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744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 学案教案.docx

政法系《宪法学》教案本科学案教案

xx学院教案

政法系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教研室名称法学

课程名称宪法

课程代码0211102B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教师xx

职称讲师

授课计划

授课时间:

10月8日至12月29日(共12周)

课程名称

宪法

课程编号

0211102B

总学时:

48学时

讲课:

48学时

实验:

0学时

实习:

0学时

学分数

4

课程类型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xx

职称

讲师

授课对象

法学(本科)1203、1204班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俞子清主编:

《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周叶中:

《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著:

《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教学进程

时间(周)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教学内容(章节)

绪论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

第一章第四节、

第一章第五节、

第六节、第二章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国家性质

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

第五章国家结构形式第六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九章国家机构第一节至第二节

第三节至第六节

第七节至第八节第十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学时分配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计划制定时间:

2012年9月10日

《宪法》教案

(第一周第1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绪论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次课主要介绍宪法课程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宪法课程重要性,对宪法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尽快入门。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宪法地位。

四、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讲解新课

绪论

导入:

如何认识宪法的?

(本节内容2学时)(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一、课程基本信息说明(板书)

二、在法学体系中宪法地位

三、如何看待宪法这门课程(板书)

(一)对宪法地位的认识(板书)

1、根本法地位?

有政治宣言之功能,内容陈旧、空洞

2、司法实践中地位(从齐玉玲案谈我国宪法司法化问题)

(二)平常心对待宪法这门课程(板书)

1、宪法与个人、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以2010年十大宪法事例说明宪法与我们关系密切)(安元鼎保安公司、赵作海案、陕西国土厅案等)

2、学习宪法以制度方式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四、参考书目、网站、法条及期刊介绍(板书)

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学分、课时、作业、考核方式)

2、参考书目与网站

许崇德、胡锦光主编:

《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世杰、钱端升著:

《比较宪法学》,商务印书馆。

韩大元主编:

《中国宪法事例研究》,法律出版社。

李龙主编:

《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余定宇著:

《寻找法律的印迹》,法律出版社。

一政著《西窗法语》,法律出版社。

中国宪政网:

北大公法网:

中国公法网:

3、法条:

《宪法》《选举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监督法》等。

4、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及法学核心期刊

五、几点建议(板书)

1、适应大学生活,合理安排时间

2、关注社会,关注宪法,关心中国

(三)归纳总结

宪法属于社会科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为学习部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后记

《宪法》教案

(第一周第2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概念和本质第二节宪法分类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次课主要介绍宪法的概念、本质、分类等有关宪法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词义在中西方的历史演变,掌握近代意义的宪法的基本含义。

理解宪法的本质和分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宪法在于宪法法律地位。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宪法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讲解新课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

导入:

提问:

你是如何认识宪法的?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本节内容一个半学时)(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一、宪法的词源(板书)

1、西方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板书)

2、中国历史上“宪法”一词的含义(板书)

归纳:

比较古代中西方关于“宪法”的含义,发现“宪法”一词都具有法律的含义,所不同的是,在西方宪法被视为与普通法律不同的法律,类似今天的组织法;在中国则没有这种区别。

近代意义的宪法概念,正是在这种与普通法律不同的法律意义上发展起来的,并用“宪法”这一符号来表示这种新的法现象,且内容与组织法有一定关系。

二、宪法的概念(板书)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的根本法。

(一)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以宪法产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观点予以说明。

(二)限制国家权利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以英国、美国宪法的内容为例说明)

(三)宪法具有根本法属性

1、宪法规定的内容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于其他法律。

2、宪法的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的行为准则。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以中国、美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为例说明)

三、宪法的本质(板书)

1、关于宪法本质的主要观点(板书)

(1)神的意志论

(2)全民意志论

(3)阶级意志论

(4)意志调和论

2、宪法的本质(板书)

与民主有关,更集中、全面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最终取决于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并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板书)

(本节内容半学时)(讲授法)

一、宪法的形式分类(板书)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

4、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

5、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

二、宪法的实质分类(板书)

1、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2、法定宪法和现实宪法(进一步解释与说明)

(三)归纳总结

1、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是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五、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如何理解宪法是本质?

六、课后记

 

《宪法》教案

(第二周第1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宪法规范、宪法典结构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次课主要介绍宪法结构和宪法规范。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宪法结构,掌握宪法规范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宪法规范。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规范的逻辑结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讲解新课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导入:

提问:

你是如何认识宪政的内涵?

第三节 宪法规范、宪法典结构(板书)

(本节内容1学时)(讲授法)

一、宪法规范(板书)

(一)宪法规范的含义(板书)

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是由国家制定或确认的用以调整国家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1、宪法规范的制定或确认

(1)制定

(2)确认(判例,介绍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一些特征,表明判例在法律规范形成中的地位)

2、宪法规范的调整对象(社会关系)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板书)

1、原则性及由此引申出的适应性和无具体惩罚性。

2、最高性及引申出的广泛性、纲领性和稳定性。

(三)宪法规范的分类(板书)

1、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确认性规范。

(对宪法主体引导作用)

2、确定性规范和不确定性规范。

(宪法规范的确定性)

宪法规范结构的特点:

授权性与义务性相结合;禁止性规范与确认性规范相结合。

(四)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1、含义:

宪法规范作为宪政行为规则具备的条件。

2、宪法规范的构成要素:

宪法规范的三要素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

(结合条文,举例说明宪法规范逻辑结构的特点)

二、宪法结构(板书)

(本节内容1学时)(讲授法)

(一)宪法结构的含义(板书)

(二)宪法形式结构(板书)

宪法典的形式结构是宪法规范排列的顺序和方式。

我国宪法共有4章7节、138条和31条修正案。

(三)宪法内容结构(板书)

宪法典的内容结构是将具有相同性质的宪法规范安排在宪法典的某一部分。

1、宪法序言

2、宪法正文

3、宪法修正案:

对宪法典进行补充和修正的法律形式。

(31条)

(三)归纳总结

1、宪法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是由国家制定或确认的用以调整国家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2、宪法典的结构有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之分

五、思考题:

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特点?

六、课后记

 

《宪法》教案

(第二周第2次课2学时)

一、授课题目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第四节宪法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次课主要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基本原则的理论渊源及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理解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讲解新课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导入: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的灵魂,是宪法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四节宪法基本原则的概述 (板书)

(本节内容15分钟)(讲授法)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板书)

二、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板书)

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抽象性与稳定性。

(举例说明)

三、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板书)

宪法的四大基本原则构成宪法内在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民主的基本支柱,即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的,权力制约是基本手段,法治是根本保障。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 (板书)

(讲授法)

一、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板书)

人民主权原则也叫做主权在民(popularsovereignty)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叫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二、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发展(板书)

“主权”观念最早由布丹在《国家六论》中提出,认为主权是君主的当然权力,是国家的最高权力。

霍布斯(T.Hobbes)也论述了主权问题,但主权在他来看仍是君主的。

洛克(J.Locke)谈到了主权应属于人民的理论。

卢梭创立根据社会契约论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

林肯(A.Lincoln)将其内容充实为“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成为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标准。

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通常不承认“社会契约”,不认为主权是全民“公意”的体现。

人民主权具有阶级性。

(介绍霍布斯、洛克、卢梭基本情况和代表作)

三、人民主权原则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