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323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docx

金陵科技学院学年本科教学高质量地报告材料

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年12月

目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1

(二)本科专业设置1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1

(四)本科生源质量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3

(二)授课情况4

(三)主讲教师情况4

(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4

(五)教学基础设施5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7

(一)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彰显“软件化”主导特色7

(二)推进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建设,在线课程建设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8

(三)加强教学改革和研究,加快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9

(四)推进实践教学系统化建设,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9

(五)创新创业意识深入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显成效10

四、质量保障体系12

(一)加强教学管理,强化中心地位,齐心打造“质量工程”12

(二)做好日常监督,深化体系内涵,质量监控形成“闭环”12

(三)分析教学状态,开展调查研究,教学质量“有据可依”12

(四)顺利通过各类质量评估,国际合作办学健康发展12

五、学生学习效果14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14

(二)应届毕业生情况14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14

(四)社会用人单位评价14

(五)毕业生成就15

六、特色发展16

(一)实施“南京化战略、网络化战略”,突出“四大内涵”,加快新兴应用科技大学建设16

(二)坚持地方型、应用型办学理念,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走特色化发展道路16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17

(一)应用型内涵建设仍需加强,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提升学校“南京化”水平17

(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仍存不足,需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应用型办学特色17

金陵科技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学校秉承“厚德兴业”的校训,践行“三干三创”的校风(三干:

肯干、能干、实干;三创:

创新、创业、创造),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坚持地方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南京化战略、网络化战略”,突出“扎根南京办城市型大学,新兴崛起办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办创业型大学,以人为本办绩效型大学”四大内涵,加快推进以软件类为主导特色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新兴应用科技大学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成功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成为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试点高校,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50强”三大任务。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

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为“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10个学科为“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现有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3个(含建设点)。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与2014-2015学年相比,学校本科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917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100%。

我校折合在校生总数19512人,生师比18.07:

1。

表1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分类

数量(人)

普通本科学生数

19171

其中:

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学生数

468

(四)本科生源质量

2015年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安排招生计划5205人,实际录取5339人。

其中普通类二本3781人(含艺术类250人,中外合作办学130人);2014年民族预科回校60人;对口单招536人,特教23人,五年一贯制专转本439人;专转本500人。

为落实“南京战略”,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南京生源比例,占省内生源7.62%,在13个大市中排名升至第六位。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扩大与南京市“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中职校“5+2”招生定向计划;与南京三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校进行“3+4”联合招生培养;还与三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合作进行“3+2”及“4+0”联合培养。

表22015年面向全国招生情况分析

年份

录取分数线高出外省省控线的分数

及外省数量

高出江苏省省控线(公办普通类)

30分及以上

10-29分

2015

文:

18个

理:

16个

文:

10个

理:

14个

文:

17分

理:

13分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校自筹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以来,坚持外引内培并举,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好《筹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案》。

2015年度共引进了以中国云计算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刘鹏教授为代表的全职高层次人才76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67人,落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近3200万元。

邀请贲德院士、吴宏鑫院士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继续加强涉软类人才引进工作,相较于2014年度,人才引进数量和专项资金均有增长。

2015年度引进软件类教授7名、软件类博士44名。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构建一支具有“双师双能”素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校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9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42.47%。

双聘院士1人,另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7人、南京市“紫金人才计划”1人。

表3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教师

总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996

105

10.54

318

31.93

508

51

65

6.53

表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教师

总数

35岁及以下

36到45岁

46到55岁

56岁及

以上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996

300

30.12

480

48.19

182

18.27

34

3.41

表5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表

教师总数

博士

硕士

学士及无学位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

996

287

28.82

590

59.24

119

11.95

专任教师中,“985”、“211”高校及知名科研院所毕业的教师684名,占68.67%,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35名,专任教师学缘结构不断改善。

(二)授课情况

学校强调以教学质量求生存,特别重视本科课程的教授质量,主讲教师中具有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是42.47%,高级职称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015-2016学年学校共开设课程2221门,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9.8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为90.72%。

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是78.31%,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发展潜力。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是88.0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快速提升,使得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

(三)主讲教师情况

按照《金陵科技学院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暂行)》,2015学年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人数为886人。

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和“双师能力”的教师3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73%。

(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随着学校向南京软件科技大学的目标迈进,本科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2015年本科教学经费总额为7649.98万元,教学经费投入足额到位,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表62015年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及支出统计表

项目

金额(万元)

本科生人数

生均(元)

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5103.22

19171

2661.95

本科实验经费

405.3

211.41

本科实习经费

434.81

226.81

(五)教学基础设施

1.教学用房

学校有江宁、幕府、白下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

学校占地总面积98.2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4.69万平方米。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13.1平方米,其中生均宿舍面积达11.24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2.8平方米。

现有办学条件能够满足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2.图书资源

学校分别在江宁校区和幕府校区各设一个图书馆。

其中江宁图书馆为中心馆,馆舍面积共34118平方米(含国内唯一的动漫图书馆——南京动漫图书馆),幕府图书馆为分馆,馆舍面积达6938平方米,图书馆馆舍总面积为41056平方米,是2005年升本时馆舍面积的5倍多。

现有阅览座位共3100个,其中视听阅览座位64个,电子阅览座位330个。

2015年馆藏纸质图书达117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万余种,电子期刊2.9万余种。

2015年生均纸质图书为60.32册,读者入馆50万人次,图书外借量达9万册次,网站访问量36万人次,我校图书馆还与江苏省各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部分资源共享,现有图书文献资源,基本满足了读者和教学科研的需求。

3.实验室建设

2015年,学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8个,省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

实验室总面积达5.3695万平方米。

201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45亿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740.69万元。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26万元,教学实验室覆盖了全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目前,拥有省级统考职业(工种)平台6个,校职业技能鉴定所提供44个职业(工种)鉴定平台常年为学生服务。

同时学校筛选了35个职业(工种)与现有本科专业匹配,对应行业认证39个,配套服务鉴定实验室35个。

学校还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不仅提高了学校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而且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对接,较好地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数字化校园建设

江宁、幕府校区目前均已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服务无缝覆盖。

建设在用网络信息点25000余个,其中学生宿舍16000余个:

办公区域及教学区域所有的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网络畅通,学生宿舍区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信息点,所有地点访问学校教学资源全部免费、高速;数字化校园项目已经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数据平台(包括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的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基础框架;实施了基础平台与教务系统、财务系统、一卡通系统、人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水电管理系统、迎新离校系统、学工系统、数字地图系统、统一通讯平台等28个系统的集成工作,完成了全校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和数据共享及数据格式的标准统一。

除了校园门户网站(包括移动门户网站),全校51个二级院(部)及部门均建有二级网站。

今年已完成与南京市民卡融合应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全新升级改造,完成基于智慧校园平台框架的校园门户网站的全新升级,开发部署了学校微信服务号和企业号应用。

截止目前,全校建立并覆盖7个独立网络:

有线宽带校园网、第二代互联网(IPV6)、无线校园网、财务一卡通专网、视频会议与多媒体录播教室专网、安防监控网络和车辆出入与门禁管理系统、广播与背景音乐网络。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彰显“软件化”主导特色

加强重点专业(类)建设,提升专业“软件化”内涵。

学校紧密围绕转型发展和“南京软件科技大学”申报筹建工作,围绕第五次教学工作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学科结构,加快推进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和涉软建设。

软件工程、动画、会计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4个专业获批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是省内高校申报专业全部获批的6所高校之一,也是省内同层次高校获批项目最多的一个院校。

与企业合作申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NIIT)等3个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准并招生。

3个省级重点学科均以“良好”成绩通过省教育厅的“十二五”终期验收。

“信息工程”专业正式获教育部批准;组织开展电子商务、金融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等6个新专业的申报工作;11个校级重点专业(类)均较好完成了中期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验收。

软件和涉软类专业比重不断增加。

探索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追求“创新性”。

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状况及趋势,结合自身特点与行业、产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组织开展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启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

评选优秀调研报告,明确2016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服务地方(产业),对接行业,胜任职业”“适应转型,重构课程,强化内涵”“能力为本,实践为要,理实一体”“个性发展,开放融合,创新创业”为原则开展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探索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015年共遴选出5个“创客”虚拟实验班。

不断开发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合作专业建设。

学校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境外院校的联系,加快推进有利于创建的各种形式的合作教育。

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共建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中科院软件所全年共派出专家和骨干200多人次来校为该项目学生执教和指导毕业论文,完成1000余学时的教学任务,项目运行态势良好。

“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江苏学生装(校服)研发中心”等在我校挂牌;完成GE智能平台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建设工作;与罗克韦尔、ABB等跨国公司合作共建高水平自动化实验室。

同时,境外合作教育项目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现有中美园艺(生物技术)、中澳软件工程、中英通信工程、中英土木工程4个经教育部批准运行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两个项目获得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首批培育点立项和资助;全面引进各项目专业课程及整套教学资源,安排18批25人次的项目外方教师来我校集中授课;120名合作项目学生获得中外双文凭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资格。

与境外大学的合作不断深入,累计接待国际(港台)大学(教育机构)来校访问交流9批36人次,“中澳学院”共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遴选52名学生赴台湾、澳门有关科技大学交流研修;选拔保荐10名应届毕业生赴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接待安排2名台湾侨光科技大学的交换生到校进行学分互认的研修学习。

(二)推进课程建设和特色教材建设,在线课程建设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课程建设突出“网络化”,慕课建设领跑同类高校。

成功承办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工作专题研讨会”。

《宝石加工工艺学》慕课顺利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运行,该课程是除985、211高校外上线教育部爱课程网的首门课程,目前已开设两轮,共2万余人选课学习。

完成《探索“视”界——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导论》慕课建设,即将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

引进校外优质网络课程资源15门,目前网络公选课程达30余门;参加省教育厅微课比赛共有15项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获奖率为83.33%(省平均获奖率为59.73%);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比赛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各类课程建设齐推进,课程设置突出能力培养。

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在三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突出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数占该专业课内总学分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20%以上,理工农科类专业达到30%以上。

目前,学校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立项支持的双语课程14门,研究性教学课程(含试点)35门。

2015年度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画运动规律》的中期总结,完成了《江苏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组织完成11门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的验收工作;开展了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的评审工作,共评出校级精品课程17门、双语课程5门、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12门。

督促、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上网,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表7实践教学、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

实践教学比例(%)

选修课比例(%)

工学

32.1

20.9

管理学

25.5

25.8

经济学

21.1

24.4

农学

35.3

23.8

文学

28.9

30.3

艺术学

47.0

26.4

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重点培育特色教材。

我校《动画场景基础教程(修订版)》等3部教材获“江苏省2015年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遴选出11部校级精品教材和11部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三)加强教学改革和研究,加快推进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精心培育教学成果,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

近三年,各级各类教改课题(含在研)共172项,共计投入122.2万元。

《应用型本科院校慕课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等7项课题获得2015年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等17项课题获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立项,其中重点项目3个。

2015年遴选出校级教改项目30个(其中重点项目7个);做好30项在研校级教育教改课题中期检查工作。

积极争取政策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稳步推进。

创建工作重点突破步伐,学校进一步整合专业资源,凝练特色,积极向省教育厅争取专项研究生计划,加快与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与南京邮电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培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

共有45名教师被合作院校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近50人(其中在校学习人数近40人)。

不断完善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起草完成校内导师遴选办法、联合培养研究生入学报到、研究生宿舍管理、研究生三助岗位管理、研究生生活津贴发放细则等相关制度,不断加强进校研究生的日常管理。

(四)推进实践教学系统化建设,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共赢。

2015-2016学年,学校共有实验室240个。

全校设备总值已达2.45亿元。

实验室的数量、面积和设备总值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发展的需求。

学校目前共建有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

2015年,功能复合材料实践教育中心被遴选为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均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

“古籍修复与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等3个基地已获批为市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

学校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造应用型办学特点的主要抓手,着力推进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

近一年来,我校与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ABB公司、大贺集团、南京中德生态农业科技园、宿迁市宿豫区等17个企事业单位、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

目前累计协议合作单位161个,建有38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先后成立了29个省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引进PMLC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加大抽检力度,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校级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工作。

鼓励指导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鼓励学生选取实习单位或就业去向单位提出的课题,鼓励学生选择与企业合作的生产实际课题。

2016届毕业生共完成毕业设计(论文)4894个选题,其中有3536个选题结合社会生产实际,603个选题来自于教师课题。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53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7个。

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学科竞赛成绩喜人。

学校高度重视,出台了《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实施细则》和参赛指导目录,引进了“学科竞赛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科竞赛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大幅度增加,在多项竞赛中取得突破。

2015年,市级及以上获奖达701人次,市级及以上奖项数达到356项。

学校加大培育力度,2015年度共立项101个学科竞赛项目,资助经费达56万余元,并对2014年度学科竞赛优秀组织奖与优秀教师和先进学生进行评选与表彰,完成“2014年度大学生学科竞赛成果”的汇编工作。

(五)创新创业意识深入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显成效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学校已经逐渐形成了“三段并重,全程强化”的创业创新教育特色。

构建了在整体设计基础上的具有递进性特点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形成了创业创新教育“全程化”。

学校获批为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成员单位;众创空间“金科创客汇”获得了省级众创空间资质备案,并获得2015年度第二批“三创”载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目前已确定11个项目入驻;与南京紫金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金科院——紫金科创学生创业基金”,并落实了首期创业基金200万元;与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落实大学生创业配套不少于300万元的“众创空间”天使投资基金。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器)常驻学生创业项目16个,其中7个项目已成功办理营业执照。

学生获得专利受理321项(其中发明36项、实用新型260项、外观25项),软件著作权受理9项;获得专利授权313项(其中发明4项、实用新型269项、外观40项),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3个学生知识产权成果实现转化。

学生获江苏省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2项,其中国家级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5项。

推荐7个项目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其中1项获省选拔赛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

参加首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创意组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及实践组三等奖1项。

2015年,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近700人次,并在多项重大比赛中取得突破。

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中,3支团队被评为省级重点团队,2支团队获评省级优秀团队,2名教师获评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1名学生获评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此外,学生《汉韵霓裳》作品在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活动中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教学管理,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