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186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docx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一定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否则,因为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患者和医生的期望值不对等,结果是大家都很痛苦!

所有的患者都一样,面对手术时都会恐惧。

恐惧是来自不了解,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手术以后会经历哪些痛苦,不了解自己以后会恢复的怎么样,所以恐惧是难免的。

我们医生的职责是让患者了解以下问题,这个也可以算是人文关怀吧!

1.诊断是什么?

2.为什么要手术?

(手术的理由是什么?

)——手术指征

3.如果不手术会怎么样?

有替代方案吗?

4.手术能解决什么问题?

(手术能达到什么目的?

5.手术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手术有哪些风险?

如何去避免这些风险?

有哪些防范措施?

需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7.手术的费用大致需要多少,植入物的品牌、数量、价格等信息。

8.如果顺利,手术后大致的康复进程会如何?

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可以方便安排患者的工作)

术前谈话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要为了留住病人、进行手术而夸大其疗效,缩小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有一个真实的认识,不要让他们对于手术及其疗效的期望值过高,当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和患者的真实值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

 

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我也算是一个沟通高手(自吹的)

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坦诚,要有亲和力,不要让病人和家属害怕。

但是你也不能怕病人家属。

(这点就很难,哈哈哈)

其次,问清楚患者的要求,你不能达到的要求,明确告知。

3,手术有哪些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谈,谈那些最关键的部分,我一般只谈3-4点,谈多了病人也记不住。

4,假如病人对你的谈话很在意,每一点都用笔记,这样的病人你立马很果断的告诉他,这个手术我做不了,另请高明,同时上报科主任和医务科。

5,相信大部分病人是通情达理的,对他们要有爱心。

一些细节上要体现出你是为他好

6,医师自己要明白病人在病房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对于这些行为只要看到就坚决制止,树立正面的医师形象。

7,在病人中的威信很重要,一个房间三个病人,只要有2个说你好,那么这个房间你就好管理了。

我觉得这个话题应该深入而且拓展,要有案例:

下面我介绍刚结束的一次有效医患沟通:

几天前一个股骨颈骨折病人入院,准备全髋置换,和患者家人沟通,老夫妻人还不错,沟通的也还可以。

第二天她女儿来了,很难缠。

很直接的和患者说明,你女儿不能这样要求我们,现在你女儿在,手术就停,叫其他人来谈话签字。

她女儿走开,手术很顺利,5天下地行走。

14天也就是出院前一天,老伴在服侍的过程中,摔跤致脑出血,比较幸运,没有大的问题,神智和四肢活动正常。

兄弟们想想这样的事情怎么沟通,怎么处理才能没有后遗症。

现在我的病人已经出院了,她老伴住在了神经外科。

在这件事情上;1,我树立了作为医师,应该对病人治疗上的完全主动权。

你的要求太高,我可以不治。

你要找我治你,就按我的思路来。

2,出现了摔跤事件后,第一时间到场并且各种治疗措施先上,体检,输液,输氧,心电监护,CT。

多次宽慰老夫妻。

第一次CT没有发现问题。

3,其家人来了之后解释整个事件和过程。

告知医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做什么:

正确积极治疗,钱还是要你自己去找。

正确的处理程序:

找医院管理部门:

后勤管理-院长办公室。

不行,卫生局,法院。

4,第二天头痛症状没有缓解检查CT见:

颅内出血,和家属沟通,神经外科治疗。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不能先谈责任,最要谈的是现在的结果:

结果是人摔跤了,需要正确,及时的治疗。

避开责任问题,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

这个过程确实是很累,要考虑的东西太多。

最成功的地方我认为是我对于老夫妻的关怀和告知他们正确的处理程序以及同一个房间病人的理智分析。

我说说,呵呵

术前谈话其实是在术前的时间谈话,而不是只谈手术的谈话,因此不能只讲手术,我一般这样搞:

1,患者入院后,让患者讲,他怎么的得病,怎么治疗的,现在怎么样,后面想怎么样,医生只是倾听,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经过,性格,家属的态度,这种全面的了解,对后期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态度非常重要,一般不在一入院就告诉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而是告诉患者,您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我需要回去分析你的病情,在一些基本的检查基础上,给出一个能让你满意的治疗方案,第二或者第三天再告诉患者后面准备怎么样,这样,患者会认为医生花费一定精力来研究他的病,就会很高兴。

注意:

倾听是建立沟通的最简单的方式

2,我的术前谈话,如果不是时间很紧张,一般都是在术前2天的时候完成,主要包含几个方面,首先简要的回顾一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对前面的情况作个总结,指出目前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这个问题展开,说明问题的来源,比如用形象的比喻告诉病人疾病的发病原理,用原理来解释患者的症状,让患者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个样,接着就是告诉病人治疗方法,我准备怎么给你治,为什么这样能治好。

到此,患者一般就非常满意了,再谈风险更好接受。

风险方面,我一般按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高低排个顺序,主要讲几个点,别的都轻松带过,把最常见和最危险的讲了,其他用比较笼统的话带过,病人就会觉得很全面了。

还需要在之后交代一些术后的问题,对术后患者的情况做个展望,术前你说过的问题,术后出现,患者会认为是理所应当,你要是没交代,患者就认为是并发症,因此术后的问题你要是术前都交代过,术后就轻松多了。

这里我想说几个问题:

首先,谈话不是吓病人,很多医生说往死里谈,是非常错误的,胆小的病人要宽慰为主,胆大的病人要严厉为主,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谈,尤其是一些重大并发症的交流,我非常反感使用“这个事情不发生就不发生,一旦发生就百分之百”这样的话语,病人会非常担心。

我一般对于这种重大或者灾难性并发症,会告诉患者一个大致的发病率,让患者知道出现的几率,能既让其知情,又不至于太过紧张。

其次是一定要对你提到的并发症的结局有个交代,至少告诉病人,出现并发症,我们还有说明办法,不要让病人和家属有种出了问题就等死的感觉,还有,就是谈话时让尽量多的家属在场,但让尽量少的家属有发言权。

最后就是在谈话的最后做到2个确定:

确定患者听懂了,没有问题了,再签字,签字前再确定一遍:

我们医生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也不能保证完美无缺的完成手术,但是我们保证认真负责的对待病人,科学的对待病情,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医生和病人将一起面对。

术前谈话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耐心和责任,目的不是告诉患者手术的风险,而是告诉患者医生为你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和病人一起面对疾病并最终战胜疾病。

术前谈话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医疗技术,甚至可以说是青年医生技术成长的前提,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体会的。

现在的医疗纠纷不少,我也在不断的思考如何改善我们的工作,改善我们的心情。

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差不多,但是患者的满意度却相差很远。

究其原因,其一、我们有没有花时间花精力在和患者沟通,关键是有效沟通。

其二,我们有没有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

我的通常做法是这样的:

1.入院时,首先召集家里人,通常包括患者本人,告诉患者的初步诊断,以后大致是怎么治疗,术前怎么准备,手术时机如何掌握等,然后告诉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需要和患者家属再沟通一次。

2.提前一天约患者家属,告诉他们,关心患者的人都可以来,我可以花上半个小时和他们谈话,但是我只说一次,拒绝以后其他冒出来的所谓的“能做主的人”。

3.先把患者入院后检查情况和患方介绍一遍,翻着化验单和检查单说,然后按照我的术前谈话的模版和家里人介绍一遍。

简单的说就是A:

要不要开刀(有无手术指征)B:

能不能开刀(有无手术禁忌症)C:

想不想开刀(家人决定,绝对不能动员患者手术)。

4.术后谈话,告诉患者术前怎么准备的,术中看到什么,做了什么,最好是我们的手术过程和术前设计是一致的,没有任何的意外。

接下来要注意些什么

5.出院前谈话,以后要做些什么,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这个非常重要。

做好随访其实做的提供售后服务,客户的跟踪管理,及时的指出患者恢复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告诉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康复。

患者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体会,做好这些工作,起码80%的患者会认为主诊医师对他(她)很重视,会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然后就等着他(她)们给你带来越来越多的患者。

这对年轻医师很有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品牌效应。

但是会比较花精力。

当你的病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做到这些会越来越困难,因为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加强团队建设。

上面的战友讲的很好,我再补充点:

一般我接收的患者刚入院开医嘱前都会大概交待下患者将要行手术的风险,让患者有个心理准备,所谓丑话说在前头,因为主任在门诊较忙,一些问题可能没交待。

这点也源于碰到的一件事:

一位椎间盘患者术前检查全部完成,准备第二天手术,术前常规交待病情及手术风险,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诸如手术存在神经伤的可能,术后疼痛可能不缓解等等,患者一听不干了,说你们早这么说就不会住院手术了,要冒这么大风险......,胡搅蛮缠,闹到医院要求退费,最后主任委屈求全退了费。

当然素质这么差的人毕竟少,但碰到了还是头疼,所以,先交待下很重要。

如果在入院时不能接受,这时医嘱还没开,直接就可以走人了,之后确实又碰到过这样的,交待了下直接就不住院走了,呵呵。

术前谈话要看准家里能做主的那个,重点交待,曾碰到过患者老公很好说话,但其弟弟则不依不饶,但这个弟弟一直到术后第5天后才出现的,所谓防不胜防啊。

上面zgy012450000战友讲的患者女儿要求高,那宁愿不做手术,“现在你女儿在,手术就停,叫其他人来谈话签字”,个人并不赞同,手术顺利还好,万一有什么问题,这个女儿有可能纠缠不休,

费用问题也要重点交待,尤其不能把话说死,只能说一切顺利大概花费多少,如有意外情况,则可能产生额外费用

上面交代的一切问题,都要落实到纸上并签字,否则等于没说

骨科手术并发症简要

创伤、手外、矫形类手术

一、  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

术中

1.  复位内固定困难。

2.  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3.  骨折粉碎性缺损,需植骨(包括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等)。

4.  其他部位骨折

5.  术中内固定不够稳定,需加用其他内固定。

6.  内固定及器械断裂、滞留。

7.  脂肪栓塞、昏迷,危及生命。

术后

1.  脂肪栓塞。

2.  骨筋膜室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肢体坏死、全身中毒。

3.  感染需拆除内固定。

4.  骨折移位。

5.  内固定物的不相容、松动、移位、断裂、失效等。

6.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坏死等。

7.  肢体肿胀、肌萎缩、关节僵硬、疼痛、麻木等及肢体功能障碍。

8.  肢体生长发育障碍,肢体不等长、畸形等。

9.  创伤性骨关节炎。

10.  二期拆除内固定困难。

11.  其他骨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  内固定拆除术:

术中

1.  内固定拆除困难,内固定物滞留。

2.  骨折。

术后

1.  再发骨折。

2.  疼痛、麻木及关节僵硬等肢体功能障碍。

3.  骨坏死、创伤性骨关节炎。

4.  滞留内固定物移位致相关并发症发生。

三:

肌腱手术:

术中

1.  修复困难(断端难以找到,断端损伤严重难以缝合等)。

2.  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包括行肌腱移植或肌腱迁移术等)。

3.  肌腱粘连严重,难以松解。

术后

1.  肌腱粘连,功能障碍。

2.  再发断裂。

3.  肢体肿胀或萎缩、关节僵硬、疼痛、麻木等肢体功能障碍(包括患部和供肌腱部)。

4.  肌腱迁移术后不能发挥作用。

三、  神经手术:

术中:

1.  修复困难(断端难以找到,断端损伤严重难以缝合等),或未能发现病损部位。

2.  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包括扩大手术探查范围、行神经移植或神经端侧吻合术等)。

3.  神经粘连严重,难以松解。

4.  原吻合处神经疤痕变性或神经瘤形成,需予以切除重新吻合或移植或终止手术。

术后

1.  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其支配区功能障碍。

2.  再发断裂或神经瘤形成。

3.  肢体肿胀或萎缩、关节僵硬、疼痛、麻木、易溃烂等及肢体功能障碍。

4.  病损表现较术前严重。

5.  神经供区感觉障碍。

四、  骨科矫形术:

术中

1.  矫形、复位、固定困难。

2.  骨折或其他组织结构损伤。

3.  主要血管损伤(包括痉挛)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4.  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或中断本次手术。

术后

1.  畸形未能矫正或畸形复发。

2.  内固定物的不相容、松动、移位、断裂、失效等。

3.  骨筋膜室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肢体坏死、脂肪栓塞。

4.  截骨处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坏死等。

5.  肢体肿胀或萎缩、关节僵硬、疼痛、麻木等及肢体功能障碍。

6.  肢体生长发育障碍,肢体不等长、畸形等。

7.  创伤性骨关节炎。

8.  二期拆除内固定困难。

关节手术类

一、  假体置换术:

术中

1.  假体安放困难,位置及牢固度不佳。

2.  骨水泥毒性反应(包括呼吸循环系统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3.  假体支撑骨破裂、骨折。

4.  骨碎片及骨水泥残留。

5.  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假体类型或治疗方案或中断本次手术。

术后

1.  血肿形成。

2.  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等。

3.  脱位。

4.  肢体肿胀或萎缩、关节僵硬、疼痛、麻木等及肢体功能障碍。

5.  患肢畸形或肢体不等长。

6.  假体的不相容、松动、下沉、移位、磨损、断裂等,需行返修术。

7.  假体支撑骨骨折,骨水泥碎裂。

8.  骨溶解及异位骨化。

9.  半关节置换术后磨损,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

10.  其他假体置换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二、  关节软组织手术:

术中

1.  病损组织难以彻底切除。

2.  组织结构重建难以进行。

3.  术中发现疾病表现与术前推断不同,需更改治疗方案或中断本次手术。

术后

1.  原有疾病表现仍存在或加重。

2.  复发。

3.  关节内积液、积血。

4.  疼痛。

麻木、关节僵硬等及肢体功能障碍。

5.  创伤性骨关节炎。

三:

关节镜手术:

术中:

1.  检查操作困难,需更改治疗方案或中断本次手术。

2.  病损组织难以彻底切除。

3.  组织结构重建难以进行。

4.  器械或内固定物的断裂、滞留。

术后

1.  骨筋膜室综合症。

2.  原有疾病表现仍存在或加重。

3.  疾病复发。

4.  关节内积液、积血。

5.  疼痛。

麻木、关节僵硬等及肢体功能障碍。

6.  创伤性骨关节炎。

骨肿瘤手术类

一、  肿瘤切除术:

术中

1.  肿瘤难以彻底切除或难以按术前设计范围切除。

2.  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或中断本次手术。

3.  病理骨折。

4.  内植物的中毒及异物反应。

5.  肿瘤切除后重建时,骨对位对线欠佳,内固定不够牢固。

6.  肢体缺血坏死。

7.  脂肪栓塞。

8.  采用假体重建时,出现假体置换的有关并发症。

(见关节假体置换术)

术后

1.  肿瘤的复发、恶变、种植及转移等。

2.  病理性骨折。

3.  骨筋膜室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肢体坏死。

脂肪栓塞。

4.  截骨处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坏死等。

5.  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失效。

6.  肢体肿胀、肌萎缩、关节僵硬、疼痛、麻木等及肢体功能障碍。

7.  肢体生长发育障碍,肢体不等长、畸形等。

8.  创伤性骨关节炎。

9.  内植物的中毒及异物反应,内植物的吸收、断裂等。

10.  腰骶锥肿瘤术后出现大小便及生殖系统功能障碍。

11.  假体重建术后,出现假体置换的有关并发症。

(见关节假体置换术)。

12.  继发性疾病发生(如继发性骨囊肿等)。

13.  肿瘤诊断(包括病理、影响学及临床)的相对性和不明确性(包括早、中、晚期)。

二:

骨肿瘤活检术:

术中

1.  病理性骨折。

2.  难以获取病理标本。

术后

1.  病理性骨折。

2.  血肿形成。

3.  肿瘤破溃。

4.  术后病理诊断困难,需再次活检。

5.  肿瘤诊断(包括病理、影响学及临床)的相对性和不明确性(包括早、中、晚期)

二、  高温隔离灌注化疗:

1.  动脉插管困难,治疗难以进行。

2.  化疗药物所致的全身毒副作用。

3.  插管断裂、残留,或需扩大切口予以取出。

术后

1.  高温及药物所致的血管、神经、肌肉损害,肢体失神经支配或肢体坏死。

2.  骨筋膜室综合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肢体坏死。

3.  动脉血栓形成,肢体缺血坏死或血栓导致其他组织器官梗塞。

4.  化疗药物所致的全身毒副作用。

5.  切口淋巴瘤。

脊柱手术类

术中

1.  矫形复位固定困难难以实施,结构不理想。

2.  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内植物类型或治疗方案或中断本次手术。

3.  脊髓、神经损伤。

术后

1.  术后症状复发或/和原有疾病复发。

2.  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继续存在或加重。

3.  术后出现截瘫及大小便障碍。

4.  内植物的非相容性及内植物的弯曲、断裂、松动、移位、失效等。

5.  内植物二期拆除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