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04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生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水分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湿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7.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

据此完成8~9题。

8.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9.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⑤

10.西北地区以干旱为

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1.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4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分析12—14题:

12.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1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4.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④⑤D.①②⑤

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

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

地干燥程度越明显。

结合资料和

图12,回答15~16题。

15.A区域湿润系数是

A.小于0.05B.大于0.05

C.等于0.05D.无法判断

16.B处湿润系数与周围地区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少

B.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

C.地处盆地,对流旺盛

D.山地降水多,蒸发量弱

17.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18.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D.建立自然保护区

19.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

读我国西北某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与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

C.水源不足D.土壤肥沃

21.该区域聚落空间分布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A.沿太阳辐射强地段分布

B.沿自然资源丰富区分布

C.沿河流、绿洲与山麓分布D、没有什么特点

2010年6月17日,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提出了“加强防沙治沙,造福人民群众”的宣传主题,下列产业链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模式。

读下图,完成22~23题。

22.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防风固沙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

23.该造纸产业链条

A.使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B.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促

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P地与Q地相比,P地(  )

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少

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

25.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A.增加降水B.改变气候类型

C.防风固沙D.改变植被类型

二综合题

26由于巴西政府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

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D处的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乙图为“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上升与下降,对比A处和C处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B代表潜热释放,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降水类型属于________。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降到地面,降到地面的水量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则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了约20%,简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5)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为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39亿亩。

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材料2:

三北防护林分布图。

(1)三北防护林工程覆盖我国哪些主要地形区?

(提示:

写5个,包括高原、盆地、平原)

(2)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是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些?

大部分地区降水在多少毫米以下?

这对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有何影响?

(3)这些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4)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8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500万亩。

材料一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左图)。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右图)。

材料三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月分配百分率(%)柱状图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

该流域属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

(2)图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

深度1.6m处是    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

(3)石羊河水量减少会给该流域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5)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有利,不利)

(6)结合材料三,描述石羊河的径流特点,并分析该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

(7)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

(8)结合下图,探讨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途径。

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图

29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图1)。

材料二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三 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3)。

图3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一般比较贫瘠?

30、读世界荒漠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荒漠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A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域分布规律是以_

_______为基础的。

(3)图中B荒漠带为代表的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B、D、E三处荒漠带为什么直逼岸?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区域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其分布直达赤道附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F处形成荒漠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6解析:

(1)D处为热带雨林,其全球环境效应有三方面。

(2)A处海拔较C处低,故A处气压较C处高。

热带雨林气候区多对流雨。

(3)该地降水的水源50%来自雨林,50%来自海洋。

(4)亚马孙地区降水减少最有可能是雨林破坏造成的。

(5)雨林破坏了,其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高,洪水增加。

答案:

(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A处 对流雨

(3)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

(4)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植被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减少,致使降水量减少。

(5)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

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27解析:

(1)三北防护林覆盖了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2)三北防护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植被因缺水而不易成活。

(3)三北地区的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4)三北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1)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气候类型主要有: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降水少不利于植被的成活。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4)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8解析:

(1)图1显示,石羊河水主要来自祁连山东北坡的冰雪融水,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最后消失在腾格里沙漠,属于内流河。

(2)一般来讲,在没有遭到强烈地壳运动破坏的情况下,埋藏越深的地层,年代就越久远。

图2显示,在1.6m深处分布有湖沼沉积物,说明距今5000年前后该地区分布着湖泊、沼泽,可推测当时气候较现在湿润。

(3)本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缺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4)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加剧的措施,可从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采滥挖,控制种植业规模,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退耕还牧,生态移民,促使其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考虑。

(1)西南—东北 内流 石羊河中途消失,没有流入海洋 西北干旱半干旱

(2)久远 湖沼 湿润 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3)湖泊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

(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4)措施:

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③合理开采地下水;

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5)有利条件: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

草场广布(草质优良);

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生态环境脆弱。

(6)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最小。

石羊河地处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主要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大;

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很小,因而径流量小。

(7)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8)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29解析:

(1)依据两地位置,结合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及成因分析即可。

(2)由图2可知,热带雨林中的土壤通过地表径流、淋溶、供给三条途径丧失肥力。

答案:

(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

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

枯枝落叶分解释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

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

土壤养分供给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的养分少。

30

(1)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2)深居内陆,各方水(汽难)到达;

水分;

(3)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4)地处大陆东岸、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5)受大陆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热带沙漠气候;

受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

(6)地处安第斯山的背风地带,降水稀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