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311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x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请将准确答案涂在机读卡上,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A.慰藉(jí)干瘪(biě)曝晒(pù)给予(jǐ)

  B.跬步(kuǐ)蛟龙(jiāo)怪癖(pì)瞠目结舌(chēng)

  C.赭(zhě)色诳(kuáng)语饿殍(piǎo)自怨自艾(ài)

  D.戕害(qiāng)摭(zhí)拾什刹(chà)海恣(zì)意妄为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仅仅隔着窗子,看漂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B.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不过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能够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

  C.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地搅在一起,在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

  D.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青,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能够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2)很少看见人,除了隔着玻璃窗向我们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3)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地了。

  A.熟悉偶然消逝B.熟悉偶尔消失

  C.熟习偶尔消失D.熟习偶然消逝

  4、下列语句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能够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水准,但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

  ①老虎服服帖帖地在舞台上表演②勇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

  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④③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我多么的卑微呀!

我多么的平庸呀!

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骇人听闻的一幕展示给我。

  D.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

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呀!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庆长假期间,为了确保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我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200多辆汽车、30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B.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D.很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永州八记”是他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B.《江南的冬景》作者郁达夫,浙江人,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沉沦》、《故都的秋》、《屐痕处处》等。

  C.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

  9.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既然

  徐敬亚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

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了。

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那么,人生所以是否迷茫了呢?

诗人给了我们答案。

这首诗不但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C.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

如“岸”指目标,“波澜”指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D.这首诗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不过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

  10、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举匏尊以相属。

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1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入深林,穷回溪

  B.泣孤舟之嫠妇中军置酒饮归客

  C.粪土当年万户侯吾从而师之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日与其徒上高山

  1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而又何羡乎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月出于东山之上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3—15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3.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1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可怪也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15、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二、文言文阅读:

完成16~19题,共13分。

(请将准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6.给加点字注音(每空0.5分,共2分)

  愀然()山川相缪()舳舻千里()须臾()

  17.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每题1分,共4分)

  正襟危坐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举匏尊以相属

  18.翻译下列各句(共5分)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

  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分)

  19.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完成20~22题,共7分。

(请将准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

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不过,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

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

不过,先前的习性与*依然没有寂灭。

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不过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

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它总在*着人走出家门。

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

所以,人的内心总在呐喊:

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

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

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

他必须走,远走高飞。

所以,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20.“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一句中加粗的“或”和“和”字,在表意方面的作用有什么区别?

(2分)

  21.这几段文字是围绕“”一句实行叙述和阐析的。

(1分)

  22.这几段文字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离家的原因,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是(4分):

  

(1)

(2)(3)(4)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3~26题。

(10分)

  青春之门

  赵东

  ①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

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②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

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