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835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的开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劳动的开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劳动的开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劳动的开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劳动的开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的开端.docx

《劳动的开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的开端.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的开端.docx

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

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提问:

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

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

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

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

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

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

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

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

(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

提问:

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

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

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

先明确主要内容。

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

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

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

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

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

(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20 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

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

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

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

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

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

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论:

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

嚷、捆

  刘备:

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

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

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

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21 古诗四首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

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

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

重阳节又是什么节?

(生:

老人节)

  2.忆:

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

(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

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

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

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

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

每当。

  逢:

遇到。

倍:

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

(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yú):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

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

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

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

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

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

请你来背一背(生:

李白的静夜思)

  课后题解:

P118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

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

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示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示儿》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人们都说:

胸有诗书气志华。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

(揭示诗:

示儿)

  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陆游)

  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

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

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

《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

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三)学习这首古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

  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揭示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

  (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

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

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

  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4、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

(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4、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

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板书:

  4、小结:

是呵!

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

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

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

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师配乐。

  (四)、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讨论)

  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

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诗意:

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

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课件出示: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

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

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课件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是的,只有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前途,陆游的悲剧才不会发生,同学们,让我们怀着陆游那满腔的爱国之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我们少年的心声说出来吧!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

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

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

(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

(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 松坊溪的冬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