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930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5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教案.docx

《建筑材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教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材料教案.docx

建筑材料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项目教案

(指导性模板Ver1.0版本)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

课程类别

课程类别:

基础必修( )专业必修( )

公共选修( )专业选修( )

授课专业

填写专业及专业方向名称

学生层次

专业教师

课内学时

总学时:

 36;  周学时:

    ;  总学分:

理论学时:

 16; 实践学时:

16

课外学时及

内容设计

合作学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

包括校内与校外

自主学习

学时及内容安排:

包括校内与校外

授课时间

2015-2016 学年;第1学期;  第  周至第  周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教学资源

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筑材料》,吕智英,徐英等.湖北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参考资料名称》,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年月

其他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微课、网站等,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

《书名》,作者.出版地:

出版社,年月

网络资源名称.网址

教学环境

简要说明课程/项目课内及课外教学的环境设计,包括课堂环境、实践环境(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等环境)、网络环境等教学环境的安排与设计等。

课程代码:

教 案 首 页

此项内容可根据课程/项目特点按照课次或课程/项目单元填写,由各系部自行制定统一要求。

课次/单元

1

学时

2

周次

第     教学周

知识单元

第1章,第1~5 节

教学题目

绪论

教学环境设计与组织安排

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及达成度

理论知识

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史,技术标准和学习方法;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

专业技能

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道德

增加学生的工程意识

通识能力

认识建筑材料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筑材料的发展,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难点:

建筑材料的种类。

解决方法:

用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引导。

教学媒介指:

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教学组织方式

1.讲评——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2.互动——本课程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3.讲解——建筑材料的概念

实践环节

课内实践环节:

课堂讨论建筑材料在建设工程的作用,联系讨论本课程学习方法。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进程安排】

重点设计教学步骤与具体内容安排。

教学进程:

案例引导、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小结复习。

一、课外学习讲评

新学期新课程引言。

二、内容导入

通过对前导课程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将思路转移到本门课程上来。

三、主要内容设计

师生相互介绍

(一)课程介绍——导入新课

1.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土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

它不仅为后续的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等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为工程实际中解决建筑材料问题和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和一般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基本用途、常见规格、质量标准、检测及验收方法、保管要求,使学生具有材料性能检测、对材料性能品质进行评价和合理选择材料的实际应用技能,满足建筑工程行业或相关行业对施工现场质检员、施工员、材料检测试验员、监理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二)建筑材料的分类

1.介绍材料的常见分类方法

1)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化学成分建筑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2)按功能分类

建筑材料分类按功能可以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

2.学生分组讨论日常材料的所属类别

课堂练习:

1)教室各构件材料类别

2)列出一些材料让学生划分类别,如沥青混凝土、暖气管道、天花板等。

(三)建筑材料的发展

1.材料的发展史介绍

2.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化

多功能化

复合化

工业化

(四)建筑材料检测与技术标准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地方或企业标准

【归纳总结】

1.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是决定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只有了解材料性质与组成构造的关系才能掌握材料的性质。

2.同类材料存在共性;同类材料的不同品种还存在着特性。

学习时应掌握各种材料的共性,再运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不同品种材料的特性,便于理解。

3.使用时材料的性质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学习时要运用已学过的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材料实验是本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上好实验课,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获取感性知识,了解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课外学习要求】

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课后查阅关于建筑材料在工程中应用的实例,加深学习印象。

【课后分析及改进】

本次课为本课的第一次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

注释及备注

教 案 首 页

课次/单元

学时

周次

第     教学周

知识单元

第2章,第1~2 节

教学题目

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环境设计与组织安排

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及达成度

理论知识

了解材料组成与结构,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专业技能

会检测材料的三种密度,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率。

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科学严谨态度、诚实守信与团队协作意识。

通识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难点: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解决方法:

通过动画演示、案例引导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案例引导。

教学媒介指:

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教学组织方式

1.操作——材料密度测定方法。

2.互动——材料孔隙率、空隙率特征对应的材料强度、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的影响。

3.讲解——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关系及工程意义。

实践环节

课内实践环节:

练习工程实践讨论建筑材料物理性质对材料功能的影响。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进程安排】

重点设计教学步骤与具体内容安排。

教学进程:

上节回顾、课堂讲授、课堂演示、小结复习。

一、课外学习讲评

上节内容问答与讲评。

二、内容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本节新内容。

三、主要内容设计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总结复习上一节介绍的内容或采取师生互动形式,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2.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补充:

材料的体积组成

固体材料的体积构成:

固体材料的总体积包括固体物质体积与孔隙体积两部分。

如图1-1所示,孔隙按常温、常压下水能否进入分为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

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构成:

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包括颗粒中固体物质体积、孔隙体积和颗粒间空隙体积三部分。

如图1-2所示。

1—颗粒中的固体物质;2—闭口孔隙;3—开口孔隙;4—颗粒间的空隙

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

注意:

1、绝对密实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2、含孔隙的材料的用李式瓶测定密实体积。

3、测定较密实的不规则的散粒材料时,直接用排水法测其体积。

表观密度

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

堆积密度:

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

教学方法:

对以上三种密度,采用对比法,重点分析其体积的区别。

举例:

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计算。

密实度:

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孔隙率:

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填充率: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被颗粒填充的程度。

空隙率:

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举例:

材料的空隙率和孔隙率的计算。

2.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

当水与材料接触时,材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吸附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内聚力),材料表面吸附水分,即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材料。

憎水性:

当水与材料接触时,材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吸附力)小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内聚力),材料表面不吸附水分,即不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材料。

吸水性

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用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质量吸水率是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所吸收的水分的质量与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

体积吸水率是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所吸收的水分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归纳总结】

1.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种类、组成。

2.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之物理性质。

【课外学习要求】

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学习印象。

【课后分析及改进】

教学团队对课程/项目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知识与能力指标的达成度、教与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性、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与学的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共同研讨确定改进措施与方案。

注释及备注

教 案 首 页

课次/单元

学时

周次

第     教学周

知识单元

第 2章,第3~4 节

教学题目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环境设计与组织安排

多媒体教室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及达成度

理论知识

掌握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力学性质,热工性质;理解材料耐久性概念

专业技能

会检判断材料是否为耐水材料,会选择保温隔热材料,会计算材料拉压强度。

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科学严谨态度、诚实守信与团队协作意识。

通识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难点: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解决方法:

通过动画演示、案例引导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案例引导。

教学媒介指:

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教学组织方式

1.讲评——材料力学性能与材料功能。

2.互动——材料热工性能与材料应用。

3.讲解——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概念

实践环节

课内实践环节:

练习工程实践讨论建筑材料热工性质、力学性质对材料功能的影响。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进程安排】

重点设计教学步骤与具体内容安排。

教学进程:

上节回顾、课堂讲授、课堂演示、小结复习。

一、课外学习讲评

上节内容问答与讲评。

二、内容导入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本节新内容。

三、主要内容设计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总结复习上一节介绍的内容或采取师生互动形式,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干燥的材料处在较潮湿的空气中,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当较潮湿的材料处在较干燥的空气中,便会向空气中放出水分。

前者是材料的吸湿过程,后者是材料的干燥过程。

由此可见,在空气中,某一材料的含水多少是随空气的湿度变化的。

含水率: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所含的水的质量与材料干重之比

课堂练习:

收到含水率5%的砂子500t,实为干砂多少吨?

若需干砂500t,应进含水率5%的砂子多少吨?

注意:

材料的含水率的定义中“与材料干燥状态质量之比”。

耐水性

用软化系数表示,

一般说来,材料浸水后,会降低材料组成微粒间的结合力,引起强度的下降。

材料的软化系数K软在0(黏土)~1(钢材)之间变化。

K软的大小,表明材料吸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