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910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docx

第6卷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概述

高效课堂培训系列教材(六)

 

高效课堂文化建设

概述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网聚教育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目录

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布置样板》…………………………………………

《标语集锦》……………………………………………

《杜郎口中学文明规范歌》………………………………

《校园文化管理(宁达案例)》……………………………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润之三班班规班法》…………………………………

《杜郎口初三

(1)班班级文化简介》………………………

《山东省昌乐二中班级文化建设案例》……………………………

《打造小组文化保障课堂高效》………………………………

活动

《班级活动》……………………………………………

《感动班级人物评选》……………………………………

《理化生组竞赛总结》……………………………………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班级文化巡展”》…………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2009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方案》…………

《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评选》……………………………………

《课堂教学大讨论活动实话方案》……………………………

《听评课活动》…………………………………………………

《杜郎口中学的反思会》………………………………………

校园文化布置样板

路东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总领的大牌,斜向西南方向)

一、南北方向面朝西内容

1.课堂和校园,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地方,也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

当下的学校教育,课本、教室和校园这三个渐次扩大和坚固的长方形,把学生的身心和广阔丰富的世界隔开了。

不爱读书、不爱上课、不爱上学,恰是对这三个长方形的突围,恰是学生生命状态的自然需求。

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

什么才是学生的健康成长?

“儿童和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我校“教改”的入口和起点。

2.如果说,传统课堂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那么,我们追求的新课堂是以学生(人)为中心、生活(物)为中心的。

课堂的变革,意味着我们要完成从教师到学生、从课本到生活这两个中心的转换。

而目前,我们只是初步做到了“第一个转换”。

“第二个转换”,需要的时间一定将更长,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必将更大,但正因如此,才能凸显教育的意义,才能体会到为人师者的成功和幸福。

3.自主课堂、学生自主,我们更多地强调了各学科各年级的共性、对传统的拨乱反正,还很少研究学科的特点、年级的差异。

教育、教学、课堂,规律、手段、目的……学校教育中的许多概念或许还需要重新澄清和“命名”。

我们习惯说“课堂怎么样”,其实,我们更应该习惯说“学生怎么样”、“教师怎么样”、“教材怎么样”、“几者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离开对课堂种种细节的深入研究和把握,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基本上成了“无源之水”。

4.“自学·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功能看似弱化和虚化了,其实,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了解、理解和爱,对教育行为的奥秘的探究——永远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和保证。

任何模式,它一旦付诸实践,就必然要接受具体课堂的检验。

而且,模式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有违“个性”的。

世界从来就不是截然的,而是浑然的,教师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会、感悟、探索、分析和研究,都会体现在课堂上。

5.学生“动”了起来,是什么在驱动?

对知识本身、对求知本身的兴趣,学生的情况是怎样的?

在这一课堂学习模式中,还有没有资源的浪费?

比如,学生的时间、体能、想象力?

如何减少浪费?

如何组合资源?

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微观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进行着什么?

还可能发生些什么?

还有广大的区域有待我们去感知、追问和穷究,教师的课堂价值观、课堂教学机智和审美观还有待进一步辨析、矫正和探明。

6.课堂学习,是一个过程:

是认知过程、体验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

我们的课堂生态,即“自学·交流”的自主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自学、交流,这两个词的主语都是学生。

这是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的一个反动,是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自学”),是赋予“沉默的大多数”以本来就应有的表达自我的权利(通过“交流”)。

在长期的“自学”和“交流”中,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等等,自然会逐渐“好”起来。

7.自学,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面对文本,面对世界;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也是一个执着的世界。

交流,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尤其是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保证学生面对“他者”的思维,面对生命;这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

8.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在班级授课制这一背景下,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得以进行和完成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生活得以实现的地方;课堂,四方的空间和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这一时空形式,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完全属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都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

是的,对新的模式,我们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应过多地诉诸情感宣泄,而应更多地注以理性思考。

9.评价一堂课,完全看学生学得怎么样(首先看:

学了没有);一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固然重要,但远不如在学习的方法、能力、习惯和兴趣方面“学会”了什么更重要。

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

学生在学习,在生活;课堂上,教师是“第n+1个”学生,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时,他才获得了参与课堂学习的资格和机会,教师是带着他曾经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经历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赋予教师以学生的角色,是对教师尊严的肯定,是对教师职能的保证;像放飞风筝一样,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生命的狂欢,是课堂生活的根本追求。

10.如果把人类教育的历史比作一座高山,那么一代一代的教育家(那些把教育当做‘家’的人),就沿着这座山的不同侧面,在不同的路径上,以不同的方式,向上攀登。

由于处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近观或远眺,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山景,便各不相同。

所有置身于半山腰的人,言说他们的所见所感,虽真实、真诚,却人言言殊,各臻其妙(或不妙)。

这些不同的言说,希望不是造成喧嚣,而是融为交响,“和而不同”。

对于攀登者,重要的是心中有高山顶巅的风光,有遍洒清辉的星空。

我们的使命是,攀登。

惟愿我们前进的每一步,在海拔高度上都是上升的。

11.教育,是如此复杂的一件事:

它发生在师生之间;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是背负着自己沉甸甸的昨天,来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的。

顾明远先生说:

“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是由于培养人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非常科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从某种意义来讲还只是一门经验性科学。

”这个基本事实可能让我们觉得沮丧,却更可能使我们受到鼓舞。

前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索,给我们以丰富的滋养,我们置身其中的教育生活,给我们以无尽的挑战,从而给我们的创造以巨大的空间。

12.如果说“课堂生活改革”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思想,可以称为学校教改的“第一步走”,那么,自09年春学期开始的“课外生活改革”,则可以成为学校教改的“第二步走”。

它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即,在课外的一切生活中,把时间和自主权还给孩子,不断丰富他们担当角色的体验,循序渐进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它发生!

然后用孩子接受的办法引导和帮助他们,逐渐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让“自我教育”的成果不仅成为解决“课堂生活”瓶颈的催化剂,更成为孩子终身学习和做人的航标。

二、南北方向面朝东内容

1.【捷克】夸美纽斯(1592—1670):

人类必须尽可能研究天、地、橡树和山毛榉之类的东西,去学会变聪明,而不仅仅依靠书本学习;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了解并考察事物本身,不是别人对事物所已作的观察。

……假如有人贪图快乐,那么,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乐的溪流里面,但是他已习惯了快乐,他的嗜欲仍会爱了这样又爱那样。

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没有止境;因为一个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愈知自己的无知。

……学校必须是快乐的场所,富于欢乐和吸引力的宇舍,并且每个学生,不拘能量如何,都可以变成以为饱学之士(高级的或低级的)。

2.【法】卢梭(1712—1778):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方式,必须按它的方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它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如果你在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以前就开始行动,那么你就必然会盲目从事,容易做错,不得不重新来做。

……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这些方法的发现激励着自尊心,而方法的准确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满足,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到兴趣了。

3.【瑞士】裴斯泰洛奇(1746—1827):

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他们都是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必要的帮助、安慰和教学。

他们的双手被我握着,我的眼睛凝视着他们的眼睛。

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

……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

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

……好奇心这个强有力的刺激激励儿童进行思考。

如果获得了成功,或者得到了别人的鼓励,儿童将会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的习惯。

4.【德】福禄培尔(1782—1852):

假如儿童在(幼儿)这一年龄阶段遭到损害,假如存在于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最大的努力才能成为强健的人。

……儿童生而具有各种能力,儿童天赋能力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儿童的天赋;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进行,既要适应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儿童生长的自然环境。

……儿童的自我活动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种自我活动是由儿童的个人兴趣、愿望所引起的,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刺激。

……应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表现自我。

5.【美】杜威(1859—1952):

我相信,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

……因此,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要真正做到多思,我们必须甘心忍受并延续那种疑惑的状态,这是对彻底探究的动力,这样就不至于在示获充足理由之前接受某一设想或肯定某一信念。

6.【美】爱因斯坦(1879—1955):

……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

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承担。

……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

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着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和滋养。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

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