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335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docx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与处理(总9页)

冷冻机工况故障分析

1吸气压力或蒸发压力过低

随着库房温度或载冷剂温度的降低、吸气压力会随之降低,这是正常现象。

要确认吸气压力是否过低,首先要根据吸气压力查热力性质表,确定对应的蒸发温度。

蒸发温度应比载冷剂出口温度低4~6℃,比制冷剂直接蒸发的库房温度低8~12℃,如大大超出这些温差范围,则确认吸气压力过低。

吸气压力过低,则压缩机的制冷能力会严重减弱。

注意:

查热力性质表时,应把压力表显示的表压力转换成绝对压力。

绝对压力=表压力+0.1MPa

1.1蒸发器供液量不足

1)系统制冷剂不足

2)液体过滤器堵塞

3)供液电磁阀未打开或失灵

4)供液阀开度过小

以上情况同时会伴有吸气过热度增大的现象。

1)补充制冷剂到规定量

2)进行清洗或更换

3)供液电磁阀未打开,要打开,供液电磁阀失灵要更换

4)适当调节

氟利昂机组还应注意热力膨胀是否有冰塞以及过热度调整过大的情况。

之后适当调整节流阀的开度,热力膨胀阀过热度旋钮顺时针旋转为减小供液量、提高过热度,逆时针旋转为增大供液量、减小过热度。

每调整一次节流阀应观察吸气压力和吸气温度的变化情况,观察30分钟左右,直至调到所需要的运行参数。

1.2干式蒸发器导程垫片泄漏

1.3蒸发器内制冷剂侧传热效果差

1.4蒸发器载冷剂侧传热效果差

1.5吸气管路阻力损失过大

2排气压力或冷凝压力过高

随着环境温度或冷却水温度的过高,排气压力会随之升高,这是正常现象。

要确认排气压力是否过高,首先要根据排气压力查热力性质表,确定对应的冷凝温度。

氨系统中水冷式冷凝器冷凝温度应比冷却水出水温度高4~6℃,蒸发式冷凝器冷凝温度比当地湿球温度高5~10℃;氨系统中卧式和组合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应比冷却水进出口平均出水温度高7℃,风冷式冷凝器冷凝温度一般比进风温度高10~15℃,蒸发式冷凝器冷凝温度比当地湿球温度高10~15℃.如大大超出这些温差范围,则确认排气压力过高。

排气压力过高,则压缩机的功耗会大大增加。

注意:

查热力性质表时,应把压力表显示的表压力转换成绝对压力。

绝对压力=表压力+0.1MPa

2.1冷却水温度高或水量不足

℃;冷凝器端盖保存垫片泄漏使实际进入冷凝器的水量减小也会导致冷凝压力过高。

℃,卧式冷凝器控制冷却水进出水温差4~6℃,因此应控制冷却水温度及冷却水流量;更换冷凝器端盖保存垫片。

2.2冷凝器水侧结垢

注意: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硬毛刷清洗水垢,严禁使用钢丝刷刷新,尤其是铜管换热器。

2.3冷凝器内积存制冷剂过多

2.4冷凝器存油量较多

2.5冷凝器内有不凝性气体

2.6空气湿度大

2.7排气管路阻力过大

注意:

排气压力和冷凝压力差值不应超过0.1MPa,超过予以更换。

3喷油温度过高

机组油温控制在40~65℃,如果采用WL系列专用润滑油,油温可控制在40~7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3.1冷却水温度过高或水量不足

水冷式油冷却器出油温度比冷却水出水温度高8~10℃,具体参见2.1。

3.2冷凝水侧结垢

具体参见2.2。

3.3冷凝压力(温度)过高

热虹吸油冷却器的出油温度一般比冷凝温度高10~20℃,应设法降低排气压力,从而使冷凝温度降低、油温降低、具体参见2。

3.4热虹吸油冷却器制冷剂侧存油量较多

3.5喷液量不足

注意:

油冷却器清除水垢、油污期限为3-6个月。

4压缩机带液运行

压缩机吸气带液时会使润滑油乳化,其润滑密封效果减弱,还有可能导致运动部件磨损,应当尽量避免。

满液式蒸发器结构的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应控制在0.5~1℃,干式蒸发器结构的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应控制在5~15℃.过热度太小,就有发生吸气带液的可能。

吸气带液时的主要现象有:

吸气温度降低、机体及吸气端座部分结霜或结霜面积扩大、压缩机产生不正常的震动和噪声、排气温度降低等。

4.1氨液分离器或低压循环贮液器液位过高

4.2蒸发器供液量过大

4.3干式蒸发器端盖导程垫片泄漏

具体参见1.2

4.4蒸发器换热效果差

对于采用热力膨胀阀控制供液的低温盐水机组、乙醇机组,如果制冷剂侧有油、水侧有水垢或结冰,蒸发器传热效果减弱、液体蒸发量减少,而对于热力膨胀阀来说,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液量,结果造成蒸发器内液体制冷剂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吸气带液。

4.5吸气管路阻力过大

5油压差过大

螺杆压缩机要求油压比排气压力不能低于0.18MPa,否则压缩机会报警、停机,主要体现在油压过低。

5.1油分内油位过低

5.2油路系统或油粗滤网、油精滤芯过堵塞

注意:

建议新使用的机组运行72小时后拆洗一次油粗、精过滤器,按此时间进行三次后再每运行三个月清洗一次。

5.3油温度过高

注意:

这种情况应由专业人员检修。

6压缩机耗油量增大

压缩机耗油量主要体现在油分离器中油位的下降。

6.1喷油量增大

6.2压缩机吸气带液

“奔油”。

6.3排气温度高

℃.

6.4排气温度低

6.5油分效果差

6.6三级油分内存油过多或回油不畅

注意:

油分离器清洗内部期限为两年。

7启动负荷过大、不能启动或启动后立即停车

7.1滑阀未停在零位,带载启动

7.2机体内充满润滑油或大量液体制冷剂

7.3运动部件严重磨损,摩擦力增大

7.4压缩机与电机同轴度偏差过大

7.5电源断器未合上或柜上急停开关未拧开

7.6压差控制器或继电器断开后没有复位

7.7压力控制器或温度传感器调节不当,使触点常开

7.8温度控制器调整不当或有故障

7.9接触器、中介继电器线圈烧毁、触头接触不良或控制电路故障

7.10电机绕组烧毁或断路

8压缩机运行中自动停机

8.1起自动保护作用的继电器或程序动作

警告:

严禁通过更改保护设定值的方式再次开机。

8.2电源主回路线继电器保护动作

8.3控制线路松脱

8.4控制元器件故障

9机组振动过大

9.1吸气压力过低

9.2吸入过多制冷剂液体

9.3压缩机与电机同轴度偏差过大

9.4系统管路引起机组振动

1)如吸、排气管路过长,机组运行了一段时间后,焊接管路因应力释放会产生应力变形,引起机组或管路的震动。

2)如果机组与系统管路固有振动频率相近而形成共振,也会产生过大的震动。

1)需增加支撑固定或割断管路重新连接。

2)需改变系统管道支撑点的位置。

9.5机组及主机、电机地角螺栓未紧固

9.6机组安装基础质量差

10压缩机运行时出现异常声音

10.1压缩机内有异物

10.2轴承、平衡活塞磨损或转子与机体摩擦

10.3吸气压力过低

具体参见9.1。

10.4滑阀在机体内震动

10.5压缩机与电机同轴度偏差过大

具体参见9.3。

10.6联轴器的键松动

10.7止回式排气截止阀阀瓣往复运动

10.8吸入过多制冷剂液体

具体参见9.2。

11排气温度或压缩机机体温度过高

螺杆压缩机排气温度超过90℃即认为过高。

警告:

如果压缩机短时间内排气温度及机体温度迅速谁能给个,并伴有电流波动,应立即停机检查,

11.1吸气严重过热

℃,干式蒸发器结构的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应控制在5~15℃.如果吸气过热度过大,吸气温度过高,排温机机体温度会过高。

11.2排气与吸气压比较大

主要表现为吸气压力过低、排气压力过高,具体参见1和2.

11.3运动部件严重磨损,摩擦力增大

具体参见7.3

11.4排气压力过高

11.5压缩机喷油、喷液量不足或油温过高

12排气温度或油温下降

12.1压缩机吸气带液

12.2压缩机连续低负荷运转

注意:

机器长时间在50%一下载荷工作是不经济的/

12.3排气压力过低

13滑阀动作不灵活或不动作

13.1油路堵塞,油压过低

13.2电磁换向阀及电位器失灵

1)电磁线圈烧毁

2)推杆卡住或复位弹簧断裂

3)检查出口和保险丝

4)阀内部太脏

1)更换

2)修理、更换

3)更换

4)清洗

13.3油活塞密封泄漏

13.4滑阀、油活塞、滑阀导杆、螺旋杆及位移传递杆卡住

注意:

如果确认是13.3、13.4项原因,要通知设备厂家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14能量、内容积比自动增载或减载

14.1电磁换向阀及电位器失灵

14.2油活塞密封圈漏油

14.3自动机组程序控制错误

15压缩机制冷能力不足

15.1能力调节指示不正确

根据蒸发器热负荷的变化,调节滑阀到合适的位置,压缩机的能量调节指示只是线性地反应滑阀的相对应位置,并不代表压缩机的实际制冷能力。

15.2吸气压力过低

具体参见1

15.3高、低压系统窜气

机组中如果高压部位的气体泄漏到低压侧,会占据大量的容积,导致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的气体量减少,机组制冷量减小。

15.4润滑油密封效果减弱

注意:

油温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机器检修时,注意检查喷油孔是否有堵塞。

15.5压缩机内主要部件磨损

注意:

要经常清洗各个过滤器,定期检查及更换止推轴承。

压缩机年检期限为一年,压缩机大修期限为三年。

15.6排气压力过高

具体参见11

15.7蒸发器面积配用过小

16机组主机轴封泄漏

16.1轴封密封环磨损,0型圈磨损或老化变形

16.2油温过高

16.3喷油内含有大量制冷剂液体

16.4压缩机与电机同轴度偏差过大

具体参见9.3

16.5安装、检修轴封时装配不良

注意:

压缩机的轴封少量渗漏是正常的,并且对防止密封环的磨损是有好处的。

轴封的渗油量允许滴油6滴/分钟或3~5毫升/每小时,但如果渗漏量有增加的趋势,应停机检修,防止密封环磨损加剧。

17预润滑油泵轴封漏油

可参考主机轴封漏油分析,为了保护油泵及油泵轴封应定期清洗油粗过滤器。

18预润滑油泵不能产生足够的油压

18.1油分内油位过低

具体参见5.1

18.2油路系统或油粗滤网、油精滤芯过堵塞

具体参见5.2

注意:

建议新使用的机组运行72小时后拆洗一次油粗,按此时间进行三次后每运行三个月清洗一次。

18.3油泵故障

18.4压力变送器或压力、压差控制器失准

19预润滑油泵油噪音

19.1油泵联轴节损坏

19.2螺栓松动

19.3油泵损坏

20油分油位下降

20.1排温下降

20.2油分中滤芯没固定好或损坏

21停车时油分油位急剧下降

21.1止回式吸气截止阀、经济器补气管路中止回式补气截止阀止回动作不到位

21.2压缩机补气口和经济器之间的单向阀损坏

22油分油位上升

22.1系统内的油回到压缩机

22.2过多的制冷剂进入油内

1)压缩机停机时间较长,排气管路中凝结的液体流进油分造成油位升高的假象。

2)另外止回式吸气截止阀止回动作不到位、经济器补气管路单向阀损坏也会使过多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导致油分油位升高。

1)应提高油温,使其中的制冷剂从润滑油中蒸发出来。

2)进行检修。

22.3油分离器出油管路堵塞

23停机时主机反转

23.1止回式吸、排气截止阀关闭不严

注意:

长时间停机必须关闭止回式吸、排气截止阀,检修期限为两年。

23.2旁通管道不畅通

24吸气温度过高

注意:

根据吸气压力表的读数查热力性质表中对应的蒸发温度与吸气温度计读数比较,计算吸气过热度。

24.1系统制冷剂不足

1)首先要对系统各管路接头、法兰连接处、阀门阀杆及轴封进行检漏。

氨系统可用酚酞试纸蕉水检漏,试纸变红即为漏;氨系统可用肥皂或卤素检漏仪进行检漏。

警告:

氨系统不可以用肥皂水检漏。

2)补充制冷剂到规定量。

24.2节流阀开度小或管路堵塞

24.3吸气管路保温不良

24.4含水量超过规定

25压缩机头结霜异常

25.1热力膨胀阀开启过大

25.2热负荷过小

25.3热力膨胀阀感温包未扎紧或捆扎位置不正确

26油温波动

系统运行工况波动大,应稳定工况。

27吸气压力过高

27.1节流阀开启过大

27.2热力膨胀阀感温包未扎紧或捆扎位置不正确

具体参见25.3。

装联轴器:

先在电机轴头上装上挡圈,装上一半联轴器,再在泵轴端和联轴器槽内装上挡块并用梅花扳手拧紧螺栓(吊起泵轴3~5毫米并提供机械密封预应力);再装上另一半联轴器拧上内六角螺钉必须拧紧。

安装联轴器正确的检查要求:

对分式联轴器上下间隙均匀;用手盘动联轴器数圈检查转动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