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先生讲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0457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零先生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零先生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零先生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零先生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零先生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零先生讲座.docx

《李零先生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零先生讲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零先生讲座.docx

李零先生讲座

李零先生讲座:

岳镇海渎—中国古人的山川

2010-05-0713:

49:

20来自:

相忘于江湖(房子太小慎买书,印装太烂慎买书)

《华夏地理》五月名家讲堂报名表

主题:

岳镇海渎—中国古人的山川

主讲:

李零

时间: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14:

30-17:

00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北京市朝陽区花家地南街8号))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先生,于今年1月受《华夏地理》之邀,特为广大读者撰写了一篇记录“岳渎镇海—中国古人的山川”的文字。

李零教授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实地考察等多个角度出发,讲述古代中国对山川河流崇拜而发展成国家祭祀仪式的来龙去脉,让大家在游历山川之余,重新追溯这一古代文化的历史根源和现代影响,探求这一传统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借此契机,李零先生将作为《华夏地理》名家讲堂第三期主讲人,于5月1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

届时将为广大来宾提供近距离与大师沟通、学习、交流的机会。

敬请期待!

在线报名:

2人喜欢喜欢

2010-05-0913:

01:

22人涉卬否(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多谢书兄,冒昧一问,美术馆是新址还是旧址

 

2010-05-0917:

36:

14相忘于江湖(房子太小慎买书,印装太烂慎买书)

真不知道。

我是在华夏地里网站上看到的。

 

2010-05-0917:

42:

13人涉卬否(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劳烦书兄,已在主页查到

 

2010-05-1214:

11:

32麥子@讀書寫字(我其实没有很醉~~)

报名成功了

 

2010-05-1500:

15:

11大团棉花(~)

是:

说中國山水

 

2010-05-1612:

49:

51相羊(既雕既琢,復歸於樸。

可有录音?

2010-05-1622:

48:

42[已注销]

有@哈哈

 

2010-05-1821:

14:

25相忘于江湖(房子太小慎买书,印装太烂慎买书)

太行八陉之古今行——李零谈古人的山川

5月15日下午,“你好!

山水”亚洲艺术交流展学术活动——《岳镇海渎—中国古人的山川》学术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讲。

主讲人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考古学者李零先生,李零先生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字学和古文献的研究,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国方术考》等。

此次讲座还得到《华夏地理》杂志的大力支持。

讲座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体讲述中国山水的历史魅力以及中国古人的山水观念。

李零先生引用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句子“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作为讲座的开始。

李零先生说自己可能因为是生活在中国北方,所以更向往国外的大好河山,就算在国内,也更欣赏娇若处子的南方山水。

只是到了后来才认识到身边北方山水的魅力——这种美的源泉在于历史沧桑感。

李零先生还讲到中国古人与山水的关系是“以山定水,以水定路,以路定城”,三者关系也体现着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接着进入此次讲座的重点,从古代文献、考古发现、实地考察等角度出发,讲述太行山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游览美好河山之余,探讨太行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太行位于山西东部,是中国西北山地与东南平原的一个分界岭。

山脉纵向根据北纬35°线、38°线和41°线将其分为三段,分别为南三陉、中二陉、北三陉。

其中35°线是王都线,从宝鸡到岐山、咸阳、西安、洛阳、偃师、郑州、开封,全是古都;38°线是华夏御北的第一道防线,石家庄、太原、榆林和银川在其上下;41°线是第二道防线,即是长城,北京、张家口、包头在其上下。

由《华夏地理》安排,李零先生考察了太行八陉。

太行八陉之说出自晋·郭缘生《述征记》,八陉分别是指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演讲中,李零先生不仅展示了大量雄伟壮丽的太行摄影作品,更结合大量古代文化、地理知识向听众讲述了太行山脉的历史风范。

听众完成的也不仅仅是一次从南到北的太行八陉之旅,更是一次从古到今的太行文化之行。

在讲座最后,李零先生讲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

李零先生认为山水画并不仅仅是文人画的专利,早在汉代的墓室壁画上就有大量的山水题材作品,到了魏晋南北朝甚至是唐代,山水屏风的功能仅仅是重要的建筑装饰。

中国文人将山水画纳入自己的范围并不是偶然的,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魏晋以来,山水诗就一直是文人骚客的重要话题,而山水画只是在视觉上打开了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场景。

山水画更多的是一种“得意忘形”、“得意忘象”、“得意忘言”。

整个演讲成功的将山水观念结合太行山这一景观阐述出来,一种文化语境下的山水让听众对山水的创作和理解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也契合了“你好!

山水”的主题。

艺讯网记者:

张文志

 

2011-03-1913:

53:

00葵小屯(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改造)

李零《说中国山水——以太行八陉为例》

http:

//www.cafamuseum.org/cn/Seminars/SeminarsDetails_jz_38

时间:

2010年5月15日14:

30-17:

00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考古学者)

主持人:

王璜生、王春辰

2010年5月,亚洲山水艺术计划实行委员会(341ArtProject)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学术讲座“岳镇海渎-中国古人的山川”,由来自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为我们解读中国古人的山川。

李零老师从事考古学多年,他从地质地理学的角度来对中国的山水进行解读。

此次讲座围绕太行八陉展开。

在华夏地理的支持下,李零老师考察了太行八陉。

李零老师通过大量的图片及文献资料,来讲述他的所见所感。

此次讲座是341ArtProject举办“你好!

山水-亚洲艺术交流展”的一部分,是与山水观念的一次结合。

当山水,特别是山水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起与今天的人们逐渐拉开心理距离的时候,我们重新站在“人们如何看待山水”这一维度上对山水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读。

而李零老师通过对太行八陉的考察,从太行地貌、历史遗迹、人文背景等方面入手,为我们展现了今天对山水的另一种阐释。

当山水这一观念不仅仅以水墨画的方式呈现时,我们便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对自然,以及人们置身自然之中时对自身的一种心灵上的反思当中。

这恰恰又应和了先贤们与自然万物共生、人与自然生命的交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当然,我们仍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去描绘,去讲述我们心中的自然山水。

可以通过更多的媒材来阐释自己的感悟。

当我们跨越国界,朴素而虔诚的面对自然山水,用自己的“心目”去体察自然万物的生命奇迹时,会不自觉的呈现出某种有着共同倾向的,来自东方的审美心理。

吴楠/文

说中国山水——以太行八陉为例

主持人: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李零老师为我们做中国山水的演讲。

李零老师研究古代文化、考古学、文字学等广泛领域,他的著作非常多,比如80年代的《中国方术考》,他对美术多有涉猎和研究,前几年出版的《关于孔子重新解读》非常有名,李老师还有大量论文出版。

欢迎李老师!

李零: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说中国山水——以太行八陉为例》。

最近,我考察了太行八陉,想和大家聊聊中国的山水,但我是从考古历史地理的角度切入,讲讲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愉快。

一、阳春召我以美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我用了李白这句话来形容我们这次的旅行。

今年的春天特别冷,但风景很美,雪天有雪天的美,晴天有晴天的美,大地赐我以灵感。

在张家口大境门上有四个字:

“大好河山”。

我曾问自己,中国的大好河山到底在哪儿?

说实话,我曾嫉妒过美国的大好河山,也嫉妒过日本的小好河山,觉得自家山水不怎么美,这种看法太肤浅。

美国的山确实很美,是梦一样的美,虚无缥缈的美,没有人,也没有历史。

我刚才给大家看这样美丽的山,主要想说,大家不要肤浅的认为只有那种虚幻飘渺的海上的山才是美丽的。

咱们中国有南方的山,也有北方的山,绘画里山水画讲南北宗,南北宗画的都是咱们中国的山。

南方的山很美,好像美女,脸蛋和身段都不错,比北方柔美。

我是北方人,过去,我觉得北方的山有什么好看,满脸大褶子,好像罗中立画的《父亲》,而且干巴巴、光秃秃,好像裸奔的莽汉,这种想法,同样很肤浅。

我对北方的山刮目相看,是因为历史,因为考古,因为穿越时空。

跑路多了,我才明白,这些山水太有历史沧桑感,大山深处有讲不完的故事。

于是我说,美不仅在于漂亮。

现在我才明白,中国的山水其实很美丽。

北方的山,北方的河,也自有其雄浑壮丽。

二、如何看山,以太行为例

如何看山?

我想讲一点地理知识,算是阅读太行山的导读。

(1)看山,以山定水,以水定路,以路定城。

两山之间往往有水,水绕山行,往往有路,路的两端,往往有村。

(2)中国山水,岳镇是大坐标。

太行山是在中国山构成十字大坐标北面靠东一点。

南段主要讲太行山,北段通常讲恒山。

(3)太行在山西和河北之间,属于上述纵轴的北段。

北岳恒山就在这条山脉上。

我们可以把山西看作一个由两条直边和两条斜边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好像一颗晶体结构分明也切割整齐的宝石,镶嵌在中国大地。

它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南有中条、王屋,北有管涔、恒山,这样构成了一个四边形,古人叫表里河山。

四面的边界是天造地设,在中国所有的山水中是非常独特的。

(4)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西北,地陷东南,水潦尘埃归焉。

这个传说很形象,中国大地西北高,东南低,有三个台阶。

太行山在西北高地的边缘上,下了这个台阶就是一马平川,京石高速和京石铁路就贴着太行山走。

这条古道现在仍是经济大动脉,就是现在京广线的北段。

(5)太行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条山脉,这条山脉是非常独特,古人把太行山比作天下脊梁。

它的南端连着王屋山和中条山,北端连着燕山山脉,好像一个大S,这个大S地带是个地震带,山体以石灰岩为主。

(6)方向很重要。

古人讲阴阳方位,中国的方向以东南为阳,西北为阴,强调居高临下。

东西东为上;南北南为上,这种方向感和上面说的大S地形有关系。

(7)古人说,南北向的山是生山,东西向的山是死山;东西向的水是生水,南北向的水是死水。

中国的水,百川朝宗于海,多半是从西往东流,山,很多也是东西向。

(8)中国北方有三条线:

35°线是王都线,从宝鸡,到岐山,到咸阳,到西安,到洛阳,到偃师,到郑州,到开封,一线排开,全是咱们中国的古都;38°线是华夏御北的第一道防线,石家庄、太原、榆林和银川在其上下;41°线是长城线,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是华夏御北的第二道防线。

(9)太行山,纵看,是看三条线,就是刚才讲的35°线、38°线和41°线,我们可以根据这三条线,把它分成三段,太行八陉,南三陉、中二陉、北三陉,从南往北分三段,这是纵看。

横看,是看太行两侧的水、两侧的路、两侧的城彼此是什么关系,沿途有什么古迹,比如城邑、墓葬、寺庙、关隘等等。

(10)我们看山,主要看它阅尽的人间春色,比如交通、战争,都是发生在它们眼皮底下的。

太行山是我的故乡,我的父母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

我以太行山为例,有我特殊的感情。

三、太行八陉:

南段和中段

太行八陉,“陉”字指的是山间的通道,太行山被水流切割,有很多通道,并不只这八个,但属八陉最有名。

要注意的是,八陉是山西通河南河北的通道,它们的命名和山西无关,多半以太行山外侧的山口或地名而命名。

我们的考察分两次,第一次是利用春节长假,走南三陉和中二陉,我们先讲这五个陉。

(一)首先,我们顺第一道线,走到大S的头。

我们先去了大S的头:

两个函谷关,一个是秦函谷关,一个是汉函谷关。

秦函谷关在河南灵宝,是个峡谷,北面是中条山,南面是崤山,中间夹着黄河,峡谷在黄河南岸。

到那儿一看,你才知道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秦人有两个门,宝鸡是西门,河曲是东门,这个地方是秦出陕西的大门口,说老子出关,出的就是这个关。

过了这个关才是潼关,谭嗣同写过一首诗:

“终古高云筑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我们要知道,陕西是指陕县以西,陕东是指陕县以东,秦人的东西是在这么划分,这里是西土和中原的分界线。

汉代的函谷关东移了,搬到新安,在洛阳西边。

项羽叩秦关,在此坑杀秦国降卒20万,就在这个地方。

(二)其次,走南三陉。

1.轵关陉。

我们去了封门口和轵城,轵城在济源城的南边,是轵关陉的起点,“里耶秦简”讲秦驿路,就提到过轵城,封门口是陉道的山口。

这是从西往东数,太行第一陉。

2.太行陉。

太行陉是太原到洛阳的必经之路,非常重要。

胡骑南下,从大同直扑洛阳,必经此道。

北魏石窟寺艺术南传,从大同云岗到洛阳龙门,也走此道。

山西的古建和石窟,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它的两旁,特别是南段。

3.白陉,是从辉县薄壁经宝泉水库去陵川的古道,陵川可通长治。

陉道的山口,古人叫孟门,这个孟门不是吉县孟门,而是太行孟门,在古代很有名。

它出名于其在险,山都是刀劈斧削,路很窄,这个地方叫做羊肠阪,这条道九曲十八弯,从山底盘到山顶,当地叫七十二拐,奇险。

(三)其次,走中二陉。

中二陉,傍漳、滏二水,外有三个古都。

漳水分清漳和浊漳,浊漳河合古潞水、涅水、武乡水,穿太行山,流到河北,二水在涉县南端有个叫合漳的地方会合,然后往临漳方向走。

曹魏的都城就在临漳,临漳的漳就是漳水。

滏水发源于磁县鼓山,流经邯郸。

太行主要就是指漳、滏穿行的这一段。

1.滏口陉,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响堂山,著名的响堂山石窟就在这一带。

这条路非常重要,商代青铜器从安阳到长治地区,就是从这条道传入。

周灭商先灭黎,也是为了控制这条道。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条通道都起过很大的作用。

2.井陉,在滏口陉的北面,差不多正好在38°线上。

陉口叫土门口,在鹿泉县西,土门口上有土门关。

当年韩信背水一战,就是在这里打的仗。

现在的石太铁路和石太高速就是傍着这条古道,仍是一条经济大动脉。

四、太行八陉:

北段

离开中二陉,往北走,是太行山的北段,古人叫恒山。

五岳,庙和山都很近,只有北岳,庙在曲阳,山在阜平、唐县和涞源三县的交界处,相距甚远。

我们利用五一长假考察了北三陉,从十渡、野三坡走,先去易县,看紫荆关,然后去涞源,去灵丘,去蔚县,最后从怀来去居庸关。

一路读严耕望的《唐代交通图考》,收获很大。

1.飞狐陉在蒲阴陉的上面,北往南数飞狐陉算第六陉,蒲阴陉算第七陉,上下贯通。

飞狐陉是蔚县到涞源的通道,蔚县很重要,是古代代国的中心,赵武灵王灭中山,就是因为他要北上发展。

后来的秦直道,就是这条路。

2.蒲阴陉,是涞源到保定的通道。

严耕望的书讲得很清楚,涞源是个交通枢纽,五道并出。

这五条道,我们走了四条,北道去了飞狐关,东道来时经过紫荆关,西道去了觉山寺,东南道走到五回岭。

蒲阴陉是去蒲阴城的道,它是五道中的东南道。

五道所通,都是边塞。

3.军都陉,指居庸关到南口这一段。

这条道,西通怀来、大同,东通卢龙、临榆(即山海关),是长城线上的一大枢纽。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军都山的玉泉庙发掘过山戎墓地,这种墓是代地的墓葬。

墓口摆马头,墓中随葬青铜短剑,显然是骑马民族。

居庸关有云台,云台是元代建筑,门洞内有东南西北四天王和六体陀罗尼经。

六体指的是梵、藏、汉、西夏、回鹘和八斯巴文,这是清文五体的前身。

北三陉,主要和长城有关,和长城沿线的边塞有关。

飞狐、蒲阴二陉位于太行山的北段即广义的恒山上,军都陉已经转向燕山山脉。

这三陉,位置相对居中,往西是山西的一溜儿边关,如雁门关,往东是河北的一溜儿边关,最东边是山海关。

三、写意:

得意忘形-得意忘象-得意忘言

讲完山水,回到山水画,说几句外行话。

中国的山水画,有工匠画,有文人画。

艺术史界有很多文章长期讨论文人画,文人画到底是什么不能全听文人讲,文人画有很多文人编造的神话。

中国的山水画是殿堂、寺庙和墓葬的装饰性壁画,有很长的历史。

文人傲视工匠,书画同源说是个神话。

画画本来是工匠的长项,文人比不了,文人不会铸铜器、琢玉器、雕石器、烧瓷器、盖房子、画壁画,就连刻图章都不大灵光。

宋以来,文人用青田石刻印,才有所谓篆刻。

诗书画印四项,文人的真正长项是诗,写字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文人会作诗,写出诗意来,以诗入画。

中国的文人画,诗画组合是一大特色,文人画的核心是诗画关系。

诗是靠言,画是靠形,你无法说,哪个东西更重要。

图书图书,人类一直是两样同时并用的,文字也是形音意三者并行。

有些意境,适合用画,诗比不了;有些意境,适于用诗,画也比不了。

山水画有别于人物画,很多画,如入无人之境,人很小,也很少,但背后仍有人,意境是人的意境。

写意的意是诗意,但画家不是用字写诗,而是用画写诗。

诗意是一种意境,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但“忘”很重要。

古人说,得意忘形,原来并无贬义,得意是一种境界。

“得意忘象”和“得意忘言”,都是强调忘,有时要忘掉形象,有时要忘掉语言。

画家忘掉形象还有画吗?

诗人忘掉语言还有诗吗?

我说有。

画也好,诗也好,都是载体,关键是要“得意”。

什么叫“忘”,举几个例子。

一是徐悲鸿画过的《九方皋》,九方皋相马,不辨牝牡骊黄: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这样的人有点像猫,灵敏极灵敏,没事就睡觉,一边睡,还一边支棱着耳朵,随时可以扑腾。

不懂相马的人会说,他连公的母的、黄的黑的都分不清,这不是学术界穷追猛打的硬伤吗?

我说,是又怎么啦,千里马就是千里马,跟公的母的、黄的黑的没什么关系。

二是元鲜于必仁《折桂令?

画》:

輞川图十幅生绡,老桧森森,古树萧萧。

云抹林眉,烟藏水口,雨断山腰。

韦偃去丹青自少,郭熙亡紫翠谁描?

手挂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

这首元曲也是讲这个道理,丹青紫翠,没有不行,但最高境界,还是“得意忘形”。

毛泽东有一首诗,就是写他的家乡梦: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写的很清楚,就是一个梦,其实他没去过九嶷山,九嶷山我去过,在湖南的最南头,都是小绿山包,很矮,真说它多漂亮,那在广西太普通了。

如果照原样画,可能不怎么美,可写诗会写的很美,这是诗和画的差别。

我们游历太行山以后,什么画也没画,什么诗也没写,但还是觉得很有诗情画意,很满意,也很得意,就是这么一点心得体会,谢谢大家!

董慧萍/整理

 

>我来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