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4630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docx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训练A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卷

一、选择题

1.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B.各种乐器都是声源

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D. 挂在胸前的哨子是声源

3.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用嘴吹笔帽能够发出鸣叫声,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

A.嘴       B.笔帽     

C.空气         D.手

4.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

5.如图在抽气机逐渐将空气抽出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其原因是(    )

A.玻璃是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B.玻璃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C.电铃振动得越来越小

D.听者声音的适应过程

6.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8.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空气

氧气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

330

316

5100

50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10.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

A.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

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二、填空题

11.“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而发出声音,我们把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12.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在中不能传播。

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是由于和传声的缘故。

13.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14.

(1)如下图(左)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如下图(右)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15.“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

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16.把手表放在下巴的位置,不捂耳朵,我们能够听到滴答声,这时声音是靠传播的;仍然把手表放在下巴的位置,捂住耳朵,我们就不能听到滴答声了,这是因为耳朵阻挡了的传播;用牙齿咬住手表,仍然捂住耳朵,这时我们又听到滴答声.此时,声音是靠牙齿、头骨、颌骨等传播的。

我们这时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还要大,这说明固体传声快且效果好,我们把这种传导叫。

17.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

请你写出一个:

18.如图所示,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食指堵住双耳。

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能听到令人震撼的声音。

实验现象表明声音能在

(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的空气,手机的声音渐渐听不到了,恢复瓶里的空气,重新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实验现象表明真空

(选填“能够”或“不能”)传声。

三、实验探究题

19.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填“大”、“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

猜想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字母)。

四、计算题

20.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是听到枪声后还是看到烟后开始计时,为什么?

如果他听到枪声后计时某运动员成绩为12.8s,该运动员实际成绩是多少秒?

(空气中声速为340m/s,保留一位小数)

 

21.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波信号经0.8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参考答案

1.C

2.A解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C解析:

用嘴吹笔帽能够使笔帽中的空气振动发出鸣叫声,所以这个声音的声源是空气,故选C。

4.A解析:

当喇叭发声时,喇叭发出的声波将推动周围的空气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肥皂膜上,将推动皂膜振动。

正确选A。

5.B

6.A解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中传播,传播速度依次减慢。

因为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声音在液体中要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所以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

7.D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

选项D正确。

8.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和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科学方法。

发声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微小,不便于观察,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通过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开,来间接地说明音叉的振动,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9.C解析:

题考查声速。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铅的密度最大,但是声音在铅中的传播速度要小于在铁和铝中的传播速度,故A说法错误;铝、铁等一些固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氧气气体的密度,在固体中的速度也大于在气体中的速度,故B说法错误;铝、铁、铅都是固体,空气和氧气是气体,铝、铁的密度大于空气、氧气的密度,故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故选C。

10.C

11.振动   正在发声

12.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   空气水

13.振动

14.

(1)振动;

(2)介质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如果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15.产生传播解析:

盗贼的目的是在盗铃的时候不让别人听见,要达到目的,就需要不让铃响,也就是不让声音产生,没有做到;或者不让声音传播,传不到别人的耳朵中,他只是把自已的耳朵捂住了,没有达到目的。

16.空气声音骨传声

17.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任选其一即可得分)解析:

由题意结合图示可知,敲响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由于振动发声,右边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音叉振动使得小球不断跳动。

18.固体 不能解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

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能听到令人震撼的声音。

实验现象表明声音可以通过衣架和细绳传入人耳,即表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的空气,手机的声音渐渐听不到了,空气减少,声音减小,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19.⑴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⑵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⑶小;①⑷EADCB

详解:

(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因此猜想①是正确的;(4)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可知此实验的探究过程是:

EADCB。

20.

(1)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因此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

(2)∵v=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t=

=

≈0.29s,

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2.8s+0.29s=13.09s。

答:

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该运动员实际成绩是13.09s。

21.600m

详解:

探测船发出的声波信号从船上出发,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船接收到。

在传播过程中所用时间0.8s为声波传播一个来回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s=vt可计算声波通过的路程,再计算出它的一半就是船到障碍物的距离,s=

s总=

vt=

×1500m/s×0.8s=6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