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183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docx

8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

一、名言佳句积累:

写两句和“真理”有关的名言佳句

 

2、文学常识积累

1.“三曹”即曹氏父子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体现“_________”特点的代表作家.

2.北宋时期“三苏”指_____、______、_______。

三父子。

3.三班:

汉朝史学家、政治家_____、______、_______兄妹。

_____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4.书法史上“二王”指______、_______。

父子。

三、阅读知识积累

1、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

“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2、语言运用三原则:

简明、连贯、得体。

三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四种文学体裁: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记叙的四种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4、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逻辑顺序:

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5、引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4、课内阅读训练

(一) 英雄一语

  谁也没有想到,她,一个娇小玲珑、天生丽质的姑娘,面对歹徒冷森森的刀锋会有这样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然而这毕竟是事实。

现在她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

  当歹徒撬开钱柜,即将抢走数额惊人的现金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她被砍了数刀,血肉模糊;但她死死拖住歹徒,直至周围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英雄!

的确是英雄!

”人们异口同声地这样称道她。

  现在英雄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危险,即将苏醒过来了。

病床前站着不少人:

上级机关的领导,本单位的负责人,本市《晚报》的记者,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记者,英雄的家属等等。

  英雄开始扭动,嘴唇一开一合。

  等候在病床前的人们激动起来。

英雄马上就会苏醒,就会开口说话!

——要知道,那将是多么重要的一句话啊!

“毫无疑问,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吧?

歹徒抓到了吗?

’”上级那位领导心里这样想。

他很有把握。

  “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

歹徒抓到了吗?

’”那位单位负责人同上级领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经常读报,报上关于这类事情的报道总是这样写的。

  “她一定会说:

‘谢谢首长对我的关怀,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晚报》的那位记者这样想。

以前他有过类似的采访,虽然没有亲耳聆听到那至关重要的一句话,但人们都是这样告诉他的。

  ……终于,英雄的眼睛慢慢睁开了。

她看看四周,似乎要把中断了的记忆努力连接起来。

病床前好静。

录像机的镜头对准了英雄,录音机已经按下了键钮。

《晚报》记者打开了记录本,大家深情地望着英雄,期待着即将说出的振聋发聩的话——

  “镜子,我要镜子。

  声间不高,但的确是英雄说的。

  众人有些发愣。

幸好病床旁边就有镜子,当即有人递了过去。

  英雄有些吃力地把镜子举起来,朝着自己的脸庞上下左右照了一会。

  “没伤着脸……”英雄又说了一句,然后甜甜地笑了起来。

  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只有录像机把英雄的笑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面面相觑()振聋发聩()

  2.文中详写了人们对英雄醒来后可能说的第一句话的猜测,人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猜测?

说明了什么问题?

  

3.文章最后一节中写到:

“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请你挑选其中一位,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4.“英雄”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并非众人期盼中的豪言壮语,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前文中已有句子对这样的结局有所暗示,请你找出其中一个。

 5.文中提到了两类英雄,你喜欢这位女“英雄”还是其他媒体中报道的那种英雄?

为什么?

(二)一个礼物换回另一个礼物

  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一个男孩非常喜欢足球,可是又买不起,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拣来的椰子壳。

他在巷口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孩子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

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劲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圣诞节到了,男孩的妈妈说:

“我们没有钱买圣诞礼物送给我们的恩人,就为我们的恩人祈祷吧。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圃里,开始挖坑。

就在他快挖好的时候,从别墅里走出一个人来,问小孩在干什么,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

“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您,我愿给您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教练把小男孩从树坑里拉上来,说:

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去吧。

  三年后,这位17岁的男孩在第六届足球世界杯上独进21球,为巴西第一次捧回金杯。

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6、文中哪句话能看出小贝利很有足球天分?

7、本文最后一段说的“爱心”,在文中具体体现哪三种?

8、题目中“一个礼物”指“另一个礼物”指

9、本文最后才交代男孩的名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0、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

怎样才能成为天才?

请写出一句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

11、当一位记者问贝利:

在你所进的球中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时,贝利答到“下一个”。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1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1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7.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

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18.(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2分)

五、课外提高训练

帽子的故事

  ①真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里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

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有去上学,小安那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

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头发全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看啊!

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

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那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的同学郑重宣布:

“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与这种特色相适应。

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定自己最喜爱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

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好不起眼了。

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地笑了起来。

  ⑤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

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⑥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发上课多难堪啊!

  

(2)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13、文章第②段,班主任郑重宣布同学们必须戴帽子上学,她对帽子有什么要求?

并请你猜测一下老师这一举措的意图。

14、文章第③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了她怎样的心情?

15、根据文义,写出文章第5段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16、根据文章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划线处加几句议论性的话。

 

第二讲记叙文阅读指导

(二)

一、名言佳句积累

写两句和“劳动”有关的名言佳句

 

二、文学常识积累

1.唐宗:

唐太宗_________ 宋祖:

宋太祖_________ 

秦皇:

秦始皇_________ 汉武:

汉武帝_________

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知识积累

1、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2、、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

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记叙顺序及作用?

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④补叙(略)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

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四、课内阅读训练

(一)储蓄人生

  人生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后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

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

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

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何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是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末去泪水的一屡春风。

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项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储蓄知识的过程。

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勉励,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

储蓄人生,就是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和幸运。

  1、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

“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

2、揣摩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而且。

  3、第四段划线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更新”知识则强调。

  4、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

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还可以储蓄,因为。

  

(二)优点零

  ①一位做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点和美好愿望。

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

他一看,顿时傻了眼。

  ②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③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

但我却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

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象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

  ④不知道愿望和优点,这两样对人激励重大的要素,假若排出丧失的顺序,该孰先孰后?

是因为丧失了愿望,百无聊赖,才随之沉没a,成为没有b优点的少年,还是一个孩子首先被剥夺了所有的优点,心如死灰,之后再也不敢奢谈一丝愿望?

也许他们如同绞缠在一起的铅丝,分布出谁更冰冷僵硬?

  ⑤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

孩子不敢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功课塞满,晴天看不见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有又何不同?

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严重黯淡了温暖的色彩。

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朦胧。

不再期盼得到师长的嘉奖,因为那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⑥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

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的教师第一次问:

谁觉得自己是一个美男子?

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挤到前面,表示自己属于其中一员。

可惜他紧赶慢赶,动作还是晚了一点。

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他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

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

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

  ⑦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一个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的打击他,奚落他,嘲笑他,鞭挞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⑧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

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卑下的懦弱。

他们的服从,可能掩饰着深深的妒忌和反叛。

他们的忍让,可能是埋藏着刻毒的怨恨。

他们的赞美,可能表里不一信口雌黄……

  ⑨我认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了愿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了前进的引擎。

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

因为有说话的愿望,人们有了电话。

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卫星。

因为有传递和交换的愿望,人们有了互联网……

  ⑩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

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5、给第④段中两个加点的“没”字注音。

沉没,没有

6、做这写道:

在没有愿望的孩子眼中,师长的嘉奖“不过是成人层层加码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谈谈你的观点。

(30字左右)

  7、第⑥段中那些男孩在受到老师嘲讽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请你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8、读第⑨段,根据“因为有……的愿望,人们有了……”的句式与文章的内容,请你再仿写一句。

9、只要充满理想,就不会“丧失愿望”。

古人曾留下许多展示远大理想与抱负的诗文名句,请写出令你深受鼓舞的一句。

(三)文言文阅读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

(1)乎具茨

(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

“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

“然。

”黄帝曰:

“异哉小童!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4)。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

(2)具茨:

山名(3)涂:

同“途”,路。

(4)辞:

谢绝。

(5)奚:

何,什么。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

(1)河伯欣然自喜

(2)曰:

“然。

D、

(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3、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2分)

 

14、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分)

 

五、课外提高训练

你也能做总统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老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一沓练习册,它们是50年前皮特金幼儿园B

(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已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罗迪顺手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如:

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已将来必家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

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已的未来。

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已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后,为他发了一则启事。

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

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

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是死了。

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

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年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

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少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伦敦的《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已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假如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1.文中31位孩子在作文中都设计了自已的未来,请你用文中的三个词语来概括这些设计的特点。

从这些设计中可以看出这群孩子有哪些共同的性格特点?

2.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两件事来刻画戴维(布伦克特)这个人物形象的

3.当地那家报纸曾为布罗迪老师发了一则启事,请你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以“布罗迪”的名义,拟出这则启事正文珠主要内容。

特别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布罗迪

年月日

4.文中的戴维(布伦克特)与其他30位同学对待儿时作文簿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你从他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5.文章最后写道:

“假如谁能把3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

为什么?

 

第三讲叙写生动的故事

——写“事”类作文专题训练

  

【知识累积】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行文中还结合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来共同表现一定的思想主题。

写好写“事”类的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记叙的要素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