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0988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docx

浅谈苏轼与茶参考资料

浅谈苏轼与茶

中国的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

中国的历代文人,几乎无不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即便寻常百姓,茶也是他们生活必不可缺的部分。

在文人与茶的关系上,我们粗略的翻翻典籍,最密切的大约应该算是北宋人苏轼。

苏轼不仅嗜茶,在饮茶、烹茶、品茶、种茶等方方面面都颇有研究,并且留下了丰富的诗文。

我们把拣来的片断略述于后:

一、嗜茶如癖

我们先从徐州说起。

苏轼知徐州是北宋熙宁十年(1078),他42岁,也正是仕途坎坷的岁月。

到任不久,便遇上一场大水灾害,数月水退,又碰上大旱。

好在天不绝人,给了一场喜雨。

得雨后,苏轼去石潭谢神,得《浣溪沙》五首,其中之一便写到茶: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把自己讨茶解渴的情景,形象地表露出来。

苏轼是大诗人,无论人生荣辱,他总是一路走来,一路诗;并且行行走走不离茶:

他夜间公办时要喝茶:

“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

他写文作诗时要喝茶: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

他睡觉时或起床后,也要喝茶: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春明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苏轼嗜茶如癖,常把饮茶当作人生最快事。

他在一首《水调歌头》中把饮茶之乐比作升仙。

他写道: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

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篷莱。

二、遍饮名茶

苏轼是一位颠簸无定的官,入仕进京,板凳尚未坐热,便贬到底层;一地尚未熟悉,又去新地。

京城边疆,穷乡僻壤,山南海北,他都去过。

生活虽苦,却为他的品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几乎饮遍了全国的名茶。

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写道:

我官于南今几时,

尝尽溪茶与山茗。

后来,他在杭州饮”白云茶”时写道:

白云峰下两旗新,

腻绿长鲜谷雨春。

他在饮了湖州产的“顾渚紫笋”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后写道:

千金买断顾渚春,

似与越人降日注。

他喝了南剑州(今福建南平)的“新饼”后写道:

未办报君青玉案,

建溪新饼截云腴

他在粤赣边境大瘐岭下喝了“焦坑茶”之后写道:

浮石已千霜后雨,

焦坑闲试雨前茶。

由于仕途颠簸,他不仅饮了家乡涪州的月兔茶,还饮过江西修水的双井茶,湖北兴国的桃花茶。

日久天长,与茶情笃,他竟然把茶比作佳人。

他写诗道: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三、嗜茶善烹

苏轼嗜茶,并且很会烹茶。

在他的有关茶的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例证。

他认为“精品厌凡泉”,还要十分把握水的温度,并且坚持自烹。

熙宁五年(1073),他在杭州任通判时就写过这样的诗:

故人怜我病,弱笼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另一首《汲江煎茶》诗中有“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关于自己烹茶,他说: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

”自看时,有个标准,就是:

蟹眼已过鱼眼生,

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

眩转莲瓯飞雪轻……

就是说,水初沸时泛起像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最好。

苏轼还主张新泉烹茶、新泉,还应该不用铜腥铁涩之器去盛,最好是石器。

四、种茶东坡

说起苏试种茶,这和他的不断被贬有关。

“乌台诗案”苏轼幸免一死,元丰三年(1080)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官小了,俸也少了,不用说上品的好茶,连一般的茶也喝不起了。

没有办法,就想自己种茶。

种茶得有田地,幸好,黄州一位诗友叫马正卿的,向官府求来一片座落在荒山东坡上的薄田给他耕种。

苏轼很满足,自此他除了在这块地上种粮种菜外,还请一位老者教他种茶技术,并且写诗《向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尤其可喜的是,在种茶中他得了多首《种茶》诗,如:

移栽白鹤岭,

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

似许晚遂茂。

种茶成了苏轼一大爱好,并且帮他排除了诸多烦恼.依此地名他还给自己起了个新号叫“东坡”。

行笔至此,我想说两句题外话。

苏轼是在黄州因东坡种茶才得号“东坡”的,年代应在1080年以后。

也就是说,是在苏轼离开徐州三、四年之后。

可是,徐州一些报刊上常见这样的文字:

“东坡在放鹤亭说……”、“张天翼在云龙山对东坡说……”、“东坡大人与徐州人共战洪水。

”偶提东坡其人,无可不可,具体说到在徐州某事,冠以“东坡”稍有不妥,因为苏轼在徐州,尚未有“东坡”一号。

五、细品茶缘

苏轼嗜茶,并非只饮,而是津津细品,并得其味,以味入诗。

他在杭州做通判时(公元1073年),在孤山小昭庆寺与惠勤禅师饮茶,便大谈茶能去病之事,得诗说:

示病维摩元不病,

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

他还常说,茶能除瘴气,“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他在《论茶》的一篇文章中,说了茶能去腻、除烦、爽口、清肺等诸多作用。

与茶结缘,苏轼常以茶比人,发出无限感慨。

“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

”他还写过一首长诗: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用历史人物的性格和作为,比拟不同的茶味,借茶味来褒君子、贬小人。

喜笑怒骂,妙句层出。

诗的最后说: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悻。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

六、石泉梦真

据说,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与诗僧道潜是好朋友。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去了。

在黄州,苏轼梦见道潜来访,见他带来一首七绝诗。

看了半天,只明白两句:

寒食清明都过了,

石泉槐火一时新。

苏轼看了半天,不解其意。

便问:

“烟新了,泉怎么能新?

道潜答:

“俗以清明淘井,出水岂不新!

苏轼醒来,原是一梦。

九年之后,苏轼到杭州去访道潜,时正寒食,道潜正凿石得泉,泉水十分清洌。

于是,道潜便取来新泉烹茶以待苏轼。

苏轼猛然想起九年前之梦,旧梦重提,两人宛尔。

为此事,苏轼为道潜的新泉写了篇《参寥泉铭》,刻石以记。

其中有句说:

真即是梦,梦即是真。

石泉槐火,九年而信。

据说即传说,一个与茶和东坡有关的传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