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0474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docx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三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2018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十三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甲亢的诱因和临床表现:

诱因:

①感染;②外伤、创伤;③精神刺激;④过度疲劳;⑤妊娠早期;⑥碘摄入过多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为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如:

手颤、心脏杂音);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等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少数老年患者高代谢症状不典型“淡漠型甲亢”。

【最佳选择题】甲亢的诱因不包括(  )

A.感染

B.外伤

C.精神紧张

D.妊娠早期

E.放射性131I

答案:

E

二、实验室检查:

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增加;

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降低;

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

(2)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摄131I率升高。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

主要治疗药物是抗甲状腺药:

1)丙硫氧嘧啶

2)甲巯咪唑(他巴唑)

3)碘化钾

4)碳酸锂

对甲亢初治患者、新生儿、儿童和20岁以下的患者,首选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分为3个阶段:

常用抗甲状腺药

不良反应大全

甲巯咪唑:

皮疹,白细胞计数减少,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

丙硫氧嘧啶:

关节痛,头痒,皮疹,药物热,轻度粒细胞计数减少,脉管炎,肝功能损害。

碘化钾(甲亢术前准备)

碳酸锂:

当血锂浓度>1.5mmol/L,可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

超过1.5-2.0可能危及生命

  1)初治阶段:

丙硫氧嘧啶初始剂量为300-450mg/d,分3次。

甲巯咪唑初始剂量30-45mg/d,分1-3次口服,大约1-2个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服药3个月如正常仍明显,检查干扰因素。

  2)减药阶段:

症状显著减轻,体重增加,心率下降至80~90次/分钟,T3或T4接近正常时,可根据病情每2~4周递减药量1次。

一般约需2~3个月(注意监测心率、体重、血白细胞、T4,必要时查TSH。

  3)维持阶段:

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维持量,丙硫氧嘧啶成人50-100mg/d;甲巯咪唑5-10mg/d,维持期1-1.5年。

疗效不稳定而不愿采用其他方案者,可延至2~3年或更长,应避免间断服药

其他治疗:

  放射性131I

  适应症:

中度甲亢,年龄25岁以上者;对抗甲状腺药物有过敏反应而不能继续使用,或长期无效,或治疗后复发者;合并心肝肾疾病等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等;其他的没办法了找我!

禁忌症:

妊娠、哺乳女性;25岁以下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者;血白细胞底下者;重度浸润性突眼症:

甲状腺危象;甲状腺不能摄碘者;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用药注意事项

  

(1)妊娠伴甲亢宜采用最小有效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丙硫氧嘧啶。

  

(2)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的药物相互作用:

与抗凝药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

【单选题】哺乳期妇女甲亢首选(  )

A.碘化钾

B.甲巯咪唑

C.丙硫氧嘧啶

D.放射性131I

E.碳酸锂

答案:

C

  高碘食物或含碘药物可使甲亢病情加重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巴比妥类、酚妥拉明、妥拉唑林、维生素B12、磺酰脲类等都有抑制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肿大的作用。

患者教育

  保持营养均衡

  1)为防止甲亢控制不良,患者应避免服用含碘的药物,如胺碘酮、聚维酮碘、西地碘等,并禁食富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皮、碘盐等

第二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

情绪低落、皮肤干燥发凉、粗糙脱屑、颜面、眼睑和手部皮肤水肿,声音嘶哑,毛发稀疏、眉毛外端1/3脱落。

粘液性水肿。

心动过缓。

血清TSH增高、TT4、FT4降低是诊断本病的必备指标。

三、甲减治疗

  左甲状腺素(L-T4)治疗

  治疗目标是将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需要终生服药。

甲状腺素片很少使用

  粘液性水肿昏迷治疗:

  1)补充甲状腺激素:

首选T3静脉注射清醒后改为口服。

  2)保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3)氢化可的松。

  4)补液。

  5)控制感染。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半小时,空腹,将1日剂量1次性用水送服。

  

(2)继发于垂体疾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必须确定是否同时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果存在时,必须首先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3)妊娠期间不宜用左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物共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因:

增加抗甲状腺药物量增加

  抗甲状腺药物透过胎盘降低胎儿甲状腺功能

  (4)老年人患者、冠心病患者,以及重度或长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开始较低初始量,缓慢增加用量,定期监测甲状腺素水平。

  (5)对剂量不耐受或服用过量,特别开始时剂量增加过快,可能出现甲亢症状。

停药直到不良反应消失后再更小剂量开始。

【最佳选择题】以下药品中,容易进入乳汁并可抑制婴儿甲状腺功能的是(  )

A.甲睾酮

B.甲硝唑

C.甲基多巴

D.甲巯咪唑

E.甲地孕酮

答案:

D

  (6)药物相互作用

  1)同时使用消胆胺和左甲状腺素治疗两药服用应间隔4~5h。

  2)左甲状腺激素的使用可能会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以及降低降血糖药的效果。

  3)长期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患者建议每2-3个月检测1次TSH水平

【最佳选择题】患者,女,28岁,未婚,由于压力过大、精神刺激等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用甲巯咪唑45mgtid治疗4个月后,出现体重增加、乏力、怕冷、记忆力减退、突眼加重,治疗方案应调整为(  )

A.甲巯咪唑减量并加甲状腺素片

B.加大甲巯咪唑用量

C.换用丙硫氧嘧啶药物

D.放射性131I治疗

E.手术治疗

答案:

A

第三节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分型:

1型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性

2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

二、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30岁最常见。

多典型“三多一少”,血糖显著升高,经常反复出现酮症,血中胰岛素和C肽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出。

功能基本丧失,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2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

家族史,多数人肥胖或超重,起病隐匿、缓慢、无症状的时间可达数年至数十年;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三、并发症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多病情危重,处理不当,可引起死亡。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低血糖症(血糖低于2.8mmol/L)

  3.高渗性非酮体高血糖症

  4.非酮症高渗昏迷。

  

(二)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

  2.微血管病变:

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3.神经系统损害:

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

4.糖尿病足病十分常见,溃疡、感染和深部组织破坏,严重致死。

三、诊断;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

  

(1)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h)血糖≥7.0mmol/L(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200mg/dl)。

四、治疗:

非药物治疗:

饮食干预、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是血糖控制的基石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与特点

1)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格列本脲

2)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

3)双胍类: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4)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5)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6)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西格列汀

7)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

利拉鲁肽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与特点

药名

不良反应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格列本脲

低血糖、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

胃肠道反应、过敏

肝功能、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腹胀、肠鸣音亢进、腹泻、皮肤反应

双胍类: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消化道、乳酸性中毒、体重减轻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

肝功能异常、上感、心衰、水肿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西格列汀

肌痛、关节痛、高血压、头晕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

利拉鲁肽

呕吐、低血糖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

  

(1)1型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给药,或与阿卡波糖、双胍类降糖药联合使用。

  

(2)2型肥胖型糖尿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经饮食和运动治疗未达标,伴脂质代谢紊乱:

首选二甲双胍

  (3)2型非肥胖型糖尿病,β细胞储备功能良好,无胰岛素血症:

首选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老年人不建议使用。

  

(1)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

首选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2)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

首选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列酮)。

  (3)妊娠和哺乳期女、患有急性病症如心肌梗死、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者,可短期改用胰岛素治疗。

  (4)老年人应选择降糖平稳、安全的降糖药,如α-糖苷酶抑制剂、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DPP-4抑制剂(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甘精胰岛素。

  (5)儿童:

1型用胰岛素;2型用二甲双胍(仅有二甲双胍被批准用于儿童以及青少年,10岁以下不推荐使用)。

  (7)糖尿病合并肾病者:

首选格列喹酮(格列喹酮是唯一几乎不从肾脏排泄的降糖药)

  (8)经常出差、进餐时不规律的患者,选择每日1次用药(格列美脲)更为方便,依从性好。

【最佳选择题】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要间隔(  )

A.1cm

B.2cm

C.2.5cm

D.3cm

E.4cm

答案:

B

 

制剂名称

起效时间

作用达峰时间

维持时间

给药方法

超短效

门冬胰岛素

10-20min

1-3h

3-5h

(皮下)

餐前5-10min

赖脯胰岛素

约15min

30-70min

2-5h

(皮下)

餐前10-15min

短效

普通

(常规胰岛素)

0.5h-1h(皮下)

2-4h

(皮下)

5-7h

(皮下)

餐前15-30min(皮下)

10-30min

(静脉)

15-30min

(静脉)

0.5-1h

(静脉)

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血糖高渗性昏迷(静脉)

中效

低精蛋白锌

1-2h

6-12h

12-18h

(皮)

餐前30-60min

长效

精蛋白锌

3-4h

12-24h

24-36h

(皮)

早餐前30-60min,qd

超长效

地特胰岛素

2-3h

无血药浓度峰值

24h

(皮下)

睡前30-60min,qd

甘精胰岛素

2-3h

无血药浓度峰值

24h

(皮下)

睡前30-60min,qd

预混

30R

(30短70中)

0.5

2-8

24h

(皮下)

注射后30min内进食

50R

0.5

2-8

24h

(皮下)

注射后30min内进食

五、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注射胰岛素时宜注意

  ①注射时宜变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要间隔2cm,以确保胰岛素稳定吸收,同时防止发生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糖尿病治疗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药物疗法

血糖监测

糖尿病教育

【配伍选择题】(3-6)

A.二甲双胍B.阿卡波糖C.吡格列酮

D.格列喹酮E.胰岛素

3.单纯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  )

4.糖尿病合并肾病者首选(  )

5.2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首选(  )

6.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  )

答案:

BDAC

第四节骨质疏松症

一、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OP的风险因素有:

  高龄、绝经后女性、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咖啡及碳酸饮料、少动和制动、膳食中钙和(或)VD缺乏、光照少(户外活动少)、吸烟、酗酒(>2次/d)和药物等。

  可引起或加重OP的药物有:

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肝素、苯妥英、质子泵拮抗剂(≥1年)、甲状腺素(过度替代或抑制的剂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三、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1.一般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其药物包括:

  促进骨矿化剂:

钙制剂、维生素D;

  骨吸收抑制剂:

双膦酸盐、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鲑鱼降钙素(明显缓解骨痛)

  骨形成刺激剂:

甲状旁腺素(特立帕肽)氟制剂等。

2.不同病因所致骨质疏松的治疗

  1)老年性骨质疏松:

“三联药物”治疗:

  钙制剂+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

  2)绝经后骨质疏松:

激素替代治疗(HRT):

  钙制剂+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剂)

  雷洛昔芬是已被批准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防治。

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3)高尿钙继发甲亢症:

可用氢氯噻嗪以减轻尿钙丢失,另外可选择双膦酸盐或降钙素

  4)糖皮质激素

  双膦酸盐+补钙+维生素D

  5)抗癫痫药:

  长期口服维生素D

  6)接受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

  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有骨折史、年龄>80岁,需应用双膦酸盐治疗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双膦酸盐应用注意事项

  

(1)为减少不良反应,不要同时使用2种双膦酸盐药。

  

(2)食管炎为主要不良反应,粪潜血阳性,有食管孔疝、消化性溃疡者不宜应用。

为避免消化道不良反应也可静脉给药。

  (3)低钙血症者禁用;心血管疾病、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驾驶员慎用;对双膦酸盐类药过敏者禁用。

  (4)与抗酸药、铁剂或含二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会降低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建议在服用双膦酸盐后1h才可服用抗酸药、钙剂等。

  (5)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高浓度快速注入时,血液中可能与钙形成复合物导致肾衰竭。

  (6)早晨空腹给药,足量水送服,服后30min内不宜进食和卧床。

不宜饮牛奶、咖啡、茶、矿泉水、果汁和含钙饮料。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应用注意事项

  

(1)考来烯胺、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

雌激素增加钙吸收,应相应减少活性维生素D用量。

  

(2)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3)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疾病者禁用;妊娠期使用过量导致胎儿畸形、甲状旁腺功能抑制而使新生儿长期发生低血钙性抽搐,应慎用。

患者教育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低盐的均衡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少饮咖啡和碳酸饮料。

日光照可以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促进骨钙沉着。

  预防跌倒和外伤,降低骨折风险

  女性>65岁,男性>70岁,或有骨折的65岁以上男性至少需要检查1次骨密度。

  补充钙剂以清晨和睡前备用1次为佳,如采用3次/日的用法,最好于餐后1小时服用,以减少食物对钙的吸收的影响。

【多选题】有关“双膦酸盐应用注意事项”,正确的有(  )

A.缓缓注入,避免导致肾衰竭

B.过敏者禁用 

C.不能合用双膦酸盐

D.可配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E.可配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答案:

ABC

补充:

阿仑膦酸已经被批准用于提早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预防剂量为5mg/d或35mg/w.治疗剂量是10mg/d或70mg/w。

第五节佝偻病

一、佝偻病概述

  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矿化不足,在儿童引起佝偻病。

多在3个月-2岁小儿。

  维生素D营养作用:

促进钙磷自肠道吸收。

促进钙磷自肾脏重吸收。

促进钙磷自骨骼释放入血,与甲状旁腺起协同作用。

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

  ①来源不足:

如日照不够、营养不良、摄入钙少或钙磷比例不当;

  ②吸收不良:

如消化道疾病、胆道梗阻、胰腺疾病等;

  ③转化障碍:

如肝肾疾病;

  ④需要量增加:

如早产儿;

  ⑤药物因素:

如某些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抗真菌药和糖皮质激素。

三、佝偻病的药物防治

  预防为主,强调早诊断和早治疗,及早控制佝偻病活动期,防止产生骨骼畸形后遗症。

(一)维生素D

1.口服维生素D

  

(1)佝偻病的预防:

我国推荐的预防量为生后15日起18岁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最高可耐受量为800IU。

  

(2)佝偻病的治疗:

在佝偻病的治疗,口服剂量2000-4000IU/d,1个月后改为维持量。

  口服困难或腹泻时,可一次性肌注15万-30万IU,1-3个月后口服维持量。

恢复期用预防量维持,婴幼儿每日10-20ug(400-800IU),为防止同时摄入大量维生素A,应使用单纯维生素D制剂。

例如维生素D3或维生素D2片或者维生素D3乳剂(胆维丁乳剂)

2.肌内注射维生素D

  吸收不良或不能口服的婴幼儿,肌内注射维生素D37500ug。

做突击疗法。

中-重患儿连续注射2-3次,每次间隔1个月。

上述剂量完成一个月后预防量维持至2岁。

(二)钙剂

  每日膳食钙摄入量为:

0-6个月300mg,7-12个月400mg,1-3岁600mg,4~10岁800mg,青少年1000mg,孕妇和乳母1000-1200mg。

维生素D中毒主要症状:

乏力、血压增高、头痛、易激惹,呼吸道感染等: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口渴;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泌尿系统表现:

多尿、间质性肾炎、肾结石等。

维生素D中毒后处理:

  立即停止维生素D及其强化食品和钙剂,停饮牛奶,改饮豆浆。

  泼尼松2mg/(kg.d),口服;

  降钙素50~100U/d,肌注;或者用双膦酸盐。

  补充水分以加速钙排泄。

  纯母乳喂养儿仅能从母乳中获得生理需要量的1/10

四、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补充维生素D同时要注意补钙。

2)日光疗法光照

第六节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一、高尿酸血症:

  

正常嘌呤饮食状况下,非同日2次空腹尿酸水平增高,男性>420umol/l(7.0mg/dl,尿酸单位换算公式:

mg/dlX60=umol/l)女性>360umol/l(6.0mg/dl)

痛风

三、抗痛风药的种类总结

1)抑制粒细胞浸润药:

秋水仙碱

2)非甾体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3)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非布索坦

4)促进尿酸排泄药:

丙磺舒、苯溴马隆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等。

6)NSAIDs抗炎镇痛

三、治疗:

  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物理治疗;(红外线理疗、透热疗法、矿泉浴、沙泥疗法、推拿按摩;适当碱化尿液(碳酸氢钠3g/d.枸橼酸钠3g/d。

维持尿液PH6.5,防止发生肾结石。

药物治疗:

1)痛风急性发作期

(1)首选秋水仙碱

(2)对剧痛者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不但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和抗炎作用,能抑制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为急性期的基本用药,或在秋水仙碱疗效不好时作为替代药)、双氯芬酸次选布洛芬或尼美舒利。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能使症状迅速缓解。

停药后易复发。

2)发作间歇期以及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期

  防止复发,血尿酸应长期控制在360μmol/L(6.0mg/dl)以下。

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尿酸需控制在300μmol/L(5.0mg/dl)以下。

(1)促进尿酸排泄①苯溴马隆;②丙磺舒

(2)抑制尿酸生成①别嘌醇;②非布索坦

四、痛风用药注意事项

1)秋水仙碱

  不宜长期用,抑制骨髓;肾脏损伤;胃肠道反应(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严重肾功不全、妊娠期妇女禁用

2)别嘌醇

  痛风急性期禁用

  在用药期间,嗜酒、饮茶或喝咖啡均可降低别嘌醇的疗效。

进食低蛋白质食谱时,会导致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增加,不宜过度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应用初期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故于初始4-8周内宜与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服用。

3)丙磺舒(促进尿酸排泄)

  禁用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

  丙磺舒与别嘌醇联合用需要酌情增加别嘌醇的量,因为加速别嘌醇排泄,而丙磺舒半衰期延长。

  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盐联合使用可抑制本品的排除尿酸作用,也可以抑制阿司匹林排泄,使得阿司匹林中毒。

  与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对磺胺类药过敏者、2岁以下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肾功能不全者(CrCl≤30ml/min)、肾尿酸性结石者禁用。

4)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苯溴马隆对痛风急性发作者不宜服用,以防发生转移性痛风。

(严重肾功能不全(CrCl≤20ml/min)、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者禁用

5)规避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的药物

  NSAIDs、贝诺酯、氢氯噻嗪、呋塞米利尿剂、依他尼酸、胰岛素、环孢素、青霉素、莫西沙星、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维生素C.B1、环磷酰胺、长春碱、阿糖胞苷。

6)痛风急性期镇痛不能选用阿司匹林。

  小剂量防治心血管疾病,不建议停药

患者教育

  1.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干豌豆等);每日饮水2000~3000ml;戒烟限酒(啤酒、白酒);

  增加碱性食物(香蕉,西瓜,南瓜,黄瓜,草莓,苹果,菠菜,萝卜,四季豆,莲藕,海带等。

  2.别嘌醇服用后可出现眩晕,用药期间不宜驾驶;

【最佳选择题】对剧痛的急性痛风的首选药物为(  )

A.对乙酰氨基酚

B.布洛芬

C.尼美舒利

D.吲哚美辛

E.塞来昔布

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