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158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时使用工具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工具极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2、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观察工具并思考常用的工具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工具极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2、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观察工具并思考常用的工具的原理。

教学准备:

常用的机械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新学期的学习了,对于新的课程,你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为了更好的参与到新的科学活动中,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自觉地预习课文,而今天我们将要认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和猜想其使用原理.首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工具呢?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出示表格

A、(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常用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及可以完成的工作。

B、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2)归纳总结

3.带领学生试用常用工具。

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速地解决问题。

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

试一试,用不同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发现了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1)教师启发:

思考自己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常用工具,它为什么能使工作更加的方便,更加省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与工具独特的形状有关系吗?

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与我们上学期研究拉力与重力的关系相似吗?

(2)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形成书面计划。

(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计划、教师指导并评点学生的计划。

表扬同学们的计划的好的地方,并对不足进行详细的说明。

(注意语气。

三、课堂小结

四、宣布下课

教学后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累计:

第2、3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的工作原理,认识杠杆省力的原因.

2、做打开饮料的小实验,想一想它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3、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的工作原理,认识杠杆省力的原因.

4、做打开饮料的小实验,想一想它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螺丝刀,开刀和剪刀等工具。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制定了对常用工具的研究计划,我想听听同学们是怎样计划的。

你想研究什么,有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

让我们今天以书上的打开油漆桶为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轻松地打开油漆桶呢?

(二)新课:

A、打开油漆桶

1、阅读书上教材,了解和猜想书中油漆桶的盖子是怎样打开的原理及其运用。

(1)油漆桶的盖子一般来说比较紧,很难用手一下打开,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下子轻易的打开呢?

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常用工具?

(2)让学生猜测并分析各方可能的工具或打开方法。

2、试一试,用一块结实的铁片能轻松地打它吗?

注意观察在打开过程中油漆盖子及铁片各部分的位置变化了没有?

是什么样的变化?

3、讨论:

这和什么动作相似?

小结:

其实,像打开油漆桶的铁片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科学上把它叫做杠杆。

就是说像竹杠或竹杆一样可以撬东西。

4、阅读书上紫色方框的文字。

思考杠杆都有哪几个重要的点?

分别起什么作用?

F力点:

用力的点

L重点:

承重的点

E支点:

支撑的点

5、观察打开油漆桶的铁片,分别找出它作为杠杆的三个点:

(力点、重点、支点)

    向下压的一端        靠在油漆桶边的地方      插入盖子底下的部分

 

(   )         (   )           (   )

B、打开一瓶饮料

1、运用:

(1)还有哪些工具也是运用了杠杆的原理?

(2)运用:

a、如果我们喝饮料,我们常用的开瓶器,其实也是一种杠杆,能找到它的三点吗?

a

b、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说其它的工具,如:

剪刀、镊子、钓鱼杆、夹钳、等是如何应用杠杆原理的?

它们的三点分别在哪里?

(3)对于这些工具之所以省力,你还有什么疑问?

有人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答吗?

(4)反思:

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呢?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其实是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

杠杆。

杠杆有省力的,当然也有费力的,杠杆是怎样做到省力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六、宣布下课。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累计:

第4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杠杆的省力原理。

2、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杠杆的省力原理。

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及学生用高年级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杠杆可以省力,但是杠杆究竟能省多少力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呢?

同学想自己亲手研究并测量出来吗?

(二)新课:

A、认识杠杆尺

1、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的好材料,出示实物并介绍:

这是杠杆尺,这是钩码。

(1)师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

(2)让学生猜测杠杆尺上的三点分别在哪里?

2、阅读书女教师的讲话。

左边的当做重物,右边的当做提起重物的力。

那么支点是哪儿?

重点和力点呢?

3、试一试,在杠杆上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能使它们平衡吗?

(按书上第6页绿色表格中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4、讨论汇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5、小结:

试一试,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

把那些用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

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6、进行表格的汇总和分析。

(1)用多的钩码撬起少的和用少的撬起多的,或一样多,一共有多少种情况呢?

杠杆的省力与什么有关系?

(2)指名回答:

与它们(杠杆三点)的位置有关系。

(3)填写常用工具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

夹钳、剪刀、开刀……

费力杠杆:

鱼杆、镊子、筷子……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其实是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

杠杆。

杠杆有省力的,当然也有费力的,杠杆是怎样做到省力的呢,就是运用不同的支点、力点和重点的位置来实现省力和费力的。

六、宣布下课。

4、轮轴的秘密累计:

第5、6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螺丝刀和螺丝刀柄的秘密和省力原理。

2、培养学生应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实验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3、了解螺丝刀和螺丝刀柄的秘密和省力原理。

培养学生应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实验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

螺丝刀和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我们还一定记得粗柄的螺丝刀能更容易地起出螺丝钉。

那么螺丝刀柄的秘密在哪里呢?

为什么螺丝能轻易地把螺丝旋出来呢?

(二)新课:

A、认识螺丝刀

1、螺丝刀是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出示实物并介绍。

请同学们看看螺丝刀的刀柄和刀杆的粗细有什么同?

有什么发现?

2、实验活动:

(1)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

(2)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

两种做法哪种省力?

3、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

试一试,(按书上第9页顶中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力气小的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柄,力气大的同学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看看谁能取得胜利。

4、讨论汇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5、小结:

B、进行轮轴的研究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秘密?

学生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其实是另一种基本简单机械:

轮轴。

轮轴有省力的,当然也有费力的,轮轴是怎样做到省力的呢,就是运用不同的轮和轴的移动位置来实现省力和费力的。

请大家下去预习动滑轮和定滑轮。

六、宣布下课。

5、定滑轮和动滑轮累计:

第7、8课时

一、教学目的

4、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秘密和省力原理。

5、培养学生应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实验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6、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秘密和省力原理。

培养学生应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实验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准备

动滑轮和定滑轮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我们还记得升旗仪式吧,为什么红旗能升上呢?

那么滑轮的秘密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用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动滑轮和定滑轮吧。

(二)新课:

A、旗杆顶部的轮子

1、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着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和定滑轮是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出示实物并介绍。

请同学们看看动滑轮和定滑轮有什么同?

有什么发现?

2、实验活动:

(1)试一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定滑轮是不是也能省力呢?

我们怎样来进行研究?

3、讨论汇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4、小结:

B、会移动的轮子

1、在搬运货物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的情景,像这样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我们怎样来研究?

研究动滑轮的作用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我们准备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研究?

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

学生制定计划

学生进行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2、如果说滑轮也是一种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人点的位置吗?

试着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它们的作用。

3、汇报分析交流总结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其实是另一种基本简单机械:

动滑轮和定滑轮。

试着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它们的作用。

师详解。

六、宣布下课。

6滑轮组累计:

第9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中的简单机械中的滑轮组的省力原理。

2、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的简单机械中的滑轮组的省力原理。

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及学生用高年级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同学们,在建筑工地上,总少不了那高大的超重机。

观察超重机的工作。

我们有什么发现?

(对,上面有动滑轮和定滑轮。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定滑轮可以改变物体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它们组合起来又会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同学想自己亲手研究出来吗?

(二)新课:

A、参观建筑工地

1、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许多的发现。

(1)同学观察到了什么呢,在塔吊上是什么在起作用把重物吊了上去呢?

(2)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启发:

看一看书上的文字,思考:

数一数塔吊上一共有多少个定滑轮和动滑轮?

这么多的滑轮有什么作用?

注意安全帽。

起重机是怎样将那么重的建筑材料运送到建筑物上面去的呢?

2、小结:

用来提起重物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B、滑轮组的作用

(1)让我们组装一些滑轮组。

我们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滑轮组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试试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大的力。

学生试验。

增加滑轮的数量,试试吊起同样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滑轮组省力与什么有关呢?

它们是怎么连在一起的呢?

我们用多个定滑轮和多个动滑轮组装一个滑轮组。

这样的滑轮组作用会怎样?

作出我们的推测,并用实验检验推测。

试试:

让我们来做一次“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吧!

阅读书上P15文字,思考游戏的作法。

学生开始游戏

我们将游戏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用1到5的数字表示拉动绳子需要的力的大小(1表示所需力最小,5表示所需力最大)。

汇报实验结果。

师: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发现?

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

我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怎样解释了这种现象(3)师认真分析讲解滑轮的省力原理。

五、课堂小结:

滑轮组其实是用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

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实现其省力的。

滑轮组不是越多越好。

六、宣布下课。

7斜面的作用累计:

第10、1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中的简单机械斜面的省力原理。

2、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斜面的省力原理。

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及学生用高年级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同学们,我们来到山区、会发现山路弯弯盘旋在山间,山路为什么要这样的修建呢?

同学想自己亲手研究出来吗?

(二)新课:

A、斜面有什么作用?

1、什么是斜面?

像搭在汽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我们怎样来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呢?

学生讨论:

斜面也能省力吗?

(1)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的斜面是否有省力的作用。

随便举几个例子。

(2)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2、师小结:

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我们怎样来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呢?

(1)学生思考并讨论

(2)制定我们的研究计划

a、我们来设计一个研究不同物体在同一斜面上提升情况的计划。

b、我们来设计一个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上提升情况的计划。

学生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3)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我们的结果。

试试:

如果我们参照书上的方法进行试验,试试分别要用多大的力?

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有什么发现?

B、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阅读书上P17文字图片。

认真分析图片中是否应用了斜面原理。

(剪刀、刀子、斧子、盘旋公路,螺丝的斜面原理)

指名分析。

五、课堂小结:

斜面由于其独特的形状而具有省力的作用。

所以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之一。

六、宣布下课。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累计:

第12、13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中的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2、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的省力原理。

培养学生应用表格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简单机械实验盒及学生用高年级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把常用的简单机械都认识了一下,今天我们来灵活的运用一下所学的知识,研究生活中的自行车中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二)新课:

A、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自行车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1、学生讨论:

自行车上有哪些简单机械。

(1)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的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机械的应用,随便举几个例子。

(2)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3)把大家的发现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上。

2、师启发: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本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3、学生制定出自己的计划。

(1)学生结合书上图片,进行思考或研究分析并讨论思考

(2)将自己的计划写在书上

4、学生自主研究或小组分工研究。

5、教师指名分析、回答自己的看法。

C、和小组的同学好好总结一下,将大家的研究成果制成一份小报在班级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

学生思考我们的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师将本单元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简单回顾一下。

)本单元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滑轮组、斜面等四种情况。

它们都能帮我们的机械省力,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还从研究中得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道理。

也就是既是我们的力气小,可是如果运用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知识,我们完全有能力战胜比我们力气大的人。

而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认识更多的新鲜的知识,和参加更加有趣的探究活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1、抵抗弯曲累计:

第14、15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的原理。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3、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的原理。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各种衣服布料,尤其是毛衣料。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造房子、修建桥梁了。

看看下面的房子和桥梁,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吗?

(二)新课:

1、讨论: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抵抗弯曲有什么作用?

很多房屋和桥梁都用直立的材料和横放的材料支撑。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今天我们就用纸模仿横梁抗弯曲能力来思考,提高如何提高纸抗弯曲性能?

先说说纸弯曲的性能如何?

(1)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

如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们应从纸自身的特点来思考。

(2)学生讨论:

可能与纸的厚薄和纸的长短有关系。

2、模拟实验。

A、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

学生实验并记录。

讨论、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纸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1)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

如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们应从纸自身的特点来思考。

(2)学生讨论:

可能与纸的厚薄和纸的长短有关系。

B、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1)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关系

如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我们应从纸自身的特点来思考。

(2)学生讨论:

可能与纸的厚薄和纸的长短有关系学生实验并记录。

讨论、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3、讨论:

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观察横梁的横梁是什么形状的?

是平着放的好,还是立着放的好?

我们能说明这样放的理由吗?

(1)学生猜想、交流讨论

(2)启发:

这与横的宽度和厚度有关系。

(3)汇报:

厚度和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厚度比宽度更能增加抗弯曲能力。

6、师讲解:

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和宽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厚度和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厚度比宽度更能增加抗弯曲能力。

所以在建筑中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

(四)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1、抵抗弯曲

1、猜测

2、观测中验证

3、结论: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累计:

第16、17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是用温度来衡量高低的。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3、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是用温度来衡量高低的。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烧杯两只(每组)、温度计每组一只,热水和冷水。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如何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有人会想到用增加厚度和宽度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可这对于厂家和商家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很不经济。

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别的办法吗?

我能否从其它的角度思考呢?

对从形状与抗曲能力的关系来研究。

(二)新课:

A、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讨论:

如何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一张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学生讨论,并实验。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学生讨论:

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2)启发:

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拆成不同的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学生实验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哪种抗弯曲能力最强?

B、瓦楞纸板的研究。

师讲解:

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做瓦楞纸板。

(3)师启发:

我们可以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经过这样的研究后,我们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

准备怎样继续进行研究?

3、整合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的能力增强了吗?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4、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不同字形的形状?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学生实验

(2)整合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猜想

2、试一试

3、汇报

3、拱形的力量累计:

第18、19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烧杯两只(每组)、红墨水、热水和冷水。

蜡烛。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像这样弯曲的纸叫拱形。

思考:

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

同样柔软的纸,为什么做成拱形的形状就变“坚硬”了?

(二)新课:

1、测试纸拱重能力

讨论:

做一个纸模,试一试它能承受的压力吗?

思考:

怎样使纸拱的形状保持不变?

(1)学生讨论。

(2)设计实验验证一下。

(3)如果用书上的方法。

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引导: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加,形状有什么变化。

2、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1)学生讨论:

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启发:

可不可以根据拱形受压力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用书上的方法可行吗?

想不想试一试?

(4)验证自己的猜测。

(5)整合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3、应用:

搭一个瓜皮拱

(1)利用拱形的特点,我们可以做一个瓜皮拱。

(2)学生交流我们的瓜皮拱为什么不垮的秘密。

(3)整合交流:

拱形承重的秘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拱形的力量是很大的,其实主要是因为拱形能够将向下的外力分向两边。

而自身承受的力就被减少了。

(四)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3、拱形的力量

1、测试

2、试一试

3、应用

4、找拱形累计:

第20、2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二、重难点

1、认识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不锈钢杯,毛巾、泡沫塑料

四、教学活动:

(一)引课:

拱形结构承重有什么特点?

我们周围有许多带圆弧形的物体,它们的形状中藏着拱形吗?

(二)新课:

1、讨论书上图片中是否拱形?

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师讲解:

这些形状叫圆顶形。

圆顶形承受压力的性能如何?

(3)乒乓球是什么材料做的?

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壳,看一看厚薄,捏一捏软硬。

半个乒乓球壳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4)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

试着解释圆顶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形受压时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我们还能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