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026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谎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测谎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测谎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测谎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测谎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谎实验报告.docx

《测谎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谎实验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谎实验报告.docx

测谎实验报告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摘要犯罪知识测试(gkt,guiltyknowledgetest)模式是国内外应用于测谎的主要方法之一。

gkt采取的基本范式是再认模式。

罪犯与嫌疑者(无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作案情节及现场进行了有意或无意的识记,而后者对此一无所知。

具体实验时,会询问当事人一些可能与犯罪过程有关的问题,并记录被试的生理反应指标。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gkt(犯罪知识测试)方法,对模拟说谎情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中血压和呼吸指标可靠性低,脉搏和肌电较为敏感但准确性较差,由于实验过程中问题编制、测量方法等问题,本实验的结果不具有参考性。

关键词gkt;测谎;多道生理仪

1引言

说谎,即言语性欺骗,一般认为是个体通过言

语表述对自己或别人的信念系统进行欺骗的行为。

有研究者提出,说谎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

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话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话的人希望听者能够认为它是真的。

说谎者在说谎时,通常表现出一些与说真话时不同的特点,称为说谎线索。

说谎线索既包括生理反应方面的线索,也包括语言和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线索。

测谎,即是利用说谎线索对说话者谎言的测定。

远在现代测谎器发明之前,世界各地具有不同文化的人群中,意欲验明有些人是否正在说谎的方法就已经得到应用。

例如,古代的中国人命令疑犯咀嚼稻米粉,然后再将稻米粉吐出来;若是干燥的米粉则可验明疑犯就是罪犯。

再如,古代英国的疑犯会被给予一片面包和一块奶酪,那些吞咽不下面包和奶酪的人就被认定为有罪。

这两种方法是利用了人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唾液的分泌会减少。

目前,有三种方法来识别说谎者,第一是通过观察说谎者的非言语行为,例如他们的动作,是否有笑容或者视线转移,声音的高低,说话的频率,是否口吃等;第二种方法是分析说话的内容;第三种方法是用多道测谎仪来检查生理反应(血压、心率、手掌出汗等)。

很多情况下,测谎利用的是生理线索。

人们说谎时,出于害怕谎言被揭露的复杂心理(紧张、恐惧、慌乱等),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时,生理上会出现许多异常变化,如深呼吸、屏气、呼吸加快或减慢、脉搏加快或不稳、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肌肉紧张甚至颤栗等,从而导致呼吸曲线、心电图、皮肤电和肌电图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常,这些生理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不受主观意识控制(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通过对生理反应的

1

记录,可以推测当事人是否说谎。

犯罪知识测试(gkt,guiltyknowledgetest)模式是国内外应用于测谎的主要方法之一。

从lykken提出该方法至今,gkt测谎模式已经获得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在gkt中,犯罪信息以言语形式直接呈现,故其心理生理差异通过定向反应机制来调节,对于关键信息的加强反应不再需要归因于情绪反应。

ben等人将gkt模式成为对于心理生理测量的认知方法,因为它依据人们"知道什么",而不是人们的情绪、注意点和条件化反应。

许多研究者的实验证实,gkt的测谎准确度非常显著地高于随机水平。

gkt采取的基本范式是再认模式。

罪犯与嫌疑者(无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作案情节及现场进行了有意或无意的识记,而后者对此一无所知。

具体实验时,会询问当事人一些可能与犯罪过程有关的问题,并记录被试的生理反应指标。

gkt方法的分析依据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犯罪场景提问引发的被试反应,二是犯罪情节相关问题和无关问题引发被试反应差异。

测谎是刑事侦查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帮助警察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为罪犯。

目前办案实践中的gkt测谎模式是在测试方(警方)完全掌握确切犯罪知识的情况下用已知的犯罪知识进行测试。

因此,gkt测谎的实践价值是在基本确定犯罪事实之后,为进一步确证罪犯身份提供生理心理方面的测试证据。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gkt(犯罪知识测试)方法,对模拟说谎情境进行检测,以掌握测谎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另外,对比不同被试测谎实验的测量结果,分析探讨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讨论测谎原理的科学性。

2实验方法

2.1被试

被试为8名xx大学心理系本科生,无心肺疾病史。

其中男生3名,女生5名。

2.2仪器与材料

仪器为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传感器,血压计。

实验所用故事材料和问题如下:

i.模拟测谎故事情境

如下所述,即为实验中设置的犯罪情境,供罪犯身份的被试阅读。

在a扇了我一巴掌之后,我的心情就不能平复下来。

一年半的无间断嘲讽,就是我这样的好脾气也要崩溃了。

我忍住眼泪,努力不去看自己前男友和她的各种合影,无耻的人在宿舍里到处放的都是。

我不懂小三为什么会这么理直气壮,这么下贱的东西。

我必须要报复了

我下午去买了硫酸,藏在了宿舍旁的办公室里。

在回来的路上,我照了一次镜子,我还是那么单纯懵懂的那个孩子吗?

也许今天之后就不是了。

等到深夜,我取出硫酸,坐在床下听室友的呼吸声。

恩真安静。

两点了,我带好手套,把硫酸用力的泼向了扇我的那个婊子,当然,对准了她的脸。

然后又迅速的泼向另外两个室友,然后是我自己。

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泼向了我的脸。

剩下的就是藏好手套和呼救了。

被毁容的我们,都是受害者。

ii.问题设置

基于gkt的方法,本实验设置了以下13个向被试提出的问题,其中问题前带有星号(*)的为相关问题,其他问题是无关问题。

1.你今天在食堂吃饭了吗?

2.你是理科的学生吗?

3.*案件发生在傍晚吗?

4.被刺的部位是胸部吗?

5.*你现在有男朋友吗?

6.*今天宿舍办公室有人吗?

7.你今天买过刀子吗?

8.*你今天买过手套吗?

9.你今天有跑步吗?

10.*案发时你在场吗?

11.*你是今天买了化学药品吗?

12.你是今天带手环了吗?

13.你今天见过狗吗?

2.3实验程序

本实验有两名主试和五名被试,被试全部为女

2

性。

实验开始前,主试独立编写模拟犯罪情境以及问题(如实验材料部分所示)。

同时,五名被试抽签决定嫌疑者或罪犯身份,以及实验顺序,并且这种身份对其他被试和主试均保密。

实验开始时,两名主试一人负责血压计和多导仪,一人负责提问。

要求罪犯身份的被试仔细阅读故事情节,而嫌疑者身份的被试只告知其被怀疑,不阅读故事情节。

然后实验房间每次进入1名被试,其余被试在外等候。

被试进入实验房间后,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被试的肌电、脉搏和呼吸1分钟,并进行血压测量以作为安静状态的基准。

之后,主试严格按照编写好的语句向被试提问,要求被试统一作答"我不知道是不是xxx",同时利用多导生理仪记录其呼吸、脉搏参数的动态变化,并在每一个问题处打上标签;结束所有提问之后,立即再次测量被试的血压。

下一名被试进入房间,直至所有被试完成实验。

?

实验注意事项

1.主试不能知道每名被试的身份,以免产生

实验者效应;

2.主试的提问和被试的回答需要标准化,避

免因表述不统一干扰实验。

3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时取提问问题给出后的5秒钟之内到下一个问题前的数据,脉搏取5秒钟测量,呼吸和肌电取提问结束后首个波动的波谷与波峰之间的差值。

如果波动由动作、说话或其它干扰引起,忽略。

如果一个波动在提问之前就开始,忽略。

如果波动从提问开始时就开始上升,所取波动值从提问开始时的反应最低点开始计量。

3.1脉搏

表3-1不同被试的脉搏参数

测量节点基线

12*34*5*67*89*10*111213

6791987775667068686165635768

脉搏率bpm(次/分)

嫌犯0嫌犯1嫌犯2嫌犯3嫌犯4

5865516560595868566765566460

7264656266676665666564686767

6566566263706151565560596241

84868490809275867592921009286

3.2呼吸

图3-2不同被试的最大呼吸峰值与基线差值图

注:

1.标星号的为案件相关问题节点。

图3-3不同被试的呼吸频率与基线差值图

图3-1不同被试的脉搏与基线差值图

由上表,嫌犯0的脉搏率为71±10.8(次/分),嫌犯1的脉搏率为60.9±4.6(次/分),嫌犯2的脉搏率为66±2.2(次/分),嫌犯3的脉搏率为59.4±6.9(次/分),嫌犯4的脉搏率为86.7±6.7(次/分)。

其中嫌犯0的心率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嫌犯4、3。

进一步计算每名被试在每个问题后脉搏和基线的差值,并按照相关问题和无关问题进行分类,将第13个问题剔除后,对每个被试的有关问题脉搏基线差和无关问题脉搏基线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结果均不显著。

若以每三个问题为一组,脉搏基线差最大的是有关问题则记1分,是无关问题则记0分,得到结果为嫌犯0得分0;嫌犯1得分1;嫌犯2得分3;嫌犯3得分2;嫌犯4得分4。

3

由于回答问题之后有效的数据记录时间短,故在此仅对最大呼吸峰谷值和呼吸频率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峰谷值随着问题的相关性没有趋势性的变化。

嫌犯1和嫌犯3的呼吸频率数据均有问题,在此对这两人的呼吸频率不作分析。

其余嫌犯0的呼吸频率为15.9±1.9(次/分),峰谷值2.1±1.4mv;嫌犯1峰谷值10.8±4.1mv;嫌犯2的呼吸频率为13.9±2.8(次/分),峰谷值2.6±0.7mv;嫌犯3峰谷值2.6±1.9mv;嫌犯4的呼吸频率为17.6±2.7(次/分),峰谷值2.7±2.1mv。

同样将第13个问题剔除后,对每个被试的有关问题呼吸频率/峰谷值基线差和无关问题呼吸频率/峰谷值基线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结果均不显著。

若以每三个问题为一组,得到结果为最大呼吸峰谷值基线差最大的是有关问题则记1分,得到嫌犯0得分1;嫌犯1得分4;嫌犯2得分3;嫌犯3得分0;嫌犯4得分1。

表3-2不同被试的呼吸参数

测量节点呼吸频率(次/分)

最大呼吸峰谷差值(mv)嫌犯0嫌犯1嫌犯2嫌犯3嫌犯4嫌犯0嫌犯1嫌犯2嫌犯3嫌犯4

注:

1.标星号的为案件相关问题节点;2.标暗的为问题数据;3.嫌犯3的呼吸波形图没有明显的波形,无法进行呼吸频率的分析。

3.3血压

表3-3不同被试的血压参数

图3-4不同被试的肌电峰峰值与基线的差值

表3-4不同被试的肌电峰峰值

测量节点基线

12*34*5*67*89*10*111213

0.290.850.800.760.220.300.260.210.290.380.340.430.530.43

肌电峰峰值(mv)

嫌犯0嫌犯1嫌犯2嫌犯3嫌犯4

0.100.080.080.090.070.080.080.080.070.070.080.080.070.11

0.230.130.140.120.120.100.110.090.120.130.130.120.100.09

0.780.310.051.120.060.060.180.060.070.050.050.050.060.09

0.140.140.140.150.090.140.450.260.190.280.110.150.150.32

高压(mmhg)嫌犯

编号基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