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373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docx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

【摘要】将小儿厌食症分为湿食里滞、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营卫不和、肝胃不和5型辨证施治,并加用针刺四缝穴,疗效显着。

并附案例说明论证。

【关键词】厌食症;小儿;辨证论治;四缝穴

1湿食里滞型症见:

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汗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带滑,或指纹紫红。

针刺四缝穴黏液多而稠。

多由喂养不当,饮食内伤,水谷无从化生精微,导致湿食积滞于内,以致脾失健运,胃难纳谷。

治拟消导化滞,运脾燥湿。

方选董氏开胃散加减:

胡黄连、五谷虫、川厚朴、青皮、陈皮、茯苓、莱菔子、连翘、枳壳、炙鸡内金、谷芽、麦芽等。

暑湿困阻则加藿香、佩兰、六一散、砂仁;若腹满微硬、大便秘结者,则加槟榔、木香、枳实、小青皮等。

案例1史某,男,10岁,2003年6月28日初诊。

厌食1年余,恶心口臭,进食量少,挑食偏食,面黄少华,形体偏瘦,轻度鸡胸,肋骨外翻,两便尚调,舌质红苔黄腻,两脉濡带小滑。

针刺四缝穴4指有黏液。

证属湿食里滞,脾失健运。

先拟芳香化湿、消滞健脾之法:

藿香10g、川厚朴6g、胡黄连3g、炒五谷虫10g、炒神曲10g、炙鸡内金9g、炒枳壳6g、姜竹茹9g、炒莱菔子10g、连翘10g、生谷芽15g、生麦芽15g,7剂。

7月5日二诊:

药后胃和,呕恶未作,纳谷渐增,舌红苔微腻,脉细软。

针刺四缝穴仅1指有黏液。

湿食渐化,脾运尚弱,上方去竹茹,加佛手6g,7剂。

7月12日三诊:

胃开纳馨,眠安便调,舌苔根部微腻,两脉细和。

针刺四缝穴无液。

食欲已振,脾气尚虚,予藿香10g、太子参9g、白术10g、茯苓10g、砂仁3g、白豆蔻3g、白扁豆10g、炙鸡内金9g、炒枳壳6g、木香6g、炒莱菔子10g、连翘10g,7剂,益气健脾助运以善其后。

按:

患儿厌食已久,恶心苔腻,针四缝穴液体黏稠,已显湿食里滞,日久化热,阻于脾胃,纳运失司,形体消瘦,将成疳证。

急选胡黄连、五谷虫、神曲、鸡内金、莱菔子、连翘清热消食化滞;藿香、川厚朴芳香化湿。

湿热食滞俱化,则脾运复健,胃能纳谷也。

经统计该型患儿约占就诊厌食儿的80%左右。

基本方乃从董廷瑶教授治疳三验方之甲方衍化而成,针对湿食里滞型患儿有显着疗效。

2脾胃气虚型症见:

不思进食、面色少华、精神萎靡、少气懒言、食少便多或大便夹不消化物,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濡细软,或指纹淡红,未过风关,山根常现青筋。

素体脾胃气虚,运化无权,不能及时腐熟水谷。

治拟益气健脾、助运醒胃,但又不可壅补。

患儿运化力薄弱,过补则更呆胃,宜补运兼施。

异功散加味: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砂仁、神曲、山楂、鸡内金、谷芽等。

夏令兼感暑热加藿香、佩兰、黄连;腹痛泄泻加煨木香、炒扁豆、炮姜;苔腻便烂加苍术、炒薏苡仁等。

案例2黄某,女,10岁,2003年5月24日初诊。

厌食已9年,食欲不振,进食缓慢。

形体羸瘦偏矮,漏斗胸,面色萎黄少华,大便隔日1次,干结艰行,夜眠磨牙,舌胖淡红,苔薄白腻,脉濡带数。

针刺四缝穴2指黏液较多。

有胃炎史3年。

先天不足,脾胃两虚,又奶粉厚味喂养,继之湿食内滞,不思饮食,形体瘦小,渐成疳证。

治拟消疳化滞,益气健脾醒胃。

藿香10g、太子参6g、生白术10g、胡黄连3g、炒五谷虫10g、煨三棱6g、煨莪术6g、炒枳壳9g、生麦芽15g、生谷芽15g、山楂10g、佛手6g,7剂。

5月31日二诊:

纳谷渐增,进食已爽,大便尚调,隔日1次,苔薄白润,脉细而濡。

针四缝穴3指有液。

上法颇合,仍宗前义。

上方加莱菔子10g、连翘10g,7剂。

6月7日三诊:

胃开纳馨,知饥索食,面色转润,大便已调,隔日1次,苔薄脉濡。

针刺四缝穴3指液少。

食滞虽化,脾气尚弱,形体偏瘦,再拟芳化健脾,益气养血。

藿香10g、太子参9g、生白术10g、炒白芍9g、胡黄连3g、炒五谷虫10g、炒枳壳9g、山楂10g、佛手6g、枸杞子9g、青皮5g、陈皮5g,7剂。

6月14日四诊:

纳谷正常,食而有味,面转红润,两目有神,体重增加,大便日行成形,舌苔薄润根微白,两脉细和。

针刺四缝无液。

湿食俱化,久病脾胃气阴尚弱,难供生长需求,再拟益气健脾,滋阴养胃。

上方去胡黄连、五谷虫,加薏苡仁30g、白扁豆10g、淮山药10g,7剂,向愈。

按:

患儿先天不足,脾胃元虚,运化无力,理应益气扶脾助运为正治。

然厌食年久,后天又喂养不当,水谷精微难以化生气血,脏腑失养,生长缓慢,形体羸瘦矮小,疳象已露,又兼食伤,虚中夹实当先祛其积。

急选胡黄连、五谷虫、三棱、莪术以消疳为主,酌加参术以顾脾虚,消扶兼施。

三诊后疳证转和,纳谷已馨,改投参苓白术散加枸杞子,调扶脾胃,补益气血,以资生长发育。

由此可见厌食与疳证的关系,在治疗中除必须辨证分型外,尚须按症之轻重、虚实夹杂,先消后补或消补同施,徐消徐补,方随症改,才能振奋脾气。

3胃阴不足型症见:

不饥不纳、食少饮多、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不宁,舌红无苔或花剥少津、脉细小数,或指纹色红未过风关。

素体阴虚,或热病耗津,或嗜食辛炙之品,胃阴耗伤,受纳失职,则不觉饥饿。

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生津。

方选养胃汤增损:

沙参、石斛、麦冬、白芍、乌梅、甘草、白扁豆、谷芽等。

兼脾气虚馁、神疲乏力加太子参、白术;大便干结、烦躁少寐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手足心热、口渴加竹叶、芦根、天花粉。

案例3荆某,女,2岁半,2003年4月30日初诊。

食欲不振、大便软烂半年。

自幼地图苔,出生未满1月,即因奶粉喂养过浓而患婴儿泄泻。

去年秋季又患腹泻,经治向愈,但大便时或软烂,1~2d1次,见有油脂上浮,形体日渐消瘦,身高不增,面色萎黄,舌红苔薄白花剥,两脉濡软。

病因先天胃阴亏虚,后天喂养不当,损伤脾胃,水谷不化。

拟益气健脾,温中厚肠。

理中汤加味:

炒党参9g、焦白术10g、炮姜3g、炙甘草3g、炒扁豆10g、炒山药10g、炒补骨脂9g、猪苓10g、茯苓10g、焦山楂10g、神曲10g、川石斛10g,7剂。

5月7日二诊:

药后大便时成形时软烂,未见油脂,1~2d1次,苔薄微剥,脉濡细。

前法尚合,上方去猪苓,加煨木香6g、益智仁10g,7剂。

6月18日三诊:

泄泻虽愈,纳谷仍少,舌苔花剥,渴不欲饮,脉濡细小。

胃阴亏虚,不饥不纳,再拟滋阴养胃健运。

珠儿参9g、川石斛9g、香谷芽15g、乌梅6g、炒扁豆10g、淮山药10g、小青皮6g、山楂10g、神曲10g、炙鸡内金9g,7剂。

6月25日四诊:

面色转润,胃开,纳谷增加一倍,二便均调,苔薄微剥,两脉细和,体重增加明显,惟身高仍不符合标准。

病已全面向愈,继以益气滋阴,养胃扶元补肾,以资生长发育。

太子参9g、珠儿参9g、川石斛10g、炒扁豆10g、淮山药10g、乌梅5g、山楂10g、焦白术9g、生谷芽10g、炒谷芽10g、杜仲9g、桑寄生15g、莲子10g,7剂,药后痊愈。

按:

患儿显地图苔,是先天不足,胃阴亏虚,宜清补而不可腻补,养胃而不可碍脾。

本不宜温燥之药,以免再劫胃阴,更耗其津,然婴儿泄泻已久,脾阳不振,急则治标,宜温阳益气,健脾养胃。

待阳回泻和,继以滋阴养胃,甘平补脾而使知饥纳谷。

  4营卫不和型症见:

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面色苍白少华、汗出肢凉、易感外邪、睡时露睛、腹软便调,舌淡红苔薄润,两脉濡软,指纹淡红。

患儿厌食兼见汗多,反复感冒,乃因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易汗感邪,影响脾胃气机,睡时露睛为脾虚之兆。

治拟调和营卫,运脾醒胃。

选桂枝汤加味:

桂枝、白芍、炙甘草、陈皮、佛手、炒谷芽、生姜、大枣。

汗多易感加防风、黄芪、糯稻根须、白术;腹痛便软加炒扁豆、木香、焦白术、焦山楂、焦神曲;舌红少苔或有鼻衄加川石斛、炒藕节;大便干结加天花粉、火麻仁。

案例4王某,女,4岁,2003年3月26日初诊。

厌食3年,经常感冒,发热咳嗽,形体消瘦,夜间盗汗,腹满便艰,舌苔薄滑,脉浮细缓。

针刺四缝穴3指有液。

脾失健运,腠疏易感,先拟调和营卫,运脾化痰。

桂枝汤加减:

桂枝3g、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3片、红枣5枚、陈皮6g、半夏9g、杏仁6g、瓜蒌仁9g、炒莱菔子9g、连翘9g,7剂。

4月2日二诊:

药后咳瘥纳增,大便畅行,惟盗汗仍多,仍投上方去瓜蒌仁、连翘,加糯稻根须15g、浮小麦15g,续服1周。

胃开纳馨,继以六君子汤合桂枝汤调扶而安。

按:

临床常见厌食患儿素体腠疏汗多,反复感冒,迁延不愈。

经云:

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

小儿营卫不和,常能影响脾胃气机升降,而胃纳不振。

本病消既不宜,补又不合,治当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之思食。

选桂枝汤加味治疗小儿厌食,又称倒治法。

桂枝汤药仅五味,味甘辛酸,均可作调味之用,甘草合桂姜辛甘以化阳,甘草合芍枣又能酸甘化阴,阴阳并调,自能苏醒胃气。

厌食小儿常有心理情志因素,桂枝汤善通心气,心气和调而舌能知五味。

经云: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

”此为名医董廷瑶的独创经验,临床效果显着,数剂即能令儿知饥思食,随症加减续进,不但胃开,更使患儿营卫协调,正气充沛,抵抗力增强,生长发育良好。

故又可称为体质改善剂、强壮剂。

5肝胃不和型症见:

嗳气作恶、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或山根青筋显露、烦躁易怒、形体偏瘦、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多薄黄,脉弦,指纹青紫滞涩。

患儿因素体肝旺、或娇养任性、环境改变、强迫进食、学习压力过大等因素,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脾,气机逆调则恶心烦躁易怒,纳运失常,影响正常饮食。

治宜疏肝理气,降逆和胃健运。

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赤芍、白芍、炒枳壳、炙甘草、香缘皮、香谷芽、生麦芽等。

脘胀嗳气加砂仁、白豆蔻、小青皮、佛手;苔腻恶心加陈皮、竹茹;大便不畅加大腹皮、火麻仁、炒莱菔子;夜寐不宁加茯神、柏子仁、灯芯草。

案例5尚某,男,7岁,2002年11月14日初诊。

厌食2月余,不思饭食,强迫进食则恶心呕吐,面黄少华,形体日瘦,性躁不悦,夜梦哭醒,舌红苔薄白罩黄,脉沉细小弦。

其原因为上学后心情抑郁,肝失条达,肝胃不和。

治拟疏肝解郁,理气养胃。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赤白芍、枳壳、香附、青陈皮、佛手各6g,白术、山药、白扁豆各9g,谷芽15g,7剂。

同时嘱家长和颜悦色,不强迫进食,并以患儿平素喜爱食物诱导开胃。

药后情绪好转,餐时已能自动进食,再予上方去香附、青皮,加山楂、鸡内金,续服7剂而愈。

按:

患儿入学后环境陌生,学习压力大,思虑伤脾,食欲减退。

家长不谙病因,横加训斥,强迫进食,导致肝气郁结,木横侮土,胃失和降而拒食。

现代城市多独生儿,形单影只,郁郁少欢;家长虽宠爱有加,然各种教育培养,层层叠加,幼儿不胜重负,郁闷气结,厌学厌食由之而生。

该型厌食儿逐渐增多,药物治疗的同时,须家长配合,多方诱导,切忌打骂强迫进食,给患儿以宽松平和的用餐氛围,肝气条达,脾胃自和,当获事半功倍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