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2123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商品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商品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商品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商品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品学教案.docx

《商品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学教案.docx

商品学教案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  案

 

授课学期: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商品学概论

课程编号:

所用教材:

商品学基础

参考资料:

张智清《商品学基础》

专业:

连锁

班级:

2012级

任课教师:

杨明斐

所在部门:

经济管理学院

教研室:

连锁经营管理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课题

(项目)

第一章绪论

课时

3

授课地点

阶西2-2

授课时间

2012年9月24日,第四周,第7~8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知识目标:

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了解商品的构成

理解商品学研究的对象,熟悉商品学研究的内容

了解商品学研究的任务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管理的特征与性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角色与技能

教学难点:

管理的本质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一章导论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中国式管理

一、管理的产生——为什么需要管理

二、管理的定义

1.内涵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注意效率与效果的差别)

2.本质

三、管理的职能

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四、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五、管理的角色与技能

六、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一章导论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19日,第四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重点掌握管理的定义、管理的性质、管理的对象,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

掌握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管理者的角色和管理者基本技能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要求

了解怎样从学习管理中获得收益,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管理的特征与性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管理的内涵管理的角色与技能

教学难点:

管理的本质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一章导论

四、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五、管理的角色与技能

六、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视频资料:

《亮剑》欣赏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二章管理思想演变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0月10日,第7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其特征;

了解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及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掌握行为科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了解当代管理理论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古典管理理论

教学难点:

管理理论演变的线索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生平介绍

2.理论要点

3.评价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生平介绍

2.理论要点

3.评价

(三)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1.生平介绍

2.理论要点

3.评价

(四)梅奥的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二章管理思想演变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0月17日,第8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其特征;

了解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及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掌握行为科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了解当代管理理论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古典管理理论

教学难点:

管理理论演变的线索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各大管理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决策学派

(三)社会系统学派

(四)权变学派

(五)案例分析学派

四、当代最新管理思潮

(一)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

(二)企业组织结构再造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

作业讲解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三章计划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0月24日,第9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知识目标:

掌握计划工作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理解计划工作的原理、制定计划的程序

掌握制定计划的一些典型方法

掌握计划的目标、了解目标管理的相关内容

掌握决策的概念、内容及类型

理解决策的程序

了解影响决策有效性的因素掌握决策的常用方法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计划、决策工作原理去分析实际管理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决策的方法

教学难点:

决策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三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概述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二)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可以扼要地概括为六个方面:

5W1H

(三)计划工作的性质

二、计划体系

三、计划工作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第二节决策

一、决策的定义

决策,通俗地说就是决定、拍板的意思。

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与选择优化方案,用以实施的管理行为。

二、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分:

战略、战术决策;

2、按制定决策的层次分:

高层、中层、基层决策;

3、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分:

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

4、按决策时态分:

静态决策、动态决策;

5、按决策问题具备的条件和决策结果的确定性程度分:

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决策。

三、决策程序

决策不是瞬息之间的行为,是一个过程。

它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的过程。

为了保证决策正确。

四、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三章计划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0月31日,第10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知识目标:

掌握计划工作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理解计划工作的原理、制定计划的程序

掌握制定计划的一些典型方法

掌握计划的目标、了解目标管理的相关内容

掌握决策的概念、内容及类型

理解决策的程序

了解影响决策有效性的因素掌握决策的常用方法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计划、决策工作原理去分析实际管理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决策的方法

教学难点:

决策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三章计划

第二节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二节决策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类型

三、决策程序

四、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

又称保本分析法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保本量:

Q=F/(P-C)=F/c

保利量:

2、风险型决策方法

(1)单级决策

第一步:

画决策树:

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状态枝;

第二步:

计算期望值;

第三步:

剪枝。

(2)多级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悲观法:

“小中取大”

(2)乐观法:

“大中取大”

(3)平均法

(4)后悔值法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三章计划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1月7日,第11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知识目标:

掌握计划的目标、了解目标管理的相关内容

掌握决策的概念、内容及类型

理解决策的程序

了解影响决策有效性的因素掌握决策的常用方法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计划、决策工作原理去分析实际管理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决策的方法

教学难点:

决策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三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的性质

二、目标管理过程

三、目标管理的优点与局限性

第四节战略管理

一、概述

(一)战略的概念

(二)战略管理过程

二、组织战略的类型

组织战略包括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战略。

(一)公司层战略(corporate-levelstrategy):

1、大战略——稳定性(stabilitystrategy)

2、大战略——增长(growthstrategy)

直接扩张方式一体化成长战略①后向一体化②前向一体化③水平一体化多样化成长战略:

3、大战略——紧缩(retrenchmentstrategy)

(二)事业层战略(business-levelstrategy)——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costleadershipstrategy):

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strategy)

聚焦战略(focusstrategy):

(三)职能层战略

视频欣赏:

天价荔枝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四章组织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1月14日,第12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知识目标:

了解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理解组织的类型、任务与作用

掌握组织的职务设计、职能设计、职权设计、结构设计

理解组织人员配备

理解组织变革与发展

技能目标:

能用组织的思维去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养成素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结构的设计、人才配备

教学难点:

组织结构的设计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四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二、组织构成的四个要素

三、组织的类型

四、组织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五、组织工作过程

1.确定组织整体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目标体系

3.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力

4合理配备人员

5.规定制度,建立运行机制

6.协调和整合

第二节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战略、环境、规模、科学技术、其他因素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分工协作原则2.精干高效原则

3.责权一致原则4.任务目标原则

5.统一指挥原则6.管理幅度原则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

岗位设计:

专业化,部门化,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视频欣赏:

靠自身爱好成就的一番事业(20110916)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五章领导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1月21日,第13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知识目标:

(1)了解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

(2)理解激励模式和要素,理解领导、沟通、协调的概念与本质,人性假设理论

(3)熟知各种激励理论

(4)掌握进行激励的具体方法、掌握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5)了解领导方式,认识不同领导方式的特点和领导特质理论的内涵

(7)熟知领导、协调的作用及沟通的意义,沟通协调的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来分析现有的激励方法

(2)尝试结合激励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一些新的激励措施

(3)有效运用领导方式和领导理论、沟通理论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养成素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结构的设计、人才配备

教学难点:

组织结构的设计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四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第二节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

第五章领导

第一节激励

一、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二、激励的重要性

(一)激励与激励过程

(二)激励过程与激励要素

三、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四、激励原则与方法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课题

(项目)

第五章领导

课时

3

授课地点

艺术楼220

授课时间

2011年11月28日,第14周,第1~3节

教学

目标

方法

手段

知识目标:

(1)了解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

(2)理解激励模式和要素,理解领导、沟通、协调的概念与本质,人性假设理论

(3)熟知各种激励理论

(4)掌握进行激励的具体方法、掌握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5)了解领导方式,认识不同领导方式的特点和领导特质理论的内涵

(7)熟知领导、协调的作用及沟通的意义,沟通协调的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来分析现有的激励方法

(2)尝试结合激励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一些新的激励措施

(3)有效运用领导方式和领导理论、沟通理论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养成素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领导理论

教学难点:

领导理论的运用

教学过程与

内容

第五章领导

第一节激励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激励的重要性

三、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四、激励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领导

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二)领导结构

(三)领导权力与权威

二、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三、领导艺术

作业

课后习题

教学小结

 

-  学年第 学期课程教学总结

教研室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计划执行情况

该课程教学原始计划:

总课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该课程教学执行情况:

总课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教学效果分析

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验实训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问题)

课程建设建议

教研室总结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管理一词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人讲管理,首先就要向中国人讲清楚,管理一词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

如果说,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使用过“管理”一词,那我们还怎能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呢。

从我国出版的各种管理学的版本来看,基本可概括为以下两种主张:

1.认为“管理”一词外来说

当前国内出版的管理学,一言以蔽之,绝大多数认为,管理一词是外来语,几乎成为定论。

他说,管理一词,英文是manage,它是从意大利文maneggiare和法文manage演变而来,原意是指“训练和驾驭马匹”的意思,(李建设、何根祥《现代管理学》第4页,1986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奇怪的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部《辞海》,也只有“管辖”一词,而没有把“管理:

作为一个独立词条进行收集解释。

(见舒新城主编,《辞海》,第1017页,1947年中华书局发行),更让人感到不争气的是,33年后出版的辞海(1980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还是没有把”管理“一词作为独立词条进行收集、解释。

因此,国内出版的管理学,一提到”管理“一词,便异口同声说,中国没有这个词,它是从国外引进来的,这也就见怪不怪了。

2.认为“管理“一词固有说

在我国汉语词汇中,过去有没有“管理“一词,如果说有,最早是什么年代出现的,如果说没有,那么有没有与管理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不管它是单音词,还是双音词。

它是每个管理理论研究者必须搞清楚的一个问题。

如果说,在汉语发展史上,压根就没有出现过”管理“或管理的同义词或近义词,那么毫无疑问,就会得出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上从来就没有发展或存在过管理活动的结论。

因为,语文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词汇是构成语文的材料。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所拥有的词汇,尽管它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但是,历史上所遗留下的词汇,都是使用那种语言的人们在过去的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反映。

所以,我们必须去翻一翻老祖宗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看一看“管理”一词到底是不是我国固有的词语。

2.1“管理”一词在我国的出现

“管理”一词,在我国古代分别用“管”和“理”单音词表示。

“管”字,原是指用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后来由于古代钥匙像这种乐器,于是便把钥匙称作“管”,如“郑人使我掌其此门之管”,就是郑国人让我掌管这个门的钥匙(左传,僖公32年),又由于钥匙是开锁的关键,具有约束性,于是便引申为管理的意思。

如“管库之士”(礼记),“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天下”(荀子·富国)。

“理”字,最初是指对玉的加工,后来把对老百姓的治理,也叫做理。

如《说文解字》:

治玉治民为理。

引申也有管理的意思,如《战国策·赵策》:

理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

(吴兢,《贞观正要·公平》)指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管理”作为一个双音词,在我国开始使用最迟也是清代,起初在官职上,如康熙十九年(1680,设置管理官).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第466页)才开始收集“管理”一词,并解释为“负责某项工作顺利进行”,但也不能以此为理由,否定“管理”一词在我国出现和使用。

事实上,1960年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就已经收集了“管理”一词。

事实上,我国古代不但很早就使用了“管理”一词,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还产生和使用了一些与“管理”相近的同义和近义词。

如:

治、统、总、纪、驭、御、掌、执着、摄等单音词。

安会意字小篆:

安,从女在宀下,宀音为绵音,其像有如四面有墙,而上有覆盖之屋舍形,本义作‘交覆深屋’解,乃交相覆盖之屋,有堂有室是为深屋。

女子适人曰妇,处子曰女,而妇女在应事接物本较从容娴雅,故以女子居于屋中,更含有自在而无虞之意,而古来室家之内,亦由女所安也,故其本义作‘安静’解,即清静安稳而不慌张的意思。

今引申他义亦多。

从‘安’字的结构,可以意会到屋舍内,妇女能安,家便安。

试看一家之中上从婆婆、媳妇、或妻子、妯娌、女儿,这几种角色,如果都能各守其位,发挥女性娴淑、婉约、细致的德性,则其家可治繁荣,必然兴盛,代代出贤子孝孙。

故妇女确实有维系一家安定的力量。

故古来‘男主外,女治内’,诚是非常有道理;因为家庭健全,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富强。

今社会结构丕变,妇女纷纷走出家庭,但对于整个家庭而言,确实影响巨大,尤其是年幼的子女,缺少母亲的照护,故亲情淡泊,子女从小的家教亦失去了,细细忖之,妇女离其原来的岗位,对于家庭的确影响至深,吾人看古人造此‘安’字,其意深远,仿佛对女子有更深的期许意涵,但愿明了‘安’字之义后,亦可从中得到省思与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