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4283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实验讲义.docx

生态学实验讲义

 

生态学实验讲义

 

 

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实验分室

 

2013年3月

 

目录

一、气候因子测定(3学时)

二、土壤因子测定(3学时)

三、种间关系分析(3学时)

四、校园景观格局定量分析(6学时)

五、取样方法(3学时)

六、种群空间结构分析(3学时)

七、植物种间联结分析(3学时)

八、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6学时)

 

实验一气候因子测定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和掌握生态因子的观测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不同的环境由于其地形、基质等的不同,导致其热量、水分等循环有其自身的特征。

尤其在野外,地形等条件变化较多,生态因子变化较快,能够及时准确地测定相关因子是野外调查需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技术。

实验指标:

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太阳辐射。

实验步骤:

分别采用土温计、温湿度计和照度计测定阳光直射裸地和灌丛群落两种环境下的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太阳辐射,每个因子连续观测三个小时,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做出生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空气温度为里地面1.5米处的气温。

讨论:

①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自己对数据规律的解释。

②对仪器操作时和测定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讨论。

实验二土壤因子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土壤因子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例,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栽培作物时,需经常了解田间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状况,以便适时灌排,利于耕作,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高产丰收。

土壤水分大致分为化学结合水、吸湿水和自由水三类。

自由水是可供作物利用的;吸湿水是土粒表面分子力所吸附的单分子水层,只有在转变为气态时才能摆脱土粒表面分子力的吸附;而化学结合水却要在600-700℃下才能脱离土粒。

在进行理化分析时,需要在105℃下烘干,测定烘干的土样的土壤吸湿水含量,并以烘干样品重为相对统一的计算基础。

这是因为土壤理化常规分析常按烘干样品重计算分析结果,这样就可使整个分析结果有一合理的相对性数值。

土壤容重是土壤在未破坏自然结构的情况下,单位容积中的重量,通常以克/厘米3表示。

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

砂土容重较大,粘土容重较小。

一般腐殖质多的表层容重都较小。

一般耕作层土壤容重1.00-1.30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0-1.60克/厘米3,沼泽土的潜育层容重可达1.70-1.90克/厘米3或更大。

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实验指标:

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

实验仪器:

铝盒、环刀、环刀托、削土刀、小铁铲、烘箱、天平、手锄等

实验步骤:

①将环刀托放在已知重量的环刀上,环刀内壁稍涂上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垂直压入土中,直至环刀筒中充满样品为止。

若土层坚实,可用手锄慢慢敲打,环刀压如时要平稳,用力一致。

用修土刀切开环刃周围的土样,取出已装上的环刀,细心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并擦净外面的土。

②同时在同层采样处用已知重量的铝盒采样,称重。

③把装有样品的环刀两端立即加盖,以免水分蒸发。

随即称重(精确到0.01克),并记录。

④将装有样品的铝盒置入烘箱中,105℃-11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约6小时,精确到0.01g),测定土壤含水量。

⑤结果计算:

1)

土壤含水量:

a.以烘干土为基数的水分百分数:

b.以风干土或自然湿重土为基数的水分百分数(通常用于化学分析计算之用):

上两式中W—土壤含水量(%);g0—铝盒重(g)

g1—铝盒+湿样重(g);g2—铝盒+烘干样品重(g)

2)土壤容重

a.环刀容积:

  式中:

V—环刀容积(cm3);r—环刀内半径(cm);

  h—环刀高度(cm);

—圆周率(3.1416)。

b.土壤容重:

  式中:

s—土壤容重(g/cm3);g—环刀内湿样重(g);

   V——环刀容积(cm3);W—样品含水量(%)。

  此法允许平行绝对误差<0.03g/cm3,取算术平均值。

讨论:

对该土壤结构情况进行鉴定。

实验三种间关系分析

实验目的:

学会分析物种间竞争作用。

实验原理:

物种间竞争主要是对资源的竞争,通过比较物种在单种和混合种植群落中的生产力,分析物种间竞争关系。

实验指标:

生物量

实验材料:

绿豆,黄豆,培养皿

实验步骤:

1.以直径11cm的培养皿为实验样方,在9个培养皿中装满细石英砂。

2.取3个培养皿播种50粒黄豆种子(黄豆单种种植);3个培养皿播种50粒绿豆种子(绿豆单种种植);3个培养皿播种25粒黄豆种子和25粒绿豆种子(黄豆和绿豆混合种植)。

3.将培养皿放入组培室进行浇水培养,发芽两天后将植株按物种分开测定干重。

4.数据分析:

相对总生物量(RYT)可作为测定混生群落种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RYT=WH2/WH1+WL2/WL1

WH1为单种种植黄豆的总生物量,WH2为混合种植黄豆的总生物量,WL1为单种种植绿豆的总生物量,WL2为混合种植绿豆的总生物量。

当RYT>1时,两种植物存在互利关系;RYT=1时,两种植物间不存在影响作用;当RYT﹤1时,表示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讨论:

分析黄豆和绿豆间种间关系并解释原因。

实验四校园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1)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景观指数。

(2)应用景观指数分析现实景观格局并揭示其所指示的生态学含义。

实验原理: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三要素组成。

景观内不同要素的类型、数量、面积及其形状、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等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格局特征,景观格局的合理性影响着景观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的优劣,因此格局既是各种作用和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长期作用的产物,也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更是人类恢复或维持景观功能的依据;景观格局分析有助于探讨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

使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结构特征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始终处于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景观斑块面积是景观结构最容易识别的特征,斑块面积一方面影响到能量和营养的分配,另一方面还影响到物种数量。

一种景观要素如果其面积稳定并且持续增加,那么它就是稳定的;相反,面积不稳定且持续减少的景观要素是不稳定的,也是脆弱的。

斑块的形状也是重要的结构特征,形状越复杂,斑块与外界接触越多,内部环境越小,越不利于内部物种的保护。

生境破碎化是现存景观的一个重要特征。

生境破碎化与自然变化紧密相关,许多濒危物种需要大面积自然生境才能保证生存。

此外,生境破碎化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重要组成。

景观的破碎程度可以用斑块的密度、生境破碎化指数等说明。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区景观中的斑块划分为六大类:

1.教学设施斑块:

指具有教学功能的斑块,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行政机关、以及相关辅助建筑等。

2.教学实践设施斑块:

包括试验地、温室、气象观测场等。

3.生活设施斑块:

指具有生活服务功能的斑块,即维持学生、教职工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各项生活服务,包括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如教师公寓等)、食堂、校医院、商服用地。

4.娱乐设施斑块:

指具有娱乐功能的斑块,为学生、教职工等人员提供娱乐设施的场所,包括大学生活动中心、会堂及田径运动场地、广场、篮球场、游泳池等。

5.绿地斑块:

指具有绿化功能的斑块,包括草地、林地、人工草坪等。

6.水域斑块:

指景观中成片状的自然和人工水体,如校内人工湖。

实验指标:

景观指数

实验步骤:

(1)选择校园作为景观指数分析的对象,对校园各景观类型进行测量,将景观类型参数填入景观类型调查表5-2-1,以备景观格局分析。

景观类型调查表

景观类型:

斑块编号

斑块面积

斑块周长

(2)景观指数计算

①平均斑块面积

式中:

-斑块类型

中第

个斑块的面积,m2;

-斑块类型

在景观中的数目。

②最大斑块指数

最大斑块指数用来描述某一类型中最大斑块占景观总面积的百分比,该指数越大说明该类型在整个景观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越小说明该类型在整个景观中所占的比例也小。

显示最大斑块对整个类型或景观的影响程度。

式中:

-斑块类型

中第

个斑块的面积,m2;

-整个景观面积,m2。

③分维数

不规则几何图形的分维数,可以反映空间实体几何形状的不规则性。

由曼德布罗特提出的小岛法是测量分维数的简捷而适用的方法,适用于测量景观要素斑块的边界分维数。

非欧几何不规则图形的周长P与其面积A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中:

-不规则图形边界的分维数。

由上式可知,图形的面积、周长与分维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式中:

C-常数。

由此可以推论,对于具有相似边界特性的斑块,其面积、周长与其边界的分维数同样存在上述关系。

此时该类斑块的边界分维数可由同类斑块的周长和面积数据经对数处理后,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回归直线的斜率,其斜率的2倍就是该类斑块的边界分维数。

式中:

-斑块类型

中第

个斑块的周长,m;

-斑块类型

中第

个斑块的面积,m2;

-斑块类型

在景观中的数目;

-第

类景观要素板块的边界分维数。

当边界分维数接近1时,说明该类斑块的形状接近于正方形,边界分维数越高,说明该类景观要素斑块形状越复杂。

④斑块密度

斑块密度是斑块个数与面积的比值,即每百公顷(100hm2)的斑块个数。

反映某个景观要素类型中的斑块分化程度或破碎化程度。

斑块密度高,表明一定面积上景观要素斑块数量多,斑块规模小,这一类型景观要素的破碎化程度高。

式中:

-斑块类型

在景观中的数目;

-整个景观面积,m2。

⑤斑块边缘密度

斑块边缘密度是景观要素斑块形状及斑块密度的函数,反映景观中各斑块之间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交换的潜力及相互影响的强度。

通过对景观要素边缘密度的分析,可以了解景观要素的动态特征和斑块的发展趋势。

式中:

-景观中边缘总长度;

-整个景观面积,m2。

⑥平均形状指数

一般采用平均形状指数来描述斑块边界的复杂程度,比值越大说明斑块的周边越复杂。

式中:

-斑块类型

中第

个斑块的周长,m;

-斑块类型

中第

个斑块的面积,m2;

-斑块类型

在景观中的数目;

⑦景观多样性指数

景观多样性指数根据生态系统(或斑块)类型及其在景观所占面积比例进行计算。

常用的3个景观多样性指数是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

丰富度指数:

式中:

-以2为底的对数;

-生态系统类型

在景观中的面积比例;

-景观中生态系统的类型总数。

均匀度指数:

式中:

-相对均匀度指数;

-修正了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

-在给定丰富度

条件下景观最大可能均匀度。

优势度指数:

式中:

-相对优势度;

-Shannon多样性指数;

-

的最大可能取值。

优势度和均匀度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它们的差异是生态学意义不同。

(3)根据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讨论:

(1)对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了解被调查景观的结构特征。

(2)对该景观格局提出优化意见。

 

实验五取样方法

实验目的:

学会生态学野外调查实验最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并学会最小样方面积的确定。

实验原理:

在草地群落中随机选取一定面积的群落,以此群落的特征来推演整个草地群落的大体特征。

样方法是基于此原理而设计的。

实验指标:

样方面积-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曲线。

实验步骤:

1.样方选取注意原则:

选取反映典型植物组成特征的区域设立样方;样方内避免大的沟壑和水渠出现;避免有强烈的人为干扰区域。

2.样方面积-物种多样性关系测定:

在选择好的森林区域内分别设置0.5×0.5m2、1×1m2、1.5×1.5m2、2×2m2、2.5×2.5m2和3×3m2样方,调查样方中的物种数量,测定样方面积-物种多样性曲线。

讨论:

分析样方面积-物种多样性关系变化特征,理解最小样方面积的概念。

实验六种群空间结构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物种空间结构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之一,由于环境因子复杂多样,以及种内种间的竞争,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都会呈现出特有的分布形式。

它是种的生物特性,反映种内种间关系、对环境的适应性、立地空间分异、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等。

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预测种群的空间分布问题。

种群个体在空间的分布基本有均匀型、随机型和聚集型3种格局类型。

以往的生态学研究,往往偏重于某一种群或群落的平均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很少关注空间信息,实际上,某一植物个体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受到周围环境和相邻个体的极大影响。

这些影响因子包括相邻植株的距离远近、高度、生长状况、种类等。

个体的分布位置、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种内种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也是进行种群生态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因此有关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近些年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大尺度上,景观格局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景观尺度上结构和动态现象的分析还要在种群尺度甚至个体尺度上来解释。

实验指标:

最近邻体调查方法测定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实验步骤:

A数据获取:

在所研究的种群所在地段,设置调查样地。

在样地内测量记录每一个体所在坐标,计算个体之间距离。

也可以直接测量每一个体与最近邻体间的距离。

B算出个体之间平均距离

式中:

—样地内个体数;

一第

个体与最近邻体的距离。

计算密度公式:

式中:

—样地面积。

C判断偏离随机分布程度:

由一下公式计算在该密度时为随机分布的平均最近邻体距离的期望值

算出实测平均距离与期望值的比率:

R即为偏离随机分布的统计量。

R=l为随机分布;R=0表示最大聚集(即全部个体聚集于一点);R=2.1491,表示个体间隔最大,即均匀分布格局。

讨论:

比较不同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异同并解释原因。

实验七植物种间联结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种间联结的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不同种个体之间联结程度的客观测定,对研究两种的相互作用和群落的组成和动态是有意义的,正的关联,可以指示相互作用存在对一方或双方是有利的,如共栖,共生;负的关联则可能表明不利于一方或双方种的相互排斥作用。

如两个种共同受某一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则可能出现正相关。

这种关系通常用2×2联列表进行X2检验来判断二种间的关联性。

其中:

a为A、B两物种均存在的样方数,b为有A无B的样方数,c为有B无A的样方数,d为A、B两物种均不存在的样方数,由(ad-bc)确定相关性质(ad-bc)>0,正相关;ad-bc<0,负相关

实验指标:

物种出现的样方数

实验步骤:

1在地被草本群落中,调查15个1×1m2样方,记录样方中出现的物种名。

2分别整理出出现频率高的两物种对间2×2联列表,计算2。

3判断两物种间的关联性质,关联显著性。

讨论:

对物种间正,负联结关系进行一定的解释。

实验八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

—多样性测定方法。

2.加深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实验原理: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具有两种涵义:

一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数目或丰富度);二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均匀度)。

群落的复杂性可以用多样性指数来衡量。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的不同物种数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

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和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

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植物多样性的测度指标是不同的,通常可以分为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三个范畴,其中

-多样性是指在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实验指标:

重要值;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

实验步骤:

1.物种重要值测定:

设立3个5×5m2样方,分别调查样方内物种的密度,高度(平均高度)和盖度。

物种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密度

高度

盖度

密度

高度

盖度

密度

高度

盖度

三个样方中出现的所有物种

总密度

总高度

总盖度

总密度

总高度

总盖度

总密度

总高度

总盖度

相对密度=每个物种密度/所有物种密度和;

相对高度=每个物种高度/所有物种高度和;

相对盖度=每个物种盖度/所有物种盖度和;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

2.数据处理:

辛普森指数:

香农-威纳指数:

pi=ni/N,ni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目,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讨论:

讨论样方间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