C.表明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D.适应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32.“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

材料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

33.1710年,英国通过一项法令,要求议会下议院议员必须拥有法定水准以上的收入,而这一水准之高,仅数千人能够达到。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保持了较大的政治影响B.光荣革命成果未能得到巩固

C.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D.国王试图加强对议会的控制

34.19世纪的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生物,其能力只不过是适应环境而已;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意识只是支配人类行为的一个狭小的部分。

这一些思想的出现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B.进化论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C.科学发展推动对理性的反思D.现代主义思湖影响科学发展

35.里根政府时期通过的《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向州政府的33个教育方面的独立拨款项目合成一个简单的整笔拨款,并允许联邦政府以20页的管理要求取代667页旧的管理要求。

这一规定

A.试图缩小联邦政府的权力B.消除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C.试图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D.扩大了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到19世纪末,世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即“西方秩序”,它排斥了占人类多数的非西方国家。

20世纪“西方秩序”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并逐步被“一超多强”趋势所取代。

21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秩序”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问题,相互牵绊的政治制度存在的缺陷,使西方国家政府机构掣肘重重,行政效率低下。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秀,使立法机构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斗兽场”,美国奥巴马政府因“医改方案”未获通过,导致政府在2013年出现了两个多星期的“停摆关门”。

“倾听大多数人声音”的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2014年9月19日苏格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了一把独立“公投”,而西班牙则身陷“加泰罗尼亚问题”引发的长期动荡。

二战以来欧美国家坚持的经济政策,成为它们当今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需要从非西方的古老文化中获得创新来源。

当今世界面临的毒品泛滥,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功利横行与秩序紊乱等问题都可以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泰“百家”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

同理可推,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俄罗斯文化、印第安文化中的精华都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摘编自黄仁伟、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秩序”得以确立的原因,并指出20世纪冲击“西方秩序”的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在制度运行层面存在的缺陷,并说明先秦思想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价值。

(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表1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

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表1为16~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

请从表中提取2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42.(10分)【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峨眉山,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携手中遗成功,迈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列。

图10甲为峨眉山各月多年平均旅游人数统计图,乙为蛾眉山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

说明峨眉山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夏季成为旅游旺季的自然原因。

(10分)

43.(10分)【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报道称,很多人怀念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冬天,从前这里的白天阳光灿烂,夜间寒气袭人。

但如今这样的日子已成为过去。

近十多年来,新德里的空气污染程度不断恶化,2015年冬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灰色的雾霾下。

新德里才刚刚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16年1月汽车试行15天单双号出行。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新德里冬季雾霾严重主要原因。

(10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的屡次败北,彻底暴露出旧有军的腐朽,朝野上下群起呼吁必频改革旧军,建立新军。

基于这种形势,袁世凱向光绪帝建议改革军制:

募练新军。

他的主张得到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于1895年12月8日获得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建科军的权柄。

军队设督练处,袁亲自领督练官。

新建陆军采取德国和日本建制,,营制分左右两翼,每翼分統步、炮、马、工程、辎重各兵种;教官多自德国聘任;新式武器多从德囯购置,全军一律习洋操,实开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袁世凯在军队中大树特树个人绝对权威,通过官禄利诱,很快培植起一批亲信死党,把军队训练成带有浓烈人身依附性质的武装。

——摘编自罗雪《晚清军事制度变革及其念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廷新建陆军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陆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7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

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

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

(1)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

(6分)

(2)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9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费孝通(1910-200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广西瑶山和江苏江村做农村社会调查,目睹了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形成“经世富民”思想。

1936年,费孝通调查江苏江村的农民生活后,在《江村经济》里提到:

“江村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从而产生社会问题。

最终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是增加农民收入,中国传统工业主要是乡村手工业,例如,整个纺织手工业本来是农民的职业,因此恢复农村手工业是根本的措施。

”1981年,他在三访江村时指出:

“我们不走把农民集中到城市里去发展工业的路子,而是让农民把工业引进乡村来脱贫致富。

由大中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和部分设备,乡村提供土地、劳动力和部分资金,合作办中小型乡镇企业,成了一条双方有利的出路。

——摘编自李培林主编《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费孝通关于农村经济主张的异同。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费孝通关于农村经济主张变化的原因。

(8分)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高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答案

地理部分

1.A2.B3.A4.D5.C6.D7.B8.C9.A10.C11.B

36.(22分)

(1)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大气降水补给;以克鲁伦河、乌尔逊河的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还有部分地下水补给。

(每点2分,共6分)

(2)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主要补给河流(克鲁伦河、乌尔逊河)沿线荒漠化加剧,河流径流量减少;人口增长、牧业发展等导致沿河用水量增加;河流注入湖泊水量锐减,湖泊面积变小。

(每点2分,共8分)

(3)(选择一个观点。

理由每点2分,共8分)

赞同。

湖泊面积大,能进行规模化生产;营养盐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优质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促进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不赞同。

大规模养殖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干扰鸟类的栖息与迁徙活动;破坏自然水生生态平衡;导致生态退化、加剧荒漠化。

37.

(1)产业层次较低;(2分)以加工工业为主。

(2分)

(2)政府的大力支持;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主要出口加工区大部分沿海,海路交通便捷;国际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

(8分)

(3)问题:

经济特区建设盲目荒废较多;基础设施落后;部分经济特区地理位置较差。

(任答2点得4分)

解决措施:

加强人才的培养;合理规划经济特区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经济特区进行整合。

(任答3点得6分)

42.(10分)

独特性: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知名度高。

(每点2分,共4分)

原因:

地势高,夏季气候凉爽,利于避暑;降水多,湿度大,多云雾景观;花草林木茂盛,景色奇秀。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给分)

 

43.(10分)冬季燃煤发电厂(有大气污染的各类工厂)、居民焚烧秸秆、木柴取暖排放,加之机动车尾气大量排放、建筑工地粉尘等导致空气污染物多(污染源任答2条得4分);冬季夜晚气温低,污染物堆积在近地面,不易扩散(4分);印度政府对雾霾问题不够重视,应急防范措施不力。

(2分)

 

政治部分

12.A13.B14.B15.A16.C17.C18.C19.C20.A21.C22.D23.A

38.(26分)

(1)(12分)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领导体制;②全国人大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③国务院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贯彻落实中央、全国人大的决定,出台和采取具体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④环保部等政府机关,要确实履行经济、生态等职能,加强监管,增加投入,多措并举,使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每点3分,共1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14分)企业: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生产模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节能减排,绿色生产;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发展;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3)消费者:

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②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③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每点2分,共1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9.

(1)①立足当前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故宫重视对时代特征的把握,深入挖掘和把握文物藏品跟当代生活的联系,不断探索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

(2分)

②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对接。

(3分)

③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故宫的优秀团队使故宫的文化传承更具“年轻态”,也唤起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2分)

④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创新,找到了内容传播和内涵传递的最佳平衡点。

(3分)

(2)①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面对如今社会实践的变化,故宫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做到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从而实现了成功。

(3分)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故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大胆创新,紧密配合,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标准样式。

(3分)

③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故宫用更具“年轻态”的传承方式证明了要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推动文化更好地传承。

(3分)

④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创新与融合中才能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分)

(3)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举办“传统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举办“我爱国学”、“我爱好诗词”等知识竞赛等。

(每条2分,言之成理即可)

 

历史部分

24.A25.C26.A27.C28.B29.D30.D31.C32.A33.A34.C35.A

40.(25分)

(1)确立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在西方的确立、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发展及影响,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

(6分)

冲击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任答3点6分)

(2)缺陷:

民主制度下的权力分立与制衡使行政效率低下;议会中不同党派争权夺利,政党轮流执政使国家决策缺乏长远规划;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会;高福利改策导致财政赤字严重。

(8分)

历史价值:

儒家“德治”“仁政“的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和而不同”可缓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对立与冲突;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墨家“兼爱”。

“非攻”的主张有利于世界和平。

(任答2点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一:

论题:

明末清初到19世纪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开明变为堕落(3分)

论据和论证:

16到18世纪的明清之际,一方面由于中国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科举制度盛行,社会流动相对畅通;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商业繁荣;思想统一,文化繁荣;另一方面,此时的西方社会,政治上多数处于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间战争不断;经济上与中国的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启蒙运动兴起,由于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统治的需要,中国儒家思想部分被采纳。

加上此时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科举、思想文化等了解的不全面,此时中国在西方的眼中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19世纪初,中国专制统治腐朽,对外闭关锁国。

中期开始,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附庸,且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低下,社会落后和保守。

而同时期的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等思想广泛传播,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由开明变成了封闭、邪恶、堕落。

(9分)

示例二:

论题:

20世纪初到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3分)

论据和论证:

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社会统治黑暗,各种斗争风起云涌,经济凋敝,民生艰难。

而同时期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到“电气时代”,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瓜分,民主政治逐步成熟,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被贴上了贫困、肮脏、混乱等不良标签。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抵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所以此时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的形象是纯朴、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

(9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以德国和日本军制为蓝本,兵种比较齐全;教官以外人为主;武器多购自国外,改习洋操;军队被个人控制。

(8分,每点2分)

(2)开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廷的军事实力,但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灭亡;提高了袁世凯在清廷中的地位,为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为近代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

(7分,答出2点得5分,答出3点得7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严厉制裁德国并肢解德国;占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成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与比利时、波兰等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6分)

(2)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法德是历史的宿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影响了世界。

(9分)

46.(15分)

(1)异:

20世纪30年代。

主张以恢复农村手工业增加农比收入;20世纪80年代,主张发展乡镇企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4分)

同: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

(3分)

(2)原因:

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引进工业,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

利于农村现代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需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