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1488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9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docx

长江黄河专题加河流整治08

长江专题

1长江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

A。

自源头至宜宾一段B。

自宜宾至三峡一段

C。

自宜昌至湖口一段D。

湖口以上河段

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多B流域广

C无湖泊调节洪水D河道特别弯曲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时最大B。

乙时最小C。

丙时最小D。

无法确定

4.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径流比以往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

洞庭湖退田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D.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据此和下图回答5~7题。

5、都江堰位于图示A、B、C、D四条河流中的()

A、AB、BC、CD、D

6、目前都江堰作为文化景观的主要特征是()

A、空间性B、时代性C、地域性D、功能性

7、图中甲、乙两地纬度基本相同,甲处可以大面积种植甘蔗,乙处却不能,其根本原因是()

A、气候不同B、地形不同

C、土壤不同D、距海远近不同

二、综合题

1.读长江水系图,然后完成下列要求:

(1)源头①,注入的海洋②

(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为千米,流域面积超过平方千米,年入海水量约为立方米。

(3)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地区。

这些地区地势,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盲目开垦,造田,使河流遭到破坏,湖泊日益缩小,排水和蓄水的能力大大减低,加重了洪涝灾害。

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固了长江中游河段的荆江大堤,并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今后,防护林的营造和一系列大型的建成,将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起到根本的防治作用。

(4)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解决一些地区和城市供水不足的问题,国家兴建了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

正在规划中的“”工程,将把长江水调往华北,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特别是、的缺水问题,同时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要注意。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山,注入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米,因此非常丰富。

(2)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地区,因为这里地势、流水、泥沙、排水,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

(3)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秋冬季节,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区开始封山育林,其目的是。

黄河专题

1、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B、宁夏平原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光照充足,生长期长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D.灌溉条件良好

3、黄河年输沙约()

A、37亿吨B、20亿吨C、16亿吨D、8亿吨

4、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B、青海、西藏

C、四川、西藏D、甘肃、四川

5.郑州以下,黄河流域特别狭小且无支流,原因是:

()

A.黄河因外水灌溉,水量减少

B.流经平原区,气候干旱

C.河床高于两岸地面

D.地面植被稀少,蒸发旺盛

4。

下列关于黄河上游相对于其整体的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水量最大B.水流最平稳

C。

输沙量最多D.洪涝灾害最多

加油!

读下面是黄河干流沿程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2、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程变化的折线是()

A.折线①B.折线②C.折线③D.折线④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变化示意图。

完成3~4题。

3、促进乙地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水土流失B.红壤的改造

C.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D.交通建设

4、E、F分别代表的河流可能是()

A、渭河、汾河B、黄河、黄河

C、黄河、海河D、洮河、湟水

5、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

A.上游和中游的各一部分

B.中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C.下游的一部分D.上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6、有关凌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发生凌汛

B.冬季我国宁夏平原附近的黄河上游段经常发生凌汛

C.北半球河流的凌汛主要发生在由北向南流的河段

D.叶尼塞河、鄂毕河是经常发生凌汛的河流

2002年7月4日,我国首次利用黄河上人工水库拦蓄的水形成人造洪水,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沙减淤试验。

据此回答7~9题。

7、此次试验所用的水主要来自(  )()

A.三门峡水库B.小浪底水库

C.刘家峡水库D.丹江口水库

8、关于利用人造洪水冲沙减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措施是治黄之本

B.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提高了水流速度

C.人造洪水能冲沙减淤是因为抬高了水位

D.人造洪水能减少水土流失

2,4,6

9、近年来,黄河水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

A.黄河沿岸居民的生活用水

B.沿岸农田排放的含化肥、农药的污水

C.黄河流域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

D.沿岸居民向黄河任意倾倒的固体垃圾

下图为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读图回答10~13题。

10、b河比d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原因是()

A.b河的落差大B.b河的流量大

C.b河的流程长D.b河开发程度高

11、b河流经地区人口密度很小,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湿热②地形崎岖③气候干旱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12、C河流域的自然带主要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3、a、b、c、d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相比较,d河()

A.径流量最大B.汛期最长

C.含沙量最大D.无结冰期

二、综合题

1、读图所示的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

并指出,A是

平原,B是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等。

(3)简答:

近2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4)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主要原因是

(5)填写河流名称C是河,D是河。

2.2006年11月3日,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

材料二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

材料三2002~2006年,经过黄河防总5次调水调沙,黄河下游主河道通过流能力从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35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一条濒危的大河逐渐恢复了往昔雄浑的气势、奔腾的活力。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水电站中,并不位于黄河上游的是()

A.①B。

②C.③D。

(2).对黄河调水调沙影响最为重要的水利枢纽是()

A.⑤B.⑥C.⑦D。

(3).黄河之害,在于下游,究其根源是,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而则是治黄的根本。

(4)。

a、b两区域有“塞上江南”之美称,其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5).试分析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有哪些积极的地理意义。

3、(10分)下图是根据遥感照片测算的1986-199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

(1)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增减反映了

(2)说明该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增减变化特点

(3)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4.(2007年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下图是某区域同一条河流上游、下游河床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是河堤高度、河床高度、河床的经度和纬度。

材料2:

下图是该河流某水文站测得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月均气温和月均径流量曲线图。

材料3:

下表是该河流中下游洪水灾害历史统计资料。

(1)河流截面甲段的闭岸河堤相距约河流截面乙段河水流向为米(取整数),河流截面乙段河水流向为;在甲、乙两河段中,位于上游河段的是。

(2)图中反映甲河段水流向以及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的是,分析这种补给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该河流中下游多洪水灾害的原因,其根本的治理措施是什么?

河流综合问题(侧重开发)

1.(30分)读图5及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表格

居民点

A

B

C

D

E

F

G

人口(万)

0.8

0.4

5.3

0.4

0.7

8.7

17.2

(1)对比分析图中东、西部地势的差异和外力作用表现的差异。

(8分)

 

(2)图示区域内拟建一水库,设计最高蓄水水位为150米,从地形考虑,在图中用“||”标出最佳位置,并推算需要移民的数量。

(4分)

(3)图中东部地区洪涝灾害较多,解释其主要自然原因。

(8分)

(4)分析图中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开发中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0分)

 

2、图中等高线的高程为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若在图示范围内建一个水库,并获得尽可能大的库容量,在图上绘出最合适的坝址。

(3分)

(2)估计由于水库蓄水需要迁移多少居民?

(4分)

(3)估算a山与水库大坝中心位置的距离大约有多少?

(4分)

(4)图示区域的河流在121°E以东的河段特别弯曲,下列与河道弯曲有较大的成因联系的是()(4分)

A.流水侵蚀B.地转偏向力

C.植被状况D.人类活动

(5)图示区域土壤特点是?

如何改良?

(9分)

(6)图示地区出现“红色荒漠”的原因是?

如何进行治理?

(12分)

3.读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除了江和江上外,几乎所有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建有水坝,总数量超过8.6万座。

这些水坝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2).读左图,黄河中游已建成的大坝中,水库面积最大的是(图中代号),其淹没水面不断扩大,而库容却相对减少,试说明原因。

(3).读右图,国界南北河流上大坝数量悬殊,其中水坝较多的国家是,其水坝多的原因是。

国界以北水坝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4).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

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的工作是什么?

 

4.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图9)

材料三: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制定的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10)

材料四:

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已取得的成绩有:

①航运方面:

田纳西河干流已建成9座梯级船闸,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共1240千米:

②防洪方面:

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已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③水力发电方面:

建成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万千瓦.水能利用率达90%;④水质管理方面:

通过有效监测为流域内提供了洁净的水源;⑤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方面:

TvA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保护相协调。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河流综合问题(侧重整治)

1.分析图4-2丁29,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出M处可能出现什么地貌类型?

分析大坝上、下游河流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3)水库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什么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

2.图13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

成因都为。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讯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

3。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及水库洪水径流调节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1)甲、乙、丙河的名称分别是甲:

乙:

,丙:

(3分)

(2)在图上用△标出“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起点位置。

(1分)

(3)试比较甲、乙、丙三条河在图示河段的河流特征。

甲河:

(2分)

乙河:

(2分)

丙河:

(2分)

(4)目前C湖已成为悬湖,右图中的V会

(变大/变小)。

Qmax出现时间会

(提前/推迟)。

滞洪时间将。

(3分)

(5)如果你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成员,请你探究将C湖与D平原地区进行陆湖置换的利与弊。

利:

(2分)

弊:

(2分)

4.(2006·吉林模拟〕2005年11月中旬,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致使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使下游的哈尔滨市遭遇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水污染危机。

结合松花江水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松花江是东北地区的最大河流,请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描述松花江水系的水文特征。

(2)河流水的运动更新快,循环周期短,平均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

但从爆炸地点到哈尔滨500多千米的距离上,污染带却行进了11天,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为稀释受污染水体,从吉林至哈尔滨沿途的许多水库开闸放水,试分析这种做法会产生哪些副作用?

(4)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5)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

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5.根据图所示信息,回答:

(11分)

(1)该区域位于(南、北)半球。

(2分)

(2)河流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

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则该河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

(6分)

(3)解答上述两小题,必须要用到的地理基本原理和方法有:

(3分)

6.读图18-13,图中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该点处横截面的剖面状况如图所示,读后回答:

(1)该河流流向是

(2)河流位于半球,判断理由是

(3)A处成河谷的原因是

B处成谷地的原因是

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

(4)A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变化?

(5)B处森林资源在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6)C处农业生产的特色是,

该处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的区位优势是:

河流对比专题

(上:

冲积扇中:

冲积平原下:

三角洲)

1.(36分)读“我国华北部分地区地貌类型示意图”(图7)和“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示意图”(图8),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冲积扇是水流自山地沟谷流至山麓出口处,因流速急剧降低,所携泥沙和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

从图上箭头所示方向,分析冲积扇形状的特点。

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

(1)判断图上的黄河段最大特征是,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

(2)说明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区的分布特征是,并分析形成这一分布特征的自然原因:

(6分)

(3)指出郑州、开封一带能形成最大冲积扇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8分)

(4)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长速度减慢这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9分)

(5)分析丙地所在平原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成因。

(5分)

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和“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糸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从6月上旬开始,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老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

湖滩上到处可见东方田鼠筑巢而居,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一片一片的湖草被老鼠咬断后死亡。

刚栽不久的小杨树株距地面30厘米以内的树皮被啃伤或啃光。

它们还啃食粮食作物籽实和根茎,水稻因为根茎被咬断而成片枯死。

大堤通往湖洲的路上,东方田鼠成群结对。

材料二:

加上三峡大坝建成,虽减缓湖滩淤积,但增加枯水季节的时间,延长东方田鼠繁殖期;另外,湖区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扩大了东方田鼠的栖息地。

材料三:

缺少天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好多本地人及外地人都到洞庭湖区滥捕蛇,已难觅蛇等天敌的踪迹了。

材料三:

长江与洞庭湖的水体交换和“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糸示意图”。

(1)。

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

a变大B.b变稳定

C。

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

(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2007年洞庭湖鼠灾的原因。

(6分)

(3)结合材料分析,洞庭湖鼠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4分)

读洞庭湖泥沙来源表,回答问题:

年输沙量108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湘、资、沅、澧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0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什么?

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4)在洞庭湖的湖底有紫色和红色淤泥交替沉积的现象,请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

(6分)

3.下图为尼罗河、长江略图。

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共3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一座高110多米的大坝,坝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纳赛尔湖,得到发电、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利益。

(1)对比说明尼罗河、长江水系、流域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8分)

(2)近二、三十年来,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向后退缩,而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则向海洋伸展。

试分别说明原因。

(8分)

(3)两河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特征,六月相似还是七月?

为什么?

(12分)

(4)选择:

两河三角洲地区的距离约为()(4分)

A.8600千米B.9500千米

C。

12000千米D.16000千米

(5)选择:

尼罗河三角地区生产的棉花的质量更高,主要原因是()(4分)

A.气温更高B.水源更充足

C.土壤更肥沃D.太阳辐射更强

4.(32分)读下面两幅世界著名河流三角洲图回答:

(1)两河下游流域面积宽度都较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分析两河下游水文特征的异同。

(10分)

 

(2)两河下游地区资源丰富,两地都有的著名自然资源是:

两河下游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对应的植被分别是:

(8分)

 

(3)乙图所在国家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之一,试分析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6分)

 

(4)甲河下游所在平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什么?

试谈谈盐碱地的治理措施。

(8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6分)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

图8图9

材料二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四2007年12月24日(农历11月15日),广东珠江口遭遇了本年入秋以来最大一次咸潮袭击。

⑴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4分)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区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⑵河口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6分)

⑶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分)

⑷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

⑸分析该珠江口冬季易受咸潮袭击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2分)

引水工程对比

6.(13分)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输水线实际距离约是km,试分析该输水路线与我国最大的调水工程输水方向的差异及原因。

(7分)

 

(2)简析图中山脉的形成原因。

(2分)

(3)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的农业生产已实现区域专业化生产。

甲、乙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4分)

 

长江专题答案

1、

(1)各拉丹东东

(2)6300180万10000亿

(3)中游低平围湖造田长江中上游水利枢纽工程

(4)南水北调北京天津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2、

(1)唐古拉山东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6000多(6600米)水能

(2)中下游低平缓慢淤积不畅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黄河专题答案

1、答案

(1)河套宁夏(或银川)

(2)兰州、白银、、银川、石嘴山、乌海、包头等。

(3)①泥沙淤积、河床增高,形成“地上河”,汛期水患威胁严重;以及沿岸次生盐碱化等。

治理除加固堤防、营造护堤林等外,应加大对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关键在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②旱季断流,严重危及有关河段工、农业,甚至生活用水的供应。

要在科学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强黄河流域用水的统一规划管理。

(4)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雨季短,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5)渭汾

2.

(1).D

(2).D(3)、决口改道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4)、河水灌溉便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5)。

中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河道加深,泄洪能力增强,下游“地上河”危险减弱,防洪效果突出。

3。

(10分)

(1)黄河所携带的泥沙沉积与海水对海岸的冲刷之间的关系(河口区的泥沙沉积与冲刷之间的关系)。

(2分)

(2)1990年前以沉积为主,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大;1990年以后,以冲刷为主,三角洲陆地面积缩小。

(4分如果进行具体描述,亦可以同样得分)(3)(1990年以来三角洲陆地面积缩小,说明黄河入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