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290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

“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

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一

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注释】①为:

给。

②清角之操:

高雅的曲子。

③伏:

趴着。

④故:

从前。

⑤耳:

耳朵听。

⑥鸣:

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

摇摆。

⑧奋:

竖直。

⑨蹀躞(diéxiè):

小步走。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2.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_______;为设果,是_______为_______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_______原因是(文中原话)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二

4.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理解词句意思。

  履:

_______度:

_______遂:

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则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

________誉:

_________其矛:

________其人:

_____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

1.闵(mǐn):

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

疲倦的样子。

3.病:

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

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

草木干枯。

【注释】①闵:

忧虑。

②芒芒然:

十分疲倦的样子。

③病:

疲倦。

④槁:

干枯。

⑤耘:

锄。

⑥非徒:

不但。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三

7、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8.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

掌管山泽的官。

罢:

停止,取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四

9.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

“茶何如?

”贵官执盏一拱曰:

“甚热。

  【注释】①铛臼(chēngjiù):

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yè):

拜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

(1)然所蓄茶有数等(  )

(2)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  )(3)僧惑甚(  )

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译文:

3.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4分)

10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

孔子的弟子;②女:

通“汝”;③顾:

回来;④彘:

猪;⑤特:

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

(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

为什么?

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五

11____________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嬉:

②.贾人:

③其舍近墓④遂迁居市旁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