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9078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docx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三小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019-2020年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

数乘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46-47                                             

二、教材分析

在“包装”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巩固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在前面的已有的基础上,在引出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

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第⑵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

讨论交流的重点是如何处理“0”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根据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

3、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结合整数乘法计算和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解决小数乘法中末位有0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

(一)小小考察:

比比反应谁最快(复习旧知)

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

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

7.2×1.4=      0.72×1.4=   

           7.2×0.14=    0.72×0.14=

(二)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哺乳动物之最引入(最快的、最高的、最小的,最慢的、……)

师:

你们知道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出示信息:

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1.出问题

师: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

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生2:

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3:

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4:

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天大约爬行多少米?

……

2.解决问题(重点解决第1、2两个问题,其他可有选择地进行练习)

(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①列出算式:

2.1×2.15=

②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

并说出估计的方法。

然后再全班交流

生1:

把2.1看作2,把2.15也看作2,2×2=4,(师适时问:

是大于4还是小于4?

生2:

把2.1看作2,2×2.15=4.3或2.15+2.15=4.3,大约是每分4.3米;

生3:

把2.15看作2,2.1×2=4.2,大约是每分4.2米。

……

③探索计算方法

a.独立列竖式计算

b.小组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2)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竖式的书写格式(一般情况下小数看成整数后数位少的放在竖式下行,且不用小数点对齐,只要小数末位对齐就好了。

c.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1 5           两位小数

             ×  2.1        一位小数

               2 1 5

             43 0

            4.51 5

师:

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

生: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

d.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

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4.515米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式:

2.1×60=

(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

生1:

把2.1看作2,2×60=120,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20米或比120米多一些(2.1>2);

生2:

如果把2.1看作2,2×60=120,把2.1看作3,3×60=180,得数的范围在120—180之间。

(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

2.2

                ×  60

 

(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的范围内。

 得出:

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32米。

3.从以上未解决的问题中选择一个用小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列竖式计算出来。

(三)巩固提高 总结反思(附后)

(四)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及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小数看成整数后数位少的放在竖式下行,小数点不用对齐,只要小数末位对齐。

2.遇到乘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

结果出来时,要先落0,再点小数点,最后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

 

附送: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三小数乘法街心广场

2019-2020年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

数乘法街心广场》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册三小数乘法街心广场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24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有极个别学生数学较差,并有厌学情绪。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会观察,从而应用小数点移动,将原数扩大缩小的规律,解决小数乘以小数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应用小数点移动,原数扩大缩小的规律,解决小数乘以小数的问题。

2、理解、掌握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主题图:

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广场:

(1)30×20=600平方米

花坛:

(2)3×2=6平方米

地砖:

(3)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

广场面积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总结:

长与宽都扩大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100倍。

缩小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3、小组讨论:

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屏幕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地砖与花坛相比,长和宽都缩小了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了100倍。

它的积也会缩小100倍。

结果是—0.06。

5、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

(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6、引导学生总结:

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确定积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第44页):

根据第一个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

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

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了吗?

自我问答:

 比较观察学习法在小学数学中有哪些广泛用途?

1.观察是分析思维的基础与前提,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很难很好的进行思维。

2.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 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