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6167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课题

声音的强与弱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

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

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重点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

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难点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

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播放视频《非洲鼓·逆战》

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那么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课题:

声音的强与弱。

(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

 

猜测答案

通过观看视频好,同学们会发现用力的大小不同,非洲鼓发出的声音强弱就不同。

分析后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科学探索

探索一:

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一把钢尺

实验步骤:

(1)将钢尺伸出桌面大约10厘来,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

(2)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3)用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结论:

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探索二:

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四个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在一块木板上钉4个钉子,将橡皮筋均匀地围在钉子之间。

(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结论:

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探索三:

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

(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

(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

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分析:

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小;

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大。

实验结论: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

 

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

 

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做好实验记录

 

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3.科学研讨

研讨一:

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我们可以打开一个音频的应用播放音乐,声音越强,显示声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研讨二: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1.我们轻轻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

2.我们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小。

3.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个乒乓球,乒乓球挨着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也跟着摆。

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大。

乒乓球的摆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度,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

通过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振幅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思考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研讨环节,能够回忆思考今天的实验内容,能够用语言简要的描述振幅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

音量:

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描述声音强弱的量。

音量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

声音的强弱等级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5声音的强与弱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板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课题

5声音的强与弱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人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

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3、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懂得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木架、橡皮筋、鼓、音叉、支架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出示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安塞腰鼓震耳欲聋的声音,雄伟壮观的气势,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师引导:

看着安塞腰鼓,听着安塞腰鼓的声音,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再出示小雨沙沙声,引导学生听一听,体会小雨若有若无的沙沙声。

为什么安塞腰鼓让人听了热血沸腾,而小雨听起来却若有若无?

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声音强?

有的声音弱?

声音的强弱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声音的强弱。

板书课题:

5声音的强与弱

二、探索

教师引导,要想探索声音的强与弱,我们还是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

实验一:

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

出示课本11页的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方法:

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

实验要求:

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

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

思考:

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实验要领:

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比较轻轻拨动钢尺和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钢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再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钢尺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论。

交流,学生说一说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轻轻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

而当我们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大,并且振动幅度也很大,可见,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与钢尺的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

实验二: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出示固定好的橡皮筋架子,引导:

与拨动钢尺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拨动这根橡皮筋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呢?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与它的振动幅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思考橡皮筋的声音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

这个实验与我们刚才第1个钢尺的实验是一样的,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大,相反,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小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

实验三:

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钢尺和橡皮筋的实验,我们发现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与他们的振动幅度有关系,而且是成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平常敲的鼓是不是也是这样?

出示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听一听鼓的声音,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

再播放一段敲小鼓的视频,引导学生听一听鼓的声音,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

全班交流:

鼓的声音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预设:

鼓的声音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是有关系的,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三、研讨

教师引导:

刚刚我们通过三个实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预设:

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除了以上三个实验之外,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列举出相关的事例来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预设:

出示课本第12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除了有强弱之外,还有高低之分,下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高与低,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教学

反思

1.5声音的强与弱练习题

一、填空。

(1)声音的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单位:

(dB)。

(2)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

(3)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不同。

二、选择。

(1)拨动()的声音最强。

A.皮尺B.塑料尺C.钢尺

(2)下列关于声音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没有强弱之分

B.声音的强弱无法控制

C.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发出的声音越强。

A.大B.均匀C.小

(4)下面对“昨晚雷声很大”的描述错误的是()。

A.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的

B.雷声很大,说明音量很强

C.我们听到雷声是因为耳道中听小骨振动产生的

(5)一列火车自远而来经过你的身边,又离你而去时,你听到的声音是()。

A.逐渐变强B.逐渐变弱C.先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

三、实验探究

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一端伸出桌边约20厘米。

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

变,用不同的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振动

的幅度的大小。

实验记录表

伸出桌面长度

用力大小

振动幅度

发出声音

20厘米

轻轻

20厘米

用力

实验发现:

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强弱与有关。

四、培优训练

下面是一根橡皮筋的音量变化实验数据表,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听到的声音强弱

声音持续的时间

50厘米

10秒

40厘米

较强

9秒

30厘米

较弱

8秒

20厘米

7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就越,听到的声音就越。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持续的时间就越,听到的声音持续的时间就越。

参考答案:

1.

(1)强弱强弱分贝

(2)物体振动的幅度(3)音量

2.

(1)C

(2)C(3)A(4)C(5)C

3.大强小弱振动幅度

4.

(1)大强

(2)长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基础知识梳理

1感受我们的呼吸

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进行气

体交换的器官。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

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

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6.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2呼吸与健康生活

1.我们体内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

(1)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2)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就是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3)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人体呼出来的气体还是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其中占比最多的都是氮气。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5.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3测量肺活量

1.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肺活量。

2.深吸一口气,吹响同一个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

小学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2000毫升。

4.通常肺活量越大的人,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需要的时间越短。

5.通常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我们可以用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提升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1.我们可以按生食和熟食来区分食物,苹果、香蕉、凉拌黄瓜等属于

生食;烤肉片、馒头、肉丸子等属于熟食。

2.有些食物既适合生吃,也适合煮熟了再吃。

比如糖拌西红柿属于生食,西红柿鸡蛋汤属于熟食。

3.我们也可以按食物的来源来分,通常植物类食物被称为素食,如青椒、菠菜、面条、苹果等;动物类食物被称为荤金,如烤肉片、牛肉、牛奶、鸡蛋等。

4.记录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时,将蛋炒饭记为鸡蛋和米饭两种食物比较好。

5.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同一种食物分到不同的种类里。

5食物中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4.维生素和无机盐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5.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太豆、牛奶、鸡蛋等。

6.富含脂肪的食物有肥肉、鱼油、花生、核桃、芝麻、巧克力等。

7.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

8.检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

滴碘酒—淀粉在纸上涂抹一脂肪烧烤法——蛋白质

(1)我们可以用滴碘酒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我们可以用在纸上涂抹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

用食物在纸上涂抹,如果留下不会消失的油迹,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可能含有丰富的脂肪。

(3)我们可以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如果烧食物显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

2.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采用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等方法获取更均衡的营养。

4.如果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5.出于长身体的需要,儿童需要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道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消化。

2.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

咀嚼后的馒头会变碎、变软、变潮湿。

3.舌的作用:

传送和搅拌食物。

4.唾液的作用:

润滑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5.牙齿的作用:

咬碎食物。

6.牙齿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3种,门齿用来切割食物,臼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食物。

7.馒头在被咀嚼过程中会被唾液浸湿变软。

8.分角色扮演“慢头”“牙齿”和“舌”,用硬纸板模仿门齿和犬齿的外形,用大塑料口袋装满空气模仿臼齿。

9.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道化工具,正确刷牙可以预防蛀牙。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消化器官的作用腔

(1)口腔:

搅拌、咀嚼、磨碎食物。

(2)食道: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3)胃:

通过蠕动把食物变成糊状。

(4)小肠:

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

(5)大肠:

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3.我们可以用干净柔软的透明塑料管模拟食道的工作。

准备一小块馒头,放入“食道”,用手指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动。

4.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模拟胃的工作。

在塑料袋里装上水和一些食物,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糊状(食糜)。

5.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检都会影响它们的工作和健康。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地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叫作消化。

4、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受我们的呼吸

1、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2、一呼—吸算一次呼吸。

3、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

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4、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

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6、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参与呼吸的器官有: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

过滤吸入的空气

咽喉:

有对气体加热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运送气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呼吸与健康生活

1、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5、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増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6、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人的慢跑、快跑、跳跃、打球、做游戏、做家务等活动都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7、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要消耗大量的养料和氧气,以供应运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器官就必须加倍工作,因此它的功能也就得到了改善。

8、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

在运动时,人会出现呼吸加快的现象,这个时候心跳也会加快。

平静下来之后,人的呼吸就会逐渐平缓,这个时候心跳也会慢下来,回到正常状态。

9、仔细观察下图,说一说你从下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1)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2)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就是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

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3)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人体呼出来的气体还是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其中占比最多的都是氮气。

10、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21

18

23

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的活动,然后再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并记录下来。

活动

慢走

20步后

快走

20步后

跳动

20次后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23

26

35

比较安静状态和运动之后分钟的呼吸次数,我的发现:

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呼吸平缓,次数较少;运动之后,呼吸会变快,运动越是剧烈,呼吸越快。

3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2、深吸—口气,吹响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而肺活量小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短一些。

3、我们可以用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提升肺活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