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1594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 物理.docx

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攻略专题七物理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巩固过关练十六

电学实验

(45分钟 100分)

1.(14分)用以下器材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

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10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6.0V,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A1,量程为0~50mA,内电阻r1=20Ω

电流表A2,量程为0~300mA,内电阻r2约为4Ω

定值电阻R0,阻值R0=2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两块电流表的读数都不小于其量程的

以下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可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

则由已知量和测量量计算Rx的表达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是伏安法,所给器材没有电压表,可用电流表A2与A1示数之差乘以定值电阻R0相当于电压表,另一个位于支路的电流表测量电流。

由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小于Rx,故采用分压接法。

因电流表A2的量程较大,可用来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量待测电阻Rx的电流。

故测量电阻Rx实验电路原理图可采用甲图。

(2)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

Rx=

-r1=

R0-r1

答案:

(1)甲 

(2)

R0-r1

2.(16分)(2015·江苏高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一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A。

(2)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

U/V

1.45

1.36

1.27

1.16

1.06

I/A

0.12

0.20

0.28

0.36

0.44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U-I图线。

由图线求得:

电动势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内阻r=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Ω。

(3)实验时,小明进行了多次测量,花费了较长时间,测量期间一直保持电路闭合。

其实,从实验误差考虑,这样的操作不妥,因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电流表使用的量程为0~0.6A,所以电流表读数为0.44A。

(2)描点连线得到U-I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E=U+Ir得U=E-Ir,图象中纵截距为电动势,所以E=1.60V(1.58~1.62都算对),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所以r=1.2Ω(1.18~1.26都算对)。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答案:

(1)0.44 

(2)U-I图象见解析

1.60(1.58~1.62都算对) 1.2(1.18~1.26都算对)

(3)干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电动势和内阻会发生变化,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3.(16分)(2016·全国卷Ⅲ)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

两根金属导轨ab和a1b1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与两导轨垂直。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电路。

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

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

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

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解析】

(1)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所以电流要从ab棒指向a1b1棒,滑动变阻器要连一上一下接线柱。

(2)要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需要增大安培力,根据公式F=BIL得,增大B、I、L均可,A、C正确;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但是有效长度L没变,故B错误。

答案:

(1)

(2)A、C

4.(18分)(2015·全国卷Ⅱ)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

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

(量程3V,内阻约为3000Ω),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V相比,R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V(选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电路图补充完整,如图

(2)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

②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表达到满偏。

③保持S1闭合,断开开关S2,滑动变阻器不动,调节可变电阻R0,直到电压表达到半偏。

④记下此时R0的读数,即为电压表的内阻。

(3)若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的输出电压保持不变,电压表半偏时电流减小一半,电阻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即电压表的电阻等于R0的电阻,但实际上这个输出电压会略有升高,即R0的电阻略大于电压表的内阻,故RV'>RV。

答案:

见解析

5.(18分)(2016·天津高考)某同学想要描绘标有“3.8V 0.3A”字样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数据尽量精确、绘制曲线完整。

可供该同学选用的器材除开关、导线外,还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等于3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等于15kΩ)

电流表A1(量程0~200mA,内阻等于10Ω)

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等于0.1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2A)

滑动变阻器R2(0~1kΩ,额定电流0.5A)

定值电阻R3(阻值等于1Ω)

定值电阻R4(阻值等于10Ω)

定值电阻R5(阻值等于1kΩ)

电源E(E=6V,内阻不计)

(1)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

(2)该同学描绘出的I-U图象应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四点进行分析:

(1)器材的选取要遵从安全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原理。

(3)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4)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

【解析】

(1)用电压表V1和定值电阻R5串联,可改装成量程为U=

(rg+R5)=

(3+1)V

=4V的电压表;用量程为200mA的电流表A1与定值电阻R4并联可改装为量程为I=Ig+

=0.2A+

A=0.4A的电流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取值,因此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接法;该接法中用小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操作方便,故选用滑动变阻器R1;待测小灯泡的阻值较小,电流表的阻值不能忽略,因此电流表应该选用外接法。

(2)小灯泡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该同学描绘的I-U图象应该是B。

答案:

(1)电路如图

(2)B

6.(18分)(2016·江苏高考)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

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

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

(1)有以下两种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

A.量程0~100mA,内阻约2Ω

B.量程0~0.6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Ω调节至10.0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

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

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t(℃)

20.0

40.0

60.0

80.0

100.0

阻值R(Ω)

9.6

10.4

11.1

12.1

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R-t图线。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________________Ω。

【解析】

(1)电路中最大的电流为I=

=0.15A,选用B表指针偏转太小,所以选用A表。

(2)电阻箱的调节要从大到小,确保电路安全。

(3)描点连线画出图线,从图线得到

R=0.04t+8.8(0.04t+8.6~0.04t+9.0)。

答案:

(1)A 

(2)①②③或①③②

(3)如图

0.04t+8.8(0.04t+8.6~0.04t+9.0)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