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6021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docx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382

高中语文第8课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2020.03

 

1,阅读下面陶渊明《归园田居》,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为下列句子加黑的词语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

(1)少无适俗韵 

(2)桃李罗堂前 (3)虚室有余闲

A.情趣 网罗 闲暇        B.韵味 网罗 闲宅

C.情趣 排列 闲暇        D.韵味 排列 闲宅

2.下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

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

“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

“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

2,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⑴这首诗题作“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有矛盾?

请简要分析。

⑵此诗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细腻而含蓄,请简要赏析。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暴殄天物恬不知耻舐犊情深忝为人师

B.轩然大波头晕目眩渲染气氛故弄玄虚

C.暴虎冯河阿谀逢迎奉若神明蓬头垢面

D.怙恶不悛才思俊逸工程竣工田地龟裂

6,雁荡无荡

刘春山

上下雁荡山,好像是深入过去的跋涉。

过去到现在,长达亿万年,这里展现着一幅水墨淋漓的山水长卷。

走进卷首,第一眼瞥见那个“接客僧”--雁荡山大门口的一座奇异的山峰。

他从云雾缭绕的群山中走出来,披一身袈裟,光秃着头,两手作揖,虔诚地把我们一行接进山中。

雁荡的山据说有一百二十峰,如剑之出鞘,如帆之远扬,如旗之乍展,如玉女之晨妆,如老妪之提携,如牛之望月,如龟之蛰伏……峭立入云,绝不雷同,而且步移形换,妙趣无穷。

就说一座灵峰吧,两峰拔地而起,中有间隙,至顶又合拢,形如合掌,称为“合掌峰”;至夜,站在峰下,仰头翘望,却成了展翅欲飞的雄鹰,那一对巨大的翅膀拍打着几朵云彩,好像要从山顶俯冲下来,可以改称“雄鹰峰”;再往前走几步,作正面凝视,它又成了两个巨人的侧身黑影,亲热地拥抱在一起,又叫做“夫妻峰”了。

一座峰,近看、远看、横看、侧看,还能看出什么?

尽管让人去驰骋想象。

古人似乎比现代人活得轻松而且潇洒,要么不走进山水,一旦进入了,心情是悠闲的,脚步也是悠闲的,看看、想想、走走、停停,“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不仅看出了山的形态,看出了山的神魂,恐怕把一座雁荡山都看活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座山,人对山的理解历来不尽相同。

比如泰山,有人说是“神山”,也有人说是“人间的山”;有人看出美,有人看出雄,有人看出尊,有人看出高大。

惟有雁荡,视角所及,感受里却有许多共同的语言。

无论你是尊者还是卑者,无论你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

这也许就是雁荡山的平易处。

平易而不艰深,这是雁荡山的好处。

人来山中,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似乎没有什么遗憾,用不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做一声无奈的慨叹。

而雁荡山呢,既没有声名之累的重负,也没有曲高和寡知己难得的忧愁。

相反,它显得相当淡泊,淡泊到宠辱皆忘,可以不让人知,可以没有人来,可以不入五岳典籍。

连那个曾为永嘉太守,有着山水之癖的谢灵运,一生只在山水里走动,却没有到过雁荡山,确实是一件非常让人吃惊的事,不然,他又会写出多少美丽的诗篇!

雁荡山被发现,应该说在他身后的六七百年之间。

沈括《广雁荡山志·雁荡山记》这样记载: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

”宋祥符元年为公元1008年,也就是说它被人发现还不到一千年,而这帧气象万千的山水长卷却已经在人间默默展览了亿万年。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雁荡山,你等待了这么久,究竟等待着什么?

等待着皇帝的巡幸?

可是你地僻海陬,人迹罕到。

等待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又与你淡泊的心态格格不入。

等待诗人?

等待僧道?

等待隐者?

你都让位给了天台山。

那么,又等待什么?

等待来的却是“伐山取材”。

史载:

玉清宫,“凡二千六百一十楹,以丁谓为修宫使,调诸州工匠为之,七年而成。

”“日役工三四万,所用木石彩色颜料均四方精选。

”由此看来,这种破坏,古来已然,雁荡山岂能例外。

雁荡、雁荡,顾名思义,大雁之水荡。

荡即湖。

《旧浙江通志》曰:

“雁荡山在温州府乐清县东九十里,高四十里,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春雁归时多宿于此,故名。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人间胜景啊!

终于站在山顶,终于见到了雁湖。

可是,我没有看见湖水,即使是静待明月之出,那“倒映湖光”的奇景怕不会重现了。

眼前是一片凹陷而龟裂的土地,只有荒草,还有几丛经霜后脸色惨白的芦苇,在秋风中凄然地摇曳……

雁荡山,雁荡山,你没有湖荡,哪来的大雁,既没有大雁又没有湖荡,你还叫什么雁荡山!

没有了荡,没有了雁,雁荡山只剩下几座山。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赏析准确的两项是()

A.散文前两段,作者用拟人写法描绘雁荡山“卷首”的情状,“披一身袈裟,光秃着头,两手作揖”,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B.第三段重点写灵峰,作者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时空为序,从不同的角度状写灵峰之美,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C.作者引用沈括《广雁荡山志·雁荡山记》是要说明,雁荡山的被人发现,不是幸运的到来,相反,却是一种灾难的降临。

D.作者写谢灵运的例子,为他没有到过雁荡山,少写了许多美丽诗篇而惋惜,但主要是为了衬托雁荡山“淡泊”的美质。

E.号称天下绝胜的雁荡山现在既无荡又无雁了,只让人觉得惋惜与遗憾,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今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担忧和愤怒。

2.作者写雁荡山,却在第4段中提到人们对泰山的不同感受,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作者说,“惟有雁荡,视角所及,感受里却有许多共同语言”,请写出“共同语言”的内容。

答:

(1)

(2)

4.请你根据文中《旧浙江通志》中的有关描述,展开想象,写一段雁荡山昔日的“胜景”。

答:

7,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4)榆柳阴后檐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________(6)鸡鸣桑树巅________

9,收发手机短信,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内容健康,语言亲切温馨、幽默诙谐的短信深受人们欢迎。

5月12日“护士节”就要到了,请你给这些白衣天使写一条祝贺节日的手机短信。

(限70字内)

10,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11,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

12,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贺铸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

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

②紫府:

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整个东京。

③放夜:

解除夜禁。

唐发后,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④秾李:

形容女子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1)这首词上片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答:

(2)本词上片忆旧,下片写实。

请从往昔对比的角度,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答:

13,《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14,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答案

1,1.C  2.D(提示:

“不善于做官”错)

2,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

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3,《文选》

4,

(1)似乎故意违反题面。

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另外她对“觅封侯”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不知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为下段蓄势。

(2)第一句点出“不知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

春日而凝妆登楼,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

写出了少妇青春的欢乐。

第三句是全诗转折。

“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

这“陌头杨柳色”使得少妇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为身外功名而千里悬隔的夫婿,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从而突出地表现了“闺怨”主题。

5,C

6,1.AB(B.没有象征的手法;C.引用沈括《广雁荡山志·雁荡山记》是要说明:

(1)雁荡山被人发现时间较晚;

(2)雁荡山被人发现,不是幸运的到来,相反,却是一种灾难的降临;E.古今之人。

2.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雁荡山平易、淡泊的特色。

3.答题要点:

(1)平易;

(2)淡泊。

4.答题要点:

(1)有对当年雁荡群山的位置、山、湖、雁的描写。

(2)语言通顺。

(3)语言流畅优美。

答案示例:

雁荡山在温州府乐清县东九十里,方圆四十里,山势连绵,群峰插天,在那山的最高处竟有十里的高山湖泊,湖边生长碧绿的芦苇,湖水荡漾清波,春归秋去的大雁掠过蓝天,飞越众山,占据了整个天空,欢乐的雁鸣之声回荡于众山深谷,白云停住了脚步,绿树侧耳倾听……

7,A(“及时行乐”讲错了)

8,

(1)为→遗

(2)慢→漫(3)渡→度(4)阴→荫(5)暖→暧(6)巅→颠

9,略

10,潜田园靖节五柳先生

11,D(“反”应该为“返”)

12,

(1)运用了对偶(或对仗)手法。

“五更钟动”对“十里月明”,“五更”句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十里”句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

(2)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往昔居于繁华的京城,如今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昔日凤凰城阙佳人相伴,如今犹如一只孤雁,在稀疏的晨星中鸣叫着飞过;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

1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14,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15,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