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651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docx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

一、氨制冷系统正常运转的标志

1制冷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

1)氨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一样高于蒸发温度5℃,氟机最高不超过15℃,排气温度一样不低于70℃,不高于150℃。

2)油泵的排出压力应稳固,应比吸气压力高0.15~0.3MPa,油温一样保持在45~60℃,最高不超过70℃,最低不低于5℃。

具体数值应参照压缩机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

3)润滑油应不起泡沫(氟机除外),油面应保持在油面视孔的1/2处或最高与最低标线之间。

4)压缩机的滴油量应符合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

5)压缩机的卸载机构要操作灵活,工作可靠。

6)压缩机的轴封温度一样不超过70℃,轴承温度一样不超过35~60℃,压缩机各运转摩擦部件温度不应超过室温30℃,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发热或结霜现象,表面温差不大于15~20℃。

7)冷却水的温度应稳固,出水温度不超过30~35℃,进出水温差一样为3~5℃。

2制冷设备正常运转的标志

1)水冷冷凝器的工作压力不超过1.5MPa。

2)壳管式冷凝器冷却水的水压应不低于0.12MPa,且必须保持一定的进水温度与水量,对风冷冷凝器和蒸发式冷凝器也应保证一定的进风温度和风量。

3)贮液器液面指示应不低于桶高的30%,且最高液面不超过桶高的70%。

4)盘管式蒸发器表面应平均结霜或结露。

5)设备上的安全阀应启闭灵活,压力表指针应相对稳固,温度计指示正确,其它爱护装置应调到规定值,且动作正常。

螺杆压缩机常见故障见下表:

故障现象

缘故

排除方法

1.启动负荷过大或全然不能启动。

a.滑阀未停到0位

b.压缩机内充满了润滑油或液体制冷剂

c.部分运动部件严峻磨损或烧伤

d.电压不足

a.使滑阀停到0位

b.按转动方向盘动压缩机,排出积液或积油

c.拆卸检修及更换零部件

d.检查电网电压值

2.机组发生不正常振动

a.机组地脚螺栓未紧固

b.压缩机与电动机不同轴

c.因管道振动引起机组振动加剧

d.过量的液态制冷剂被吸入机体内

e.滑阀不能定位而且振动

f.吸气腔真空度过高

a.旋紧地脚螺栓

b.重新找正

c.加支撑点或改变支撑点

d.调整系统供液量

e.检查油活塞及增减载阀是否泄漏

f.开大吸气截止阀

3.压缩机运转后自动停机

a.自动爱护及自动操纵元件调定值不能适应工况的要求

b.操纵电路内部存在故障

c.过载

a.检查各调定值是否合理,适当调整

b.检查电路,排除故障

c.检查缘故并排除

4.制冷能力不足

a.滑阀的位置不合适或其它故障

b.吸气过滤器堵塞

c.机器不正常磨损,造成间隙过大

d.吸气管线阻力缺失过大

e.高低压系统间泄漏

f.喷油量不足,不能实现密封

g.排气压力远高于冷凝压力

h.吸气截止阀未全开

a.检查指示器并调整位置,检修滑阀

b.拆下吸气过滤器的过滤网清洗

c.调整或更换零件

d.检查阀门(如吸气截止阀或止回阀)

e.检查旁通管路

f.检查油路系统

g.检查排气系统管路及阀门,清除排气系统阻力。

h.打开

5.运转中机器显现不正常响声

a.转子齿槽内有杂物

b.止推轴承损坏

c.轴承磨损造成转子与机壳间的摩擦

d.滑阀偏斜

e.运动部件连接处松动

a.检修转子及吸气过滤器

b.更换轴承

c.更换轴承

d.检修滑阀导向块及导向柱

e.拆开机器检修,加强防松措施

6.排气温度过高

a.压缩比较大

b.油温过高

c.吸入严峻过热的蒸气

d.喷油量不足

e.空气渗入氨制冷系统

a.降低排气压力和负荷

b.清除油冷却器传热面上的污垢,降低水温或增大水量

c.向蒸发系统供液

d.提高喷油量

e.排出空气,检查空气渗入部件

7.排气温度或油温度下降

a.吸入湿蒸气或液体制冷剂

b.连续无负荷运转

c.排气压力专门低

a.减少向蒸发系统的供液量

b.检查滑阀

c.降低冷凝器的冷凝能力、减小供水量

8.滑阀动作太快

手动阀开启过大

适当关闭进油截止阀

9.滑阀动作不灵活或不动作

a.电磁阀动作不灵

b.油管路系统接头堵塞

c.手动阀关闭

d.油活塞卡住或漏油

a.检修电磁阀

b.检修

c.打开进油截止阀

d.检修

10.压缩机机体温度过高

a.吸气严峻过热

b.旁通管路泄漏

c.摩擦部位严峻磨损

d.压缩比过高

a.降低吸气过热度

b.检修旁通管路及阀门

c.检修及更换零部件

d.降低排气压力及负荷

11.压缩机轴封泄漏

a.轴封供油不足造成损坏

b.装配不良

c.O形圈损坏

d.动环与静环接触不良

a.检修

b.检修

c.更换新件

d.拆下重新研磨

12.油压过低

a.油粗过滤器脏堵

b.油精过滤器脏堵

a.清洗油粗过滤芯

b.清洗油精过滤芯

13.回油速度低或不流淌

回油阀堵塞

检修回油阀

14.油消耗量大

a.回油过滤器脏堵

b.回油管脏堵

c.油分离器效率下降

d.二级油分离器内积油过多,油位高

e.排气温度过高,油分离效率下降

a.清洗回油过滤器芯

b.清除回油管内的污物

c.更换油分离芯

d.放油、回油,操纵油位

e.降低油温

15.油面上升

a.过量的制冷剂进入油内

b.油分离器出油管路堵塞

a.提高油温,加速油内制冷剂蒸发

b.检修、清理

16.停机时压缩机反转

a.吸气及排气管路上的止回阀关闭不严

b.防倒转的旁通管路堵塞

a.检修,排除卡阻现象

b.检修旁通管路及电磁阀

17.压缩机吸气体温度过高

a.系统制冷剂不足,吸入气体过热度较高

b.调剂阀及供液管堵塞

c.调剂阀开度小

d.吸气管路绝热不良

a.向系统内充入制冷剂

b.检修及清理

c.加大供液量

d.检修绝热层,必要时更换绝热材料

18.压缩机吸气体温度过低

a.系统液体制冷剂数量过多

b.调剂阀开度大

a.停止或减少供液量

b.减小开度

19.冷凝压力过高

a.冷却水量不足

b.冷凝器结垢

c.系统中不凝性气体含量过多

a.加大水量

b.清洗、除垢

c.放空气

三、氨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氨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作一概括总结,见下表

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

故障处理

1.机组运转噪声大

1.压缩机、电动机地脚螺钉松动

2.传动带或飞轮放松

1.紧固螺钉

2.调剂传动带张紧,检查飞轮螺母、键等

曲轴箱部分

1.连杆大头轴瓦与曲柄销间隙过大

1.调整间隙

2.更换连杆大头瓦

3.适当提高油压

2.主轴颈与主轴承间隙过大

1.调整间隙

2.更换轴套

3.适当提高油压

3.连杆螺栓松动、脱落

紧固、更换螺栓,用开口销锁紧

3.压缩机排气压力过高

1.系统混入空气等不凝聚气体

2.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泵不转

3.冷凝器水量不足

4.冷却塔风机未开启

5.风冷冷凝器的冷风机不转

6.风冷冷凝器散热不良

7.水冷冷凝器管壁积垢太厚

8.系统内制冷剂充注过多

1.排除空气

2.检查、开启水泵

3.清洗水管、水阀和过滤器

4.检查冷却塔风机

5.检查、开启冷凝风机

6.清除风冷冷凝器表面灰尘;防止气流短路,保证气流通畅

7.清除冷凝器水垢

8.取出余外制冷剂

4.压缩机排气压力过低

1.冷凝器水量过大,水温过低

2.冷凝器风量过大、气温过低

3.吸、排气阀片泄漏

4.气缸壁与活塞之间的间隙过大,气缸向曲轴箱串气

5.油分离器的回油阀失灵,致使高压气体返回曲轴箱

6.气缸垫击穿,高低压串气

7.系统内制冷剂不足

8.制冷蒸发器结霜过厚,吸入压力过低

9.空调蒸发器过滤网过脏,吸入压力过低

10.贮液器至压缩机之间的区域显现严

重堵塞

1.减少水量或采纳部分循环水

2.减少风量

3.检查、更换阀片

4.检修、更换气缸套(体)、活塞或活塞环

5.检修、更换回油阀

6.更换缸垫

7.充注制冷剂

8.融霜

9.清洗过滤网

10.检修相关部件(如电磁阀等)

5.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

1.排气压力过高引起

2.吸入气体的过热度太大

3.排气阀片泄漏

4.气缸垫击穿,高、低压腔之间串气

5.如冷凝压力过高,蒸发压力过低,以及回气管路堵塞或过长,使吸气压力降低压比过大

6.冷却水量不足,水温过高或水垢太多,冷却成效降低

7.压缩机制冷量小于热负荷致使吸热过热

1.采取有关措施,降低排气压力

2.调剂膨胀阀的开启度,减少过热度

3.研磨阀线,更换阀片

4.更换缸垫

5.调整压力,疏通管路,增大管径及尽可能缩短回气管管长

6.调整冷却水量和水温,清除水垢

7.增开压缩机或减少热负荷

6.压缩机吸入压力过高

1.蒸发器热负荷过大

2.吸气阀片泄漏

3.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泄漏严峻

4.气缸垫击穿,高、低压腔之间串气

5.膨胀阀开启度过大

6.膨胀阀感温包松落,隔热层破旧

7.卸载一能量调剂失灵,正常制冷时有部分气缸卸载

8.油分离器的自动回油阀失灵,高压气体窜回曲轴箱

9.制冷剂充注过多

10.系统中混入空气等不凝聚气体

11.供液阀开启太小,供液不足

1.调整热负荷

2.研磨阀线、更换阀片

3.检修、更换气缸、活塞和活塞环

4.更换缸垫

5.适当调小膨胀阀的开启度

6.放正感温包,包扎好隔热层

7.调整油压,检查卸载机构

8.检修、更换自动回油阀

9.取出余外制冷剂

10.排出空气

11.调剂供液阀

7.压缩机吸入压力过低

1.蒸发器进液量太少

2.制冷剂不足

3.膨胀阀“冰堵”或开启过小

4.膨胀阀感温剂泄漏

5.供液电磁阀未开启,液体管上过滤器或电磁阀脏堵

6.贮液器出液阀未开启或未开足

7.吸气截止阀未开启

8.蒸发器积油过多,换热不良

9.蒸发器结霜过厚,换热不良

10.蒸发器污垢太厚

11.蒸发器冷风机未开启或风机反转

1.调大膨胀阀开度

2.补充制冷剂

3.拆下干燥过滤器,更换干燥剂,调剂开启度

4.更换膨胀阀

5.检修电磁阀,清洗通道

6.开启、开足

7.全开吸气截止阀

8.清洗积油

9.融霜

10.清洗污垢

11.启动风机,检查相序

8.油压过高

1.油压调剂阀调整不当

2.油泵输出端管路不畅通

1.重新调整(放松调剂弹簧)

2.疏通油路

9.油压过低

1.油压调剂阀调整不当

2.油压调剂阀泄漏,弹簧失灵

3.润滑油太脏,滤网堵塞

4.油泵吸油管泄漏

5.油泵进油管堵塞

6.油泵间隙过大

7.油中含有制冷剂(油呈泡沫状)

8.冷冻机油质量低劣、粘度过大

9.摩擦面的间隙过大,回油太快

10.油量不足

11.油温过低

12.油泵传动件损坏

1.重新调整,压紧调剂弹簧

2.更换阀芯或弹簧

3.更换、清洗滤网

4.检修吸油管

5.疏通进油管

6.检修或更换油泵

7.关小膨胀阀,打开油加热器

8.更换清洁的、粘度适当的冷冻油

9.更换连杆瓦或轴套,调整间隙

10.找出缘故,补充冷冻油

11.开启油加热器

12.检查、更换油泵传动件

10.曲轴箱油温过高

1.压缩机摩擦部位间隙过小,显现半

干摩擦

2.冷冻机油质量低劣,润滑不良

3.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压缩比过大

4.机房室温太高,散热不良

5.油分离器与曲轴箱串气

6.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太大

1.调整间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