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580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

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应对故事的结局,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掌声》一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英子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的强大的力量。

课文插图表现的是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讲故事的情形,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体会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的情感。

《灰雀》一文通过一个温暖的故事表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课文插图上三只灰雀在枝头扑棱着翅膀,显得自由、欢乐,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了解灰雀的样子,感受灰雀的可爱。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的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课文配有白求恩大夫聚精会神地给伤员做手术的照片,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品质。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一般的人文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配合手拉手的插图,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

2.单元重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学习默读,要求学生在读书中尝试着不出声不指读。

本单元对默读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掌声》一文的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一文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探究人物对话背后丰富的内心活动;《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学习书面表达,学写简单的事。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真实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学情分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

目前有的课堂上虽然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静悄悄地读书、思考,以至于有的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会默读文章。

学生升入三年级后,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默读训练,重视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完整、写真实。

【教法建议】

1.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默读,能充分调动心智机能,提高默读质量和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

《司马光〉一课可引导学生通过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声》一课可通过比较,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灰雀》一课则可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有不同的喜爱方式,彰显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3.本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人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24.司马光

2-3

25.掌声

2

26.灰雀

2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1

口语交际

请教

1

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2

合计

12-13

24司马光(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必备品格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5.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谈话导入。

展示图片

(一):

你知道这是谁吗?

展示图片

(二):

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示:

其实,上面的故事是从文言文译来的,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

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语言问世了,现代文代表着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诞生了,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板:

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长篇大论的写一篇作文,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数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写的内容。

比如题西林壁,这七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动人的诗,画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画。

但是,翻译成现代文,就比较多,像一篇小日记。

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那几行话,就可以抒发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就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而现代文就没有这个特殊的功能,无论怎样写,总要有几百字,才可以将文章写的细致。

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现代文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那就是一听就懂,而文言文不好懂。

文言文中的奥秘似乎深不可测,但是经典短小,现代文中的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的能力。

导入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板书:

24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学习生字“司”,读准平舌音。

教师解题:

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传》。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二、介绍人物

司马光(1019~1086):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三、初读感知

1.教师导语: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比如“去”,古义是离开。

例句:

“众皆弃去”(《司马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现在的意思是:

到……去。

又如“交通”,古义是:

交错相通。

例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现在的意思是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2.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初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c.看注释理解词语。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⑤看注释理解词语.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重点指导生字“持”为翘舌音;“司”为前鼻音。

(3)学习多音字:

得(děidé)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水迸,儿得活。

得(děidé)

dé1>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3>满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5>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

děi1>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2>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②读一读:

a.得(děi)亏司马光反应快砸破水缸,掉进缸里的孩子才得(dé)救了。

(4)理解词语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司庭登跌众弃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字,要注意归类总结。

“司”“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

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的舒展;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撤、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

还可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

比如:

“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登、持”和左右结构的字“跌、弃”,学生练写。

司:

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的“”位置稍靠上。

庭:

“廷”左边是“廴”不是“辶”,右边“壬”上边是短平撇,中间一横稍长。

登:

左上边的横撇横短撇长,右上边有两个短撇,捺要长。

跌:

左边窄小,右边高大,“止”下横变为提,“失”中间一撇要长。

众:

上边的“人”要宽大,下边两个“人”并排,左边“人”的捺变为一点。

弃:

上边要扁小,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右边是一竖。

持:

右上边“土”下横最长,中竖与“寸”的竖是两笔,“寸”的竖要靠右一些。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

写字指导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