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教案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555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学教案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商品学教案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商品学教案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商品学教案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商品学教案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学教案终.docx

《商品学教案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学教案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学教案终.docx

商品学教案终

商品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绪论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第周第节

教材分析:

研究商品学的目的,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现代商品整体概念模型,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学的研究任务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商品学发展史和学习商品学的目的;

2.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3.掌握现代商品整体概念模型。

重点与难点: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等。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想、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讨论

手段:

多媒体、网络、板书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讨论:

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思考:

任举一例,说明你对整体商品概念模型的理解。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万融.商品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郑艳.商品学实用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于安国.田芳.商品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后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商品学的目的

(一)研究商品学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二)商品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从古代的“茶经”,到现代经济学派的商品学,都极大的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2.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与商品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严格的控制商品的质量,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那么企业才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应当包括二个方面,一方面经销企业要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当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一定的商品知识。

1.2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商品学研究的对象

商品学研究的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的定义及其二重性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

2.商品学所研究的商品的范围,即研究哪些商品

3.整体产品的概念

(二)商品学研究的内容

商品学以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研究。

1.3商品学的研究任务

商品学研究的总任务是反馈商品信息,促进生产企业生产消费需要的商品,维护流通领域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导消费促进使用价值的实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商品品质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第5~7周第1~2节

教材分析:

质量概述,进出口商品的品质要求,影响进出口商品品质的因素,商品质量评价方法,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及其演变;

2.熟悉进出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以及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3.掌握影响进出口商品品质的因素以及商品质量评价方法。

重点与难点:

影响进出口商品品质的因素以及商品质量评价方法等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想、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讨论

手段:

多媒体、网络、板书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讨论:

请任举一例,说明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

国际贸易中如果品质条款规定不明确会出现什么问题?

在合同中制定品质条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作业:

简答

任举一商品,说明影响其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万融.商品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郑艳.商品学实用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于安国.田芳.商品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后分析

第二章商品品质

2.1质量概述

2.1.1质量概念的演变

1.工业社会初期质量的概念主要指产品的性能,是由设计者和制造者生产出来的性能。

2.20世纪60年代,质量由单纯的产品性能扩展到顾客需求的适用性,质量开始与市场和顾客需求相联系。

3.20世纪70年代,从单纯的产品质量扩展到包括过程在内的“工作质量”,导致了TQC/TQM运动。

随着TQC/TQM的开展,质量概念从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进一步扩展到服务质量。

至此,质量从工商业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领域。

4.20世纪末,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质量突破了原来的只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相关的局限,建立了包括相关方影响的新概念。

ISO9000:

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

✓“固有特性”指事物本来就有的特性,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包括物质的、功能的、感官的、人体工程学的以及其他的特性。

✓“一组固有特性”说明商品质量往往具有几个特性,多种特性的组合形成了商品质量。

✓“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其中明示的,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是指在文件中阐明的有关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指不言自明的惯例或习惯做法,需加以识别。

✓满足需求的程度越高,质量越好。

2.1.2现代商品质量观

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现代质量观应当包含自然质量、无形质量和社会质量三个层次。

●自然质量是指商品满足消费者明确和潜在需求的各种物质特性;

●无形质量是指与商品相关的各种服务;

●社会质量是商品从生产、流通、消费到废弃整个生命周期满足全社会利益所必需的特性。

2.1.3常用商品质量度量术语

2.2进出口商品的品质要求

1.品质不断升级

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品质不断升级,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2.适销对路

3.符合进口国/出口国的相关规定

一定要注意国际贸易中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相关规定的制定和修改情况,以避免损失。

4.品质稳定,均衡供应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后分析

2.3影响外贸商品质量的因素

1、生产环节:

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原料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检验与包装

2、流通环节:

运输装卸,仓库储存,销售服务

3、使用环节:

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废弃处理

举例:

食品、服装、家用电器

2.4商品质量评价方法

一、代表性指标评价法

一般采用以下五类有代表性的指标:

◆反映商品功能的主要指标,比如食品的营养率。

◆商品的安全性指标,比如电器产品的抗击穿,食品的有害物含量;

◆商品的经济指标,比如成本、价格等;

◆用户的综合满意程度;

◆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综合指数法

2.5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1、用品质规格表示品质

品质规格包括品质条件和规格两方面内容。

品质条件也称技术要求、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是商品应具备或应符合的的品质要求,通常由若干项能表明商品品质状况的品质指标(通常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或卫生指标)组成,

商品的成分和性质是品质条件的主要内容。

规格可能仅指同类商品在量方面的区别,也可能指品质规格。

举例:

服装规格的表示方法。

2、用商品样品表示品质

某些难以完全用品质规格表示商品品质的商品,特别是土特产品,采用能代表整批商品品质的样品作为买卖双方交接验收的依据,称为“凭样品买卖”(SalebySample).

注意:

凭样品买卖的交易,卖方需承担“货”“样”一致的责任,并且要注意封存样品。

3、用商品名称或商标表示品质

注意:

必须保证商品具有的优良品质,尤其要保证该商品具有的品质特色。

举例:

名优白酒,名茶,品牌服装等

4、用商品商品说明书和图样表示品质

这种交易方式称为“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SalebyDescriptionsandIllustrations)适用于用简单的几个指标难以说明其品质的技术密集型商品,例如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等。

注意:

除在合同中要列明说明书的具体内容外,一般需要订立卖方品质保证条款和技术服务条款。

 

商品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商品成分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第8周第1~2节

教材分析:

商品中的成分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中的成分,对商品成分含量的要求,商品中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纺织纤维的公量计算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商品中的成分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2.掌握商品中的成分与对商品成分含量的要求;

3.熟悉商品中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重点与难点:

商品中的成分、商品中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想、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讨论、学生团队参与讨论

手段:

多媒体、网络、板书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讨论:

什么是商品的主要成分?

它对商品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思考:

商品的成分含量表示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商品。

作业:

选取一种外贸商品,课下搜集有关资料,说明其成分有哪些,说明各种成分对其品质的影响。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万融.商品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郑艳.商品学实用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于安国.田芳.商品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课后分析

3.1商品成分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1.商品成分与商品品质的关系

2.商品成分与商品性质的关系

3.商品成分与商品用途的关系

4.食品成分与营养价值的关系

3.2商品中的成分

一、商品的主要成分

二、商品中的水分

3.3对商品成分含量的要求

一、规定最低限量

这种成分均属对商品品质有利的成分,如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它们的含量越高,商品品质越好。

如果含量过低,就会严重影响商品品质,甚至使商品丧失应有的使用价值,例如奶粉、洗衣粉等。

表示方法:

在成分含量之前或后面注明“不低于”、“不小于”、“最低”或“minimum”,或在成分含量前加注符号“≥”。

例鲜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国家标准规定的是每100毫升≥2.95克。

二、规定最高限量

◆一是对商品品质有不利影响的成分规定最高限量,这类成分含量越低,商品品质越优,杂质成分、有毒成分均属此类。

举例:

化妆品中的重金属

◆二是人为加入的某些成分,目的原是为了改善商品品质,但是过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举例:

食品添加剂

表示方法:

在成分含量之前或后面注明“不超过”、“不大于”、“最高”或“maximum”,或在成分含量前加注符号“≤”.

三、规定一定的幅度

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含量过高过低,均非所宜;举例:

白酒中的总酸

◆表明商品一定品质或品种应具备的条件;举例:

根据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不同,可以把红葡萄酒分为干红、甜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和半甜葡萄酒。

◆仅表明该种成分的保证含量;

四、要求准确无误

此类成分均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关系到该类商品的使用准确性,要求必须准确无误。

例如化学试剂氢氧化钠,优级纯为97%,分析纯为96%,化学纯为95%。

五、不准含有

3.4商品中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管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商品分类与商品分类体系

授课类型 

 理论教学

授课时间

第9~10周第1~2节

教材分析:

商品分类的概念,商品分类的方法,商品分类的原则,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常用的商品分类目录,HS编码协调制度的查询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

2.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与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3.熟悉各种商品分类目录,尤其是HS编码协调制度的查询方法。

重点与难点:

商品分类的方法与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商品分类的方法与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想、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讨论

手段:

多媒体、网络,板书。

思考题、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