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433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docx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

消防工作的意义:

消防工作是人们与火灾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工作,做好消防工作是我们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

一﹑火灾的定义

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凡是失去控制并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

1.1,毁坏财务,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1.2,残害人类生命

1.3,破坏生态平衡

1.4,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三﹑火灾的特征

1.1发生频率高

1.2突发性强

1.3破坏性大

1.4灾害复杂

1.5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

1.6灾害事故处理艰巨。

四.火灾的分类

﹝一﹞按火灾中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

国家标准《火灾分类》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别。

1.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2.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5.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植物脂)火灾。

(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

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

一、消防工作的主要目的

1.1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1.2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1.3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1.4维护公共安全。

二、消防工作的特点

1.1社会性

1.2行政性

1.3经常性

1.4技术性

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制度

《消防法》明确指出: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

1.1预防为主

1.2防消结合

二、消防工作的原则

1.1政府统一领导

1.2部门依法监管

1.3单位全面负责

1.4公民积极参与﹑

三、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消防法》明确规定:

消防工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这是我国做好消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从无数火灾中得出的教训。

实践证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消防工作各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机制,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燃烧基础知识

一﹑燃烧一般性化学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

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比如金属钠(Na)和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该反应没有氧气参加,但是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同样属于燃烧范畴。

注:

核燃料“燃烧”,轻核的聚变和重核的裂变都是发光、发热的“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不属于燃烧范畴。

二﹑燃烧条件

1.1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

1.2助燃物

1.3引火源﹝着火源﹞

2种类介绍

闪燃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点称为闪点。

在消防管理分类上,把闪点小于28℃的液体划为甲类液体也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8℃小于60℃的称为乙类液体,闪点大于60℃的称为丙类液体,乙、丙两类液体又统称可燃液体。

着火

  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或高温的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这个物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点称为燃着火点。

自燃

  自燃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靠热量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不经点火也会引起自发的燃烧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

自燃的热能来源:

  a.外部热能的逐步积累,多是物理性的。

  b.物质自身产生热量,多是化学性。

爆炸

  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末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称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低于下限的遇明火既不爆炸也不燃烧,高于上限的,虽不爆炸,但可燃烧。

3形式特点

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和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其混合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遇火源即能着火燃烧。

蒸发燃烧

  可燃性液体,如汽油、酒精等,蒸发产生了蒸气被点燃起火,它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液体表面,从而促使液体持续蒸发,使燃烧继续下去。

  萘、硫磺等在常温下虽为固体,但在受热后会升华产生蒸气或熔融后产生蒸气,同样是蒸发燃烧。

分解燃烧

  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首先遇热分解,分解产物和氧反应产生燃烧,如木材、煤、纸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

表面燃烧

  燃烧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部位进行。

例如,木材燃烧,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只剩下固体炭,燃烧在空气和固体炭表面接触部分进行,它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不产生火焰。

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容器内或空间中充分扩散混合,其浓度在爆炸范围内,此时遇火源即会发生燃烧,这种燃烧在混合气所分布的空间中快速进行,所以称之为混合燃烧。

阴燃

  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低或可燃物含水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

  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

  自然界里的一切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都以一定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存在。

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的三种状态。

这三种状态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同的。

固体和液体发生燃烧,需要经过分解和蒸发,生成气体,然后由这些气体成分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

气体物质不需要经过蒸发,可以直接燃烧。

  固体物质的燃烧

  固体是有一定形状的物质。

它的化学结构比较紧凑,所以在常温下都以固态存在。

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简单,如硫、磷、钾等都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有的比较复杂,如木材、纸张和煤炭等,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由于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时情况也不一样。

有的固体物质可以直接受热分解蒸发,生成气体,进而燃烧。

有的固体物质受热后先熔化为液体,然后气化燃烧,如硫、磷、蜡等。

固体物质燃烧

  此外,各种固体物质的熔点和受热分解的温度也不一样,有的低,有的高。

熔点和分解温度低的物质,容易发生燃烧。

如赛璐珞(硝化纤维素)在80~90℃时就会软化,在100℃时就开始分解,150~180℃时自燃。

但是大多数固体物质的分解温度和熔点是比较高的。

如木材先是受热蒸发掉水分,析出二氧化碳等不燃气体,然后外层开始分解出可燃的气态产物,同时放出热量,开始剧烈氧化,直到出现火焰。

  另外,固体物质燃烧的速度与其体积和颗粒的大小有关,小则快,大则慢。

如散放的木条要比垛成堆的圆木燃烧的快,其原因就是木条与氧的接触面大,燃烧较充分,因此燃烧速度就快。

  液体物质的燃烧

  液体是一种流动性物质,没有一定形状。

燃烧时,挥发性强,不少液体在常温下,表面上就漂浮着一定浓度的蒸汽,遇到着火源即可燃烧。

  液体的种类繁多,各自的化学成分不同,燃烧的过程也就不同,如汽油、酒精等易燃液体的化学成分就比较简单,沸点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就能挥发,燃烧时,可直接蒸发生成与液体成分相同的气体,与氧化剂作用而燃烧。

而有些化学组成比较复杂的液体燃烧时,其过程就比较复杂。

如原油(石油)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物,燃烧时,原油首先逐一蒸发为各种气体组分,而后再燃烧。

原油的燃烧与其他成分单一的液体燃烧不一样,它首先蒸发出沸点较低的组分并燃烧,而后才是沸点较高的组分。

气体燃烧

  易燃与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要像固体、液体物质那样经过熔化、蒸发等准备过程,所以气体在燃烧时所需要的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和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而且燃烧速度快。

  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

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

如石油液化气罐气阀漏气时,漏出的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一遇到着火源,就会以爆炸的形式燃烧,并在漏气处转变为扩散燃烧。

4完全和不完全燃烧

定义

  物质燃烧可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就叫做完全燃烧;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就叫不完全燃烧。

原因

  物质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燃烧呢?

主要是因为燃烧物质所处的条件不同。

物质燃烧时,如果空气(或其他氧化剂)充足,就会发生完全燃烧,反之就发生不完全燃烧。

产物

  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新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其中,散布于空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云雾状燃烧产物,叫做烟雾。

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叫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新物质叫做不完全燃烧产物。

(燃烧时火苗上的黑烟含有碳颗粒,白烟是CO2,在封闭的环境里燃烧时会产生CO。

假如闻到篝火燃烧时的白烟含量过多的话会引起CO中毒)

应用

  燃烧产物对火灾扑救工作有很大影响。

有利的影响是:

  第一,大量生成完全燃烧产物,可以阻止燃烧的进行。

如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稀释燃烧区的含氧量,从而中断一般物质的燃烧。

  第二,可以根据烟雾的特征和流动方向,来识别燃烧物质,判断火源位置和火势蔓延方向。

相关词

  燃烧弹:

一种能使目标引起燃烧的枪弹或炸弹,一般用铝热剂、黄磷、凝固汽油等作为燃烧剂。

也叫烧夷弹。

  火焰喷射器、定向地雷、炮弹、火箭、手榴弹、地雷(水雷)、炸弹和其他装有燃烧物质的容器。

5必要条件

  燃烧,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燃烧具有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物质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

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能发生燃烧现象,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但是,并不是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就一定会发生燃烧现象,还必须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

可燃烧物质大多是含碳和氢的化合物,某些金属如镁、铝、钙等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燃烧,还有许多物质如肼、臭氧等在高温下可以通过自己的分解而放出光和热。

  氧化剂或氧气

  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燃烧过程中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游离的氧,另外如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