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2275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docx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新

《农业的区位选择》参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第一节,是农业生产知识的开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区位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区位分析综合性强,依托于丰富的地理背景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区位分析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应用价值很高。

同时区位分析问题的命题素材非常丰富,往容易出能有效考查出学生识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稍复杂一点能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描述与阐述问题等多种能力,难一些则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地理知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迁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理素养,容易达到一定的信度和较高的区分度,同时又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改理念。

三、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本校学生大多住在城郊结合地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教学方法与教具

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主要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风靡一时的QQ农场、偷菜和种植的主要品种导入。

QQ农场是虚拟的世界,它的种植与饲养不同于现实中农业的生产。

现实农业的生产活动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取决于哪些因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活动一:

自主学习——认识农业的区位

资料:

(1)观察四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为什么四地农业景观不一样?

学生交流、讨论,要求说出判断的理由。

同学质疑、纠错。

(2)农业区位含义:

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3)如果我们把荔枝、苹果移到安徽合肥地区种植是否可行?

为什么?

不可以,气候不适合。

(可以,可以培育良种,但是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够实现。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4)我们知道在一块地上要种什么,是由谁决定的?

人。

那么人根据什么来决定在某块地上最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要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探究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学生探究活动二:

农业区位因素

资料:

(1)结合安徽合肥大圩的草莓和葡萄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出示合肥的气候图、地形图、城市分布图)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

(3)原理探索

①.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什么?

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③.农业区位选择的目标是什么?

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学生探究活动三: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种稻不如种草莓,种菜不如种葡萄”———在合肥大圩的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会出现农业景观的变化?

资料1:

都市田园,美丽大圩

   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位于合肥市东南,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

古有“合肥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今日的大圩已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作为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大圩镇已是格田成“井”三万亩,路林交错水相映;建成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已是鸡鸭百万雪菜鲜,冬瓜个大葡萄甜,创出国家无公害果菜品牌。

近年来大圩以农业旅游,促农民致富,乡村旅游精彩纷呈,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绿色大圩”植树节、菜花节、葡萄节。

春和景明,“菜花节”踏青之旅,如荡舟于万顷波上,心旷而神怡;夏末秋初,“葡萄节”采摘之行,疑置身于吐鲁番中,眼饱而口福。

闲暇中,农家茶舍品茗叙旧事,农科园中观景话未来,垂钓于“十里渔场”,嘻乐于水车木屋,一曲采莲子,舞袖划旱船,尽享农家之乐趣。

大圩镇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是“合肥市民的大客厅、滨湖新区的后花园、合肥市的大氧吧”,是全国生态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美丽大圩是都市的田园诗,无论是生活大圩的居民,还是在来大圩观光体验的市民,在分享都市田园中的欢乐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的是享受美好生活的愉悦之情。

资料2:

(1)从大圩农业发展的实际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在变化。

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2)哪些农业区位因素能够进行改造?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在变化。

学生探究活动四:

农业地域的形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材料一:

混合农业主要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和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

材料二: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学生讨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的条件。

从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灌溉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交通便利、市场稳定、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

(3)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水、热量、光照等自然条件,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很强,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得到加强,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逐渐将自然环境改变成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

统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

农业生产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农业区位选择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八、作业学生探究活动五:

自主探究,学以致用

分小组实地考察合肥城郊地区的农业生产,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稳定)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变化)

4、农业地域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