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508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docx

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

第一章设计总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预计到204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一节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

1-1.1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世纪之交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

按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人口的14%。

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社会生活。

1-1.2老龄化阶段

人从出生开始,就经历生长、发育、成熟到衰老的缓慢过程。

老年人是指生物上的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受生物学规律和周围环境的制约,与机体生长、成熟这一序列同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老化,具有不可逆转性。

但是,由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个人自身的生长条件和先天机体发育的差异,判断老年人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根据老年人的体态和心里特征,老年人的老龄化阶段往往不依年龄大小来分,而是根据其实际生活自理能力划分为自理、介助、介护三个阶段。

第二节老年人的体能心态特征

老年人的体能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衰退、眼花、色弱、甚至失明;步履蹒跚,行走障碍,上下楼梯甚至两脚共踏一步台阶步步慢移,有的需要借助助力扶手、拐或轮椅;行为动作迟缓,准确率降低,常出现无意碰撞器物现象,需要较宽松的空间环境;在心理上多有失落感、孤独感、黄昏感、冷落感,对前途会感到未来时日有限,更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在感情上更需要关怀,希望有人陪伴、陪谈;生活上喜欢安静,但不希望寂寞,喜欢阳光,不喜欢阴暗......。

这些体能心态特征就是老年人族群的特征,就是对其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

1-2.1老年期的体能形态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态和外形也逐渐出现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头发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一种明显特征,少数人在30岁前头发已经发白,随着年岁日增,白发的人数不断增多,在60岁以后,几乎100%的人头发变白,很多老年人还会出现脱发甚至秃顶等情况

2.皮肤

皮肤有了褶皱,变得粗糙,弹性减弱,出现老年疣、老年性色素斑及角膜上的老年环等。

3.身高

人到老年时,身高逐渐变矮。

据统计资料,从30岁到90岁之间,男性身高平均降低2.25%,女星平均降低为2.5%。

伴随这一变化,老年人会出现弯腰驼背等体征。

4.体重

老年人体重的变化因人而异,有些人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轻,变得消瘦,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细胞内的液体含量比年轻人少30%-40%;但也有老年人体重逐渐增加,这是因为脂肪代谢功能减退导致脂肪沉积增加,尤其是在更年期内分泌功能发生退化以后更为显著。

5.其他

肌肉松弛、牙齿松动脱落、语言缓慢、耳聋眼花、手指哆嗦、运动障碍等也是常见的老年人的外貌特征。

1-2.2老年期的生理机能变化

在生理功能方面,老年人也表现出了明显的衰退趋势。

首先,贮备能力减少。

这是全身组织器官与生理功能退化的结果,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或出现意外事故而处于紧张状态时,机体就难以应付,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如,运动时供应所需能源的糖元贮存不足,机体不能及时提供能量,老年人因此难以承担重负荷或应付意外事件。

其次,适应能力减弱。

老年人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减退往往导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而出现各种功能障碍。

例如,短期内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导致老人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睡眠不佳等现象。

再次,抵抗力下降。

随着生理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的衰退与紊乱,老年人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患上某些传染性疾病、代谢紊乱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例如流行性感冒、一些肠胃疾病等。

最后,自理能力降低。

随着机体的衰老,体力逐渐减退,老年人往往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行动多有不便,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如老年人容易摔跤、跌伤,或被刀、剪割伤等。

在老化过程中,生理功能的降低也同样存在个体差异,衰退情况各不相同,而且,同一个个体的各个器官功能的衰退情况也不尽相同。

但总得说来,机体的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将会出现一系列慢性退行性的衰老变化,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第3节老年人公共建筑

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涵盖面较广,主要包括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以及除物质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有政治性的,学术性的,兴趣性的和公益性的;社会交往主要指和老同学、老朋友之间,和子女之间,亲眷之间,以及邻里之间的来往;社会生活这里主要是指文化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如读书、看报等文娱生活,如看戏、看电视电影等,游艺性生活,如弈棋、打牌等,兴趣爱好性生活,如种花、养鸟、集邮等,体育锻炼,如跳舞、跑步、打太极拳等。

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好坏,也是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无论质量上还是精神上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老年人的公共建筑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建筑,如老年文化休闲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疗养院和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等。

老年人公共建筑仅考虑自理老人和介煮老人参与活动,按介助老人体能心态需求进行设计,不考虑介护老人参与活动的可能性。

1-3.1老年文化活动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示各级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体育工作,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

要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或活动站。

现有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体育场所等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组织创作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

出版部门要组织出版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图书、音响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1-3.2老年大学

老年教育可以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情趣,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体现社会的责任。

老年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

思想修养、卫生保健、增加知识、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方面。

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是老年教育的主要特点。

老年教育的方式主要有集中式教育和分布式教育两种。

所谓集中式教育,就是讲老年人集中起来进行知识传授。

根据需要设置课程、针对特点因材施教、自选专业形式多样、开放性教学教法灵活。

另外,根据老年学员自觉性强的特点,学校还可以采用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学校和社会上组织各类活动,比如书画展、朗诵会、研讨会、声乐和舞蹈表演、烹饪评比、股市分析、电脑操作竞赛等。

让学员在活动中走向社会,在自乐中乐人,自立中立人,自达中达人,从而把学习、康乐和有位结合了起来,它以各地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为代表,是目前进行老年教育的主要方式。

到2000年底,全国各类各种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共有17000多所,在校学员达130余万人。

十几年来,老年大学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点。

 

1-3.3老年疗养院、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要加大国家和政府立法和管理的力度。

老年医疗保障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大的工作。

它不但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的利益,而且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还涉及到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些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也是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年医疗保障更是老年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医疗保障具有特殊需求,因此该类建筑腰围老年人提供满足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和心里咨询等服务空间环境。

 

第4节老年居住建筑

1-4.1居家式老年公寓

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等原因,目前我国老年人选择养老和住宅的方式,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

主要形式有与子女共居,与子女邻居、独居。

而居家式公寓则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居住方式:

每家每户自成一体,不受他人干扰,可以是老人夫妇住在一起,也可以是老人夫妇与他们的子女或孙子住在一起,使老年人产生居家的感觉,同时可以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和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

这种养老实际上是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的结合。

尽管家庭养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从目前的需要和将来的发展来看,家庭养老环境仍应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依靠和选择。

但城市家庭的养老职能重点已由经济供养转向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的满足。

 

1-4.2普通型老年公寓

普通型老年公寓与普通居民公寓有共同之处,就是每个老人有一套房,一般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住公寓与住家里相比有以下不同:

一是住房面积较小。

二是没有了大量室内外劳动。

住入老年公寓,室外劳动就不管了,室内清洁也由公寓或委托公寓来管。

三是做饭方便。

住这种公寓的老年人,仍是自己做饭吃,但做饭所需粮、菜、酱、油等,通知公寓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就派人代买送上门,免去了采购物品的劳累。

四是医护规范。

公寓的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做保健,小病随时上门医疗,大病及时送医院。

 

1-4.3养老院型老年公寓

这类公寓适合单身老人或老夫妇俩居住。

养老院型老年公寓内老人住的也是一人或一对夫妇一套房,内有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老年人如同住集体宿舍一样,安排在社区相同的一些楼房中居住和生活。

每间宿舍可住一人,两人或三人,可自由选定。

宿舍开间较大,电视、电话、卫生间、沙发、衣柜等各类设施齐全,并提供水、电、暖、医疗监护等各种物业服务。

 

1-4.4医护型老年公寓

这种公寓虽然也叫养老院,但与医院比较类似。

有些老年人因患了某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例如瘫痪在床等,就可以申请住医护型老年公寓。

这种公寓多为每个老人住一间类似旅馆的房间,即卧室与卫生间在一起。

因为这些老人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不能行动,一般不需要带有客厅和厨房。

医护式公寓是将身体有较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集中安排在一起居住,并由医院或专门雇佣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这类公寓的医疗条件好,老人可选择一人间进行特别护理,也可选择两人间进行普通护理。

 

第2章老年人建筑基地环境的设计

第一节健全的生活保障网络系统

老年人建筑要按照老年人的特点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从住区规划、设计到配套建筑与设施方面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

老年公寓宜为低层、小高层(有电梯)或平房有小院落,而不宜高塔楼。

住房形式宜以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

道路要无障碍设计,户内有紧急呼叫与电子安防系统。

居室要阳光充分和通风。

老年公寓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医院、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

特别是老年社区内要配备正规定点医院。

该医院应具备治疗、抢险、咨询的功能,也是关系老有所养的重要保障,是老年人进住社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要临近居住区或者能兼顾几个服务区,保证交通进出方便,便于老人利用,具有良好的安静及卫生环境,形成服务辐射网络中心。

第2节建筑基地的地理位置

老年人建筑的基地环境应既有益于老人的健康,又方便日常生活和参与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