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9981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心理学十大.docx

西方心理学十大

无论是什么学科或思潮,学派之间的对立只要还是限制在批评、论战、自放异彩上,没有演变成为人身、精神的限制和伤害,都是应该提倡的。

编者按: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要对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会过多的涉及,但作为心理学从业者素质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心理咨询师不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就像盲人摸象,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关键点,无法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每个心理咨询师都应该在心中架构心理学发展的架构,更深层的了解来访者,更是把握自己的方向。

科学心理学正式成立于1879年。

因而,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也就不可能在这时才刚刚开始形成。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

第一是准备时期,大约在19世纪60-70年代。

这一时期,冯特主要是在学校学习和在海德堡大学担任讲师。

这期间他主要是通过实验法从事对心理感官方面的心理研究,其方法主要从学于赫尔姆霍兹、缪勒以及费希纳的。

第二时期,冯特心理;体系初步形成,大约在19世纪的70-80年代。

这一时期,他在充分的实验基础上,开始大量著书立说,系统阐述早在准备时期就萌发的心理观点。

1965年出版《人体生理学教本》。

在这一时期,他接连出了三本主要心理学著作: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灵魂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和《生理心理学原理》。

这些成果,初步奠定其理论体系,《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80年代末,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个心理试验室。

这样,他的学说体系无论在理论还是方法上,都全面基本形成。

第三时期,是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这一时期是他的心理理论体系进一步得到发展、充实并完全走向成熟时期。

冯特一生写了近500种著作,其心理理论体系是极庞大的,在这一点上,它甚至超过了后来几乎所有学派。

冯特的理论明确主张,心理研究应以意识内容(直接经验)为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意识的结构和内容,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

因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冯特创立的如此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一时期心理学界可谓是冯特一统天下。

这时在他门下云集了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其中直接参与冯特心理课题研究的就有116人,他们在冯特的严格指教下从事心理内容的研究,形成了一只强盛的内容心理学队伍。

19世纪80年代中期,正当冯特的内容心理学队伍日益强盛之际,冯特的内容研究所忽略的部分,即意识活动的本身,被布伦塔诺提了出来,这形成了意动心理学派。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体系产生得比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稍迟一些。

其心理学观点一开始与冯特就是相对立的。

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是冯特所认为的那种感觉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的意识内容,而应是感觉、判断等意识活动的本身。

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即意动,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意动心理的本质。

但是,他并不完全否认冯特所说的心理"内容"的观点,他强调,心理活动的内容只是次要的,附丽于心理活动的过程而存在。

比如看一种颜色,颜色是看的内容,而心理学关键是要研究"看"是如何进行的这一具体活动的本身。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是当时唯一与冯特的心理学分庭抗礼的"异说",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心理观点鲜明不同的学派间的学术论争,从而首次打破了当时冯特心理学的一统天下,这就开了以后心理学史上历经半个世纪的学派纷争之先河。

各学派的论争,促进和繁荣了心理学研究上的百家争鸣的热烈求索的学术局面,客观上推动了心理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这一点来说,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对立和论争,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1879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

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以后,又接二连三相继出现了或反对或继承冯特的理论,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

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地。

这些学派,有从内在的意识去研究的,有从外在的行为研究;有从意识的表层研究,有从意识的深层研究;有从静态,有从动态;还有从生物学、数理学、几何学、物理学、拓扑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等其他不同角度去研究的。

所有的学派、包括相互继承的学派,在它们的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

这百余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人类历史上对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总和,对心理现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贯穿心理学百年史的主干线,就是十大学派形成发展的历史。

这十大学派是:

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这十大心理学派无论从其对对象、任务、范围、方法以及从其规模和波及的领域来看,对心理研究的客观推动作用都是巨大的。

它们都曾经充当过心理研究过程中的主角,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史的发展。

当代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主体,也主要是博采十大学派学说之长处,汲取它们的合理的有价值的部分而形成的。

如今我们学习的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材,其内容实际上都是对十大学派的精华部分进行了荟集的结果,是十大学派学说的主要结晶。

其中的主体理论、概念和规则几乎都可以溯源到十大学派,在那里找到出处。

心理学史上的其他学派,也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最后被十大学派所包容、吸收、淹没、归化了。

有的晦涩难懂,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共鸣,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同一事物,由于经验、视角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认识的不同导致方法论的不同。

因此,我觉得在一项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较大分歧甚至出现流派是很正常的。

流派的出现恰恰说明了这项研究获得了极大发展。

无论是什么学科或思潮,学派之间的对立只要还是限制在批评、论战、自放异彩上,没有演变成为人身、精神的限制和伤害,都是应该提倡的。

人们总喜欢偏重偏信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并由于自己坚信而捍卫它。

捍卫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应该的。

但是如果一种观点和理论要用到强制手段才能够延续和发展的话,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从伽利略被囚禁,布鲁诺被烧死,《物种起源》到死才敢发表,以及我国文革时候的思想压迫,都无一例外地使人的思想受到禁锢、阻碍了学派之间的交融和发展,最终也就阻碍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对立面在事实上总在起着揭其弊端,发现其缺陷、不足的重要作用。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虽然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助其经验教训和总结归纳的规律,接受其理论指导,但前人毕竟是前人,他们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与现在存在很大的差异。

他们个人的知识局限以及当时的阶级统治需要决定了他们的片面。

即使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人都不可能完全认识这个世界、发现真理,更不用说在阶级统治或思想统治的束缚下。

从心理分析角度,即便是对腐朽事物的抗争,由于存在应激因素,也很容易矫枉过正。

所以对于任何理论,我们都只能够借鉴参考,择善而用。

对于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也不要认为天衣无缝。

在提出一种观念以后,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考证来加强、完善它,分析、汲取对立面的优点和长处。

这不是折衷,而是对自身的扬弃,是完善自我的需要。

一个人需要自信而不是迷信,迷信他人和迷信自我都是同样错误的。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学者在晚年都发现其早期理论的重大不足和缺陷,或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都存在极大错误,但是因为寿命和精力的关系,不可能再重建体系,有的就避开谈论这种不足和缺陷,不敢自我否定,这是很遗憾的。

人类研究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人类自身,具体到每一个学者,应该不断推进和推广他的认识,从而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也是自身人格的完善。

如果因为害怕名望受损、或害怕各种各样的内外打击,而去掩盖真理的话,那他进行研究的目的就值得怀疑,而他本人亦陷落在沽名钓誉的人格缺陷中。

这点需要我们这些学者不时深刻反省。

一、内容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

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

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

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

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

S=C*or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

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二、意动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

可以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1874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

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

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

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

科学界百家争鸣。

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格坚毅、好争辩的学者,1927年铁钦纳因脑瘤去世,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理论基础为纯粹经验论。

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

所以极为狭隘。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包括意动心理学派、符茨堡学派、日内瓦学派、行为主义和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等。

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主要指美国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实用主义心理学派)。

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时代精神:

自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出现,宗教和神学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詹姆士和杜威等人把主观唯心主义、功利主义哲学和经验批判主义理论合并,并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制造出一套实用主义哲学。

它的基本观点即"存在就是有用",没有真理的客观尺度,唯一的标准就是成功。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

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学术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理论上的先行者迪卡儿:

动物仅是占有空间的机械,它的动作只是机械作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在身体之外又加上了有意识的灵魂。

时代精神:

客观主义潮流。

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

神秘主义受到挑战。

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

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六、格式塔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12年,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一学派的兴起。

理论上的一些先行者: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思想:

知觉不是一种被动的印象和感觉因素的结合,而是这些元素主动地组织成完整的经验和结合起来的经验。

物理学家马赫(《感觉的分析》1885):

空间模式(如几何图形)和时间模式(如曲调)的感觉与元素无关。

即使观察者注视客体的空间方位可能变化,但是它对客体的视觉或听知觉是不变的。

例如,无论从哪一边或从顶上,或从一角去看,在我们的知觉中,一张桌子仍然是一张桌子。

同样一系列的声音,比如一支曲调,即使可能改变速度,但在我们的知觉仍然是同一支曲调。

(我认为,即使音阶改变,或有错音,也不影响人们对这支曲调的知觉。

厄棱费尔:

有些经验的质不能用传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起来解释,这些质叫格式塔质,或形质。

知觉是以个体感觉之外的某些东西为基础的。

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不依赖于组成它的那些特殊感觉。

时代精神:

19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物理学承认和接受力场的概念,它已经越来越少地运用原子主义的概念了。

比如磁力,光、电。

这些力场被认为既具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具有完型或模型。

它们被看作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者微粒的作用总和。

魏特曼的似动实验:

以考夫卡、苛勒做被试,魏特曼使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缝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垂直,另一条和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

如果先通过一条细缝显示出光线,然后显示另一条光线,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较长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那么被试者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

如果两条光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短,被试者就看到两条连续的光线。

可是,在两条光线之间有一最适宜的时间间隔(约60毫秒),被试者看到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而且又移动回去。

这就是整体不仅是部分的总和的一个明显例子。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

此外,苛勒的"顿悟"和韦特墨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

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

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

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

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七、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便自然地导致人们精神病和神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

精神分析就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

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精神抚慰成为一种需要。

时代精神:

唯意志论。

享乐主义的动机学说。

新旧精神分析学派:

前期的正统派(强调生物学因素3为人精神生活的基础):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新派(着重于社会的精神文化):

霍妮、弗洛姆、沙利文。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毁誉参半。

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

八、日内瓦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心理学派,是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杰出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创建和领导的。

受康德的影响。

时代精神:

开放的理念。

兼容并需的精神。

西方学者把皮亚杰、巴甫洛夫、弗洛伊德一起奉为当代心理学的三大巨人。

九、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比较明显。

时代精神:

反主流文化运动。

对社会不满。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

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十、认知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67年正式形成。

与冯特心理学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

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影响。

是行为主义的反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把人看成信息传递器和信息加工系统。

时代精神:

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

电脑智能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

又一种研究的视角和控制手段。

我个人有点不喜欢认知心理学。

我认为人是动态的,而又是主动的,因此可作为任何流的集结点,信息处理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罢了,而各种著作都有绝对化倾向。

同时,即使是采取信息加工观点,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不尽人意,当然,这也可以通过模型改善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比如在我看来,服务请求、中断优先、多频优先机制能更好解释注意机制;多处理器系统,特别是模块化处理器(主控和功能控制),缓冲区等将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释;记忆替代对"顿悟"现象的解释等等。

(可惜我现在没有机会进行这些方面的实验,也不能够证明这些假说,就提出来给后人吧。

然而信息对于整个社会的凝聚是必不可少的,我不喜欢认知心理学并不是认为它不科学,相反,它在很多方面都比以前的研究结果都要合理,它也是"数学能够体现整一个世界"观念的再现。

虽然它无法解释感情的再创造功能、动机等,但一种学说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受研究人员的学识、经验、精力、时间和创新能力的限制。

由于人都在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苛求某一段时间的研究尽善尽美是不明智的,我们只可能通过各个方面、各种属性了解事物的本质。

认知心理学不是研究的终极,也不应该寄希望于可能出现某种终极。

认知心理学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已令人瞩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