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9745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docx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化学方程式习题1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Cl2+Mg(NO3)2=Ba(NO3)2↓+MgCl2

B.Na2SO4+BaCO3=BaSO4↓+Na2CO3

C.Mg+2AgCl=MgCl2+2Ag

D.NaCl+AgNO3=AgCl↓+NaNO3

2.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3.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

Na2CO3+CO2+H2O

B.CH4+O2

CO2↑+H2O↑

C.Fe+CuSO4

FeSO4+Cu

D.Mg+O2

MgO2

6.如图是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该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序号

 错误实例

错误分析

 A

 铁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

 反应产物不正确

 B

FeCl3+3NaOH═Fe(OH)3+NaCl

只缺少沉淀符号

 C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条件不正确

D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俗名中的纯碱不正确

 

A.AB.BC.CD.D

8.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均为有机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说明乙具有氧化性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NH3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丙、丁属于氧化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

3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若生成物中有NH3,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降低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与稀HC1:

2Fe+6HCl=2FeCl3+3H2↑

B.Ba(NO3)2溶液与稀HCl:

Ba(NO3)2+2HCl=BaCl2+2HNO3

C.NaOH溶液通入CO2:

NaOH+CO2=Na2CO3+H2O

D.乙醇燃烧:

12.下列4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象

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物质的质量变化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

13.在纳米镍粒子的催化下,能发生如下模型所示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镍粒子属于非金属单质

B.表示甲烷,

属于无机物

C.该反应中,

的个数比为1:

1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克)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克)

x(未知)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克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5.在

的混合物中,

,则

A.

B.

C.

D.

16.在由CO、CH2O2、C2H2O3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Y,则混合物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

A.3/7(1-9Y)B.1/3(1-Y)C.6/7(1-Y)D.3/7(1-6Y)

17.某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其固体单质0.2ag与4.8g氧气完全化合生成RxOy,则x、y的数值分别是(  )

A.1、2B.2、3C.3、4D.2、1

评卷人

得分

二、探究题

18.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

(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

实验序号

1

2

m1(MnO2)/g

m2(KClO3)/g

m3(试管)/g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和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_____。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

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10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

2MnO2+2KClO3

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

2KMnO4

K2MnO4+MnO2+O2↑;

第3步:

K2MnO4+Cl2

2KCl+MnO2+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19.漂白粉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可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得,其反应原理: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某品牌漂白粉使用说明如图,试计算:

(1)2g漂白粉中含多少克次氯酸钙[Ca(ClO)2]___________

(2)若要制取200g的漂白粉,至少需要多少氯气?

___________

20.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_

(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__

21.黄铁矿矿石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

取一块质量为60g的黄铁矿矿石样品在氧气中完全高温灼烧后,得到20g氧化铁(其中的铁全来自二硫化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硫。

(1)二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写出二硫化亚铁在氧气中完全高温灼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黄铁矿矿石样品中二硫化亚铁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

22.利用图装置制取并测定所收集氢气的体积。

毛毛同学在锥形瓶中装入13g锌粒,往长颈漏斗中加入100g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图装置采用的是____法收集氢气;若要收集300mL氢气,应选用____mL(填“10”或“100”或“500”)量筒。

(2)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3)反应后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____

23.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人工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

CO(NH2)2+H2O,其中“■”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则“■”是_________;一个尿素分子中有_________个原子。

(2)尿素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3)_________克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是56g。

24.赤铁矿能用来炼铁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其余都是杂质,现有纯度为80%的赤铁矿200吨,可炼出多少吨纯度为96%的生铁?

____

25.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

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填空题

26.Mg(OH)2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

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4%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NaOH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Mg(OH)2质量/g

0.232

0.522

0.580

0.580

(1)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中硫酸镁完全反应。

(2)计算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Mg(OH)2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_____

27.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32.5g该黄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内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每隔10分钟测烧杯内(不含烧杯)剩余物质的质量,测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硫酸后10分钟

加入稀硫酸后20分钟

加入稀硫酸后

加入稀硫酸后40分钟

加入稀硫酸后50分钟

232.4g

232.3g

232.2g

232.1g

232.1g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g.

(2)计算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

28.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由于密封不严而膨胀破裂。

请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

写出生石灰由于保存不当,生成新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试回答:

(1)图二中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0.在科学家的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

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高温高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直径最大达1.2毫米,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1)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列式计算,理论上66克二氧化碳可以制得多少克金刚石?

____

31.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

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32.现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9.3克,与5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2.2克,

求:

(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33.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

(1)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合物共有______种。

(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

(4)写出生成物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4.现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其中含钠元素9.2g。

将此混合物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28.7g。

计算: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__________________

35.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6)与96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这个化合物一定含有_____种元素,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6.将3g碳和16g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后完全燃烧,容器中的气体为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当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相比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相同温度下,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

37.在我国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

人们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会含有少量的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25.0g,将其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7.3%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CO2气体。

(1)计算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和消耗盐酸的总质量________。

(2)下表为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所配制的混合液中分三次逐滴加盐酸后,所记录的部分数据。

经查阅资料知:

Na2CO3+HCl=NaCl+NaHCO3

(1);NaHCO3+HCl=NaCl+H2O+CO2↑

(2)

已知:

反应

(1)完全后,反应

(2)才开始。

①请完成表格中未填的部分。

实验次序

每次产生的CO2的质量(g)

第一次先逐滴加盐酸100g

________

第二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8.8

第三次再逐滴加盐酸100g

0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CO2质量(纵坐标)与所加入盐酸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________。

38.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9.以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C3H6,结构式如图甲也可简写为图乙,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图丙:

(1)该物质的名称是:

_____,化学式为:

_____;

(2)该物质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3)一定质量的该物质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得到CO、CO2和H2O总质量为17g,若其中H2O的质量为5.4g,则反应消耗O2的质量为_____g。

40.甲同学取某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a克,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发现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且炭不与稀硝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有b克固体剩余。

该混合物样品加强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炭粉的总质量为________克(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1.我国铁路进入“高铁”时代,为将短轨连成长轨,常用下列反应进行焊接:

8Al+3Fe3O4

4X+9Fe,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充当还原剂的是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42.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3.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操作:

①取2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③待反应完全后,称量。

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加入的稀盐酸质量/g

反应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

(滤液的损失不计和假设CO2气体全部逸出)

100

73

168.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A.钠元素

B.氢元素

C.氯元素

D.氧元素

(2)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写出具体解题过程)

44.为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24.4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滴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

经测定A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往滤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生成沉淀?

________。

(2)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碳酸钠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4)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写出具体解题过程)

45.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

11,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4gC和1.8gD,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为________,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和生成D的质量比为________ 。

46.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

47.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若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将装置A产生的氧气通过干燥装置后再与(填“B”、“C”或“D”)相连。

(2)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侧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48.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SO2的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_____;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____;

(3)在这三次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

49.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m和n的关系为:

m________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g;其生锈(铁生锈是由于铁和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后的质量为了yg。

x和y的关系为:

x______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

a______b(填“<“或“>“或”=”)

50.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用硫碘循环分解水是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整个反应过程中,SO2、H2SO4、I2、HI都在循环使用,高效、无污染。

在反应Ⅲ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C

6.A

7.B

8.C

9.B

10.D

11.D

12.C

13.C

14.B

15.A

16.A

17.B

18.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m1+m2+m3-m4=ρV部分Cl2散失,未参加后续反应,导致部分锰元素以K2MnO4或KMnO4形式存在,故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

19.1.43g142g

20.H2SO420%35.5g

21.-14FeS2+11O2

2Fe2O3+8SO250%

22.排水50019.6%32.2g

23.NH38

120

24.116.7t

25.1.6克34克

26.③④1.2g

27.0.4g60%

28.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而且由原来的块状变成粉末状,体积膨胀;

29.B3.15%

30.3CO2+4Na

C+2Na2CO36克

31.2AgBr

2Ag+Br2催化剂

32.5.85g20.5%

33.3H2O+Cl2=HCl+HClO1:

1+1

34.4.6g59.2%

35.3C2H6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