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0710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临床检验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临床检验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临床检验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临床检验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基础.docx

《临床检验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基础.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检验基础.docx

临床检验基础

第1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的制作

1、皮肤采血的法的采血方法

(1)轻轻按摩采血部位(左手无名指指腹内侧或耳垂)使局部自然充血。

(2)消毒皮肤,待其干燥后紧捏采血部位两侧

(3)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迅速刺入(深度以2到3cm为宜),第一滴血因混入组织液,一般将其弃之不用。

或根据检测项目决定是否

(4)采血结束后用无菌干棉签压住采血部位以止血。

2、负压采血法的的优点:

有效保护有效成分,剂量准确,传送方便,封闭无尘,标识醒目,刻度清晰,容易保存,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等

3、常用添加剂的用途与特点

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作用:

与血液中Ga2+结合形成螯合物凝血过程中断与血液中Ga2+结合。

用途:

全血细胞计数。

离心法HCT的测定。

注意事项:

抗凝剂用量和血液的比例,采血后必须立即混匀。

②枸橼酸钠:

作用:

与血液中Ga2+结合

用途:

血沉,凝血实验,血液保养液。

注意事项:

抗凝能力较弱,抗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

③肝素

作用:

加强抗凝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

用途:

可用于血浆的生化,免疫项目,如血气分析,肝素锂适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注意事项:

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宜血常规检查。

④草酸盐

作用:

草酸盐与血液中中Ga2+形成草酸钙沉淀

用途:

草酸钾干粉常用于血浆标本抗凝

注意事项:

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其他检测项目,现用的少。

4、血涂片的染色;

Wright染色的染色原理:

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和作用

5、不同PH对血细胞染色结果的影响

①PH

染色结果偏红

②PH>PI导致蛋白质所带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色结果偏蓝

6、Wright染液是由伊红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形成。

其中甲醇的作用为:

①溶解伊红和亚甲蓝

②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固定红细胞形态,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

增强染色效果。

7、血涂片染色的方法学评价

①Wright染色:

最常见的染色法,尤其对于胞质成分及中性颗粒等染色,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但对胞核的染色不如Giemsa染色。

②Giemsa染色:

对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结构显示更清晰,而胞质和中性颗粒则着色较差

③Wright-Giemsa染色:

广泛使用的方法,所使用的缓冲液与Wright染色法相同,该对血细胞胞核,胞质和胞质内颗粒均着色鲜明。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的方法有显微镜法和血液分析仪法

2、红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

显微镜法的检测原理:

采用等渗稀释法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200倍),冲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N=5个中方格/HP】RBC/L=N×(25/5)×10×106×201=N×1012

报告方式X.XX×1012

3、血红蛋白【Hb】

4、检测原理以及方法学评价

检测原理: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检测原理,血红蛋白(SHb除外)中的亚铁离子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

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

在特定条件下,HiCNmmol消光系数为44/(mmol·cm)。

方法学评价:

常用的比色法有:

①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测定法是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十二万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Hb】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等。

方法学评价:

①:

HiCN测定法:

优点:

参考方法,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可检测除SHb之外的所有Hb,产物稳定,便于质控。

缺点:

KCN有剧毒,可是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的标本浑浊,对HbCO的反应慢,不能测定HbS。

②SDS-Hb

优点:

次选方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试剂无毒,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缺点:

SDS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SDS溶血活力大,易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细胞分析仪。

③AHD575

优点:

试剂简易,无毒,呈色稳定,准确性与精密度较高

缺点:

575nm波长比色,不便于自动检测,HbF不能转化,氰化血红素纯度不够。

④HiCN测定法

优点:

准确性精密度较高

缺点:

试剂仍有毒性(为HiCN的1/7)、HbCO转化慢(20分钟)

5、异常红细胞异常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小红细胞

直径<6μm

可能机制:

①中央染色过浅;Hb合成障碍;②淡染色区消失(球形红细胞)

临床意义: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大红细胞

直径>10μm中央染色深

可能机制:

①早期脱核的年轻RBC②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③胞膜胆固醇/磷脂酰胆碱比值增高

临床意义:

RBC释放加速,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肝病,脾切除

靶型红细胞

形状改变:

中央染色深门,外围苍白,边缘又深染呈靶状或牛眼状

可能机制:

①Hb组成和结构变异②脂质异常

临床意义:

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胆汁淤积性黄疸,脾切除后,肝病。

1、红细胞的异常结构和排列有哪些?

①豪焦小体②卡波环③嗜碱性点彩红细胞④有核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

一定条件下全血中的红细胞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2、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评价

【血细胞比容】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又称红细胞比容(比积/压积)

温氏法(wintrobe法):

优点:

应用广泛,无需特殊仪器

缺点:

血浆残留量多;需标本量多;耗时;CV2%;淘汰方法。

微量法:

优点:

WHO推荐的常规方法,CLSI推荐的参考标准,血浆残留量少,简单快速,标本用量少,相对离心力高,结果准确,快速,重复性好

缺点:

仍有残留血浆,但较温氏法少,需微量高速血液离心机

血细胞分析仪

优点:

无需单独才学,检查快速,无血浆残留,自动化程度高,简单快速,精密度好

缺点:

准确性不及微量离心法,需定期校正仪器。

放射性核素:

优点:

ACSH推荐为参考方法,精确性最高

缺点:

方法繁琐,特殊,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PS:

2001年ICSH规定的HCT测定国际参考方法:

(1)先以HiCN法测定受检者血Hb浓度;

(2)用微量离心法处理血标本,取离心后毛细管中间段的压积红细胞,采用HiCN法测定Hb;

(3)按以下公式计算HCT:

HCT=离心前全血的Hb/微量管中间压积红细胞的Hb

3、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

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MCV=Hct/RBC(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MCH=Hb/RBC(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全部血细胞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Hb的浓度。

MCHC=Hb/Hct(g/L)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可用于评学形态学分类及提示贫血的可能与原因。

4、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RET】:

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黑色颗粒,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线连接成网,故称为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价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造血情况

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

Miller窥盘法:

普通显微镜法计数时为缩小分布误差,降低劳动强度,ICSH以及我国卫生临床检验中心推荐方法,在A区域计数红细胞,B区域内计数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临床意义:

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ESR】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影响血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1)血浆因素

①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改变

促进红细胞形成缗钱状:

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

抑制红细胞形成缗钱状:

清蛋白、糖蛋白、卵磷脂

(2)红细胞因素

①数量:

数量少,总面积减少,血浆逆阻力减小,血沉加快;反之,血沉减慢。

但红细胞太少,不易形成缗钱状,血沉减慢。

②红细胞直径和形状:

直径大,血沉快;而球型、镰型不易聚集,则血沉减慢。

(3)其他因素

①血沉管与血沉架:

符合标准,血沉管应垂直,倾斜时,则血沉加快。

血沉管倾斜3度,则血沉可增加30%。

②温度:

校正

第2节白细胞检查

1、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N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有①显微镜法和②血液分析仪法

检测原理:

采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如冰乙酸)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在低倍镜下计数一定区域(体积内)的白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的计算

WBC(/L)=4个大方格内总数(N)/4×10×106×20=N/20×106

2、【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Nsg>70%,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109/L

3、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总论:

(1)急性感染或炎症: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溶血:

(4)急性失血:

(5)急性中毒:

(6)恶性肿瘤:

PS:

当粒细胞<1.0*109/L时,极易发生感染

当粒细胞<0.5*109/L(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时,严重感染和疾病复发的危险增加

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口腔溃疡等感染时,甚至引起败血症

4、骨髓增生性疾病:

临床意义:

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期征象

②外周血液嗜碱性粒细胞达10%~20%是慢粒的特征之一,若嗜碱性粒细胞突然>20%,预示病情恶化

5、淋巴细胞减少(成人<1.0*109/L)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显微镜法和血细胞计数仪)

显微镜检测原理:

采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伊红-丙酮)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后红细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细胞被破坏,嗜酸性粒细胞则着色。

在低倍镜下计数两个计数池工10个大方格内的嗜酸性粒细胞,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绝对计数】

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各种稀释液的主要作用

①保护嗜酸性粒细胞(丙醇,乙醇)

②破坏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碳酸钾,草酸铵)

③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伊红,溴甲酚紫,固绿)

④甘油——防止乙醇挥发

⑤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8、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形态包括

①毒性表现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病变

②棒状小体【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主要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无】

③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

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反映了细胞的发育阶段。

核左移

①【再生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WBC总数增高。

②【退行性核左移】:

核左移,WBC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

【核右移】:

外周血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分5叶及5叶以上者超过3%。

称为核右移。

9、【血小板(PLT)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单位容积内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检测原理:

①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

1)破坏红细胞稀释法(溶血法)

2)不破坏红细胞稀释法

②相差显微镜计数法:

立体,识别血小板形态

③血液分析仪法:

阻抗法、光散射法

④流式细胞仪法:

荧光素标记PLT单克隆抗体

方法学评价:

1.血液分析仪法:

常用方法

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参数多。

激光法(核酸染色)优于阻抗法。

不能排除干扰

血小板数量明显异常仍需显微镜计数-复检标准。

2.流式细胞仪法:

单克隆抗体标记PLT

血小板计数ICSH推荐参考方法

3.相差显微镜法:

易于识别

草酸盐稀释液为手工法的参考方法。

4.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草酸铵稀释液:

红细胞破坏力强,血小板形态清楚。

首选方法

尿素稀释法:

尿素易分解。

不能完全溶解红细胞。

高铁氰化钾(赤血盐)法;稳定,但不能完全溶解红细胞

质量保证:

原则:

避免血小板激活、破坏和污染。

1.检测前:

采血过程是否顺利、抗凝剂(肝素不适用于PLT,EDTA钾盐抗凝1h内不稳定)、

存储时间(过久PLT减低)、温度(室温)。

2.检测中:

手工法定期检测试剂质量有无污染

仪器室内、室间质控合格

3.检测后:

核对(参考方法、血涂片、2次CV<10%)

(1)血涂片—聚集、碎片、体积、8-15/油镜。

血涂片计数PLT=(PLT/视野)×RBC/(200RBC/视野)

(2)参考方法

(3)2次计数,误差<10%,取均值。

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形态:

两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1.5~3μm。

淡蓝或淡红色,中心部分有细小、分布均匀或分散的紫红色颗粒

异常血小板

1.大小异常(生理情况以中和小型为主)

大血小板:

年轻PLT(网织PLT),直径4~7μm。

见于特发性PLT减少性紫癜、巨大PLT综合症、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或PLT破坏增加的PLT减少症、骨髓移植。

小血小板:

直径<1.5μm

缺铁性贫血、再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形态异常(不规则和畸形>10%),正常人<2%

3.聚集性和分布异常

正常情况下非抗凝血,血小板3-5个成簇或成团,聚集与散在比例为20:

1

(1)血小板卫星现象:

PLT粘附围绕中性粒细胞周围。

(2)血小板片状聚集: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呈大片聚集

(3)血小板减少:

再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LT减少,PLT聚集减少。

(4)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无力症无聚集,散在分布

10、血栓和止血一般检查

【出血时间BT】:

在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

TBT推荐,标准测定器。

皮肤切口的深度、长度固定重复性好,灵敏度高

临床意义:

1.BT延长涉及血小板和血管壁的缺陷。

血小板数量异常或功能缺陷。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VWF、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2.BT缩短严重的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检试验,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凝血因子是否异常。

检测原理(一步凝固法)

37℃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的钙,满足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

从加钙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检测方法:

光学法电流法磁珠法

3.ISI和INR

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ISI)

组织凝血活酶参考品与每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

ISI值越小越接近0,试剂越敏感。

标准品:

1967年人脑凝血活酶批号67/40ISI=1.0

现用参考品BCT/253,RBT/79。

PT试剂应有与检测仪器整合的ISI

报告方式

检测标本和正常对照PT时间(秒)

PTR=患者PT/对照PT

口服抗凝剂需报INR。

应建自己的参考值

PTA:

PT的百分活动度,评估肝受损程度。

PT的结果审核与复查,结合标本质量

临床意义

1.PT延长;超过对照3秒。

见于先天性FⅡ、FⅤ、FⅦ、FⅩ减低(<40%)及纤维蛋白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维生素K缺乏,双香豆素抗凝治疗。

2.PT缩短:

见于先天性FⅤ增多,高凝状态,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D-二聚体】:

由于继发性纤溶中纤溶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是纤维蛋白,生成特异性EDP即为D-D,D-D是继发性纤溶特有带鞋子产物。

PS:

外周血中:

M>N>E>B>L

溶血素作用:

N>M>L【M为中间细胞包括MEB幼稚细胞】

散射E>B>N>M>L

第3章血液分析仪

现代血液分析仪综合应用了【电学】和【光学】两大原理

电学检测原理包括【电阻抗法】和【射频电导法】

光学检测原理包括【激光散射法】和【分光光度法】

必考题一※※※2、体积、电导、光散射(volumeconductivityscatterVCS)

在细胞近自然状态下得出检测结果。

V:

用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

C:

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采用高频电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核浆比、颗粒),辨别体积同,性质不同的细胞。

S:

激光扫描细胞,产生不同角度的散射光,提供细胞形态、核结构,并鉴别细胞颗粒。

必考题二

血液分析仪

1.0°——反映细胞大小、检测细胞数量

2.7°——反映细胞内部结构及核染色质的复杂性

3.90°偏振光——反映细胞内部颗粒及细胞核分叶情况

4.90°去偏振光——“去偏振”是指垂直方向的激光光波运动随光散射结果而改变。

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丰富,可消除偏振光,以中性粒细胞相鉴别。

6、2005年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学会【ISLH】提出了显微镜复查的41条建议性标准。

全血计数(1-15)WBC分类和RET(16-23)可疑报警(24-41)

9、白细胞直方图的原理 :

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细胞大小

【中性粒细胞N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

溶血素作用:

N>M>L【M为中间细胞包括MEB幼稚细胞】

16、尿液分析仪:

仪器组成:

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

.绒制层:

含碘酸盐和试剂层,碘酸盐可破坏维生素C等物质的干扰

PS:

维生素C影响的参数:

①【葡萄糖GLU】②【BIL胆红素】③【NIT亚硝酸盐】④【LEU白细胞】

⑤【BLD隐血或红细胞】

信号与意义:

FSC前向散射光强度——颗粒大小,细胞大小

FI荧光强度——从染色细胞发出的荧光,主要反映细胞染色质的强度

向前荧光脉冲宽度——细胞染色质的宽度

向前散射光脉冲宽度——细胞长度

电阻抗——细胞体积成正比。

第5章尿液的一般检查

【多尿】:

指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L

少尿:

<0.4L/24h或<17ml/h(儿童<0.8ml/Kg)

无尿:

<0.1L/24h或12h无尿(儿童<30-50ml/24h)

闭尿:

无尿发展至排不出尿称为闭尿。

【血尿】:

尿液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

1、尿比重的测量分为干化学试带法,折射计法,尿比重计法超声波法称重法

折射计法:

①CLSI和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参考方法

②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1滴尿)可重复测定,尤其适用于少尿患者和儿科患者

③测定结果通常比尿比重计法低

临床意义:

尿比重可以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于稀释功能

低比重尿:

尿比重常低于1.015时称为低比重尿或低渗尿。

等渗尿:

尿液比重常维持在1.010±0.003(与肾小球过滤液很接近)称为等渗液

2、尿渗量的临床意义

①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②鉴别肾性和肾前性少尿

3、尿液酸碱度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液酸碱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尿液酸碱度是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4、正常尿液中蛋白质——30~130mg/24h

随机尿——0~80mg/L阴性

尿液蛋白质——超过150mg/24h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方法学评价:

①试带法

主要用于尿液分析仪,操作简单快速,易于标准化,适用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目前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灵敏度70~100Mg/L,对白蛋白敏感容易遗漏本周蛋白,采用单克隆抗体排除其他蛋白干扰存在干扰因素。

②磺基水杨酸

操作简单,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白蛋白球蛋白等蛋白都可以反应,灵敏度50mg,存在假阳性。

CLSI推荐确证实验。

存在假阳性,假阴性

③加热乙酸法

方法经典而准确但操作复杂,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小,灵敏度150mg

【组织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

反应肾小管功能。

5、尿糖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

1班氏法:

传统方法;非特异性,可检出多种糖;

简便经济,易受其他还原物质干扰。

2试带法:

色原物质不同,反应不同;

大多数不与果糖、乳糖反应;

检测葡萄糖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简便迅速,适于自动化分析。

3薄层层析法:

操作复杂、费时;成本高,多用于研究。

6、尿酮体为: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的检测、主要为β-羟丁酸

检测主要检测的成分为:

乙酰乙酸,丙酮

临床意义:

当血酮体达到80mg/L时,尿酮体+,当尿酮体达到130mg/L时尿酮体+++,

尿酮体检查常被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性疾病或状态的辅助诊断。

强阳性及如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只有约10%的患者体内仅有β-羟丁酸而呈现阴性。

7、胆红素的定性筛检确证试验——偶氮法

偶氮法假阴性①尿液维生素定都达1.42mmol/L和存在亚硝酸盐时。

②胆红素遇光氧化。

假阳性:

药物

8、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

9、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

试剂稳定;

假阳性:

过氧化物、氧化剂或细菌产生过氧化酶;

假阴性:

大量还原物质(VitC);不仅与游离Hb反应,也与完整RBC反应;

筛检试验。

2化学法

试剂稳定性差;

特异性低;

假阳性:

混入铁、硝酸、铜等;含过氧化物酶或对热不稳定酶。

3免疫法

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确证实验

临床意义:

尿液出现Hb使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

1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原理大克隆免疫胶体金法:

尿中HCG与β-HCG单克隆抗体接触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于固相载体,再加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β-HCG抗体,形成了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双抗夹心复合物),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加入酶底物和显色剂,观察颜色的改变。

方法学评价:

1ELISA:

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早期筛选试验,可半定量;应用广泛。

是妊娠早期筛检实验

2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简便快速;灵敏度好;特异性高;可半定量;应用广泛。

是较理想的早早孕诊断方法。

11、乳糜液和脂肪

乳糜尿定性有机溶剂抽提法检测原理:

乙醚溶解并抽提乳糜微粒、脂肪小滴,使浑浊尿液澄清,再用苏丹Ⅲ对抽提物染色,镜下观察染红色的球形小体。

抽提液呈现阳性可确诊为乳糜尿,为确证实验。

12、本周蛋白【BJP】:

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

检测尿液游离LC的最佳方法是免疫固定电泳法

13、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一)尿液有形成分【细胞】【管型】【病原体】【结晶】

标准化尿液显微镜检查法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干化学检查或尿液理学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亚硝酸盐4项中有一项异常者,必须进行显微镜检查,并以显微镜检查为准。

混匀一滴尿法(直接涂片法)检测原理:

直接取新鲜混匀尿液1滴涂片检查先用低倍镜(LP)观察20个视野的管型,再用高倍镜(HP)观察10个视野的细胞

报告方式](半定量方式)

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