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0497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第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编纂(zuǎn)浑水摸鱼(hún)倾泻唉声叹气

B.央浼(miǎn)休戚相关(qī)伸张闻过饰非

C.笃定(dú)佶屈聱牙(jí)付梓好高骛远

D.肄业(yì)曲突徙薪(qǔ)起迄众口铄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人浮于事,纷繁芜杂,我只愿心素如简,人淡如菊,撇开所有的荣辱、名利和诱惑,把岁月沉淀成丰富的内涵,直道而行。

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

C.中央一再三令五申地强调“要确保耕地不能跌破18亿亩”,可是有一部分人仍然打着搞活经济的幌子破坏良田。

D.大汗在钓鱼城兵败受伤,他想起自己在欧洲打仗时何等的叱咤风云,威震四海,不料如今竟在阴沟里翻船,不禁悲从中来。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放学的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______离开学校呢?

②王经理以今天下午要开会为理由______了这次约会。

③张教授应邀今天下午到《咬文嚼字》编辑部______,商讨该刊的发展大计。

④岁月的洗礼和人为的破坏已经将一段辉煌的历史______在尘封的历史中。

A.径直推托作客淹没

B.径自推脱做客淹没

C.径自推托做客湮没

D.径直推脱作客湮没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读过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陈实真想到作者家乡去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细细的秋雨一一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的飘洒着,如烟如雾,又增添了几分寒意。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D.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二、(本大题共3小题。

5、6题各3分。

7题5分,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

①中国古人向来尊重自然,形成了“敬天畏天”“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合为一体,人类社会是自然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

这样的认识已经触及了生态伦理的根本实质。

折射出古人的生态智慧。

②既然要“以人合天”,人类就不能违反自然的运行规律,而要“顺应天时”。

“天时”即四季变化、昼夜长短、作物生长快慢、日月星辰移位等种种规律,人们根据“天时”来安排农业生产、生活节律、社会事务,就叫作“奉天时”。

③中国古代有专门记载天时规律的文献,例如《札记·月令》篇的第一部分,就详述了正月的日月星辰变化、动植物物候特征,由之引申出人们在这个月应当做什么、禁忌做什么。

在今天看来,其中不乏迷信的内容。

但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

比如,为了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春天禁止猎杀幼小动物、雌性动物,禁止采伐林木,大兴土木,要掩埋露野的腐尸以防疸疫传染等等。

④《汉书·货殖列传》谓:

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置网不布于野泽。

这是要求人们“顺时而取物”,按照四季的循环规律和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加以采荻。

⑤我们还可从种种记载中看到:

儒家强调“使民以时”。

道家提倡“有法无法,因时为业”,墨家主张“顺四时而行”,阴阳家讲求“顺时而发”……

⑥总之,古人十分重视时令变化。

统治者还将根据时令变化而形成的生产生活节律纳入其统治方略之中,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国运长久的重要手段。

⑦不仅如此,“敬天畏天”的思想也渗透到古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

如儒家的礼制规定,饮食、舆服、宫室、车旗等须有度有制,不得逾越。

其负面作用是阻碍了个人平等、个人自由,但用一定的社会规范限制人们的私欲膨胀,也就在客观上限制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无限浪费。

更何况,儒家“札尚质”,以少为尊、以素为贵的主张,也在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崇俭去奢。

追求奢侈、铺张浪费

被认为是违礼的行为,会受到舆论谴责和礼法惩处。

齐相管仲虽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但是他因生活奢侈受到了谴责。

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生活奢靡,命人用百乌之羽织成毛裙,又集百兽之毛做成鞯面。

此后,“百官之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

开元初年,名相姚崇、宋璟屡次进谏,批评这种奢靡之风,“玄宗悉命宫中出奇服,焚之于殿廷,不许士庶服锦绣珠翠之

服’’。

渐渐改变了采捕珍禽异兽的恶习。

⑧这种崇俭去奢的观念,在后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成为了中国民间妇孺皆知的生活信条。

这样的生活观念,客观上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浪费性消耗,保护了生态平衡。

(节选自《走进古人的生态智慧》)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形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这已经揭示了生态伦理的实质。

B.“敬天畏天”的思想渗透到古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因此统治者依靠根据时令形成的生产规律来发展国家经济。

C.古人追求奢侈、铺张浪费会受到谴责,唐朝的安乐公主就是因为生活奢靡而屡次遭到名相姚崇、宋璟的进谏批评。

D.虽然后世继承和发扬了崇俭去奢的观念,但这种行为的初衷并不是减少物质资源的浪费性消耗和保护生态平衡。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礼记·月令》篇的第一部分中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合理的,值得我们当代人借鉴,但是其中也有不少是迷信内容。

B.儒家强调“使民以时”,墨家主张“顺四时而行”,道家也有类似主张,可见各学派都以“顺应天时”为治国方略。

C.儒家礼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私欲膨胀,这启示后人,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定制度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D.“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人只要汲取古人的生态智慧,就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7.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古人生态智慧的内涵,并结合现实举例谈谈你对这种生态智慧的认识。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一10题。

甫里①先生传

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

人见其耕于甫里,故云。

先生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人书,探六籍,识大义。

就中乐《春秋》。

见文中子王仲淹所为书云:

“三传作而《春秋》散。

”深以为然。

贞元中韩晋公尝著通例,刻之于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类。

先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

先生平居以文章自怡,虽幽忧疾痛中,茫然无旬日生计,未尝暂辍点窜涂抹者。

或为好事者取去,后于他人家见,亦不复谓己作矣。

少工诗歌,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穿冗险固,囚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

得一书,详熟然后置于方册。

值本即校,不以再三为限。

朱、黄二毫未尝一日去手。

所藏虽少,咸精实正定,可传借人。

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

文字缪误者,刊之。

乐闻人为善,讲评通论不倦。

有无赖者毁折糅汗,或藏去不返。

先生蹙然自咎。

先生居有地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万步。

有牛咸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

而田汗下,暴雨一昼夜则与江通也。

无别田也,先生由是苦饥,因仓无升斗储积,乃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区。

由是岁波虽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

或讥刺之,先生曰:

“尧舜霉瘠大禹胝胼,彼圣人也。

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为妻子所天乎?

且与其蚤虱名器,雀鼠仓庾者如何哉?

’’

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也。

不置车马,不务庆吊。

内外姻党,伏腊丧祭。

未尝及时往。

或寒暑得中体性。

无事则时乘小舟,设篷席,赍一束书,荼灶、笔床、钓具、擢船郎而已。

所诣小不会意,径还不留,虽水禽决起,山鹿骇去之不若。

人谓之江湖散人,先生乃著《江湖散人传》而歌咏之,由是浑毁誉不能入,利口者亦不复致意。

先生性猬急,遇事发作,辄不含忍,寻复悔之,屡改不能矣。

先生无大过,亦无出人事,不传姓名,无有得之者,岂涪翁②、渔父、江上丈人之

流者乎?

注:

①甫里,陆龟蒙自号。

他是唐代农学家、文学家。

江苏吴县人。

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

本文是其自传。

有删改。

②涪翁。

东汉隐士。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殆将百年危险

B.卒造平淡而后已达到

C.文字缪误者,刊之修正

D.赍一束书携带

9.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甫里先生“野逸,无羁检”的一组是(3分)

①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②亦不复谓己作矣

③所诣小不会意,径还不留④由是浑毁誉不能入

⑤不置车马⑥辄不含忍

A.②③⑤B.③④⑥

C.①④⑥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里先生喜欢读古代圣人的书,钟爱《春秋》,他发现其中有些错误,就写书进行指正。

B.甫里先生的田地被暴雨淹没,就亲自带着农具,带领农夫修堤筑坝。

从此即使洪水泛滥,他的庄稼也不会被淹没了。

C.甫里先生认为自己如果不勤劳辛苦,就无法为妻子儿女提供生活上的保障,就无异于那些名器上的蚤虱和粮仓里的雀鼠。

D.甫里先生不热衷与家族内外的亲戚朋友们交往,也不热衷参加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活动。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值本即校,不以再三为限,朱、黄二毫未尝一日去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传姓名,无有得之者,岂涪翁、渔父、江上丈人之流者乎?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选自《王孙满对楚子》)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元·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请赏析“一帘疏雨暗西楼”一句中的“暗”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

(3)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

(《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陈情表》)

(6)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五、(本大题共5小题。

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一19题。

谒沈从文墓

叶蔚林

①出凤凰县城南门,沿一条简单公路前行约一公里半,过一道短桥便来到杜田村。

沈从文墓就在杜田村。

②杜田村背靠南华山,面临沱江水。

村子百十户人家,木屋砖屋一字长蛇排列在山脚下,沿河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小路,联络着所有门户。

河岸有竹丛,有垂柳,还有好些石榴树;若逢夏日石榴正开花,那是一团团火焰,耀人眼目。

③沈从文墓坐落在桥头山坡高处,算得上杜田村第一户居民。

八十六级石阶曲折通向墓地,曲折的八十六级石阶,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

④沈从文墓实在算不上墓,没有墓亭、墓道且不说,甚至连个黄土坟包都没有。

山壁下辟出一长条土坎地,中央埋下骨灰罐,上面再竖立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便是一切。

树还是新栽了一些。

矮的是棕榈,高的是玉兰;玉兰还未长成,开花还得好几年,而地上已杂草丛生。

当然,五彩石上还是有镌刻的。

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放大: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背面是沈从文妻妹张充和女士的诛文: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⑤可是没有墓志铭,甚至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

据说,沈从文生前曾对家人说过:

“一个人或生或死,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

沈从文没说。

不好乱猜,但也不难猜到。

⑥据说,这块墓地是沈从文自己选定的。

1982年夏初,沈从文终于回到魂牵梦绕、阔别近六十年的风凰小域。

沈从文在这块土地上流连复流连,发出孩童般的欢笑。

某一天傍晚,沈从文散步来到杜田村,站在桥头上东张西望,心满意足地对家人说:

“这个地方蛮好,真的好美哟!

⑦不错,这里确实蛮好,好美的。

美就美在眼前一河沱江水。

水是豆绿色的,因为河底生满丝草,河水平静无波.只能从丝草的倒伏辨别河水的流向。

河中有白鹅凫泅,悠然拨动红桨;有鲤鱼翻花,跃出水面。

河斜斜远远的对岸青石埠头上,依然有使用棒槌的浣女。

她们手中的棒槌击落时悄然无声,举起时却砰砰作响……

⑧沈从文一生爱水,以水为美。

沈从文二十岁时就写道: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比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与水分离。

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后来沈从文又进一步写道:

“水教给我黏合卓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出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的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⑨沈从文的自我袁白是朴素的、真实的。

沈从文自己像水一般柔和,看来似乎特别脆弱,而且极容易就范,被纳入某种容器之中。

但柔弱中却不乏坚韧,水滴石穿——皇皇巨著《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的完成便是明证。

沈从文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

然而沈从文无怨无悔,最终还是收获了关的果实,最终还是安眠在故乡至美的水边。

这是许多伟人、名人难以享受到的。

⑩南华山长绿,沱江水长流。

一派静谧中,我抚摸着沈从文的墓石,不由又想起他写的一句话:

“美丽总是愁人的。

”天边吹来一阵凉风,轻轻掀动我的头发,我无声叹息,好一阵沉吟……

14.沈从文墓的特征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第⑦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综观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笔下的沈从文的形象特征。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是围绕“谒沈从文墓”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一段中有一句“美丽总是愁人的”,根据文意,请说说这句话的含意。

请结合沈从文的作品举例,具体说明其作品又是如何体现这种愁人的美丽的。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请补写出空缺的两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4分)

语文课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诗文供我们品读,还配有相应的作者画像供我们观赏。

我们能从这一幅幅画像中,感受到人物身上独有的精神气质:

屈原长发披散,形容枯槁,足可显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下面这段材料,用四个关键词,解说“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中“价值”的含义。

(4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

这一点不会改变。

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

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

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

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

我认为,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

——《乔布斯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三句话中,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句

子需保持原意。

(4分)

①傅雷先生谈到自己十三岁开始学习法文的经历时说,既有老师教的方法问题,也有自己念得不用功的原因,因此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

②与打电话相比,使用短信可以避免因措辞不当带来的尴尬和窘迫,也不必因害怕失态而刻意控制情绪,因而沟通起来更加轻松随意。

③罗丹那些充满人道精神的雕塑,通过强烈的变形展示人物的心灵,成为米开朗琪罗之后西方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

有语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针对语病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一家超市为了提高果酱的销量,在开业第一天摆出了24种果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

结果,在果酱前驻足的顾客很多,但是真正购买的人很少。

第二天,超市老板只摆出了6种果酱。

结果,第二天的销量是第一天的10倍。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