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157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docx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

第4章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

一、判断正误。

(1)池塘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  )

(3)一般情况下,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

(4)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

(5)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  )

答案:

3.

(1)× 

(2)× (3)√〔4〕× 提示:

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5〕×

二、选择题

1.(2012·某某卷,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展采集、调查。

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错。

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错。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C正确。

土壤

表层只有一局部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D错。

答案:

C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D.捕食

解析:

考查学生的理

解能力。

从“欺〞入手,苗和草不同种,但是会争夺阳光、营养,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

答案:

A

3.(2013·某某卷,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展移栽,其他实验条件一样,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如下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

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

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种植植物

97

37

260

不干预

8

9

28

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

种植植物与不干预相比,生物数量与种类都明显提高,因此移栽植物会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错误;种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动物的明显增多,B正确;边坡甲实验时没有移栽乔木,但也有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自然长出乔木,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D错误。

答案:

B

4.如下列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如此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

C.寄生、竞争D.捕食、互

利共生

5.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如下有关表示错误的答案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解析】该图形是典型的捕食曲线,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M点乙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捕食关系中两种群数量的变化能够表现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两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答案】D

6.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答案是()

数量(104/mL)天数 

组别

开始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异湾藻——孔石莼

10

0

异湾藻——缘管浒苔

10

异湾藻——鸭毛藻

10

对照组

10

A.对照组为一样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解析】从表格可知,三种大型藻类分别和异湾藻混合培养,如此对照组应该是异湾藻单独培养,三种大型海藻和异湾藻之间都是竞争关系,只是前两种大型海藻生存能力更强,排斥了异湾藻,所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少,而鸭毛藻在和异湾藻竞争中失败,异湾藻数量越来越多。

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假如分开如此一方或双方都不能生存。

C错误。

【答案】C

7.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

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假如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

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在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

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

答案:

B

8.物种A与物种B具有捕食关系,纵坐标表示生物量,横坐标表示时间,如此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A.①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减少

B.②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导致B的增加

C.③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A的减少而导致B的增加

D.④图所示的变化是由于B的减少而导致A的减少

解析:

在各图中,A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确定A、B间的捕食关系为A→B,故可肯定A的增加会导致B的增加。

答案:

B

9.如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

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10.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假如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展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

11.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开展为树林。

如下图为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如下说法中错误的答案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局部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

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

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12.在探究土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

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列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参加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

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参加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

答案:

D

13.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展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25

278

24

300

23

226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

D.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解析】调查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分析

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数量差异较大。

从表中数据不能判断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

【答案】B

三、非选择题

14.(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31)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防止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

(1)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受到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

(3)用样方法

做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和主观因素影响。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答案:

(1)生产者 (2

)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15.沙棘是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

沙棘木蠹蛾是沙棘林中常见的一种林业害虫,一经爆发往往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

经科研人员多年连续跟踪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有白僵菌自然感染死亡现象。

并且得到不同的受灾沙棘林中沙棘木蠹蛾数量变化数据情况〔如图〕,请据图回答:

〔1〕假如每个植株上的虫数大致一样,观察图中2001~2006年期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__型增长,在________年〔填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

〔2〕白僵菌与沙棘木蠹蛾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

〔3〕假如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会导致沙棘木蠹蛾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2002~2004

〔2〕寄生

〔3〕增大

16.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__进展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展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

(3)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中,也可放入__________中。

(4)观察时最好用__________________。

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__________的物镜和__________的目镜下进展观察。

解析:

(1)土壤动物往往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进展调查,而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2)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其中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3)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4)观察时,常用实体镜,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4倍的物镜和5倍的目镜下进展观察。

答案:

(1)取样器取样法 较强的活动能力 身体微小 

(2)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试管 (4)实体镜 4倍 5倍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