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7407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新人教版8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难点:

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

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异曲同工地反映和提炼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

两方面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学习这两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

同学们知道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那么,宋朝时人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和我们现在一样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学生回答问题。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繁荣的都市生活

(1)传统节日与习俗

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

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

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一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里娱乐?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

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

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大相国寺是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

展示材料,教师提出问题:

什么叫“瓦子”和“勾栏”?

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教师归纳总结:

大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观察图片,图中的人物在瓦子做什么?

(展示《清明上河图》)

《东京梦华录》记载: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热闹繁荣的瓦子和勾栏,确实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连我们都不禁羡慕起来。

现在,我希望大家进一步想想,这样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展示元墓出土的杂居陶俑的图片,提出问题:

当时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的杂居是如何形成和发展?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3)宋元时期大都市

展示相关材料,如吴自牧《梦梁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马可·波罗行纪》,提出问题:

从上述材料看,宋元时期的大都市发展如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大相国。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让学生理解宋朝的传统节日。

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的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杂剧形成的过程。

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繁荣的景象,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过渡:

宋元大都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宋词也是当时喜爱的文学形式。

2.宋词

播放《念奴娇》,提出问题:

欣赏《念奴娇》,你能说出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吗?

播放《如梦令》《声声慢》,提出问题:

欣赏《如梦令》和《声声慢》,你能说出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

《如梦令》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声声慢》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播放《永遇乐》,提出问题:

欣赏《永遇乐》,你能说出辛弃疾的词的特点吗?

从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我们了解词的特点,什么是“词”?

宋词是如何形成?

学生听取宋词《念奴娇》,回答问题: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学生听《如梦令》《声声慢》,回答问题:

委婉、细腻、清秀。

学生听取《永遇乐》,回答问题:

辛弃疾的词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学生回答问题: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宋词概念。

过渡:

宋元时期除了宋词,还有元曲。

那什么是“元曲”?

3.元曲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

(展示关汉卿像、《窦娥冤》)。

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让学生了解元曲的概念、代表的人物、作品。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知识联系。

巩固练习

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A.元宵节B.中秋节

C.春节D.冬至

2.根据词人的创作风格,你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作者是谁()

A.李白B.苏轼

C.李清照D.辛弃疾

3.杂剧形成的朝代是()

A.唐代B.隋朝

C.宋代D.元代

4.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是()

A.宋词B.唐诗

C.元杂剧D.诗歌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考链接

(2016年 咸宁)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B.瓦子

C.勾栏D.邸店

参考答案:

B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合作,选择大家都喜爱的一首宋词,然后小组成员各显特长,合作把这首宋词用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

课后做作业。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