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929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ocx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

利率市场化在完善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完善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日趋猛烈,我们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提高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秩序。

此项改革能够将商业银行的自主权扩大,有效的为金融体制的创新提供有利的各项条件,使金融机构产生竞争效益,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等。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

因此,当前情况下我们应该努力研究和思考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及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本文交代了利率市场化具体的内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关进程及目标,并又深度研究剖析了我国及国外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这个大背景下影响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策略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利率风险

Abstract

 

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s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improvingfinancialmarketsandhasplayedacrucialroleinreformingthefinancialsystem.Inrecentyears,theprocessofinterestratemarketizationreformhasbecomeincreasinglyfierce.Wechooseamarket-orientedinterestrateliberalizationreformthatisconducivetotakingadvantageofthemarket'sguidingroleandimprovingtherationalandeffectiveallocationofresources;ThisreformcanexpandtheautonomyofcommercialBanks,effectivelyprovidefavorableconditionsfortheinnovationoffinancialsystem,makefinancialinstitutionsproducecompetitivebenefits,soastofurtherimprovetheoperatingmechanismofcommercialBanksinChina.Atthesametime,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willbringaseriesofriskstocommercialbanks.Therefore,underthecurrentcircumstances,weshouldworkhardtostudyandthinkabouttheimpactofinterestratemarketizationreformonChina'scommercialbanksandwhatcountermeasuresweshouldtake.Thispaperexplainsthespecificconnotationofinterestrateliberalization,theprocessandgoalofinterestrateliberalizationreform,andanalyzesindepthaseriesofrisksbroughtbytheinfluenceofcommercialBanksinChinaandabroadinthecontextofinterestrateliberalization.Finally,itproposesthatcommercialbankseffectivelyrespondtotheinterestratemarketRelatedstrategie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mmercialbank,Interestrateliberalization,Copingstrategies,Interestraterisk

 

前言

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呢?

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我们发现利率管制会一定程度的造成利率的负增长,政府对利率进行管制会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降低,抑制了经济的增长,吸收国内储蓄能力下降,这样自然而然就会造成资金供给不足的现象。

不仅如此,利率的过于低下还会影响企业对资金的一些过度需求,产生过度依赖,而产生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因此,国家就会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分配固化的情况。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为了生存需要努力创新,大型商业银行需要抓住时机,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率市场化的作用。

利率在灵活运用经济调控方面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这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变革的成功,还可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市场化和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利率市场化是国家政府只能进行直接行政干预的控制,通过释放贷款利率的方法,解除了对银行存贷款的挤兑保护的方法。

这一般是市场自身的供求关系,会直接决定基金的价格,市场实体单独决定利率。

也就是说,在自由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主体已经不在是利率的决策者。

政府慢慢缓和了控制利率的目标,赋予了各金融机构决定利率的权利。

它是为了形成根据市场动向和资金调配条件积极调整利率的机制,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依托,以金融市场的利率为媒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根据供求关系来确定的体制机制。

在国外,许多中小规模的商业银行财务实力较弱,运作方式缺乏灵活性,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存款和贷款利率无法提高。

小型企业规模急剧缩小,利差也会大幅度缩小,金融价格战争无法与大型国营企业竞争,银行间的互相竞争,最终会导致失败。

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围绕存款方面的激烈竞争。

为了吸引有效存款,有必要提高存款利率;关于贷款,高质量企业强大的议价能力将有效抑制贷款利率的上升,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价差继续缩小。

大型商业银行为了维持银行的正常运营获取较高的利润有时会寻找风险较高的企业。

当然,这些高风险客户一旦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违法违约,商业银行将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

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中国金融经济的市场化和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为了生存需要努力创新,大型商业银行需要抓住时机,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率市场化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中小商业银行还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和冲击都是巨大的,商业银行要生存,就必须做好利率风险管理。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理论

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利率政策的实施形成了相互抑制的现象,包括金融及经济上的相互制约。

利率必然不受市场需求和供给客观规律的影响而变化。

只有通过利率政策的自由化和放弃利率控制,经济和金融才能相互促进和发展。

麦金农在他的著作《经济自由化的序列》中详细分析了银行为促进利率自由化进程应遵循的序列,并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过渡国家的金融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Marx(1867)在《Capital》指出,资本家的平均收益率决定利率。

决定利率的是收入水平,而不是储蓄和投资。

利率通过影响居住者的消费水平来影响实物经济,利率越高,居民消费的储蓄就越多,对实物经济的影响就越小。

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活跃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体系的根本动力是把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投资基金。

爱德华·斯诺登(1973)指出,基于现有模式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基于新模式的金融机构的建立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

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所以无法垄断了整个国家的银行业,在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也完全不能够具备具有竞争力的金融市场环境。

1.2.2国内相关理论

中国长期实施金融管制,国内的利率调查主要集中在改善和修复当初的管制利率体系上。

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完善,中国学界对中国实现的利率市场化进行了可行行分析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张月(2006)相信,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将会在利率市场化后更加激烈,这样将会引发银行间的不稳定性和商业银行的营业风险竞争。

刘刚(2006)还在《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列出了利率结构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营风险等,并在《关于中国共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中进行了论述。

与一些先进的国际标准和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抵御和控制利率风险的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周小川(2010)提出,利率市场化应本着“设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我约束”的思路,另外,还将详细说明中国促进利率市场化的理由和促进利率市场化的方法。

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总体步伐相比,中国的利率自由化改革比较缓慢。

为进一步推进利率自由化改革,中国应采取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幅度,降低存款利率,进一步提高利率自由化的措施。

结合国内外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分析,以及多个国家利率自由化的实践,提出了中国利率自由化变革的相关建议。

从总括性的分析的观点来看,与利率市场化战略对应的现有文献的大部分集中在宏观分析上。

关于利率风险防范对策的微观理论研究还存在争议,关于微观经济学主题的实际应用研究的文献比较少。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银行风险管理、定价管理和业务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的战略性研究,没有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统筹研究和全面分析。

关于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价格策略的研究,价格风险的技术模型选择方面还不充分。

1.2.3论文创新之处

(1)本文指出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利率风险的新方向以及大量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在市场准入时的重要任务,以此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本文从美国、日本、韩国和亚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析入手,用金融衍生品的市场来分散银行之间的经营风险,促进金融创新。

在我看来,为了规避利率风险,可采取发展中间业务的方法,让商业银行跟上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大潮,大型和中小型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有效率的提高,金融环境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

2.1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1)利率决定方法的市场化。

金融市场供求双方自己确定利率水平,根据成本和风险结构、资本要求、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利率政策的自主调整。

商业银行作为利率的设定者和执行者,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效果。

利率水平不再受直接限制,而是由中央银行进行直接决定管理,并且按照市场的供求,根据价值规律由金融资产的供求两方来决定。

(2)利率管理方法的市场化。

中央银行有必要限制银行间贷款利率,通过各种方法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基金的供求。

例如再贴现、再融资及公开市场操作等。

中央银行采用一种间接控制的政策,这样商业银行就可直接决定银行利率。

虽然中央银行不再直接管理,但其依然会保持着窗口指导权。

包括基础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上限跟最优贷款利率等。

这样,我们可以避免由于某些地位较高的商业银行用银行地位,无法平衡有序运行市场利率。

2.2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麦金农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中说到:

金融改革最应该的是减轻人为的干预。

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功能来分配资金,带来收入、储蓄、投资、雇佣效应,不断减少财政对利率市场化的制约,促进经济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政策的核心是使金融资产的价格自由化,以此反映供求关系。

其中,利率和汇率都要价格自由化。

金融市场的混乱可能会导致资本得不到高效率利用,这样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利率的过度低下则会影响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其次,金融系统由于对资金价格的行政压力导致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相对较弱,资金筹措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脆弱的中小企业因得不到资金,资金分配被冻结,自然而然被排除在金融系统之外。

中小企业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却无法进入金融市场,只能通过内部资金进行融资来完成资本的积累。

实际上,由于实际利率低,资本增长出现困难和迟滞,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下降。

2.3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和利率水平。

若银行的利率是原地踏步,竞争不足,银行的发展也会止步不前,利率市场化中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在竞争中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当今,银行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改善,银行的利润水平就会下降,所以存贷款利率就会因此处于危险地位。

倘若我们采取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方法,没有利益的支撑,就很难生存下去,贷款利率不发挥作用的话就会失去顾客。

(2)有利于顾客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

通过放开利率,加大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就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

3.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目标

3.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表3.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996年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以及部分存贷款利率也随后相继放开

1999年10月

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

进行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

货币市场和债券利率已经基本放开,贴现率也在逐渐放开中

2000年9月21日

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放开大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

2003年

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进行存款利率改革

2004年10月29日

不再设置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下限管理”的阶段;人民币存款利率实现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既定目标

2012年6月至7月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调整为基准的0.8倍,7月,将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为基准利率的0.7倍

2013年7月20日

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贷款利率的管制全面放开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

下调基准利率,人民币存款浮动区间改为基准利率的1.2倍。

2015年4月10日,扩大到1.3倍,之后扩大到1.5倍

2015年5月1日

正式开始实施《存款保险条例》,银行一旦破产,储蓄额小于50万的储户由保险公司赔偿

图3.11996—2018年相关利率政策

3.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构建以基准利率为中心,以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利率管理体制,同时具备国内宏观经济规制和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

积极鼓励贷款利息支付的税额,特别是贷款增长显著增加,家庭债务飙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的逐步推进,加强补充措施,逐步向开放金融体系过渡,我们要从这些过渡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北欧国家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最终导致了一场重大的银行业危机。

美国的储蓄和贷款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后不久就遭遇了严重的崩溃。

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的过度竞争是徒劳的。

这不仅指出了如何实现利率市场化,也指出了我们应该避免的误区。

4.利率市场化及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4.1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国家金融机构制定的相关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是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印度独有的资本账目管理系统的优点使资本账户管理系统将印度与国际资本的影响和邻国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有效隔离。

然而,印尼政府违反国际经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也成为了印尼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严重损失的重要理由。

在日本和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选择改革时机时,有必要注意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这样有利于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因素与他国国情进行系统调研。

改革时,我们要加强中央银行利率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机制,这样我们可以有效避免利率过度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分为了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在准备阶段中可以通过调查和论证以及法律的相关措施来实施;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明确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理念,总结经验教训,设立专门机构实施改革方案,公布新的政策措施方案。

另外,政府在实施这项改革的同时,还格外重视金融政策改革和利率政策改革的协调和协调,加强了间接监督能力,我们从美国利率市场化成功改革中吸取经验认识到:

只有把握了宏观经济形势,培育健全有序的金融市场,从而形成金融监管体制,才能打完这场改革的硬仗。

4.2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部分国家实施的是利率控制政策,由政府控制利率。

但到了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国家形势危急,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利率变得极低,有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由于政府对利率进行了限制,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大幅度减少,竞争力也大幅度下降。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这些国家的政府实施了利率自由化改革,改革的结果根据国家不同而不同。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一般情况下能够保证利率市场化,而且支撑金融的系统是比较完全,相关的规制机制也比较完善。

这些优势确保了他们能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承受住一些压力,例如金融机构对利率波动产生的不适应现象。

以此方法,为最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发达国家不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自身经济的发展程度的影响使金融系统不发达的金融市场有了不充分的监督机制和秩序,政府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正确实施不相吻合不完善,利率的市场化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进程,但最终结果大部分以失败告终。

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成功的改革经验和失败的改革教训。

当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时面临的背景和环境不同于其他国家,我们应该结合本国的发展状况并积极吸取了外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加以学习和发展,这样必定能带来利益。

基于一些典型国家的利率自由化经验,得出中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场浪潮中应该向其他国家汲取的各个方面的经验。

4.3国外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1)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采取阶段性措施,把重点放在风险管理上。

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利率波动起伏大,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危机风险。

199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aminsky和Reinhart通过实证证明,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危机呈正比。

因此,商业银行要时刻关注利率的变动情况,对利率风险大小进行评估。

(2)完善商业银行运营体制。

利率市场化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资金供求状况来确定利率的大小。

商业银行的操作系统是否健全将对地方利率的逐步自由化产生重大影响,直至完全排除在外。

由于中央银行是统一设定利率并对利率进行管理形成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以此来获取相对稳定的利差收入。

但是实际上利率市场化由市场上资金供求决定的,为了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商业银行需要公平的竞争方式,实现资金合理配置。

5.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5.1利率风险显著增加

一些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前沿,所以利率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即中央银行能否准确调整利率,如何调整利率等风险问题。

改革后,由于银行之间的相互竞争,银行就会不断降低贷款的利差,商业银行可自行决定存贷款利率。

市场主体不能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对利率的预期,只能成为利率的被动接受者。

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将不可避免地使银行的收益造成不稳定性,面临着利率波动风险。

5.1.1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或表外业务的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所存在的差异。

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会让商业银行的收益随着利率的不断波动发生变化。

例如,当银行以短期的存款作为固定利率为融资来源,那么,即使利率上升,贷款的利息收入由于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依然是固定的。

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随着利率的上升就浮动利率而言而不断增加。

这种情况就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让商业银行遭受损失。

5.1.2基本点风险

当金融产品利率由于利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动,那么银行就会面临基本点风险。

重新调整银行负债和资产的价格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贷款通常是由中央银行以基准利率发放的,所以中国商业银行的基础是一个小的风险基础,随着利率的逐步走向市场,我们的商业银行也将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这也增加了一定的基差风险。

5.1.3收益率曲线风险

收益率曲线是一条联系不同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的曲线。

长期利率比短期利率低的可能性较低,所以这个曲线的斜率是正的。

曲线的倾斜度变化的话,会产生被称为收益率曲线风险的特定的利率风险。

在通常的经济中,经济曲线的斜率是正的,但是在经济急速扩张的期间内,曲线会变成负的。

倾斜从正向负变化的话,那么商业银行会就可能面临收益率曲线风险。

5.1.4选择权风险

选择权风险是指利率变动时银行客户行使隐含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业务中的潜在的期权时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这种利率风险源于提前提取存款,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

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企业只能提前偿还未到期的贷款或者提取存款,然后以较低的利率转移贷款。

同时,我国对客户提前还款的违约行为没有政策限制,商业银行的客户有权提前支取或提前偿还。

个人客户的利率风险意识越来越强,期权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似乎会越来越突出。

5.2传统业务体系受到较大冲击

商业银行运营的最重要的商品是资本。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质上是资本市场的价格改革。

资本价格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商业业务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表5.12016年度中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构成单位:

百万元人民币

名称

贷垫利息收入

投资利息收入

存放央行款项利息收入

存拆同业利息收入

中国工商银行

5382.19

1772.98

446.78

312.85

中国农业银行

4107.90

1700.96

392.64

370.40

中国银行

3919.56

1143.99

298.31

299.53

中国建设银行

4772.04

1562.04

395.12

196.15

招商银行

1512.36

457.21

81.70

103.54

交通银行

1899.73

711.44

137.01

150.26

5.2.1资产和负债业务的竞争加剧

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通常会提高,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大,这样贷款利率也会相应的进行增加,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以贷款为主,所以资产业务会遭受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公司就可能会选择其他更好的融资方法来降低成本。

由于资本价格按照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原则,所以利率市场化也随之发生变化,打破了资本价格无差异水平和竞争的形式,增加了银行间的竞争。

同时,银行融资形式不容乐观,稳定性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流动性的增加,价值规律对资本的作用将显著增强。

如果商业银行或利率走势分析错误,对资金利率的敏感性不强,就会造成存款损失。

5.2.2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进入价格竞争时代,利率根据市场自由调整。

为了稳定存款,商业银行向顾客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

同时,低利率贷款提供给高质量客户,与高质量客户竞争。

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

在银行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将缩小存贷利差,对银行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5.3促进非利差性业务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利润产生不好的影响。

非利息保证金业务,不依靠利差来获取利润,而依靠银行的技术、信息、人才来尽可能减少利率变动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有效扩大非利差业务,那么就不能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